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液中急性心衰诊断及治疗 ICU 曹益瑞 主要是因为输液使回心血量增加,会导致心脏前负荷加重,因输液速度过快或者输注胶体液 时大量组织液回流入血,前负荷会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出现急性左心衰竭,重者引起急性肺 水肿 ,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早期表现: 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 1520 次/分,可能 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 典型表现 急性肺水肿: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频繁咳嗽 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
2、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 (1)持续低血压。 (2)组织低灌注状态: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现紫色条纹; 心动过速;尿量显著 减少 (400ng/L 或 NT-proBNP 1500ng/L,心衰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 90%。急诊就医的明显气急患者,如 BNP/ NT- proBNP 水平正常或偏低,几乎可以除外急性心衰的可能性 急性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 急性大块肺栓塞 肺炎 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尤其伴感染 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如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非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相鉴 别。 急性心衰的治疗 1
3、.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 负荷。 2.四肢交换加压:四肢轮流绑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通常同一时间只绑扎三肢,每个 1520 min 轮流放松一肢。血压计袖带的充气压力应较舒张压低 10mmHg,使动脉血流仍可顺利通过 ,而静脉血回流受阻。此法可降低前负荷,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 3.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 SaO295%(伴 COPD 者 SaO290%)。(1 )鼻导管吸氧。酒 精吸氧可使肺泡内的泡沫表面张力减低,改善肺泡的通气。方法是在氧气通过的湿化瓶中加 50 70%酒精或有机硅消泡剂,用于肺水肿患者。(2)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
4、碱中毒患者。 必要时还可采用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4.饮食:不要饱餐。在总量控制下,可少量多餐(68 次/d)。应用攀利尿剂情况下不要过分 限制钠盐摄入量,以避免低钠血症,导致低血压。利尿剂应用时间较长的患者要补充多种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 5.出入量管理:对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者的每天摄入液体 量一般宜在 1500ml 以内,不要超过 2000ml。保持每天水出入量负平衡约 500ml/d。35d 后 ,如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逐渐过渡到出入水量平衡。 严格掌握“心衰病人输液不能快” 这一重要原则。 一般情况下,成人 40-60 滴/
5、分,心脏病的病人为 2030 滴min,老年人及儿童 20-40 滴 分,婴幼儿 20 滴分以下。 而心衰病人成人则要控制在 20 滴/分以下,婴幼儿则要在 10 滴分以下。 注意事项 不同种类的液体对血容量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高渗糖对血容量影响不大 生理盐水可使血容量呈明显增加,输入速度快,多可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衰。 因此,心衰病人在输生理盐水、低分子溶液,胶体溶液时应特别注意速度和量。 患者体位的变化,针头位置发生了变化,结果使输液速度增快 输液器调节器的滑轮经常出现失控 ,使输液加快 可使用输液泵 但在使用前,了解使用的输液器与输液泵标准输液器之间的误差,以便正确选用液量补偿开关 。 急
6、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一)镇静剂 主要应用吗啡(a 类,C 级):用法为 2.55.0mg 静脉缓慢注射,亦可皮下或肌肉注射。 伴 CO2 潴留者则不宜应用。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COPD 等患者禁忌。老年患者慎用或减量。亦可应用 哌替啶 50100mg 肌肉注射。 (二)支气管解痉剂(a 类,C 级) 一般应用氨茶碱 0.1250.25g 以葡萄糖水稀释后静脉推注(10min ),46h 后可重复一次; 或以 0.250.5mg.kg-1.h-1 静脉滴注。亦可应用二羟丙茶碱 0.250.5g 静脉滴注,速度为 25 50mg/h。 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冠心病所致的急性心衰(b
7、 类,C 级),不可用于伴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 的患者。 (三)利尿剂(类,B 级) 1.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适用于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 应列为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仅作为攀利尿剂的辅助或替代药物,或在需要时 作为联合用药。 2.药物种类和用法:首选呋塞米,先静脉注射 2040mg,继以静脉滴注 540mg./h,其总剂 量在起初 6h 不超过 80mg,起初 24h 不超过 200mg。亦可应用利尿剂效果不佳、加大剂量仍 未见良好反应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加用噻嗪类和(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氢氯噻嗪 2550mg、每日 2 次,或螺内
8、酯 2040mg/d。临床研究表明。利尿剂剂量联合应用 ,其疗效优于单一利尿剂的大剂量,且不良反应也更少。 3.注意事项:(1)伴低血压(收缩压 110mmHg 的急性心衰患者通常可 以安全使用;收缩压在 90110mmHg 之间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而收缩压18mmHg 的患者。通常静脉滴注 100400ug/min,可逐渐增 加剂量,并根据血压和临床状况予以调整。伴严重高血压者可缓慢静脉注射 12.525.0mg。 5)ACEI:该药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仍有诸多争议。急性心衰的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 不宜应用(b 类,C 级)。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急性心衰可以试用(a 类,C 级),但须避免 静
9、脉应用,口服起始剂量宜小。在急性期病情稳定后 48h 后逐渐加量( 类,A 级),疗程至 少 6 周,不能耐受 ACEI 者可以应用 ARB。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下禁用血管扩张药物 (1)收缩压2 .5L.min-1.m2;(2)尿量1ml.kg-1.h-1;(3)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逐渐减少,而同时血压恢复 较好;(4)呼吸稳定,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5)降低反搏频率时血流动力学参数仍 然稳定。 机械通气 急性心衰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指征:(1)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时;( 2)合并型 或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方式有下列两种。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这是一种无须气管插管、经口/鼻面罩给患
10、者供氧、由患者自主呼吸触 发的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和双相间歇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两种 模式。 作用机制:通过气道正压通气可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减轻肺水肿,纠正缺氧和 CO2 潴留, 从而缓解型或型呼吸衰竭。 适用对象: 型或型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吸氧和药物治疗仍不能纠正时应及早应用。主要 用于呼吸频率25 次/分、能配合呼吸机通气的早期呼吸衰竭患者。在下列情况下应用受限:不 能耐受和合作的患者、有严重认知障碍和焦虑的患者、呼吸急促(频率25 次/分)、呼吸微弱 和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 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应用指征为心肺复苏时、严重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不能改
11、善者, 尤其是出现明显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影响到意识状态的患者。 血液净化治疗(a 类,B 级) 1.机制:此法不仅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定内环境,还可清除尿毒症毒素(肌酐、 尿素、尿酸等)、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及心脏抑制因子等。治疗中的物质交换可通过血液滤 过(超滤)、血液透析、连续血液净化和血液灌流等来完成。 2.适应证:本法对急性心衰有益,但并非常规应用的手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以考虑采用: (1)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的外周组织水肿,且对攀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抵抗;( 2) 低钠血症(血钠500umol/L 或负荷急性血液透析指征的其他情况。 3.不良反应和处理:建立体外循
12、环的血液净化均存在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生物不相容 、出血、凝血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感染、机器相关并发症等。应避免出现新的内环境紊乱,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时应注意热量及蛋白的丢失。 心室机械辅助装置(a 类,B 级) 急性心衰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时,有条件的可应用此种技术。此类装置有:体外模式 人工肺氧合器(ECMO )、心室辅助泵(如可置入式电动左心辅助泵、全人工心脏)。根据急 性心衰的不同类型,可选择应用心室辅助装置,在积极纠治基础心脏病的前提下,短期辅助心 脏功能,可作为心脏移植或心肺移植的过渡。ECMO 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肺功能。临床研究 表明,短期循环呼吸支持(如应用 ECMO)可以明显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