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1792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股沟斜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腹股沟斜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腹股沟斜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腹股沟斜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腹股沟斜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 90。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解剖关系: 腹 股 沟 管 位 于 腹 股 沟 韧 带 内 侧 1/2 的 上 方 由 外 向 内 下 斜 行 的 肌 肉 盘 膜 裂 隙 。 长 4 5cm, 有 精 索 或 子 宫 圆 韧 带 通 过 。 腹 股 沟 管 有 4 个 壁 及 内 外 两 个 内 外 口 。 管 的 前 壁 为 腹 外 斜 肌 腱 膜 , 在 外 侧 1/3 处 有 腹 内 斜 肌 的 起 始 部 , 后 壁 为 腹 横 筋 膜 , 在 内 侧 1/3 处 有 联 合 腱 , 上

2、 壁 为 腹 内 斜 肌 与 腹 横 肌 的 弓 状 下 缘 ; 下 壁 为 腹 股 沟 韧 带 , 内 口 为 腹 环 , 外 口 为 皮 下 环 。 腹 股 沟 管 和 海 氏 三 角 都 是 腹 壁 下 部 的 薄 弱 区 。 在 病 理 情 况 下 , 若 腹 腔 内 容 物 经 腹 股 内 管 环 , 进 入 腹 股 沟 管 经 皮 下 环 突 出 下 降 入 阴 囊 , 形 成 腹 股 沟 斜 疝 ; 若 腹 腔 内 容 物 不 经 腹 环 , 而 从 海 氏 三 角 处 膨 出 , 则 形 成 腹 股 沟 直 疝 ; 若 腹 腔 内 容 物 经 股 环 、 股 管 , 隐 静 脉

3、 裂 孔 脱 出 到 大 腿 根 部 皮 下 , 则 形 成 的 是 股 疝 。 股 疝 多 见 于 女 性 。 腹股沟管 在正常情况下为一潜在的管道,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 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在成人管长 45 厘米,有内、外两口和上下前后四 壁。 腹 股 沟 管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裂隙, 即腹股沟管深环(或称内环或腹环)。 外口: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即腹股沟管浅环(或称外环或皮下环)。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

4、腔隙韧带。 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海氏三角) 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三角区。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 股 沟 韧 带 : 连 于 髂 前 上 棘 与 耻 骨 结 节 之 间 精 索 : 是 从 腹 股 沟 管 深 环 经 腹 股 沟 管 至 睾 丸 上 端 的 一 对 柔 软 的 圆 索 状 结 构 , 其 内 主 要 有 输 精 管 、 睾 丸 动 脉 、 蔓 状 静 脉 丛 、 神 经 、 淋 巴 管 等 , 精 索 为 睾 丸 、 附 睾

5、 提 供 血 液 供 应 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 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 95。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 仅占 5。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 常见的内容物以小肠多见,少数是大网膜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区别 1.发病年龄:斜疝见于任何年龄层;直疝可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病程长者可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直疝的疝块为半

6、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 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 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 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临床表现 (1)腹股沟部肿块: 腹股沟斜疝的重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部有一肿块突出。 早期患 者 一 般 没 有 明 显 的 不 舒 适 感 觉 , 肿块较小可局限于腹股沟部,随病程进展, 肿块逐渐增大并进入阴囊, 形成上端狭小并向外斜行入腹股沟管,下端宽大,类似梨 状的典型腹

7、股沟斜疝肿块。易复性腹股沟斜疝,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 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在 回 入 腹 腔 时 常 可 听 到 “咕 噜 ”的 声 音 ,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是由于疝内容物与疝内壁经常摩擦发生轻度炎症,使两者之间 逐渐形成粘连,以致疝内容物不能完全推回腹腔。故肿块仅有不同程度缩小,而不随体 位、腹压的变化而完全消失。常见于病程长、疝囊大的病人。 (2)局部胀痛:易复性腹股沟斜疝除腹股沟部有肿块外,常无特殊症状,仅偶尔伴局部 胀痛和坠 胀 感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酸胀和下坠感。这些症状随肿 块出现而发生,肿块消失而缓解。 (3)消化不良或慢

8、性便秘:此症状多见于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由于盲肠、乙状结肠或膀 胱等脏器已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及排尿不尽感。滑动疝一般肿块巨大,多见于 40 岁以上男性,且右侧多于左侧。 2.体格检查 咳嗽冲击试验:检查者用手轻按肿块,嘱病人咳嗽,可以感到有膨胀性冲击感,同 时可见肿块随之膨大微微下移,张力增大,即为“膨胀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是疝的一 大特征。当手指进入外环后,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为斜疝,此试验对确定疝囊位 腹股沟管内,尚未突出外环的不完全性(或隐匿性) 腹股沟斜疝有重要意义;若指腹有冲 击感为直疝;若为股疝,手指伸入外环后嘱病人咳嗽,因股疝

9、位于腹股沟韧带下,肿块 依然可以脱出。 疝块回纳试验:手法回纳时,让病人仰卧,检查者托起疝块,紧压其下端,向腹股 沟管走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开始常有轻微阻力,随即很快肿块被推入腹腔而消失,在 其进入腹腔时,若疝内容是小肠,则听到咕噜声,内容物若为大网膜则有一种坚实感, 无弹性。疝块回纳试验也可以病人站立时进行,检查者站在病人患侧旁,一手扶住病人 腰背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在腹股沟区,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手法同前述,也 可使疝块回纳。 压迫内环试验:待疝块回纳后,检查者用手紧压内环,再嘱病人用力咳嗽,疝块并 不出现,但若移开手指则可见疝块自外上方向内下方鼓出,则可肯定为斜疝。这种压迫 内环

10、试验可以在术前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 若肿块触痛明显,质硬不能回纳,或肿块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炎症表现,则应 考虑为嵌顿性或绞窄性疝。 疝块回纳腹腔后,以手指尖经阴囊皮肤伸入外环,可发现外环扩大(图 1),一般情况, 外环的大小临床意义不大。而在外环扩大时,指尖可顺之进入腹股沟管,检查和了解内 环和腹股沟管后壁情况,对提出适宜的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有的隐匿性斜疝可通过此 试验而确立其存在,但这种检查方法给病人造成极不舒服感觉,对诊断明确者不必常规 施行。当手指进入腹股沟管,并很容易进入腹腔扪及腹腔内肠曲,说明内环扩大,且腹 股沟管后壁已重度破坏,须作加强后壁的修补术。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

11、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 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 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的隐匿性腹股沟 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 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 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 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以上为可复性疝的临床特点。其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 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

12、快消失,并常在肠袢进入腹腔 时发出咕噜声。内容物如为大网膜,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 (2)腹外疝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可复性疝是指站立、咳嗽、 负重、排便等增加腹内压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当平卧及腹内压下降时能很容易 返纳腹腔。难复性疝为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多因 疝内容物和疝囊粘连,或腹壁缺损大、疝环宽大。 滑动性疝通常也属难复性疝。 滑动性斜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 前壁发生粘连。临床上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 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之比约为 1:6. 难复

13、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嵌顿性疝:通常都是斜疝,常在强度用力劳动、剧烈咳嗽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的情况下, 疝块突然增大、变硬,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腹腔,疼痛明显加剧,呈持续 性并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管,不但局部疼 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 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 为绞窄性疝 绞窄性疝 嵌顿疝若不及时处理,进一步发展则形成绞窄性疝,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 腹膜炎等。绞窄性疝一般发生在嵌顿时间超过 244

14、8h,但少数严重者不到 24h 也可发生 绞窄。绞窄性疝,疝 块 有 红 、 肿 、 热 、 压 痛 等 急 性 炎 症 表 现 。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 碱紊乱;晚期肠 管 缺 血 坏 死 、穿孔,肠内容物外溢,引起急性弥漫性腹炎。 有 时 全 身 感 染 、 高 热 、 畏 寒 等 症 状 极 为 明 显 , 重 者 可 并 发 感 染 性 休 克 。 预防:除一部分婴儿病例外,腹股沟斜疝一般不能自愈。可复性腹股沟斜 疝症状一般较轻。而一旦出现疝嵌顿。即症状剧烈,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 疝内容(多为网膜或肠管)的绞窄坏死,愈后相当严重。因而有疝患者一般宜 早行手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腹股沟斜疝西医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如 果 是 两 岁 以 下 的 小 儿 , 平 常 又 不 大 经 常 掉 下 来 , 可 以 暂 时 观 察 , 因 为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部 分 患 儿 有 可 能 自 己 长 好 。 斜疝的手术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对患儿仅作疝囊高位结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