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试卷(理科).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21623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试卷(理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试卷(理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试卷(理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试卷(理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试卷(理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 2015 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拟数学 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 (3 分)已知 + 是实数,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实数 a 等于() A 1 B C D 2 (3 分)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8 B 8+8 C 4+8 D 6+8 3 (3 分)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 xR,使得 x2+x+1 0”的否定是“ xR,均有 x2+x+10” B “x=1”是“ x25x6=0”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C 命题“若 x2=1 则 x=1”的否命题为“ 若 x2=

2、1,则 x1”来源:Z.xx.k.Com D 命题“若 x=y 则 sinx=siny”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4 (3 分)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结果是() A B C D 5 (3 分)已知点 ,O 是坐标原点,点 P(x,y)的坐标满足 ,设 z 为 在 上的投影,则 z 的取值范围是() A B 3,3 C D 6 (3 分)已知点 M 是直线 3x+4y2=0 上的动点,点 N 为圆(x+1) 2+(y+1) 2=1 上的动点, 则|MN|的最小值为() A B 1 C D 7 (3 分)函数 f(x)=cos( x+ ) (xR ,0)的最小正周期为 ,为了得到 f(x)的

3、图象,只需将函数 g(x)=sin( x+ )的图象()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8 (3 分)已知椭圆 (ab0)与双曲线 (m0,n0)有相同的焦 点(c,0)和(c,0) ,若 c 是 a、m 的等比中项,n 2 是 2m2 与 c2 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离 心率是() A B C D 9 (3 分)已知向量 , 满足 , , (,R ) , 若 M 为 AB 的中点,并且 ,则点(,)在() A 以( , )为圆心,半 径为 1 的圆上 B 以( ,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C 以( , )为圆心,半

4、径为 1 的圆上 D 以( ,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10 (3 分)函数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满足 f(x+2)=f(x) ,当 x0,1时, f(x)=2x,若方程 axaf(x)=0(a0)恰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 B 0,2 C (1,2) D 1,+ ) 二、填空题 11 (3 分)在航天员进行的一项太空试验中,先后要实施 6 个程序,其中程序 A 只能出现在 第一步或最后一步,程序 B 和 C 实施时必须相邻,则实施程序的编排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 答) 12 (3 分)若非直角三角形 ABC 内,角 A、B 、C

5、 成等差数列, tanA+tanCtanAtanBtanC= 13 (3 分)已知两个向量 的夹角为 120且 =2,设两点 B,C 的中点为点 D,则| |的最小值为 14 (3 分)设二次函数 f(x )=ax 2+bx+c(a,b,c 为常数)的导函数为 f(x) 对任意 xR,不等式 f(x) f(x)恒成立,则 的最大值为 来源:Zxxk.Com 15 (3 分)已知函数 f(x) = g(x)=asin( x+ ) 2a+2(a 0) ,给出下列结论: 结论: 函数 f(x)的值域为0, ; 函数 g(x)在0,1 上是增函数; 对任意 a0 ,方程 f(x) =g(x)在0,1

6、内恒有解; 若存在 x1,x 20,1,使得 f(x 1)=g(x 2)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三、解答题 16 (12 分)设函数 f(x)=sin(x ) 2cos2 x+1( 0)直线 y= 与函数 f(x)图 象相邻两交点的距离为 ()求 的值;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若点( ,0)是函数 y=f(x)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且 b=3,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7 (12 分)乒乓球赛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 10 平前,一方连续发球 2 次后,对方再 连续发球 2 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 1 分

7、,负方得 0 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 次发球,发球方得 1 分的概率为 ,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 甲先发球 ()求开始第 4 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 1 比 2 的概率; () 表示开始第 4 次发球时乙的得分,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18 (12 分)如图 1,在直角梯形 ABCP 中,APBC,APAB,AB=BC= ,D 是 AP 的中点,E,F,G 分别为 PC、PD 、CB 的中点,将PCD 沿 CD 折起,使得 PD平面 ABCD,如图 2 ()求三棱椎 DPAB 的体积; ()求证:AP平面 EFG; ()求二面角 GEFD 的大小 19 (13 分

8、)已知函数 f(x) =ln(e x+a) (a 为常数)为实数集 R 上的奇函数,函数 g(x) =f(x)+sinx 是区间 1,1上的减函数 (1)求 a 的值; (2)若 g(x) t2+t+1 在 x1,1及 所在的取值范围上恒成立,求 t 的取值范围; (3)讨论关于 x 的方程 的根的个数 20 (13 分)已知数列d n满足 dn=n,等比数列a n为递增数列,且 a52=a10,2(a n+an+2) =5an+1,nN * ()求 an; ()令 cn=1( 1) nan,不等式 ck2014(1 k100,k N*)的解集为 M,求所有 dk+ak(kM)的和 21 (1

9、3 分)如图,已知椭圆 E: + =1(ab0) ,以该椭圆上的异于长轴端点的点和 椭圆的左,右焦点 F1,F 2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8 ,以椭圆的四个顶点组成的菱形的面 积为 8 ,双曲线 G:x 2y2=m(m 0)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 P 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 点的任一点,直线 PF1 和 PF2 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 A,B 和 C,D (1)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 PF1,PF 2 的斜率分别为 k1,k 2,探求 k1 与 k2 的关系; (3)是否存在常数 ,使得|AB|+|CD|=|AB|CD|恒成立?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来源:学科

10、网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中学 2015 届高三上学期二诊模 拟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 (3 分)已知 + 是实数,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实数 a 等于() A 1 B C D 考点: 复数的基本概念 专题: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 直接由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化简 + 为 a+bi(a、bR)的形式,再由已 知复数是实数,得出虚部等于 0,即可求出 a 的值 解答: 解: + = = , + 是实数, , 则 a=1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考查了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 2 (3

11、 分)如图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8 B 8+8 C 4+8 D 6+8 考点: 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从而求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解答: 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 该几何体底部为四棱柱,上部为平放的两个半圆柱的组合体, 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V 几何体 =V 底部 +V 上部 =2(2+2)1+1 22=8+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出该几何 体是什么图形,从而解答问题 3 (3 分)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

12、“ xR,使得 x2+x+10”的否定是“x R,均有 x2+x+10” B “x=1”是“ x25x6=0”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C 命题“若 x2=1 则 x=1”的否命题为“ 若 x2=1,则 x1” D 命题“若 x=y 则 sinx=siny”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考点: 命题的真假 判断与应用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A利用命题的否定即可判断出; B由 x25x6=0,解得 x=6 或 1,即可判断出; C利用否命题的定义即可得出; D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化为等价命题即可判断出 解答: 解:A “xR,使得 x2+x+10”的否定是“xR ,均有 x2+x+10”,因此不正确; B

13、“x=1” 是“x 25x6=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不正确; C命题“若 x2=1 则 x=1”的否命题为 “若 x21,则 x1”,不正确; D命题“若 x=y 则 sinx=siny”正确,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简易逻辑的判定,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4 (3 分)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结果是() A B C D 考点: 程序框图 专题: 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 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 i,n, m 的值,当 i=4 时不满足条件 i4,退出循环,输出 n 的值为 解答: 解:执行程序框图,有 i=1,m=0,n=0 满足条件 i

14、4,i=2,m=1,n= 满足条件 i4,i=3,m=2,n= 满足条件 i4,i=4,m=3,n= + = 不满足条件 i4,退出循环,输出 n 的值为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了程序框图和算法,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5 (3 分)已知点 ,O 是坐标原点,点 P(x,y)的坐标满足 ,设 z 为 在 上的投影,则 z 的取值范围是() A B 3,3 C D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设 z =x+y,再利用 z 的几何意义求范围,只需求出向 量 和 的夹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即可,从而得到 z 值即可 解答: 解: = = , , 当 时

15、, =3, 当 时, =3, z 的取值范围是3,3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简单的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 思想,属中档题巧妙识别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我们研究规划问题的基础,纵观目标函数 包括线性的与非线性,非线性问题的介入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拓展与延伸,使得规划问题得以 深化 6 (3 分)已知点 M 是直线 3x+4y2=0 上的动点,点 N 为圆(x+1) 2+(y+1) 2=1 上的动点, 则|MN|的最小值为() A B 1 C D 考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 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 离 d,由 dr 即可求出|MN|的最小值

16、解答: 解:圆心( 1,1)到直线 3x+4y2=0 的距离 d= = ,r=1, |MN|min=dr= 1=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涉及的知识有:圆的标准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 公式,根据题意得出 dr 为|MN|最小值是解本题的关键 7 (3 分)函数 f(x)=cos( x+ ) (xR ,0)的最小正周期为 ,为了得到 f(x)的 图象,只需将函数 g(x)=sin( x+ )的图象()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考点: 函数 y=Asin( x+)的图象变换 专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

17、与性质 分析: 先由周期求得 ,再利用诱导公式、函数 y=Acos(x+)的图象变换规律,可得 结论 解答: 解:由于函数 f(x) =cos(x+ ) (xR ,0)的最小正周期为 = , =2,f(x)=cos(2x+ ) , 故 g(x)=sin(x+ )=sin(2x+ )=cos(2x+ )=cos(2x ) 把函数 g(x)=cos(2x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可得 y=cos2(x+ ) =cos(2x+ )=f (x)的图象,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 y=Asin(x+)的图象变换规律,诱导公式、余弦函数的周期 性,属于基础题 8 (3 分)已知椭圆 (ab

18、0)与双曲线 (m0,n0)有相同的焦 点(c,0)和(c,0) ,若 c 是 a、m 的等比中项,n 2 是 2m2 与 c2 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离 心率是() A B C D 考点: 椭圆的简单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性质;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 来源:学科网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根据是 a、m 的等比中项可得 c2=am,根据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可得 a2b2=m2+n2=c2,根据 n2 是 2m2 与 c2 的等差中项可得 2n2=2m2+c2,联立方程即可求得 a 和 c 的关系,进而求得离心率 e 解答: 解:由题意: 来源:Zxxk.Com , , a2=

19、4c2,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性质,属基础题 9 (3 分)已知向量 , 满足 , , (,R ) , 若 M 为 AB 的中点,并且 ,则点(,)在() A 以( ,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B 以( ,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C 以( ,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D 以( ,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考点: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向量的模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题意分别以 OA、OB 所在直线为 x、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 M( , ) , C(, ) ,故此题为求 C 点的轨迹问题,由 知 C 点轨迹是以 M( , )为圆心

20、, 以 1 为半径的圆 解答: 解:分别以 OA、OB 所在直线为 x、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点 M( , ) 由 得 C(,)点的轨迹为以 M( , )为圆心,以 1 为半径的圆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的模的含义及求轨迹问题 10 (3 分)函数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满足 f(x+2)=f( x) ,当 x0,1时, f(x)=2x,若方程 axaf(x)=0(a0)恰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1) B 0,2 C (1,2) D 1,+ ) 考点: 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

21、析: 由题意可得可得函数 f(x)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函数 y=f(x)的图象和直线 y=axa=a(x1)有 3 个交点,数形结合可得 a(3 1)2,且 a(51)2,由此求得 a 的范 围 解答: 解:由 f(x+2 )=f(x) ,可得函数 f(x)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 由方程 axaf( x)=0(a0)恰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可得函数 y=f(x)的图象(红色部分)和直线 y=axa=a(x 1) (蓝色部分)有 3 个交点, 如图所示: 故有 a(31)2,且 a(5 1)2, 求得 a1,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个数判断,体现了化归与转化、

22、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 11 (3 分)在航天员进行的一项太空试验中,先后要实施 6 个程序,其中程序 A 只能出现在 第一步或最后一步,程序 B 和 C 实施时必须相邻,则实施程序的编排方法共有 96 种(用数 字作答) 考点: 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 A 只能出现在第一步或最后一步,从第一个位置和最后一个位置选一个位置把 A 排列,程序 B 和 C 实施时必须相邻,把 B 和 C 看做一个元素,同除 A 外的 3 个元素排列, 注意 B 和 C 之间还有一个排列 解答: 解: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 由题意知程序 A 只能出现在第一步或

23、最后一步, 从第一个位置和最后一个位置选一个位置把 A 排列,有 2 种结果 程序 B 和 C 实施时必须相邻, 把 B 和 C 看做一个元素,同除 A 外的 3 个元素排列,注意 B 和 C 之间还有一个排列,共有 A44A22=48 种结果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 248=9 6 种结果, 故答案为:96 点评: 本题考查分步计数原理,考查两个元素相邻的问题,注意排列过程中的相邻问题, 利用捆绑法来解,不要忽略被捆绑的元素之间还有一个排列 12 (3 分)若非直角三角形 ABC 内,角 A、B 、C 成等差数列, tanA+tanCtanAtanBtanC=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三

24、角函数的化简求值 专题: 计算题;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 由 A、B、C 成等差数列,可得 tan(A+C)=tan( B)=tanB= ,又由 tan(A+C)= = ,变形后即可得到所求 解答: 解:A、B 、C 成等差数列, 2B=A+C,又 A+B+C=, B= , tan(A+C)=tan ( B)= tanB= , 又 tan(A+C)= , = , 即 tanA+tanC= + tanAtanC, tanA+tanC tanAtanC= tanA+tanCtanAtanBtanC= + tanAtanC tanAtanC= 来源:学科网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了等差数列

25、的通项公式,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属于基本知识的考 查 13 (3 分)已知两个向量 的夹角为 120且 =2,设两点 B,C 的中点为点 D,则| |的最小值为 1 考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 计算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 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可得,bc=4,再由中点的向量表示,再两边平方,运用基 本不等式即可得到最小值为 1 解答: 解:由于两个向量 的夹角为 120且 =2, 设| |=c,| |=b, 则| | |cos120=2, 即有 bc=4, 由于两点 B,C 的中点为点 D, 则 即有 = (c 2+b2+2 )= (c 2+b24) (2bc

26、4)= (8 4)=1 即有| |1 当且仅当 b=c=2 取得最小值 1 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中点的向量表示形式,考查基本不等式 的运用:求最值,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4 (3 分)设二次函数 f(x )=ax 2+bx+c(a,b,c 为常数)的导函数为 f(x) 对任意 xR,不等式 f(x) f(x)恒成立,则 的最大值为 2 2 考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由已知可得 ax2+(b 2a)x+(cb)0 恒成立,即=(b2a) 24a(c b) =b2+4a24ac0,且 a0,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 的最大值 解答: 解

27、:f(x)=ax 2+bx+c, f(x)=2ax+b , 对任意 xR,不等式 f(x) f(x)恒成立, ax2+bx+c2ax+b 恒成立, 即 ax2+(b 2a)x+(c b)0 恒成立, 故=(b2a) 24a(c b)=b 2+4a24ac0,且 a0, 即 b24ac4a2, 4ac4a20, ca0, , 故 = = = =2 2, 故答案为:2 2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次函数的性质,导函数,恒成立问题,最值,基本不等式, 是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的综合应用,难度大 15 (3 分)已知函数 f(x) = g(x)=asin( x+ ) 2a+2(a 0) ,给出下列结论

28、: 结论: 函数 f(x)的值域为0, ; 函数 g(x)在0,1 上是增函数; 对任意 a0 ,方程 f(x) =g(x)在0,1 内恒有解; 若存在 x1,x 20,1,使得 f(x 1)=g(x 2)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考点: 分段函数的应用 专题: 阅读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求得 f(x)的各段的值域,再求并集,即可判断 ;化简 g(x) ,判断 g(x)的单 调性即可判断; 求出 g(x)在0,1 的值域,求出方程 f(x)=g(x)在 0,1 内无解的 a 的范围,即可判断 ; 由得,有解的条件为:g(x)的最小值不大于 f(x)的

29、最大值且 g(x)的最大值不小于 f(x)的最小值,解出 a 的范围,即可判断 解答: 解:当 x0, 时,f (x)= x 是递减函数,则 f(x)0, , 当 x( ,1时,f (x)= =2(x+2)+ 8,f(x)=2 0,则 f(x)在( ,1上递增, 则 f(x)( , 则 x0,1时,f(x)0, ,故 正确; 当 x0,1时,g(x)=asin ( x+ )2a+2(a 0) =acos x2a+2, 由 a0,0 x ,则 g(x)在0 ,1上是递增函数,故 正确; 由知,a0 ,x0 ,1时 g(x)23a,2 , 若 23a 或 2 0,即 0a 或 a ,方程 f(x)

30、=g(x)在0,1内无解,故错; 故存在 x1,x 20,1 ,使得 f(x 1)=g(x 2)成立,则 解得 a 故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值域和单调性及运用,考查存在性命题成立 的条件,转化为最值之间的关系,属于易错题和中档题来源:学。科。网 三、解答题 16 (12 分)设函数 f(x)=sin(x ) 2cos2 x+1( 0)直线 y= 与函数 f(x)图 象相邻两交点的距离为 ()求 的值;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若点( ,0)是函数 y=f(x)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且 b=3,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31、考点: 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定理 专题: 计算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 分析: ()运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差的正弦化简 f(x) ,再由周期公式,即 可得到 的值; ()由(1)知 f(x)= s in(2x ) ,f ( )=0,得到 B= ,再由余弦定理和基本不 等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 解:()函数 f( x)=sin(x ) 2cos2 x+1 =sinxcos cosxsin 2 +1 = sinx cosx= sin(x ) f( x)的最大值为 , f( x)的最小正周期为 , =2 ()由(1)知 f(x)= sin(

32、2x ) , sin(B )=0 B= , cosB= = = , ac=a2+c292ac9,ac9, 故 SABC= acsinB= ac , 故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和图象、性质,同时考查余弦定理及运用,基本不等式的 运用,属于中档题 17 (12 分)乒乓球赛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 10 平前,一方连续发球 2 次后,对方再 连续发球 2 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 1 分,负方得 0 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 次发球,发球方得 1 分的概率为 ,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 甲先发球 ()求开始第 4 次发球时,甲、乙的比

33、分为 1 比 2 的概率; () 表示开始第 4 次发球时乙的得分,求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考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专题: 概率与统计 来源:学科网 ZXXK 分析: (1)记 Ai 为事件“第 i 次发球,甲胜”,i=1,2,3,则 P(A 1)=P(A 2) = ,P (A 3)= “开始第 4 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 1 比 2”为事件 + A2 + ,由此能求出开始第 4 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 1 比 2 的概率 (2)由题意 =0,1,2,3分别求出 P(=0) ,P(=1) ,P(=2) ,P(=3) ,由此能求出 E 解答: 解:(1)

34、记 Ai 为事件“第 i 次发球,甲胜”,i=1,2,3, 则 P(A 1)=P(A 2)= ,P ( A3)= “开始第 4 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 1 比 2”为事件 + A2 + , 其概率为 P( + A2 + )=2 + = , 即开始第 4 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 1 比 2 的概率为 (6 分) (2)由题意 =0,1,2,3 P(=0)= = , P(=1)=2 +( ) 3= , P(=2)=2 + = , P(=3)= = ,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P 所以 E=0 +1 +2 +3 = (12 分) 点评: 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是历年 2

35、015 届高考的必考题 型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概率知识的合理运用 18 (12 分)如图 1,在直角梯形 ABCP 中,APBC,APAB,AB=BC= ,D 是 AP 的中点,E,F,G 分别为 PC、PD 、CB 的中点,将PCD 沿 CD 折起,使得 PD平面 ABCD,如图 2 ()求三棱椎 DPAB 的体积; ()求证:AP平面 EFG; ()求二面角 GEFD 的大小 考点: 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要求的三棱锥的体积与已知底面和高的三棱锥的体积相等,写出体积的 表示式,得到结果 ()建立坐

36、标系,写出要用的点的坐标,进而写出向量,设出平面的法向量,求出法向量, 根据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得到线面平行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一个已经求出,另一个在图形中存在,这样根据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所成的角,得到两个平面的二面角 解答: 解:() ()证明:如图以 D 为原点,以 为方向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则有关点及向量的坐标为: 设平面 EFG 的法向量为 取 , , 又 AP平面 EFG AP平面 EFG ()由已知底面 ABCD 是正方形ADDC,又PD面 ABCDADPD 又 PDCD=DAD平面 PCD,向量 是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 =(2,0,0) 平面 EF

37、G 的法向量为 结合图知二面角 GEFD 的平面角为 450 点评: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综合题目,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坐标系,把一些理论 性的证 明转化成运算,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19 (13 分)已知函数 f(x) =ln(e x+a) (a 为常数)为实数集 R 上的奇函数,函数 g(x) =f(x)+sinx 是区间 1,1上的减函数 (1)求 a 的值; (2)若 g(x) t2+t+1 在 x1,1及 所在的取值范围上恒成立,求 t 的取值范围; (3)讨论关于 x 的方程 的根的个数 考点: 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恒成立问题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因

38、为定义域是实数集 R,直接利用奇函数定义域内有 0,则 f(0)= f(0)即 f(0)=0,即可求 a 的值; (2)先利用函数 g(x)的导函数 g(x)=+cosx0 在 1,1上恒成立,求出 的取值范围 以及得到 g(x)的最大值 g(1)=1 sin1;然后把 g(x) t2+t+1 在 x1,1上恒成立转化 为sin1t 2+t+1( 1) ,整理得(t+1)+t 2+sin1+10(1)恒成立,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思 想方法求解即可 (3)先把方程转化为 =x22ex+m,令 F(x)= (x0) ,G(x)=x 22ex+m (x0) , 再利用导函数分别求出两个函数的单调区间,进

39、而得到两个函数的最值,比较其最值即可得 出结论 解答: 解:(1)因为函数 f(x)=ln(e x+a) (a 为常数)是实数集 R 上的奇函数, 所以 f( 0)=f(0)即 f(0)=0, 则 ln(e 0+a)=0 解得 a=0, a=0 时,f (x) =x 是实数集 R 上的奇函数; (2)由(1)得 f(x)=x 所以 g(x)=x+sinx,g(x)=+cosx, 因为 g(x) 在1,1上单调递减, g(x)=+cosx0 在1,1 上恒成立, 1,g(x) max=g( 1)=sin1 , 只需sin1t 2+t+1( 1) , ( t+1) +t2+sin1+10( 1)恒

40、成立, 令 h()=(t+1)+t 2+sin1+1( 1) 则 ,解得 t1 (3)由(1)得 f(x)=x 方程转化为 =x22ex+m,令 F(x)= (x0) ,G(x)=x 22ex+m (x0) , (8 分) 来源:Z*xx*k.Com F(x)= ,令 F(x)=0,即 =0,得 x=e 当 x(0,e)时, F(x)0,F (x)在(0,e )上为增函数; 当 x(e,+)时,F (x)0,F(x)在(e,+)上为减函数;( 9 分) 当 x=e 时,F(x) max=F(e)= (10 分) 而 G(x)=(x e) 2+me2 (x0) G( x)在( 0,e )上为减函

41、数,在(e,+)上为增函数;(11 分) 当 x=e 时,G(x) min=me2(12 分) 当 me2 ,即 me2+ 时,方程无解; 当 me2= ,即 m=e2+ 时,方程有一个根; 当 me2 ,即 me2+ 时,方程有两个根;( 14 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函数恒成立问题以及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中的应用,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属于难题在涉及到奇函数定义域内有 0 时,一般利用结 论 f(0)=0 来作题 20 (13 分)已知数列d n满足 dn=n,等比数列a n为递增数列,且 a52=a10,2(a n+an+2) =5an+1,nN * ()求 an

42、; ()令 cn=1( 1) nan,不等式 ck2014(1 k100,kN *)的解集为 M,求所有 dk+ak(kM)的和 考点: 数列递推式;数列的求和 来源:学,科,网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I)设a n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 a52=a10,即可解得 q 与 a1 的关系,再利用 2(a n+an+2)=5a n+1,n N*即可解得 q (II)由(I)可得: ,d n=n当 n 为偶数,不成 立当 n 为奇数, ,即 2n2013,可得:n=2m+1,5 m49可知:d k组 成首项为 1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数列a k(k

43、M)组成首项为 211,公比为 4 的等比数 列利用其前 n 项和公式即可得出 解答: 解:()设a n的首项为 a1,公比为 q0, a52=a10, ,解得 a1=q 又 2( an+an+2)=5a n+1, , an0, 2( 1+q2)=5q ,2q 25q+2=0,解得 (舍)或 q=2 ()由(I)可得: ,d n=n 当 n 为偶数, ,即 2n2013,不成立 当 n 为奇数, ,即 2n2013, 210=1024,2 11=2048, n=2m+1,5m 49 则d k组成首项为 1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数列a k(kM )组成首项为 211,公比为 4 的等比数

44、列 则所有 dk+ak(kM)的和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 n 项和公式、分类讨论等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方法,属于难题 21 (13 分)如图,已知椭圆 E: + =1(ab0) ,以该椭圆上的异于长轴端点的点和 椭圆的左,右焦点 F1,F 2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8 ,以椭圆的四个顶点组成的菱形的面 积为 8 ,双曲线 G:x 2y2=m(m 0)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 P 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 点的任一点,直线 PF1 和 PF2 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 A,B 和 C,D (1)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 PF1,PF 2 的斜率分别为 k1

45、,k 2,探求 k1 与 k2 的关系; (3)是否存在常数 ,使得|AB|+|CD|=|AB|CD|恒成立?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考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专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分析: (1)由题意知,椭圆中:4a=8 , =8 ,解出即可得椭圆的方程; 又顶点与焦点重合,可得 m=c2=a2b2可得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设点 P(x,y) (x 2) ,利用斜率计算公式可得: ,k 2= ,k 1k2= 由 P 在双曲线上,可得 x2y2=4,代入即可得出 (3)设直线 AB:y=k 1(x+2 ) (k 10) ,与椭圆方程联立化为 + + 8=0,设 A(x 1,y 1) ,B ( x2,y 2) 利用弦长公式|AB|= = ,同理|CD|= ,由 k1k2=1,代入|AB|+|CD|=|AB|CD| ,可得 为常数 解答: 解:(1)由题意知,椭圆中:4a=8 , =8 , 解得 a=2 ,b=2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 又顶点与焦点重合,m=c 2=a2b2=4 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 (2)设点 P(x,y) (x 2) , ,k 2= ,k 1k2= P 在双曲线上,x 2y2=4,y 2=x24 k1k2=1 (3)设直线 AB:y=k 1(x+2 ) (k 10) , 联立 ,化为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