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考试重点终极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477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考试重点终极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针灸考试重点终极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针灸考试重点终极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针灸考试重点终极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针灸考试重点终极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肩解:肩后骨缝。 缺盆: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肺系疾病 及局部病证的穴位。 髀枢:当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所在。 灵枢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魏晋皇甫谧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编撰成针 灸甲乙经共收录349个腧穴。 唐孙思邈“明堂三人图”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 北宋王惟一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 金窦汉卿“八脉交会穴”“标幽赋”。 针灸大成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在杨继洲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基础上编成,361个穴。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 的十二经

2、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 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 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经 食指端 手阳明大肠经 鼻旁 足阳明胃经 足大趾内端

3、 足太阴脾经 心中 手少阴心经 手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经 目内眦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小趾端 足少阴肾经 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 手少阳三焦经 目外眦 足少阳胆经 足大趾外端 足厥阴肝经 肺内 手太阴肺经。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 、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奇经,也称 别道奇行的经脉。 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 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阳脉之海: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 阴脉之海: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 血海

4、: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降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 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 用。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共15条。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 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灵枢 卫

5、气“请言气街:胸有气街,腹有气街,头有气街,胫有气街” 四海:脑为髓之海,胸为气之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灵枢 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的分类: 2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 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 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 腧穴主治作用所

6、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的体现 。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周围的中脘、建 里、梁门等经穴均能治疗胃痛;膝关节周围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 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 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规律的反映。 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 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

7、,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治疗心动过 速。腧穴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 尾炎等。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 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 “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 骶部;脾之大络大

8、包穴位于胸胁部。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 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 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 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常用骨度分寸: 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印堂至大椎 18;前额两发角之间 9;耳后两乳突之间 9。 胸腹部:

9、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9;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两乳头之间 8。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 9;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 12。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 “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 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 穴,又名“一夫法”)。 3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癫狂、昏迷。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

10、商阳,止于迎香,共20穴,循行入下齿。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共45穴,循行入上齿。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头维:当额角发迹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足太阳脾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共21穴,连舌本,散舌下。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孕妇禁针。 大横:脐中旁开4寸。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9穴。 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

11、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19穴,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共67穴。 睛明: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右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 。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 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至阴: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治疗胎位不正。 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共27穴,循喉咙,夹舌本。 太溪:内踝高点与

12、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共9穴。 曲泽: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共23穴。 支沟:治疗便秘。 耳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起于童子髎,止于足窍阴,共44穴。 听会: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头临泣: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风池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 4 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13、 肩井:治疗乳痈。孕妇禁针。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悬钟: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共14穴。在内踝上8寸处与足太阴相交而循行于其后侧 。 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奇经八脉: 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28穴。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哑门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 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风府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 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

14、线的交点处。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水沟: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任脉: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24穴。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神阙:脐窝中央。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天突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常用奇穴: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定喘: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刺法:古称“砭刺”是由砭石刺

15、病发展而来。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夹持进针法: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 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体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 刺入,用于皮肤浅薄部位腧穴。 角度:直刺,针与皮肤90度垂直刺入;斜刺,针与皮肤45度倾斜刺入;平刺,针与皮肤15 度或沿皮以更

16、小的角度刺入。 5 行针手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捻转法: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 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 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以加强针 感,助气运行。 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 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 已得气者可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

17、轻摇动的方法,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 气的感应,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 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 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 感应。 基本补泻: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 指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

18、后、食指向前 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 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 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其他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 晕针: 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 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 ,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不清,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

19、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 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基础上,可刺入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 、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醒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 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艾灸 艾炷灸直接灸; 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实按灸; 温针灸;温灸器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

20、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6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隔附子灸多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灯火灸治疗小儿痄腮。 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状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 是先小而后大。 施灸的禁忌: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施灸。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 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

21、,使之吸附于腧 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注意: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 三棱针法: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方法: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散刺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等;刺络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 中暑、发热等。 皮肤针法: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 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叩刺部位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电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

22、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 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电针常用的输出波型:疏密波;断续波;连续波。 顶颞前斜线主治:分为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 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顶颞后斜线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 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区、7区交界处。 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选穴原则:按相应部位选穴;按经络辩证选穴;按脏腑辩证选穴;按西医学

23、理论选穴;按 临床经验选穴。 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 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将五输穴配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 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这种取穴方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在具体运用时分本经子母 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 原络配穴法: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 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郄穴的临床应用:郄穴是治疗本经

24、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 特的疗效。如急性胃脘痛,取胃经郄穴梁丘;肺病咯血,取肺经郄穴孔最等。脏腑疾患也 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或压痛。 7 *头痛: 外感头痛: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列缺。 配穴:风寒头痛+风门、合谷;风热头痛+大椎、鱼际;风湿头痛+偏历、阴陵泉。 方义: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 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内伤头痛: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肝阳头痛+太冲、太溪、侠溪,属于测头痛+太阳、率谷、悬颅、外关;痰浊头痛+太 阳、中脘、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阿是穴、内关、血海

25、;血虚头痛+气海、血海+足三里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方义:百会居颠顶,用泻法可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用补法可升清阳、调气血以养脑髓;头 维、风池疏通头部经络,活血通经,清利头目。 *漏肩风: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后溪、昆仑;手阳明经证+合谷、条口;手少阳经证+外关、阳陵泉;外 邪内侵+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合谷;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 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 *腰痛: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腰阳关;瘀血腰痛+膈

26、俞;肾虚腰痛+肾俞;督脉腰痛+腰夹脊、后溪;膀 胱经腰痛+志室、昆仑;腰骶部痛+次髎、腰俞;腰眼部痛+腰眼。 方义: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 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痹症: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 ;循经取穴。 方义: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 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 盛为痛痹,取肾俞、腰阳关,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

27、陵泉 、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中风: 中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 血瘀+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太溪、风池;口角歪邪+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肩 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头晕+风池、完骨、天柱;足 内翻+丘墟透照海;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 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方义: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 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

28、醒脑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 8 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中脏腑: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关元、气海、神阙。 方义:内关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 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 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眩晕: 实证: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中脘、丰隆、阴陵泉。 方义: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清泻肝胆,平抑肝阳; 内关宽胸理气,

29、和中化痰止呕;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虚证: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志室、悬钟、三阴交。 方义: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遗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 平泻法,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 *面瘫: 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 配穴:风寒证+风池;风热证+曲池;恢复期+足三里;人中沟歪斜+水沟;鼻唇沟浅+迎香; 乳突部疼痛+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廉泉;目合困难+鱼腰、申脉。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

30、泻法可 祛除阳明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不寐: 主穴: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 配穴:肝火扰心+行间、侠溪;痰热内扰+丰隆、内庭;心脾两虚+心俞、脾俞;心肾不交+ 心俞、肾俞;心胆气虚+心俞、胆俞;脾胃不和+公孙、足三里。 方义: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调理脑神,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 四神聪、安眠穴镇静安神;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相通,阴阳 跷脉主睡眠,若阳跷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 附: 总四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五输穴(井

31、荥输原经合六十六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9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属脾经,太白商丘与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须;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要;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肝,中封曲泉五输全。 下合穴 六腑下合足三阳,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委中胃三里,胆合阳陵焦委阳。 八会穴 脏穴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脉太渊, 气会膻中血膈俞,骨会大杼髓绝骨。 八脉交会穴 公

32、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锐眦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以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十二俞穴 肺俞胸三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寸半寻。 十二募穴 肺募中府大天枢,胃募中脘脾章门, 心募巨阙小关元,膀胱中极肾京门, 包络膻中焦石门,胆募日月肝期门。 十五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 心包内关焦外关,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肾络大钟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十六郄穴 肺大孔最温溜取,胃郄梁丘脾地机。 小肠养老心阴郄,膀肾金门水泉立。 心包郄门焦会宗,胆肝外丘中都须。 二跷跗阳与交信,二维阳交筑宾抵。 马丹阳十二穴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注:荥xng 兑du 侠xi 杼zh 眦z 俞sh 蠡l 郄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