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 河 子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 目: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小 组 成 员: 马念念 院系专业班级: 食品学院 二班 联 系 电 话: 13070094910 指 导 教 师: 江 梅 填 表 日 期: 2011 年 10 月 15 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1年 2月 26日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纪录视频圆明园 观后感 完成时间 2011 年 10 月 10 日 2011 年 10 月 15 日 院、系、班级 学号 姓名 备注 食品学院 二班 2010511044 马念念 食品学院 二班 20
2、10511042 牛 雯 食品学院 二班 2010511040 刘金菲 小 组 成 员 食品学院 二班 2010511048 曾明智 教学录像 观后感 内 容 简 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 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 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 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 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教师评语 题目 10 分 结构 30 分 内容 50 分 特色 10 分 总评分 教师综合评分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纪录视频圆明园观后感 摘要:第二次鸦片
3、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 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 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关键词:圆明园;条约;英法联军;焚毁 许多中国人知道圆明园,是因为从小就在课本里读到的发生在 1860 年的 那场臭名昭著的大火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掠夺后,用 大火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圆明园就是“大水 法”那几根残垣断柱和草长莺飞的荒凉院落。 于是,提到圆明园,大部分中国人会在前面加一个动词“火烧圆明园
4、” ,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圆明园的历史始于 1860 年。似乎圆明园从诞生的第一天 起,就是那破败的景象。直到看到了纪录视频圆明园 ,才豁然记起,1860 年不是圆明园的开始,而是它的结束,圆明园曾经有过光耀古代艺术史的辉煌。 一 圆明园的历史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北京西郊出现了一座规模宏伟、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原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 雍正帝)的赐园。圆明园“风物清嘉” 1,雍正非常喜欢,即位后将圆明园扩建, “建设轩墀,分列朝署” 2,听政视事。从雍正开始,清朝的几代皇帝每年几 乎有 2 /3 的时间驻跸圆明园,临朝议政。圆明园实际上成为清帝发
5、号施令的政 治中心。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 150 多年的营建,圆明园成 为一座占地面积达 5200 多亩,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大型皇家园林。它 不仅以建筑和园林艺术之高超而著称,还以收藏之丰富而闻名,被西方誉为 “万园之园” 。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离宫苑囿,在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首 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 二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1、关于“修约”问题 高中教课书是这样叙述的:为了扩大贸易、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美三国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 有 12 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共
6、 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阻谋发动侵略战争。 1956 年 10 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城,挑起了战争,法国借口 “马神甫事件” ,和英国共同组成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3。 1854 年,1856 年其连续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 而,另外一点也不能否认,即“修约”显然是想用“和平”的手段来达到日的, 侵略者并不希望事事都诉诸武力。甚至到 1858 年 4 月英法联军到达天津太沽口 外时,也并未宣战,只是要求谈判。然而,愚昧的清政府对洋人的态度并来因 鸦片战争的教训有所改进,仍是天朝自居,满水在乎,不知道“外交”为何物
7、, 更不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硷恶形势,他们惟一知道的,会做的,就是 用“拒绝”二字来维护“天朝”的尊严。结果,列强用武力达到了“修约”的 目的。而清政府再次丧权辱国。历史真是具有嘲讽意味,让人有“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的感慨, (因为战败后签订的条约之内容与“修约”之内容有着惊人 的相似) 3。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清政府主动接受谈 判,与英国缔结一项对其相对有利的和约。避开|衅端这是惟一的明智的选择, 但清朝的士大走们没有接受鸦片战争的教训, “天朝上国”的心态未有任何改变。 当时直接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两广总督叶名踩对“修约”的态度是:始终不与柏 关的外同人会面商谈,而
8、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更认为是无理取闹,心存叵测。 只可惜,历史没有走向这个方向,让目人再次品尝战争的苦涩滋味。 2、关于“马神甫事件” 英国发动战争,力量尚小,又因“马神甫事件” 给法国出兵提供了借口,更加壮人了侵略者的力量。 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 “法兰西无论任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人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 但应解送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以伤两国和 好” 。 马氏 1842 年起,便副四林传教, 黄埔条约订立后仍不离开,这是违反 条约的错误行为。但把他处死,显然是西林地方官员(张鸣风)的行为,违反 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
9、送领事的条约义务。直至现在人们仍无法确定马氏确有 该处死刑的哪些罪。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观点,中方无疑理亏。结皋,法 回出兵携助英军攻占广州城,又沿海北上占领大沾口,兵临天津城下,清政府 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 3 3、关于“换约”问题 天津条约的签订,虽然丧失了小少权利,问题 总算有个着落,双方还议定翌年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如果照双方的协议办理, 导致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再一次入侵是有可能避免的。可是,谁也没有料到 最后一步还会节外生枝,招来更大的灾祸! 1859 年,英曰公使和法周公使各率一支舰队北上大沽口,准备进京换约。 清政府指定换约代表由北塘登陆,经天津至北京,就是让英法公使绕个大弯进
10、 天津,我们也不知道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英法公使却坚持耍从大 沽口沿潮白河进北京。于是英法舰队进人大沽口,并束宣战,只是要求谈判, 上兵却开炮打击侵略者,沉口四艘,打毁六艘。死伤几百人。 3 三、圆明园的鬼斧神工让西方强盗嫉妒 首先是因为圆明园魁斧神工,创造了造园工艺的神话,引起西方的嫉妒。 18 世纪,欧洲形成中国造园艺术热,对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古典传统造 园艺术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圆明园被公认是世界四大著名建筑之一。法国画家 王致诚惊叹圆明园是“人间天堂”与“造园艺术的模范” 。英国建筑师钱伯斯则 不无遗憾地承认中国的造园艺术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 ,中国的园林 “从
11、大自然中收集最赏心悦目的东西,组成一个最动人的总体” 。固然,西方的 耶稣会士参加了西洋楼等景观的设计,但建设者几乎是清色的中国人。圆明园 确实足以证明中国人的超乎常人的智慧。早在 18 世纪,通过耶稣会士,圆明园 的文字说明与图纸就传至欧洲。1786 年,法国修士晁俊秀通过信函透露了这样 一个信息:画家郎世宁绘了 20 幅圆明园的竣工透视图,井刻了铜板。这些图绘 制于 1747 年至 1760 年,历 13 年,而这些固的铜板至夸仍社德国、法国、日本 的图书馆收藏。可以断定,18 世纪,圆明园已经在欧洲具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4 其次,圆明园是世界规模最大,价值最高、宝贝最多、最令人惊叹的宝
12、库。 豪华的装修,精美的陈设,琳琅满目的贵金属,巧夺天工的景致,不计其数的 珍宝、古玩、字画、瓷器、玉器、漆器、钟鼎、家具、器物、古籍以及属国进 献的各种奇珍异宝。圆明园汇集了江南名园胜景(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苏州狮子林等) ,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大水法等) ,园中有富丽堂皇的宫殿, 玲珑精美的楼阁亭台,以及供皇族游览的“买卖街”与“农庄” 。完全可以说,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4 用价值连城、无价之宝都不能准确说明它们的价值。关于这些,西方列强 通过与传教士的往来书信早就有所耳闻,并且垂涎三尺。对于手中掌握当时最 先进武器的他们来说,除了抢,他们再也想不到其他满足占有欲的
13、方法了。于 是,他们蓄谋制造借口,开始实施罪恶的计划。 由上述可知,以巴夏礼为首的被俘人员遭受的凌虐过重为理由,决计要焚 毁圆明园,只不过是侵略者欺骗世人的一个借口,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 使清廷就范,以攫取在华特权的政治阴谋” 。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 明园付之一炬,成为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一种罪恶手段,最终圆明园成了第二 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圆明园(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杜1984:(15-16) 2 雍正圆明园记A日下旧闻考(卷 80)C 3 李修勤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思考火烧圆明园是不是无法避免的?科 教文汇,2007(27):200 4 王文元新视角解读圆明园北京纪事,2008(7):63-64 5 中国史学会主编第二次鸦片战争(二)M 6 中国史学会主编第二次鸦片战争(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