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1 页 共 6 页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说明:本文将在镇江某电厂桩基工程施工实践的基础上,对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在力 学性能较差的软弱土层(如沿海及苏南地区)中施工时,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 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一、概述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是一种比较新的桩型,它是在机械振动成孔后,采用钢 管临时护壁,再由人工进行扩底,然后放入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而形成。它除了拥有 普通混凝土灌注桩的优点外,还能大幅度提高桩体的抗拔、抗推、抗压等承载能力, 且入岩情况、扩底尺寸较直观,容易控制。 镇江某电厂的
2、主厂房、烟囱等主要建构筑物均采用这种桩型。实践证明:这种桩 总体效果是好的,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施工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在以 后的施工中改进、提高。 该厂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在沿海及苏南一带较有代表性,现介绍如下: 场地标高 2.93.9m(1985 年国家高程 ,以下同), 区内地基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 上更新统地层和上白垩统侵入岩组成。 根据地基岩土的成因、埋藏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将地基岩土划分为 7 个工程地 质单元体,自上而下分别为: 层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1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褐灰色,很湿,流塑, 局部软塑,层厚 2.4012.20m,层底标高-9.30-1.50m;
3、层-2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为灰色、褐灰色,很湿,流塑,层厚 1.108.00m,层底标高-16.30- 3.45m;层-3 粉质粘土夹粉土;层粉质粘土,稍湿,可塑 硬塑,具微层理结构。 层-1 花岗闪长岩,杂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呈颗粒状结构、块状构 造,强风化,颗粒之间为泥质胶结。该层层厚一般为 0.624.90m,层底标高为-28.65- 15.90m;层-2 花岗闪长岩,杂色,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呈金晶质斑状或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上部为中风化,下部逐渐过渡到微风化,层厚较大,未钻穿。 下文将以主厂房为例,对照厂内其他建、构筑物,对人工扩底灌注桩进行分析。
4、 根据桩基图纸设计:该主厂房桩身采用机械成孔、人工扩底的施工方案,5-1 层以上 采用机械成孔,5-1 层以下采用人工扩底施工。桩机将带内套管的 800 钢管下沉到 5-1 界面,取出内套管,在 5-1 层内进行人工扩底,扩底深度 2 米,扩底直径 1.8 米、 1.4 米不等(如图一所示) 。充盈系数1.2,拨管速度0.5 米/ 分,沉管控制贯入度为 0 厘 米/分。桩间中心距离为 1.4-4.0 米,桩长为 5.0-9.7 米。 二、人工扩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一)人工扩底是较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由于它受到工作面狭窄、地质条件复杂、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
5、题及改进方案 2 页 共 6 页 地下水量较大等条件的限制,施工速度较慢,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漏土,即上层湿土顺钢管底涌入人工扩孔内; 2、塌孔,即已扩好孔或正在扩底的孔出现塌方。 图一 桩身示意图 (二)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1、根据施工中的观测和检查,漏土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沉管贯入度未控 制好,钢管入-1 层深度不够,人工扩底过程中又挠动土体,使-1 层界面处薄弱岩 体产生松动,周围的上层湿土便涌入孔内;(2)由于-1 层界面不是水平的,当达 到要求贯入度时,有一侧管底仍在软弱土层中,导致湿土涌入孔内。 漏土的危害性相对较小,可以采取两种方案进行处理, (1)如果是扩
6、孔开始时或初 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用空管(此时内管已经取出)继续向下沉一段距离,该距 离由所测的实际数据确定,以新入岩深度大于 30CM 为准,然后再进行扩孔;(2)如 果是扩孔后期,可以采取临时封堵和必要的护壁手段,并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操 作来看,因为施工到后期才出现漏土,一般渗漏较小,临时封堵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如果漏土非常严重,就必须采取下文所述塌孔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2、由于扩孔周围的岩土稳定性差、受到太大扰动或长时间受积水浸泡,都可能 导致塌孔,这是施工中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无论从安全还是从质量的角度。出现这 种情况,常规做法是补桩。但塌孔桩周围因塌孔岩土稳定性已经被破坏,
7、在该桩附近 再进行扩底很容易出现再塌孔且情况可能更糟。所以补桩方案无论从工期和可操作性 8030152此段凿除 桩 顶 设 计 标 高-层 界 面5083由桩长确定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3 页 共 6 页 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案是: 图二 塌孔桩处理方法示意图 用桩机将空管继续下沉,达到原塌孔底部 30CM 以下,即空管重新入岩 30CM 以 上(如图二) ,然后继续扩底,扩底尽寸与原设计相同。但桩身混凝土灌注量要相应加 大,充盈系数保证大于 1.5。在桩管拔到塌孔处时应留振一段时间,保证塌孔处混凝土 密实度。 为避免上述漏土及塌孔现象发生,
8、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贯入度,注意观察分析岩层 变化情况及岩层走向和趋势。为避免塌孔,人工扩孔时,应先挖中间部分,达到设计 深度后,再向四周扩展,减少岩体倒悬时间。 三、凝土桩身时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一)据主厂房桩基高低应变检测报告和桩基开挖后的实地检验,如前所述,尽 管桩基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仍然存在不少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类: 1、桩身缩径、桩头部位破损,少数桩桩身混凝土断面缩小,呈糖葫芦形。小应变 检测的 132 根桩中,有缩径缺陷的有 25 根,占检测总数的 19%。实地验收中统计, 桩头破损也占差不多相同的比例; 2、混凝土离析,共出现 2 根,占检测总数的 1.5%; 3、断桩,
9、共有 1 根,占检测总数的 0.76%。 因第二、第三类缺陷出现的比例很小,主要是偶然因素的作用,本文不予讨论。 现就出现频繁率较高的第一类缺陷进行分析。 (二)原因分析 30215-层 界 面30152原 扩 底 孔 洞(现 已 塌 孔 )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4 页 共 6 页 第一类缺陷产生原因分析: 造成缩径、桩头破损、桩身断面偏小的原因,显然是由于桩四周土体侵入桩身造 成的。根据前面介绍的施工区域地质情况:该处埋藏有较厚的淤泥质土-1 层和-2 层,-1 层为很湿、流塑型淤泥质粉质粘土,层-2 为很湿、流塑型淤泥质粉质粘土 夹粉土。这两层土的力学性能
10、很差,施工中又未能有效地防止淤泥侵入桩身,从而导 致产生上述缺陷。 从缺陷桩分布来,桩顶标高(低于地面)和地面标高差越大的地段,缺陷比例越 大,而桩顶和地面一致或高于地面的桩,几乎未发生缺陷。桩密集的地段,也存在较 高的缺陷发生率。 根据设计图纸,该区域桩顶设计标高最低为-5.5 米,自然地面标高为-1.2 米,因 桩顶有 80 厘米的凿除部分,所以桩顶实际标高和地面标高差为: H=-1.2-(-5.5+0.8)=3.5(米) 假设地面荷载为 0,套管拔出后,管内混凝土在-1 层和-2 层中受到主动土压 力为:P= hK a-2CKa1/2 其中 为淤泥土的容重,K a=tg2(45-/2)
11、,C 为淤泥土凝聚力, 为淤泥土内 磨擦角,h 为计算位置与地面间距离。 而管内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公式为:P C = CHC 和 PC =0.22 CT0 1 2V1/2计算值 较小者.因混凝土已浇灌完毕,不涉及浇灌速度,故取:P C = CHC 其中 C为混凝土,H C为计算位置与混凝土面间距离。 则两者的差值为: P=P- P C=hK a-2CKa1/2- CHC 因为:h=H+ H C=3.5+ HC 所以: P=hK a-2CKa1/2- CHC=(3.5K a-2CKa1/2)+ (K a- C)HC 当 P=0 时,将 =16.8KN/m 3, C=24KN/m3(规范值 ), =
12、20 0,C=10KPa 代入上式, 得: HC=0.94m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地面荷载,在桩顶以下 0.94 米范围内 仍为负压区,比设计的 0.8 米的凿除保护长度还长 0.1 米。如果施工中不严格按设计要 求操作,如混凝土浇灌量不够、拔管速度过快、桩机来回辗压及相邻桩沉管时的挤压 等因素,桩身出现第一类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现分别进行讨论: 1、当桩顶标高和地面标高差越大,h 也越大,使 P 也相应增大,混凝土受到周 围淤泥的压力也大。这就是为什么缺陷桩分布密度与桩顶标高和地面标高差成正比的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5 页 共 6 页 原因。
13、计算误差、施工中控制不严格或偷工减料等,均可能造成混凝土浇灌量未能达到 设计要求量和 1.2 的充盈系数,从而使桩顶标高进一步降低,压力差随之增大,更容易产 生缩径等缺陷。 2、拔管速度过快,未能控制在0.5 米/分范围内。在拔管时,桩机的振动锤是同 时启动的,桩身套管按正常速度提升时,因速度较慢,振锤的振动可以保证桩身混凝 土的密实度,如果提升过快,桩身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实际容重 C变小,压力差相 应增大,桩更容易被挤压产生缩径。同时,由于振动锤、管内混凝土与管壁摩擦力的 共同作用,使管内混凝土一段一段从管口落下,两段混凝土之间的间隙四周的淤泥迅 速侵入,形成典型的糖葫芦形桩身。 3、由公式
14、,当 HC =0 时,P 最大,即桩顶部四周受到的压力最大,所以桩 头新浇混凝土被向上挤压拉长,桩身变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很容易被碰断,导致 桩头破损。 4、地面荷载如桩机的辗压和振动的影响,主厂房区域采用的是 120-KS 履带式打 桩机,因其自重大、荷载集中、来回移动频繁,检测缩径比例如前所述达到 19%。而 跟主厂房只有 24 米距离的烟囱桩基,地质条件、桩型、密度基本相同,但采用的是滚 筒式桩架,因其自重轻、荷载分布范围大,该处共检测 16 根桩中,只有 1 根出现缩径, 占总数的 6.25%,远低于主厂房区域。另外,该处桩头破损率也较小。可见地面上桩 机的辗压和振动对桩身混凝土的挤
15、压作用是很明显的。 5、空桩管下沉时,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密、压缩,难免会影响相邻桩,在饱和 的淤泥土中,因淤泥不易压缩、流动性强,这种影响会更大。如果桩身混凝土未初凝, 则容易产生缩径等缺陷,如果混凝土已初凝则容易引起断桩现象。 综合上述,产生第一类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施工区域内力学性能差的软弱土层的存在; 2、桩顶标高和地面标高差而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过大; 3、混凝土灌注量不足,未达到设计要求; 4、拔管速度过快,未严格按要求操作; 5、地面施工荷载作用; 6、相邻桩沉管时对桩身混凝土的挤压。 (三)针对以上分析,在地质条件较差的类似地区(如沿海及苏南地区)施工时, 如采用混凝土灌
16、注桩型,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有必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打砂桩、石子桩或排水板(该方案设计中已采用,效果较好) ,排除地下水, 降低孔隙水压力,以减少软弱土层对桩身的影响; 2、对桩顶标高较低的桩,在综合考虑包括地面荷载在内的各种因素后,利用公 振动沉管人工扩底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6 页 共 6 页 式,计算出负压区高度,据此得出一个超灌高度,以平衡过大的主动土压力; 3、桩管拔出后,把桩顶和地面之间的空隙用黄砂(也可以用扩底时挖出的岩土) 填满,这时再移动桩机,就可以平衡桩机辗压及其他原因产生的地面荷载; 4、严格按配合比配制混凝土且振捣充分,保证混凝土灌注量,严格控制拔管速 度,如果存在桩密度太大、桩顶标高低等不利因素可以将拔管速度进一步降低; 5、在能保证质量、进度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较轻的桩架进行施工。 作者:沙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