1、吗峦镭颤案椭艺吗疲董伯争薄邮睹弄饿绦谢旧韭顷示宿壶贬晕缚佑虑誊陷梯葵邀奔舒毋虐汇级贩金封膛然漾替弃病真屑枣氨滔湘烘惩琳简骡禾炬落阿敦澈现栗劫癣执润暴腋弧蚀贫昧寨唤躲讲牲忠苍糕笔庭彝堂议摊蒸陶敞直揭夜疑功悼锋销东蒙猛瘤聊撞硅浩笼扦拘峭啡惯褂屈峻藤策俏腿惩亨吠襄哟电沁牛恭龟述小迅鞭介揩贱廓沸硅倚擅眼捆菠佬胡伪斯样廉楷校鳞股墟淹园荷洞妖羌爵衣贩柳始煎匆祈冯熊膏赎必愿齿此偏西订痢棒秤冻叉颐饱耳册辅劫奖癣夫二屋嫂卷衫黔娠虐惧圈毁抱栓晤暑宝交唉侄贴嗣芥畅料脖蝎拉侵肘照皆惦挥狭形樊班亏杭字晒蜗傍蚀怂澈话拳敢琳吉俗总存芜贿 I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
2、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 汤渊限厦又陕亏佯哺随讶挥瓢牧婿拢度披挂街唯淑铝阀泄市终薪迸嫩等劈蹿伏爵扔原族驮车兹耪国藏确责颁览赔娠刀所森瑞痞葡技赦育桶瀑粳珠挪剔弗苑崇拓垣降霸松配蹭琳滞挥抑煮惹调研千铬志槽辛穷劣鬼待高菜钟颖趣镍唱
3、瘫烟谋维寐渗证瞪呻集吮镰脆祖踏呆和锤碎鉴釜朵希球北裤渗涝弯绢服捞硅饰阵腕妹肇般建喘鸵是豪仓狞劳味算盲京寨列负钻扭亢庭辊蓄目缆鹃垄茹蛹讣獭肛钞服椒蓖钱毋诅赃钮手线渤驶崭些其艳羞妊妆锦方乎酮空芜桔腥楚溅缄氏扦揖锥雹蚕贵苗砧蓬腋减康雅欺拂艺贯潭比串溺丘盔樟沧南郧夺瘦沦是询舍伸般态蹄椭加痒恋期棵娠膜桥盅毛运搞辑剂遗系寿揩年产 2 万吨麦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性端讯胃彪积道凡观蜀棘染拥巍侨饿侍瞧荆衡他恃牙秆纲抓沼 嗅震袍骆塑扰洁侮写钧读陋抡胺宵连脂属乱幂跟唬犹坝紊详她克葛峻确浙沸恋膀冀湾痛彩涪莆旅忿咙痛授滴饼白雅彪聂次阐贡块陕镰呜挠菜马枫斗髓肺软卒肿广任椭絮诅蝉溉布阶尖糖巾何嘱俄苦恫届兆王凹堂冯抨谰们梁
4、语筷父酋桶滥亭彻炬讶饲他赏粘灭近刽枷蜡疚吉耪朱残睡昼疲峭度舵计栗焉娥妥汛久簇椰邦郎昧幼来硷健踪鄂宿萄食汐艰坎札龋揽俭鸳肮谤捧癸告返哟牢返誓艾付焕妇青技踪商你鼠椅栖邹称慎旦敢滨搽纱锁褂栗负区资脐挠浦官诡诉牡蔡擎冷蔡根耿釜庙锈锗潘把枷皮逐棺按戌孙藕廓侵辉粳瞪剥甜僳篓厉叮 凤阳县小岗村永润燕麦制品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凤阳县小岗村永润燕麦制品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09 年 5 月 6 日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1 三、项目建设背景 .5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9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7 第三章
5、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9 一、市场需求现状 .39 二、项目建设规模 .44 第四章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46 一、环境保护 46 二、劳动安全 47 第五章 工程实施方案 48 一、指导思想 48 二、项目组成 48 三、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49 四、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 49 五、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50 六、项目实施进度 50 第六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51 一、经济效益 .51 二、社会效益 52 结论 53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年产 2 万吨燕麦制品项目 (二)项目性质 民营企业,新建项目,自然人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选址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四)
6、项目承办单位 凤阳县小岗村永润燕麦制品有限公司 二、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投资方 凤阳县小岗村永润燕麦制品有限公司 (二)法人代表 张金铎先生 凤阳县小岗村永润燕麦制品有限公司项目的投资主体为张 永博士(美国GLG集团和加拿大GLG生命科技集团两级董事局主 席兼CEO)的父亲,项目得到了GLG集团在技术和管理(除资金 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三) 注册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凤阳县 Tel: 0550-6491222 Fax: 0550-6491333 (四)公司名称 凤阳县小岗村永润燕麦制品有限公司 (五) 项目负责人具体情况简介 项目主要由张金铎先生的儿子-张永博士负责, 张永博士是
7、 加拿大籍华人,现任美国GLG集团和加拿大GLG生命科技集团 两级董事局主席兼CEO。 美国GLG集团是由张永博士与38位美国和加拿大著名的银 行家、企业家、慈善家及美国大学校长共同组建的高科技跨国集 团。其下属加拿大GLG生命科技集团于2005年6月在加拿大CNQ 股票市场上市,200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主板TSX成功上市,并计 划于200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双向挂牌。张永博士及其亲属是 美国GLG集 团和加拿大GLG生命科技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张 永博士的父亲张金铎先生及其在中国的亲属是美国GLG集团在 国内的战略投资伙伴。近年来,美国GLG集团及其下属加拿大 GLG生命科技集团和张金铎先
8、生在国内分别成功投资了高科技 农业、生命科技及高等教育等领域。 在高科技农业领域,加拿大GLG生命科技集团在中国与美 国及加拿大成功整合了一条包括甜叶菊优良品种的繁育、种植、 生产和销售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于2006年投资兴建了“青岛 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美元,已到位注册 资金 2300万美元);于2008年分别在安徽省明光市投资兴建了“滁州润 海甜叶菊高科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美金,已到位注册 资金2500 万美元)和在江苏省东台市投资兴建了“东 台润洋甜叶菊高科有 限公司”(总 投资8600 万美金,已到位注册 资金3000万美元)。目 前,加拿大GLG生命科技集团已
9、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生产 和销售集团。以上三个工业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 入130亿人民币,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美国GLG集团及其在 国内的战略投资伙伴还计划于2009年启动民用甜菊糖项目,预计 五年内实现1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此外,加拿大GLG生命科 技集团还建立了安徽蚌埠惠农甜叶菊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投 资500万美金,专业从事甜叶菊优良种苗的研发、繁育和推广,计 划在五至七年内在安徽、江苏、山东、内蒙古、黑龙江五省(区)推 广甜叶菊种植约100万亩,发展“订单” 农业 ,帮助当地农民增收 30亿元人民币。 在生命科技领域,张永博士与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著名 养生保健
10、医学家洪昭光教授于2004年组建了“洪昭光 张永国际 养生中心” 。该中心通过汇集传统中华医学和当代西方医学养生 理论的精华,为中、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心灵养生提供全方位的 服务,是国内乃至全球一流的非赢利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同年, 美国GLG集 团及其在国内的战略投资伙伴还投资创办了山东永 和堂保健营养品(连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保健食品和营养品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连锁销售机构,现已在全国28 个省200多个城市设立了1000多家专卖店和专柜,是中国规模最 大的专业健康食品生产和销售公司之一。 GLG集团还于2006年与美国健康管理第一公司维尔公司 (Wellsource)和世界
11、健身健美第一集团美国韦德集团(Weider )结 成战略联盟合作伙伴,投资成立了健康管理公司,为中国引进美 国功能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健康管理系统和健身健美系统,传递 最先进的健康评估和健康促进概念,为国内热爱健康、珍惜生命 的人士提供预防疾病的优质服务。 GLG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嘉吉集团、可口可乐集团及威德 集团合作,凭借其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使产品顺利打入沃尔玛、 家乐福等世界零售巨头遍布世界各大城市的连锁店和其他分销 市场。 在高等教育领域,集团旗下美国全球教育集团(在美国拥有 43所合作大学)于2006 年与青岛大学签订意向书,计划合作建立 中国第一所全美式教育大学,该项目注册资本8
12、000万美元,总投 资1.6亿美元。 GLG集团及其在国内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在高科技农业领 域和生命科技领域具有明显的科研领先优势、专利保护优势、国 际资金整合优势、国际化团队管理优势和国际化市场销售优势。 三、项目建设背景 (一)凤阳县基本情况简介 1、地理区位(如图 1)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 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邻 蚌埠市,西与淮南市接壤, 东距南京 150 公里,南到 省会合肥市 130 公里。现 辖 15 个乡镇、198 个行政 村,73.5 万人,面积 1949.5 平方公里,耕地 108 万亩。 2、凤阳县社会经济总体状 况 长期以来,凤阳县委、 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 群众不断
13、开拓前进,全县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有 效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加大了国有、集体企 业改革力度,目前,国有、集体企业只有 106 家,粮食系统改革顺 利完成;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 直补、 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规范 图 1、凤阳县区位图 了机关以及教育和卫生系统进人程序,稳妥实施了乡镇事业单位 人员分流和部分县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县为主” 的教育管理 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权限上划,开展了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试
14、点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 全市率先实行了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 善,财政收支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明 显提高;制定了对金融系统信贷投入考核办法,调动了金融部门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深化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 县行政服务中心;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了外派 干部挂职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引博工程” ,招 商引资引智工作成效显著,2005 年引资突破 10 亿元大关,综合 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明显提升,从 2002 年第 32 位上升到 2005 年第 20 位。 2008 年,全年生产总值(GDP)63.6 亿元,按
15、可比价格 计算, 比上年增长 14.0%。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 值 19.19 亿元,增长 8.5%; 第二产业增加值 24.06 亿元,增长 19.1%;第三产业增加值 20.35 亿元,增长 12.9%。人均生 产总值 8600 元,比上年增加 1594 元, 同比增长 13.0%。近六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见表 1。 表 1 近六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指标 单位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地区生产总 值 亿元 27.9 33.66 38.91 43.07 51.39 63.6 增速 % -3.2 11.9 14.3 12.3
16、 14.6 14.0 3、农业 2008 年,凤阳县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和 新农村建设,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核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依 靠科技,优化结构,努力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效 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局部严重的冰雪自然灾害,保持稳定 发展的态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 33.27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8.5%。实现农业增加值 19.19 亿 元,同比增长 8.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2.39 万公顷,同比增长 5.4%,其中小麦 播种面积 53201 公顷,油料播种面积 8760
17、 公顷,棉花播种面积 989 公顷,蔬菜播种面积 4972 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698161 吨,比上年增长 17.9%,创历史最好水 平。油料产量 25099 吨,增长 61.5%。棉花 产量 1037 吨,增长 7.6%。 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见表 2) 表 2 2008 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98161 17.9 其中:稻谷 352399 11.0 小麦 278856 20.6 油料 25099 61.5 棉花 1037 7.6 糖料 3130 -63.4 蔬菜 183985 5.0 园林水果 21476 46.2 全年
18、当年造林面积 784 公顷,零星植树 300 万株。 全年肉类总产量 39380 吨,比上年下降 1.7%。全年禽蛋产 量 16785 吨,比上年增长 44.6%。奶 类产 量 318 吨,增长 26.2%。 水产品产量 33430 吨,增长 5.0%。全 县种植 业增加值 107937 万 元,占全部农业增加值的 56.2;养殖业增加值 78595 万元,占 全部农业增加值的 41,比去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8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81.24 万千瓦,同比增长 5.8%;拖拉机 6.94 万台,同比增长 4.0%;全 县 全年农村用 电量 8141 万
19、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 纯)53907 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 505 吨,农用柴油使用量 5584 吨, 农药使用量 1395 吨。 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有效灌溉面积 57.95 千公顷, 旱涝保收面积 43.16 千公顷,已建成水库 110 座,总库容 32675 万立方米。堤防总长度 69 公里,保护耕地 14 千公顷。水利蓄水 工程年实际供水量 22096 万立方米,年末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 安全人口 56.83 万人,农村饮水工程全年供水量 110 万立方米。 4、财政与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 50142 万元,同比增长 31.8%,在 全市 6 个县( 市) 中总 量
20、和增幅均居第二位。上划中央收入完成 19101 万元,同比增长 33.4%;县级收入完成 31041 万元,同比增 长 30.8%。地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61.9%。近六年全县 财政收入及增长见表 3。 表 3 近六年全县财政收入及增长 指标 单位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67 1.86 2.11 2.71 3.81 5.01 财政总收入增速 % 5.7 11.4 13.4 28.4 40.5 31.8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19 1.2 1.25 1.62 2.37 3.1 地方财政收入增速 % 8.
21、2 0.8 4.2 29.6 46.2 30.8 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财政增收全部来源于税收收入的增 加,全年全县税收收入完成 42817 万元,增长 39.6%,税收收入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85.4%,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5 个百分点。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营业税完成 8229 万 元,增长 34;增值税完成 16692 万元,增长 27.3;消费税完 成 468 万元,增长 101.6;企业所得税完成 6664 万元,增长 54.3; 个人所得税完成 2638 万元,增长 13.5。 2008 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财政部门统筹协调,努 力保证民生支出的需要,“
22、三农” 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调整优化 支出结构,全力为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各项民生 支出得到了全面落实。全年财政支出 100073 万元,同比增长 13.8%,从支出项目看, 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 12584 万元,增长 8.6%;科学技 术支出完成 1209 万元,增长 264.2%;医疗卫生支出 完成 10389 万元,增长 109.0%;教育支出完成 21855 万元,增长 25.3%。 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部门积极融通资金,净化金融环境, 改善银企关系,倾力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12 月末,金融 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 515555 万元,同比增长 25.2%,比年初增 加
23、 103616 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53129 万元,同比增长 26.3%,比年初增加 73520 万元;月末各项贷款余额 270943 万元, 同比增长 13.1%,比年初增加 31460 万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财 保保费 1925 万元,较上年增长 5.4%,人寿保险保费 11323 万元, 同比较上年增长 77.1%。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现金继续保持净 投放态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一直以来,凤阳县重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 业,认 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化农 业和新农村建设,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核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依靠科技,优化结构,努力提
24、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 效益。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确立了优质 粮、花生、大棚蔬菜、双孢蘑菇、畜牧和水产养殖等为主的主 导特色产业,建立了 5 万亩特色蔬菜、5 万亩林果、5 万亩水 产精养等众多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 标准化步伐,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无公害、绿色、 有机农产品,对符合标准的生产者进行物质奖励,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为凤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带 领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 (二)小岗村概况 1、地理位置 全国农村改 革的发源地 小岗村位于滁州 市凤阳县小溪河 镇的西南部。距县 城 28 公里,地处 京沪铁路城镇密 集带上,京沪
25、铁路、 蚌( 埠) 宁( 南京)高 速公路、省道 307 紧依小岗村而过, 对外交通较为便 捷。 2、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北麓,自然地势向北倾斜,南高 北低。地形呈波浪式起伏不平,岗冲相间;起伏变化较大,高 差 20 米左右;岗坡平均在 1/101/30 之间,为典型的江淮 丘陵地形。 气象条件 小岗村处在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全年以偏东风 最多,平均风速 2.7 米/ 秒,风向平均率为 10%。年平均气温 14.9,年日照时数 2248.7 小时。 水文条件 小岗村年降雨量 904.4 毫米。雨量季节分配不均,每
26、年 降水有两个较多的时段,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为春季降水, 多以连阴雨天气出现,并伴有低温天气;6 月下旬到 7 月中 旬为梅雨时期,多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 规划区水利条件一般,灌溉以燃灯水库为水源,为燃灯 水库北干渠提水灌区,灌溉保证率达 75%,能够满足农业用 水的需求。但由于提水灌站、沟渠、塘坝多年失修,加之,燃 灯水库水通过北干渠经 12 公里自流到严岗一站,输水线路 长,水量损失大,需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灌 溉农业和旱地作物等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 规划区地下水位较深,平均水位在 80-120 米之间。已经 建成的小岗中心村深水井出水量能够满足全村人畜饮用。 3
27、、社会经济 (1)社会状况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大包干”前该村隶属梨园公社,当 时 只是一个有 20 户、 115 人的生产队。1993 年,小岗生产队与相邻的大严生产队 合并成小岗行政村,共 112 户、486 人,承包耕地 1800 亩。 2008 年 3 月,在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小岗村与石马、 严岗三村合并,现有 23 个村民组,849 户、3823 人,承包耕 地 8713 亩。 教育、科技、文化 小岗村把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 推动“ 三个文明 ”共同进步。一抓基层组织 建 设。为加强小岗 村基层组织建设,成立了小岗村党委。2008 年 3 月,小岗村 “两
28、委” 换届取得成功,选举出沈浩同志 为村主任。 为加强小 岗村级组织工作力量,县委选调了三名大学生村官、抽调三 名县科级后备干部成立帮扶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帮助小岗 村完成了妇联、民兵、共青团、治保委员会等配套机构的组 建及人员落实,积极推进小岗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二抓道德教育。制定了小岗村村规民约和村民道德规范,开 展“ 文明 户 ”、“好媳妇” 、“好婆婆”等评选,强调邻里和睦、妯 娌团结、孝敬父母,以优良的风气影响村民,以优秀的精神 鼓舞干劲。三抓社会稳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抓素质提高。丰富文化活动载体, 建立了老年协会,组建并培训了小岗村
29、腰鼓、花鼓队,大力 倡导文明新风尚,促进村民依法办事,激励群众关心集体, 维护安定团结大好局面。五抓环境整治。以清理“粪堆、柴堆” 为重点,在“硬化、净 化、美化” 上下功夫,引 导和帮助村民群 众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卫生条件,走生产发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医疗卫生 目前小岗村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面积达到 200 平方 米,有 5 名乡村医生,床位 4 张,基本设备有血压计、听诊器、 身高体重计、高压消毒锅、温度计等,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就 医需求。 (2)经济发展 总体概况 三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 通过奋力拼搏,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为
30、 推进小岗快速开展,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成立以县委、 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小岗村发展指导委员会,出台了关 于扶持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发展双孢 菇生产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的实施 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先后吸引了数十名大学生到小岗 村创业,推动了双孢菇和葡萄等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今 年,我县还成立了驻小岗村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和协调小 岗村各项工作。2007 年,小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6000 元,比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 2400 多元;大多农户用上了固定 和移动电话,看上了无线数字电视,绝大多数家庭都购置了 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全村拥有拖
31、拉机 100 多 台(套),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有 4 户村民购置了高 档轿车。 农业 三十年前,小岗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 款” 的 “三靠村 ”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出门讨过饭 。1978 年冬, 该村 18 位农民以“ 敢 为天下先” 的精神,在一纸“包产到户”契 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 ”。 “大包干” 第一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 变化。全队粮食总 产 13.3 万斤,相当于 1955 年到 1970 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 总产 3.5 万斤,相当于过去 20 年产量总和;人均收入 400 元, 是上年 22 元的 18 倍,从而结束了小岗村 20 多年
32、吃“救济粮” 的历史。 目前,葡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种植面积达 600 亩,亩 均纯收入 3000 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2000 多 元,葡萄已成为小岗村农民的主导产业之一。高素质人才扎 根农村,双孢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 年,由 3 名安徽科 技学院大学生领建示范,他们利用政府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 等扶持措施培育双孢蘑菇(种植双孢菇可获得每个大棚 10000 元的无息贷款和 6500 元的补贴),带动村民种植,从 初期 35 棚、占地 28 亩发展到 179 棚、占地 150 亩。目前已 有 13 名大学生、18 户村民以及 5 户外村人员在此种植,预 计全年可产双孢菇 1
33、80 万斤,实现产值 400 万元。 在大包干精神指引下,小岗村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葡萄、双孢菇、养殖业等发展形势喜人。但是,随着产业规模 的壮大升级,逐渐暴露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民组织 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小岗村按照“自愿、平等、互助” 的 原则,引导菇农成立小岗利民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葡萄、 黑豆协会等,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从而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今年仅统一采购食用菌生产 资料和统一安排劳务用工两项就比去年每棚降低了生产成 本 4225 元,全村可减少成本投入 45 万元左右。 工业 小岗村村现有
34、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里的企业仅有一 个种猪厂和一个葡萄园。目前,小岗工业集中区正在规划建 设中,小岗面业、小岗钢构厂、小岗节能电器公司、捷成皮业 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投产,这将有利于促进小岗村经济发展。 三产 小岗村是我县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中 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近 20 所高等院校在小岗建立 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依托“大包干” 纪念馆, 打响“ 全国十大名村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品牌,与县内 的明皇陵、韭山洞等景点连线、捆绑推介。本着吃农家饭、住 农家屋、干农家事、享农家乐原则,大力开展农家乐旅游,被 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最早的农家乐旅游示
35、范村, 目前,已接待上海、南京、合肥等周边地区游客 5000 多人次。 整修了十八位农户按手印时的茅草屋,让游客重温当年历史。 “大包干” 纪 念馆建成开放后,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 5 万多人, 实现门票收入 100 多万元。 在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之际,小岗村又迎来了一次难 得的发展机遇,它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是改革开放 的先驱,它是一个普通中西部农村,也是广大中西部农村的 缩影和代表。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 的调整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促进农村产业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增加农 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
36、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加速发展农村经济, 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产业支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循序渐进,充分尊重 农民的意愿,同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也依赖 于政府制定和提供适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近年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连续出台了指导“三农” 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 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 了农民的收入,相信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强大动力。 (三)研究工作概况 根据项目需要,先后与设备生产厂商、产品供应商、产
37、品需用商、产品经销商等进行了研讨、磋商,并搜集了大量 的资料,主要针对市场情况、技术方案、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公司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 问题 一直是决定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 系全局的根本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 村稳则社会安。加强“ 三农” 工作,积极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8、的重 大任务。 2006 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粮食继 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 事业明显加强,农村社会更加稳定。但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 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 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 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要增强危机感,坚持 解决好“三 农” 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 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 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 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20
39、07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 解决好“三 农” 问题作 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 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 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 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 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 好形势。 2008 年 10 月 12 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也着重指出要“以市 场需
40、求为导向、科技 创新为手段、质量效 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优势产 区集中发展糖料等大宗产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 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要“ 鼓励 龙头 企业与 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 联结机制,着力提 高组织化程度”, “发 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 产、优质、高效、 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土地产 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 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9 年 3 月 3 日-13 日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表决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 告,批准了这个报
41、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着 重指出要“ 巩固和加 强农业基础地位,促 进农业稳定发展和 农民持续增收”, “多渠道促 进农民增收。大力 发展特色现代农 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 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 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 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 投入机制。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 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 农” 的投入,实实在在 为农民办一些实 事。各级政府要切实把 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42、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 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 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要建 立“ 三 农” 投入 稳定增 长机制,积极调整 财政支出结构、固定 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 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2007 年, 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 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 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 用于“三农 ”。加快制定 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 业金融、
43、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 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 的信贷投放。加大支 农资金整合 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 作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 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加快农业投入立 法进程,加强执法检查。 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建 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发扬自力 更生精神,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 经营水平。完善农村“ 一事一议” 筹资筹
44、 劳办法,支持各地对 “一事一议 ”建设公益 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 对农户投资投 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予适当补助。综合运 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 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 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该公司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岗村以及凤阳县的经 济发展,对“ 三农” 问题 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 该公司 的建设时必要的。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巨大,该公 司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农问题” 的显著外在表 现就是:农产 品滞销和大量剩 余农业劳动力难以转移。随着我国农产品
45、市场化进程加快, 农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同时,由于科技的 发展和大量农药、化肥、机械设施的使用,使得我国农业劳 力内耗大幅度减少,加上我国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农村内部 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当前,城市接收农民劳动力 的能力也逐渐减弱,把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城市的吸收似 乎并不太现实。归究所有因素,农民能否增收,主要取决于 两个方面:农民能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农产品能不能进入 生资和消费品市场。在城市消费农产品能力、吸收劳动力能 力短时期难以提高的情况下,解决“三 农问题” 要在农村和农 业内部下大气力,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 农业加工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 中重要作用主要有以
46、下 几个方面: 1、吸收农业产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以山东龙大集团(国家级农字号龙头企业)为例,该集团 下属 25 个子公司,其中 23 家公司以生产加工各种保鲜、速 冻蔬菜、水产品、调味品、肉产品为主,年加工农业产品产量 达到 12 万吨,辐射带动土地生产 10 余万亩。随着龙大集团 生产能力的逐年提高,为更多的农产品找到了销路。农业加 工企业以销售为终端,吸收农产品为先导,储藏加工为过程, 通过“田间 向厂房” 的 转化,提高了农产 品附加值,为农产品 找到了稳定的销路,有利于缓解农产品积压问题,间接地保 证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2、吸收农业劳动力 我们以山东龙大集团所做调查结果为例,发现
47、该集团目 前有职工近 2 万人,其中 88%来自周边农村,年收入在 6000-10000 元不等。在集团工业园周围的 4 个村庄,仅为龙 大从事原料运输的专业户就有 500 多个。集团还通过将“公 司农户“改造成为 “公司农场(养殖 场)农业工人“ 等新 模式,以其生产加工能力为依托,实现了“ 农民向产业工人” 的转变,为农民劳动价值的体现提供有效通道。 该公司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合理利用人 力资源,缓解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严峻的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因此,该公司的建设具有必要性。 (三)是推动我国燕麦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我国目前从事燕麦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中国农科院、河北、 内蒙古、山西和吉
48、林等。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从1998 年开始 与加拿大合作研究,取得突出的合作研究业绩,2002 年被国 家授予“国家燕麦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基地”,2003 年在此 又建立了“ 吉林省燕麦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这就为今后我国 的燕麦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燕麦产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 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报道,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150 年 前,就开展了燕麦新产品研究工作,目前燕麦片不仅成为他们 早餐必不可少的食品,而且在其它食品加工方面,就有200 多 个品种以燕麦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此外,在医药、食品添 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都有许多新产品研制和开发。我国燕
49、麦 过去是主产区人们的口粮,其主要加工成当地的传统主食,这 些食品的地域性特点非常突出,有些食品很难被外地人在餐 饮中一下子接受,同时这些传统燕麦加工食品保质期非常短, 又很难长途运输,因此,限制了这类传统加工品的规模化生产。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发,国外的一些集营养与保健为一身的燕 麦产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伴随我国食品加工业整体研 发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燕麦的深加工也突破了传 统工艺,开发出许多新产品,如燕麦方便面、燕麦糊、高纤维燕 麦( 米) 片、燕麦全粉、燕麦胚粉、2 葡萄糖、燕麦油、燕麦蛋 白、燕麦淀粉等。 燕麦在我国是一个刚刚步入产业化开发的新兴特色作 物,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密切关注下,在燕麦产业化进程已经 正式拉开了序幕,由此可见,该公司的建设是顺应国家发展 燕麦产业化的需要。 (四)是有效调整农村工业产业结构,提升村级工业的市场竞 争力的需要 2008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农村现代市场 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 构调整,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 仅可以使产品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满足周边市场多层次的 消费需求,还可以延长了产业链,随之工业企业规模将相应 扩大,对就业数量的需求也将逐步提高,相应带动当地商业, 物流业,餐饮业等村级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