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8 页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摘要: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 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桥梁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 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 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 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关键词: 灌注桩 施工质量 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包括成孔和成桩两大过程,是项工序环节较多,工艺比较复杂,技术
2、 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并需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隐蔽工 程。施工过程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难免出现质量病害,造成病 桩或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质量。 为此,必须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建立 严格的施工管理和工序质量检查制度,以工序过程控制,来保证成桩质量。在完善 施工工艺、提高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成孔、成桩过程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 总结研究其预防治理措施,将施工质量病害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高标准、高质量 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1 成孔过程 1、 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造 成
3、成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病因分析: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内水位相差太大;或钻头起落 时碰撞。 防治措施:埋护筒时,坑底与四周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层分层夯实;在护筒 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有 11.5m 的水头高度;起落钻头时,防止碰撞护筒。 初发现护筒冒水时,可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 第 2 页 共 8 页 重埋。 2、 钻进极慢或不进尺:某工地试桩时发现在硬可塑粘土层中钻进极慢,一 般都在 810h,约占单桩钻进时间的 60%70%。 病因分析:钻头选型不当,合金刀具安装角度欠妥,刀具切土过浅,钻头配重 过轻,钻头被粘土糊满。 防治措施:更换或改
4、造钻头,重新安排刀具角度、形状、排列方向,加大配重, 加强排渣,降低泥浆比重。 3、 桩孔孔壁坍塌:成孔中或成孔后,孔壁不同程度塌落。成孔中,排出的 泥浆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降,均为塌孔的兆头。 病因分析:主要是由于土质松散,加之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埋设不好;筒内水 位不高;提住钻头钻进,钻头钻速过快,或空钻时间太长,都易引起钻孔下部坍; 或成孔后待灌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土层中适当深埋护筒,密实回填土;使用优质泥浆,提 高泥浆比重和粘度;升高护筒,终孔后补给泥浆,保持要求的水头高度;保证钢筋 笼制作质量,防止变形;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防止碰
5、撞孔壁;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3h,并应尽快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在钢筋笼 未下入孔内情况下,将砂、粘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深以上 12m,或全孔回填并密实 后,再用原径钻头和优质泥浆扫孔;在钢筋笼碰孔壁而引起轻微坍塌的情况下,用 直径小于钢筋笼内径的钻头以优质泥浆扫孔或用导管清孔。 4、 桩孔局部缩径:指局部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病因分析:泥浆性能欠佳,失水量大,引起塑性土层吸水膨胀,或形成疏松、 蜂窝状厚层泥皮;邻桩施工间距和时间间隔不当,土层中应力尚未消散,新孔孔壁 软土流变;钻头直径磨损过大。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失水量;当设计桩距4D 时,应跳隔 1
6、2 根桩施工;或新桩孔尽可能在邻桩成桩 36h 后开钻;选用双导正环 保径的笼状钻头;用轻泥浆和足尺寸钻头扫孔;扫通清孔后忙灌注混凝土。 5、桩孔偏移倾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病因分析:钻机安装不平,或钻台下有虚土产生下均匀沉陷:桩架不稳,钻杆 导架不垂直,钻机磨损,部件松动,护筒埋设偏斜,钻杆弯曲,主动钻杆倾斜,遇 旧基础或大弧石等地下障碍物土层软硬不均或基岩倾斜。 防治措施:钻机安装周正、水平、稳固,天车前缘切点、转盘中心和护筒中心 三点成一线,护筒不偏斜,钻杆不弯曲,主动钻杆保持垂直增添导向架,控制提 引水龙头,尽可能采用钻铤加压,清除地下障碍物;除软硬互层采用轻压慢转技
7、术 参数外,从软塑粘土层,尤其流塑粘上层和砂层进入硬塑粘土层或从软土层进入基 第 3 页 共 8 页 岩时,笼状钻头下端的锥形导向小钻头需改用平底导向小钻头,或者直接用不带导 向小钻头的平底钻头钻进;采用沉井、挖孔桩等方式清除地下障碍物:在硬塑粘土 层中发生偏斜时,用砂、粘土混合物回填至偏斜处以上 12m,待密实后用平底合金 钻头轻压慢转纠斜,在基岩面发生倾斜时, 。可投入 2040mm 粒径碎石,略高于偏斜 处,冲击密实后用平底合金钻头、牙轮滚刀钻头或平底钢粒钻头纠斜。 6、 孔底沉渣过多:孔底沉淤、残留泥砂过厚,或孔壁泥土塌落在孔底,使 沉渣超标。 原因分析:泥浆过稀清孔未净;清孔汜浆比重
8、过小或清水置换;钢筋笼吊放 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或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健沉淀;或沉渣 厚度测量的孔底标高下统一。 防治措施: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 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 不少于 30min;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钢 筋笼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用平底钻头时, 沉渣厚度从钻头底部所达到的孔底平面算起;用底部带圆锥的笼头钻头时,沉渣厚 度队钻头下端圆锥体高度的中点标高算起。或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 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 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
9、4050cm,初灌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 0.81.3m 的要求,利用隔水塞和混凝土冲刷残留沉渣。 2、 成桩过程 1 导管堵塞: 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不能下落,影响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病因分析:初灌时隔水塞堵管;粗骨料粒径过大:混凝土坍落度不合要求,和易性、 流动性差;拌合不均匀产生离析;导管连接部位和焊缝不密封,发生漏水,管内 形成水塞,当管内内混凝上不满而含有空气时,混凝土整斗倾入导管,导致管内形 成高压气塞,或气塞挤破管节间密封垫继而导致导管漏水;机械发生故障,导管内 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下落阻力。 防治措施:隔水塞直径应与导管内径匹配,能从管内顺利排出隔水胶垫应
10、安 装在隔水塞的顶面,先灌储 0.20.3m3水泥砂浆,后灌储混凝土,防止骨料卡阻水 塞;选用粒径小于 25mm 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 距的 1/4;严格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 1622cm,坍落度降低至 l5cm 的时间, 第 4 页 共 8 页 一般下宜小于 1h;混凝土拌合均匀搅拌饥拌台时间大于 90s,确保导管连接部位 焊缝的密封性,导管应在大于 0.50.77Mpa 下试压时间大于 15min 而下泄漏,以免 在导管内形成水塞:在浇灌过程中,混凝土宜徐徐倒入漏和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 成高压气塞;确保机械运转正常,必须有备用搅拌机,必要时,可在混凝土
11、中掺加 缓凝剂;采用长杆冲捣,强力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端安装震动器等方法迫使隔水 塞或混凝土下落。如上述方法处理无效,应立即提出导管进行清理,视孔内混凝土 情况置新浇灌或接桩处理;当隔水塞堵塞导管时,可将提管时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 拌合物清除,重新下隔水塞浇灌;当孔内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尽决清理导管,重新 下至混凝土面,开泵冲洗浮浆后,重新下隔水塞浇灌。隔水塞冲出后,尽可能将导 管向下插入原先浇灌的混凝土内,原位上下串插导管,使混凝土混合密实,再继续 浇灌;当混凝土已初凝后,可用较钢筋笼直径稍小的钻头钻进至原先导管的底端埋 置深度,重新清孔,最好增加一节较小直径的钢筋笼埋入新孔,按正常程序浇灌混
12、凝土。 2、钢筋笼上浮或下沉: 系指钢筋笼的位置高于或低于设汁位置的现象。上浮较大时,降低了桩体抗水平剪 切能力;下沉过多,给土建施工带来麻烦和损失。 病因分析: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或过低;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 土中埋置深度过大(6m 以上)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浮;导管掩埋过长,提升时易摇 晃,难以对准笼的中心,易发生挂笼现象;导管提升过猛,混凝土下沉太快,瞬时 反冲力使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制作质量不佳,或吊装下当而变形;或桩孔倾斜,钢 筋笼随之而变形,增加了混凝土上升阻力;笼底钢筋向内弯折沟挂导管;钢筋笼与 孔口固定不牢,在自重及受压时将铁丝拉长而下沉;或钢筋笼自重大轻,被混凝土 顶
13、起。 防治措施: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准确无误,并与孔口固定牢固;为防止铁丝拉 长下沉或顶住上升力,可采用吊筋加套管等方法顶住钢筋笼上口;加快浇灌速度, 缩短浇灌时间,或添加缓凝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上 陷近笼底时,控制导管埋深 1.52m,尽量减少串插导管,改用转动导管密实混凝土; 每浇灌一斗混凝土,检查一次埋深,勤测深,勤拆管,直到钢筋笼埋牢后恢复正 常埋置深度;钢筋笼制作平直下变形,主筋底端可适当向外弯折,井增加封底箍筋: 导管对中桩孔,导管接头处套装锥形活动护罩或加密焊接防护斜筋;导管正常埋置 深度一般控制在 24m,最大不超过而 6m,便于转动移位;钢筋笼上升时,
14、停止浇灌 混凝土检查埋管深度,拆除部分导管,保持埋管 l.52m,导管钩挂钢筋笼时,要下 降导管转动移位脱钩后上提。 3、串桩:指灌注的混凝土跑到另一桩孔内的现象串桩不仅增加待灌桩孔内沉 第 5 页 共 8 页 渣厚度且下易消除,增加成孔难度,还大量增加混凝上用量,造成浪费井影响施 工进度,孔斜过大不仅降低了桩的承载力,在受力后桩身还可能被剪断。 病因分析:开挖旧基础钢筋混凝土土梁或石板时,造成桩位在浅部连通;遇抽 水渗井时,由于渗井被大量淤泥质杂物充填,井周土质松散,致使一定范围桩位连 通,孔距过小,土层软弱、松散,在混凝土冲力作用下,通过侧向挤压使混凝土侵 入到相邻桩孔中;孔斜过大或塌孔严
15、重未及时处理,使深部桩位相连。 防治措施:若桩体上部连通,当灌注至连通部位,先排开返出的泥水,同时在 连通部位加保护圈,以防泥水及混凝土进入另一桩孔内,而引起塌孔或增加孔内沉 渣量,向渗井中下水泥套管,边钻进边下套管,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成桩质量。 4、桩长与设计不符:指桩长大于或小于厩设计桩长的现象。桩长过大,需破 碎,影响后续土建工作,桩长过小,簧开挖补桩,既降低桩体强度,又影响施工进 度。 病因分析:计算的设计标高有误,监测混凝土面深底不准;末次混凝土灌注量 不合理。 防治措施:当同一场地有几种不同桩长时,应分别计算它的设计标高井画出桩 位设计标高示意图,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桩架或桩管
16、上作出控制深度的标尺, 灌注前应准确丈量钻孔深度和孔底沉渣厚度,灌注过程中,要随时测量钻孔内的混 疑土面标高,记录导管长度和已灌注的混凝土数量校核混凝土面高度是否同计算 的高度相符,当混凝土灌注到设计的桩顶标高以下约 1m 时要计算还要灌注的混凝 土数量井应将导管内的混凝土量估计在内。 5、桩顶段砼质量差: 指桩顶上部混凝土疏松、夹泥、断裂等质量问题上部桩身由于缺乏压力,与桩周 土接触应力低,而受荷时桩身上部荷载应力最大,因此桩身破坏最易在上部发生。 病因分析:没有勤测混疑土面预加的灌注混凝土高度不足,上部压力小,混凝土 密度低;导管内混凝土高度减少,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
17、 加,比重增大,混凝土升顶困难,甚至与泥浆、浮浆接触掺混,造成夹泥、疏松、 离析;导管缩短,重量减轻,导管上下串插图难,或串插程度不够;护筒起拔过猛, 或起拨护筒不垂直,使护筒粘带未初凝的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而掺入泥 浆,形成夹泥或断裂面。 防治措施:勤测混凝土面井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其 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 5%,且不小于 2m,以保证设计标高以下的混凝土符合设计 要求,孔口加水稀释渣浆,冲出部分稠浆,减小泥浆比重;导管重量减轻时,可以 改为人工左右转动导管加压串插密实混凝土,护筒吊绳要周正,起拔护筒要稳、慢, 混凝土疏松、夹泥、断裂、可采用压浆补强或朴桩。 第
18、 6 页 共 8 页 6、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充填的间断桩。影响丁桩身的 整体性,降低了桩体强度和承载力,以致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病因分析:坍落度损失大的配方和浇灌过程不连续是造成断桩的重要原因;灌 注过程中发生埋管、卡管及其他一些情况都将造成断桩。 埋管:导管在混凝土中掩埋过长,钢筋笼变形,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 内阻力倍增长,导管被卡死在混凝土内,法兰盘顶住钢筋笼下端,由于孔斜大,笼 与孔壁壁摩阻力过大,加上笼内已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导管无法提升。 卡管: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有大粒径的卵石、漂砾;混凝土出拌合机时间或运 输路程过长,巳产生离析或局部初凝现
19、象而直接用于灌注;导管密封不良,局部漏 水。 其他情况:导管下端距孔底过远,初灌混凝土量不足,导管未被混凝土掩埋, 监测失误,导管提升过高露出混凝土面;混凝土配比失误,耐压强度不足;沉渣 厚度过大桩身受力后沉降量增大,导管提升过猛,孔壁土受冲击脱落,猛放时进 入混凝土内。 防治措施:按有关规范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应具 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度,坍落度损失应能满足灌注要求,初凝时间应为正常灌注时 间的 2 倍;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防止出现上述埋管、卡管及其他情况。 7、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 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
20、: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 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 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 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 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 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 3 小时, 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8、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第 7 页
21、共 8 页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 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 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 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 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 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 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 至偏孔处 0.5m 以上,重新钻进。 三、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中的质
22、量控制措施及方法 1、为防止导管接头与导管漏水,施工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 证导管制作及具备以下条件: (1)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 (2)各节的安装接头所用的胶热及法兰的对接位置,预先试拼并作好标记,按插导 管时须按试拼时的状态对号拦装, 所有的法兰盘接头均须垫入 5-7 毫米厚的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 严防漏水。 (3)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 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 查锤作通过试验。 (4)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 4 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以便在混 凝土内。每节导管的长度要整齐统一,便于丈量长度
23、,并作出标记和记录。 (5)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导管不要埋入混凝土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 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 2、为预防孔壁坍塌,我们采用了维持护筒水位简外水位高出 1.3-1.4 米,操作中避 免碰撞孔壁,并随时注意控制泥浆的和比重。 3、为保证施工质量,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选用要比设计强度高 20%左右,坍塌度宜 第 8 页 共 8 页 采用 18-22 厘米。 4、混凝土自拦合机出料至砍球开寒时间不宜超过 30 分钟,施工中间每间断 30 分钟 后,要上下串一上导管,防止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提升导管困难,增加发生事故的 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中途中断浇注时间不宜走过 30 分钟,
24、整个桩的浇注霎时间 不宜过长,尽量在 8 小时内完毕。 5、注意灌注所需混凝土数量,一般较成孔桩径计算的大,约为设计桩径体积的 1.2 倍左右。为避免混凝土超灌量,要掌握好各土导的钻孔速度,在正常钻孔作业时, 中途不要随便停钻,以避免扩孔导致混凝土超灌量。浇注标高就高出桩顶设计标高 0.5-1.0 米,以便清除浮将和消除测量误差。务必注意,不要因误测而造成短桩。 志管埋入混凝土的尝试取决于浇注速度和混凝土的性质,任何时候不得小于 1 米, 一般控制在 24 米内。 施工中,我们注意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措 施,取得了较好地效果,未发生导管接头漏水形成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也没有出现 孔壁坍塌等质量问题。 7、结束语 导致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细心研 究探讨,对各种影响因素都详细的考虑,并且事前准备相应的预防措施,有些事故 是可以避免的。 8、主要参考施工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