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简答题.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541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病理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组织病理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组织病理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组织病理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组织病理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牙龈固有层胶原纤维分为哪些? 答: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广泛地 分布在牙龈固有层中,是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 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穿过固有层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 3)环行组: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行排列,常与邻近的其他纤维束缠绕在一 起,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牙上; 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 和口底; 5)越隔组:是跨越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只存在于牙邻面,起于结合上皮 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

2、保持牙弓上相邻两牙的接触, 阻止其分离。 2.简述牙周膜五组纤维的改变及功能。 答:1)牙槽嵴组:功能是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2)水平组:是维持牙直力的主要力量,防止牙侧方移动; 3)斜行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并可限制 牙的转动; 4)根尖组: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保护进入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 5)根间组: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3.试述上皮异常增生的变化。 答: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3)核浆比例增加;4)上 皮钉突呈滴状;5)上皮层次紊乱;6)有丝分裂相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7)上皮 浅

3、层 1/2 处出现有丝分裂;8 )细胞多形性;9)细胞核浓染;10)核仁增大;11)细胞粘 着力下降;12)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4.简述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1)过度角化;2)角化不良;3)棘层增生;4)上皮异常增生;5)萎缩;6)海绵形 成;7)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8)气球变性;9)网状变性;10)细胞凋亡;11)棘层 松解;12)糜烂;13)溃疡;14)皲裂;15)假膜;16)斑;17)丘疹;18)嗜碱性变性; 19)痂;20)疱。 5.牙周膜的结构组成有哪些? 答:1)成纤维细胞;2)成牙骨质细胞;3)上皮剩余;4)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5)未分 化间充质细胞。

4、 6.简述龋病的好发部位。 答:龋病好发于牙上食物滞留、菌斑堆积而不易清洁的部位。在恒牙,最常见于下颌第一 磨牙,以后依次为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 颌前牙、下颌前牙。在乳牙,最常见于下颌第二乳牙,以后依次为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 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最好发牙面及部位为咬合面点隙窝沟,其次为邻面接触 点下方,再次为唇颊面的近龈缘牙颈部及及磨牙颊侧点隙。 7 牙本质龋的特点是什么? 答:1)由于牙本质含有相对高的有机成分,大约占重量的 20%,所以累及到牙本质的龋 性损害除了有无机晶体的溶解外,还存在有机基质的分解破坏。 2)牙本质全层均存在牙本质小

5、管,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龋蚀沿牙本质小管进展, 病程较快。 3)牙髓牙本质为一复合体,龋病发生时,甚至在龋到达牙本质前,牙髓组织即可出心 防御反应,表现为修复性牙本质、硬化牙本质的形成。 8.简述合格伦综合征(Sjogren 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答:1)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 消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且形成滤泡; 2)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 廓仍保留; 3)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此表征可区别于腺体的其他慢性炎症; 4)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细胞呈

6、圆形或多边形, 具有泡状细胞核,上皮团片内有嗜酸性无定形物质; 5)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 9.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变化及其生物学特点是什么? 答: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较完整,剖面呈实性,灰白色,瘤组织中可见浅蓝色 的软骨样区域,半透明胶冻状的粘液样区域以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角化物。多形性腺瘤具 有多形性或混合性特征,既含肿瘤上皮,又含粘液,软骨样基质,上皮细胞常组成腺管样 结构或肌上皮细胞和鳞状细胞团片。 1)瘤组织中腺管样结构显示双层细胞排列,即内层的腺管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 管腔内常见红色上皮性粘液; 2)肌上皮细胞形成的实性条索与团片,此条索与团片或为纯肌上皮细胞

7、形成。肌上皮细胞 呈梭形,上皮样,透明样或浆细胞样; 3)鳞状上皮化生在瘤组织内颇为常见,或呈典型鳞状上皮结构; 4)在上皮条索和腺管样结构周围,粘液细胞呈星形连接,酷似透明软骨的软骨细胞位于软 骨陷窝内; 5)间质结缔组织不多,可见玻璃样变,钙化或骨化; 6)肿瘤的薄膜大多数完整,少数薄膜内有瘤组织侵入或形成卫星瘤结,侵入包膜; 生物学特点:为良性肿瘤,由于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近粘液样成分包膜薄、不完整或 无包膜,术后容易复发。病期长的多形性腺瘤可发生恶性转化,尤其细胞成分越丰富,的 危险性就越高。 10.牙本质龋的四层结构有哪些? 答: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11.简述极

8、性牙髓炎的两期变化。 答:1)牙髓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水肿,沿血管壁周围有纤维 蛋白渗出,这时称极性浆液性牙髓炎; 2)若炎性渗出未得到及时引流,髓腔压力极度增加,最终使整个牙髓液化坏死,此 时称为极性化脓性牙髓炎。 12 简述根尖周肉芽肿的病理变化。 答:根尖周组织结构被破坏,被炎性肉芽组织取代,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肉芽组织中可 见泡沫细胞,含铁红素,胆固醇结晶和增生的上皮组织团块。 13 根尖肉芽肿内的上皮团块和上皮条索的上皮来源 答:1)Malassez 上皮剩余;2)经瘘道口长入的口腔粘膜上皮或皮肤; 3)牙周带壁上皮; 4)呼吸道上皮 14.根尖肉芽肿随机体抵

9、抗体病原刺激强度变化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答:1)抵抗体增强,病原刺激减弱时,病变缩小导致致密性炎症; 2)抵抗体下降,病原刺激增强,形成牙槽脓肿; 3)上皮增生:上皮团块中心液化; 背覆盖的脓腔; 上皮包裹肉芽组织形成根 尖脓肿 15.牙周炎的发展过程。 答:1)始发性;2)早期病变;3)病损确立期;4)进展期 16.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答: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呈 条索或网眼状,有大量炎症细胞进入,并见一部分炎性细胞及渗出物移出至牙周袋内;4) 结合上皮

10、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5)沟内上皮 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顶骨吸 收明显;6)牙槽骨出现活跃性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 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 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质牢固的附着。 17.巨颌症的病理变化。 答:肉眼观病变组织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质软易碎。镜下见病变处骨组织被富于血管的纤 维结缔组织代替。成纤维细胞较多,有明显的核仁,纤维纤细,排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弥 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多核巨

11、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内含细小的嗜酸颗粒。有嗜酸 性物质呈袖口状沉积,多核巨细胞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内。 18.纤维结构不良得病理变化。 答:肉眼见病变部位骨膨胀,剖面显示骨密度变薄,与骨松质之间无明显界限,骨髓腔被 灰色结缔组织代替,从质韧到沙砾样逐渐移行,可有出血或囊性变,囊内为淡黄色液体。 当含有软骨时,表现为界清淡蓝色半透明物质。 镜下见疏松的细胞性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骨组织,纤维组织背景下可见呈均匀分布、形态 不一的编织状骨骨小梁,这些幼稚的骨小梁彼此缺乏连接,无层板结构,纤细呈弓形或分 支状,类似 O、C、V、W 等英文字母的形态。这些骨小梁的周围往往缺乏成排的成骨细 胞,提

12、示小梁结构可能有周围纤维组织化生而来。骨小梁之间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或呈漩 涡状,成纤维细胞大小一致,呈梭形或星形。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富于血管,有时还可 见到骨样组织、软骨岛、破骨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或粘 液变等继发性改变亦可出现。 19 朗格汉斯细胞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答:1)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嗜酸性肉芽肿为慢性局限型口腔病变常侵犯颌骨及牙龈, 以下颌最多见,患者因牙龈肿胀、溃疡、颌骨肿大、疼痛及牙松动而就诊。检查牙龈呈微 黄色肿胀但无脓,质地松软,触之易出血,龈缘可呈虫蚀样破坏,龈乳头糜烂消失。 . 病理改变(1)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呈片状或灶状,胞浆弱嗜

13、酸,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或 分叶状,具有特征性的核沟和凹陷;(2)嗜酸性粒细胞呈灶性或散在分布;(3)多核巨 细胞表现为图顿巨细胞;(4)淋巴细胞、泡沫细胞 汉-许-克病: 临床表现:本并可出现三大特征:即颅骨病变、突眼和尿崩症。病变侵犯眶 骨可引起眼球突出,病变位于蝶鞍时,可侵犯垂体而引起尿崩症。病变侵犯牙龈时呈现红 色松软或增生状,可出现牙松动或过早脱落。患者可伴发热。 1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2)嗜酸性粒细胞较少;(3)可见大量泡沫细胞(4)多核巨细胞、 淋巴细胞 勒-雪病: 临床表现:此型可表现广泛的内脏器官受累,以皮肤、肝、脾、肺、淋巴结及 骨等最易受累。临床上可有反复或持续高热、皮疹

14、、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腹泻等全身 症状。口腔可出现乳牙松动,舌组织被侵时形成巨舌,颈部淋巴结常肿大。 病理变化(1)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出现较多异形核及核分裂象;(2)嗜酸性粒细胞较少; (3)无泡沫细胞;(4)多核巨细胞。 20.坏死性涎腺化生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答:1)临床表现:本病特征为粘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破坏骨 组织,溃疡中心坏死,周围粘膜充血。 2)病理变化: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 粘液外溢形成粘液池;腺导管上皮呈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 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片取代,易误认为分化好的

15、鳞状细胞癌或粘液表皮样癌。腺 体内有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21.Warthin 瘤的病理变化及生物学行为。 答:肉眼观察,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剖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囊腔, 含透明的粘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囊腔内可有乳头突起。少数为实性,呈灰褐色或暗 红色。 光镜观察,肿瘤由上皮和淋巴组织构成。肿瘤上皮细胞形成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腺管或囊腔 样结构,有乳头突入囊腔。腔面细胞为胞浆内含有嗜伊红颗粒的大嗜酸粒细胞,为柱状上 皮细胞,核浓缩,排列规则呈栅栏状,腺腔面常见顶浆分泌,偶见纤毛;基底侧细胞较小, 呈扁平状或立方状,胞浆较少,嗜伊红,核呈空泡状,淡染,可见核仁

16、。肿瘤间质为不同 程度的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其中可见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常见淋巴滤泡形成。 生物学行为:良性、生长缓慢、很少复发、恶变少。 22 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 答:肉眼观察,高分化者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但常无包膜,剖面为灰白色或浅分红色,有 散在的小囊腔,囊腔内有淡黄色粘液。 光镜观察,肿瘤实质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粘液细胞较大,为柱状或 杯状,胞浆呈泡沫状或网状,胞核较小,位于基部。表皮样细胞为多边形,细胞核居中, 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但角化罕见。中间细胞较小,呈立方状,胞浆少,胞核圆形,大 小一致,类似于上皮的基底细胞。 23 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及生

17、物特点。 答:临床表现: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呈圆形或结节状,质地中等硬。由于此 瘤呈浸润性生长,一般不活动,向表面突出不明显,临床上所见到的肿物远比实际肿物小。 病理变化:肉眼观察,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平均直径约为 3cm。剖面为灰白色或浅褐色 实性肿块,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 光镜观察,肿瘤实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变异肌上皮细胞呈 扁平状、梭形或不规则形。 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方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 1)腺性(筛状)型: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团块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与藕的断面相似。 筛孔内充满嗜酸或嗜碱性粘液样物质,不均匀,呈网状。 2)管状型:主要特点是以

18、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管状结构的内层衬有导 管细胞,外层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 3)充实型:此型细胞较小,胞浆少,嗜碱性,核分裂象较多,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 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可变性、坏死,管状和筛孔状结构较少。肿瘤间质常有玻璃样 变,有些肿瘤间质玻璃样变广泛,而上皮成分稀少。 生物特点:细胞形态一致,但侵袭性强,无包膜,复发转移率高,是涎腺肿瘤恶变较高的。 24 实性或多囊性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成釉细胞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可见一下表现: 1)滤泡型:肿瘤形成孤立性上皮岛,上皮岛中心部由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 之间彼此疏松连接,类似于成

19、釉细胞器的星网状层,上皮岛周边围绕一层立方状或柱状细 胞,类似于成釉细胞或前成釉细胞,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即极性倒置。上 皮岛中央的星网状区常发生囊性变,形成小囊腔,囊腔增大时周边部细胞可被压成扁平状。 滤泡之间的肿瘤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连结的上皮条索,其周边部位是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被 周边细胞包围的中心部细胞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但其含量较滤泡型者少。这型肿瘤发生 囊性变是在肿瘤间质内,而不是上皮内囊性变。 3)棘皮瘤型:是指肿瘤上皮岛内呈现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形成。常出现在滤泡 型成釉细胞肿瘤内。 4)颗粒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有时还可发生

20、颗粒样变性,颗粒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取代肿瘤 的星网状细胞。颗粒细胞大,呈立方状、柱状或圆形。其胞浆丰富,充满嗜酸性颗粒,在 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上类似于溶酶体。 5)基底细胞型: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细胞小而一致,缺乏星网状细胞分化。 6)角化成釉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肿瘤内出现广泛角化。镜下肿瘤由多个充 满角化物的微小囊肿构成,衬里上皮以不全角化为主,并伴有乳头状增生,因此又称为乳 头状角化成釉细胞瘤。 25.简述单囊型成釉细胞的 3 个亚型及其特点。 答:1)第 I 型为单纯囊性型,囊壁仅见上皮衬里,表现成釉细胞瘤的典型形态特点,包括 呈栅栏状排列的柱状基底细胞和排列松散的基底

21、上细胞;2)第 II 型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 瘤结节多呈丛状型成釉细胞瘤的特点;3)第 III 型肿瘤的纤维囊壁内有肿瘤浸润岛,可伴 或不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 26.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1)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鳞状上皮,常由 58 层细胞组成,一般无上皮 钉突,上皮-纤维组织界面平坦,衬里上皮常与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囊壁分离,形成上皮下裂 隙;2)上皮表面呈波浪状或皱折状,表层角化多呈不全角化;3)棘细胞层较薄;4)基底 细胞层界线清楚,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5)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合并感染时,增厚的囊壁内有大量炎

22、症细胞浸润,上 皮可发生不规则增生,出现上皮钉突,角化消失;6)纤维组织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的子囊 和上皮岛。 27.血管瘤的分类有哪些? 答:1)毛细血管瘤;2)婴儿血管瘤;3)海绵状血管瘤;4)分叶状毛细胞血管瘤;5)动 静脉性血管瘤 28.牙龈瘤的分类有哪些? 答:1)血管性龈瘤;2)肉芽肿性龈瘤;3)纤维性龈瘤;4)巨细胞性龈瘤 29.简述口腔鳞状细胞癌的 3 级分化。 答:1)高分化鳞癌与正常鳞状上皮颇类似,即含有数量不等的基底细胞和具有细胞间桥的 鳞状细胞,角化明显,核分裂象少,非典型核分裂和多核细胞极少,胞核和细胞多形性不 明显;2)中度分化鳞状细胞癌具有独特的核多形性和核分裂,包

23、括非正常的核分裂,角化 不常见,细胞间桥不明显;3)低分化鳞癌以不成熟的细胞为主,有大量的正常或不正常的 核分裂,角化非常少,细胞间桥几乎不能发现。 30 非牙源性囊肿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小结 名称 年龄 性别 部位 上皮衬里 纤维囊壁 组织来源 鼻腭管囊 肿 3060 男女 腭正中缝 前部管内 复层鳞状 上皮,呼 吸上皮, 立方上皮, 柱状上皮 较大的神 经和血管 束 舌腭管上 皮剩余 皮样囊肿 舌下位 (颏舌骨 肌与口底 之间)颏 下位(颏 舌骨肌与 下颌舌骨 肌之间) 复层鳞状 上皮 皮肤附属 器 胚胎发育 性上皮剩 余,获得 性植入上 皮 表皮样囊 肿 同上 同上 无皮肤附 属器 同

24、上 鳃裂囊肿 (淋巴上 皮囊肿) 2040 颈上部下 颌骨处, 胸锁乳突 肌上 1/3 前缘,口 底、舌、 软腭 复层鳞状 上皮和假 复层鳞状 上皮 大量淋巴 组织、淋 巴滤泡 鳃裂或咽 囊的上皮 剩余,淋 巴内的涎 腺上皮 甲状舌管 囊肿 青少年 男女 舌盲孔- 甲 状腺 假复层纤 毛柱状上 皮,复层 鳞状上皮 甲状腺腺 泡 甲状舌管 残留不消 失 畸胎样囊 肿 婴儿、少 年 舌体,口 底 复层鳞状 上皮,胃 肠粘膜上 皮 未分化原 始的胃与 舌始基相 邻,多潜 能细胞分 化 31. A.白色: 1、白斑: 1)单纯性白斑:良性病变,上皮单纯性增生,为上皮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上

25、皮钉突可伸张且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清晰,没有非典型性细胞。固有层和粘膜下层 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疣状白斑:上皮疣状增生,为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有过度角化, 粒层明显,棘层增生。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3)白斑(上次异常增生):上皮整体的紊乱,其特征为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丧失正常细胞 成熟及分层过程。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4)白斑癌变:重度异常增生即是原位癌:上皮细胞发生恶变,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犯结缔 组织。当白班癌变时,其上皮表层的角化呈现为过度不全角化层。非均质型白班常与上皮 异常增生、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相关。 2、白色海绵

26、状斑痣:上皮明显增厚,表层为增厚的、未脱落的不全角化细胞,基底细胞增 多,棘层细胞增大,层次增多,有些棘层细胞核周围有一透亮的环,有些棘层细胞空泡性 变,核固缩或消失。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水肿、断裂,少量炎细胞浸润。 3、白色水肿:上皮增厚,上皮内水肿,细胞核固缩或消失,出现空泡性变。结缔组织变化 不明显。 4、扁平苔藓:1)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 2)棘层增生或萎缩; 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不清,严重者形成上皮下疱; 4)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有的下端变尖呈锯齿状; 5)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6)棘层、基底层、固有层内有时可见胶样小体。 5、念珠菌病: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上皮

27、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 小脓肿。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底膜部分被炎症破坏。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 1/3 处可见菌丝,菌丝与上皮表面多呈垂直形或成一定角度。结缔组织中有充血的毛细血管及 大量炎细胞、浸润。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斑膜,镜下见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 珠菌的菌丝及孢子。肉芽肿性念珠菌并,为发生在粘膜的特异性肉芽肿性反应,主要在粘 膜固有层形成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多见于舌、口唇、软腭黏膜,PAS 染色在巨细胞的胞 浆内可见吞噬的芽孢,呈阳性反应。 B.疱类: 1、天疱疮: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 松解的棘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浆晕环

28、绕核周围,这种 游离的细胞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之为天疱疮细胞。若疱顶破裂脱落,依然可见上 皮的基底细胞附着于结缔组织上方,使疱底可见不规则的乳头向上突起呈绒毛状,乳头表 面均排列着单层的基底细胞。上皮下固有层见中等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2、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形成上皮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病损部位上皮全层剥落,结 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晚期粘膜固有层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病损组织上皮基底膜区域呈翠绿色荧光带。 3、疱疹性口炎:上皮内形成疱,疱是由于上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和网状液化所引起。气球 变性的上皮细胞显著种种,呈圆形,胞核为一个、多个或

29、无。气球状细胞的胞核内有嗜伊 红性病毒小体,此种细胞多在水疱的底部。网状液化最后细胞壁破裂,形成多房性水疱, 陈旧水疱中残余的细胞壁完全消失,多房水疱则变为单房性水疱。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有 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 4、多形性红斑:上皮细胞内或细胞间水肿,上皮内有泡或裂形成,也可在上皮下形成大泡。 无棘层松解。结缔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早期嗜酸粒细胞多见,逐渐中性粒细胞居多。 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掺有中性粒细胞和 嗜酸粒细胞。有时血管周围有红细胞移出。 C.溃疡类: 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早期黏膜上皮水肿,上皮细胞间有白细胞移出,以后上皮溶解

30、、破 溃、脱落,形成非特异性溃疡。也有在上皮下方形成疱,然后上皮脱落而成溃疡。溃疡表 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所形成的假膜,有时表面为坏死组织所覆盖。溃疡部位为密集的炎 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断裂, 严重时胶原纤维破坏消失。炎细胞浸润症明显,大多为淋巴细胞。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血管内细胞肿胀,管腔肿胀甚至闭塞。 2、白塞综合征: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相似。血管变化较为明显,大多数血管内有玻璃样变 血栓,有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且失去完整性,小动脉及小静脉壁有炎性细胞。 3、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变性,分为四个阶段: 1)最早期:出现一些细胞

31、的胶原纤维,并有明显水肿,血管有时扩张充血,有中性粒细胞 浸润; 2)早期:紧挨上皮下方有一条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带,在下方胶原纤维间水肿,有淋巴细 胞浸润; 3)中期:胶原纤维中度玻璃样变,轻度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晚期:胶原纤维全部玻璃样变,血管狭窄或闭塞。上皮萎缩或增生,钉突变短、消失或 肥大,有时出现异常增生。 32.艾滋病口腔表征有哪些? 答:一、口腔念珠菌病: 1.红斑型:为红色病变区,无可能除去的白色斑点或斑块。 2.增生型:为坚固而致密的白色斑块或针头大小的小结节,附着于红色病变之上。 3.伪膜型:为白色或黄色可除去的斑点或斑块。 4.口角唇炎型:在口角出现鲜红色的裂沟。 2、毛状白班: 为白色不能除去的病变,表面有皱折,呈毛状外观,常开始于舌侧。 镜下:表面为厚薄不均的不全角化,呈粗糙的皱折状或毛绒状,棘层增生,上皮钉突 肥厚伸长,可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 3、HIV 牙龈炎 4、HIV 牙周炎 5、口腔 Kaposi 肉瘤 6、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