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旦大学 序号 院系名称 序号 2010 年招生专业(类) 备 注 1 中国语言文学 系 1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 言 2 个专业) 2 2 英语 口试 只招英语 3 3 翻译 口试 只招英语 4 4 德语 口试 只招英语 5 5 日语 口试 只招英语 6 6 朝鲜语 口试 只招英语 7 7 俄语 口试 只招英语 8 外国语言文学 学院 8 法语 口试 只招英语 9 新闻学院 9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 闻学、传播学、广告学 4 个专业) 10 历史学系 10 历史学 11 旅游学系 11 旅游管理 12 文物与博物馆 学系 12 博物馆学 色盲不取 13 哲学学院
2、 13 哲学类(含哲学、宗教学 2 个专业) 14 14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2 个专 业) 15 社会发展与公 共政策学院 15 心理学 色盲色弱不取 16 17 19 16 国际政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 理、国际政治 3 个专业)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18 国际关系与公 共事务学院 17 思想政治与教育 提前批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20 法学院 18 法学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21 经济学院 19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财政学、保险 5 个专业)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22 艺术设计系 色盲色弱不取 23 数学科学学院 20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
3、用数学、信息与计 算科学 2 个专业) 24 物理学系 21 物理学 25 核科学与技术 系 22 核技术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色盲不取 26 化学系和高分 子科学系 23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 与工程 3 个专业) 色盲色弱不取 27 28 32 29 30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 24 电子信息科学类(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 术 6 个专业) 色盲色弱不取 31 33 高分子科学系 色盲色弱不取 34 35 色盲色弱不取 36 材料科学系 25 材料科学类(含材料化学、材料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 3 个
4、专业) 色盲色弱不取 37 38 力学与工程科 学系 26 航空航天类(含理论与应用力学、飞行 器设计与工程 2 个专业) 39 40 生命科学学院 27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生物医药方向)2 个专业) 色盲色弱不取 41 环境科学与工 程系 28 环境科学 色盲色弱不取 42 43 计算机科学技 术学院 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信息安全 2 个专业) 色盲色弱不取 44 软件学院 30 软件工程 4 年总学费共 31000 元,爱尔兰班为 43000 元 色盲不取 45 46 47 管理学院 31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会计学、管
5、理科学、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 7 个专业) 48 上海医学院 32 临床医学(8 年制博士学位)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色盲色弱不取 49 上海医学院 33 临床医学(含临床医学 5 年制、基础医 学、法医学 3 个专业)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色盲色弱不 取 50 34 预防医学(5 年制) 51 公共卫生学院 35 公共事业管理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色盲色弱不取 52 药学院 36 药学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色盲色弱不取 53 护理学院 37 护理学 提前批 部分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色盲 色弱不取 不转专业 54 护理学院 护理(高职) 色盲色弱不取 北京大学 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
6、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哲学系(宗教学系)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口研究所 国家发展研究院 体育教研部 医学部(点击进入) 基础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公共教学部 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一医院 人民医院
7、第三医院 口腔医院 第六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 教学医院 12 所 研究所与研究中心 跨学科类 元培学院 先进技术研究院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分子医学研究所 科维理天文研究所 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深圳研究生院(点击进入) 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环境与城市学院 汇丰商学院 国际法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 互联网信息工程研发中心 北京大学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是 1913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学系(门), 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一 个公立大学数学系科。 九十多年来,数学科学学院为我国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
8、贡献。1952 年以来, 数学科学学院先后培养出 7000 名毕业生,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其 他方面的专家分布在各行各业, 许多人成绩斐然,其中有 30 余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 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大数学学院堪称中国现代数学研究和高等人才培养历史的标 志与缩影。 今天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基础数学为核心、 理论与应用并举 的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数学重要中心, 是中国数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世界数学了解中国 的窗口。正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所说,北大数学学科 “芬芳桃李遍天下,灿烂风光传 五洲“。 数学科学学院为“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设有五个系:数学系、概率统 计
9、系、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系和金融数学系。在 2001 年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 比中北京大学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成果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 2002 年举行的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中,数学学院的四个学科全部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高 居全国高校首位。 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 北大数学名列全国第一。 数学科学学院学科齐全,理论与应用并举, 师资力量雄厚。现任师资中包括中科院院 士 6 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 名、长江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12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 得者 13 名、教授和博导 53 名。 数学学院按数学大学科招生,入学两年后学生可自由选择进入五个系之一学习
10、。本科 毕业生中约 30%得到美国或欧洲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约 50%保送攻 读国内硕士或博士学位。国内就业约占 20%,主要从事计算机和金融保险工作。 数学学院每年设有多种奖学金,并以助学、贷款、补助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 生完成学业。 数学系 数学系设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方向包括:代数、拓扑、几何、微 分方程、动力系统、函数论、应用数学。 概率统计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二十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 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社会等学科中不同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 。该系设有统计学专业,同时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一部分,必修和选修课
11、程门类丰富。 科学与工程计算系 科学与工程计算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的学科,涉及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金融 保险等众多交叉学科。它运用现代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各类科学与工程问题;分析和提 高计算的可能性、有效性和精确性;研究各类数值软件的开发技术。 信息科学系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的 面貌。该系是培养在信息时代国家急需的信息识别、人工智能、数据压缩等各种实际领域 的复杂信息处理的专门人才。该系的专业学习主要是围绕着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信 息与信号的处理,以及有关的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等方面的课程。 金融数学系 金融数学是新兴综合学科,受到国际金融界和应用数学界的高度重视。 该系培养对金融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有金融数学和保险精算 学两个方向。除了数学基础课程,该系学生还要学习利息理论及应用、证券投资学、寿险 精算等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以及经济学院或光华管理学院的部分课程。 数学科学学院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 物理学院 1902 年,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设数学物理部,这是我国数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开端 。1913 年,北京大学设物理门(后改名为物理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专业。抗 战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里培养了李政
13、道、杨 振宁、朱光亚、邓稼先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1952 年院系调整,原北大、清华、燕大三 校物理精英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物理界的领袖人物,使北大物 理系成为中国高校中首屈一指的物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北大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 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 105 名两院院士。23 名“两弹一?quot;元勋中,有 12 名在北大学 习和工作过。2001 年 5 月 18 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成立。物理学院由原物理系全部、原地球物理系的大气科学专业、原技术物理系的核物理 专业及辅助机构、原天文学系全部、原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全部,以及一些交叉研
14、究机构合 并组成,教职员工共 320 人,学生共 1500 人。合并后的物理学院,实验设备精良,师资队 伍一流,拥有 13 名中科院院士、8 名长江特聘教授、11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名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77 名教授、78 名博士生导师,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个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物理学和大气科学两个国家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 个国家级重点学 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天体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大气物理学与大 气环境、气象学、核技术及应用,8 个博士点和 4 个博士后流动站,总体学科实力居国内 高校首位。 北大物理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屡开中国之先河,一直
15、走在全国高校前面。北大物理学 科涉及的研究方向包含理论物理、凝聚态与材料科学、现代光学、纳米技术、生物物理、 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极其应用、大气科学等,涵盖了物理科学 的主要研究领域。本科教学体系中西结合,在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培养物理基 础宽厚扎实、综合素质优秀、适合在多种领域工作的杰出人才。 物理学院实行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在教学计划和导 师指导下自主设计课程方案。学生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可以在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 三个专业中自由选择。学院设立了 12 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的本科生业务指导 委员会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完成
16、本专业学习后,还有余力者,既可以在物理学院内,也 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择第二个学位,即双学位。基础课课程大都由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 验的教授担任,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形成了优良传统,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有的课程聘请 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物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二年级 末开始,约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将参加李政道学生设立的本科生科研基金和其它基金项目或 综合物理实验、导师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等,增强创新能力。 物理学院下设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三个国家一级学科专业。2006 年物理学院按 照学院招收 200 名本科生,包括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收的 10 名定向培养学生。 物理学
17、专业 北大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物理学的 主要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材均首先出自北大,并在全国广泛使用,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 物理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自 1987 年以来,获国家特等奖、一等奖的教材和教学研究项目已 有 16 项,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北大物理在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方面也屡开中国之先河 ,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面。北大物理学科是 1991 年评定的全国第一批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 人才培养基地。经过 8 年的建设,于 1999 年 11 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评估, 历次被评为优秀基地点。 北大物理学科具有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汇聚了一大批我
18、国老一辈物理学家和 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物理 系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物理学专业现有中科院院士 9 名,长江特聘教授 7 名、国 家杰出青年 9 名,教授 70 多名,博士生导师 50 多名,副教授 50 多名。拥有一个国家重点 实验室及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光学、粒子物 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等五个二级学科,包括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方向,具有物理学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学专业即是活跃的物质世界基础研究前沿,又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受到良好物 理教育的学生,即适合在微观、介
19、观和宇观物质科学前沿从事研究,同时在信息科学、生 物工程、通讯、航天、新材料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的时代,物理学院的毕业生由于基础宽、能力强而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领域 ,比如国内外物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材料科学技术、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能源技术、 高科技产品开发、企业管理、金融研究和管理等等。 物理学科最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约百分之五十多在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约百分 之三十多获得美国、欧洲的著名大学的奖学金出国深造,本科毕业时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 只有百分之十几。物理学院对本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他们 的就业领域分布百分比为:科
20、研、教育 32%;IT 业 28% ;金融、贸易、商务、咨询 13%; 半导体 14%;生物产业 2%;传统工业类 6%;文体、卫生 2%;律师 1%;新闻媒体 1%等等。 他们都认为物理学习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了终生受用的牢固基础。 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以地球大气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兼容理论和应用的科学,其研究在于了 解大气的物理、化学与动力性质,包括大气的状态、现象与变化,并进而对大气环境进行 预测及改造。此外,大气科学还包括大气与地面、海面、及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环 境科学、海洋学、人类活动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气科学系前身是 1952 年成立的北大物理系气象专业
21、。90 年代中为推行大学以素质 教育为主的教改方针,改设大气科学专业,在此基础上,于 2001 年在物理学院建立了大气 科学系。本科设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专业,并设有国内大学唯一的大气科学本科基础人 才培养基地。研究生设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二级学科)两个硕士和博士学位 点,这两个学科都是国家重点学科。还设有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暴雨监测和预报重点 实验室。 本系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教学科研基础。现有 8 位教授和 1 位兼职教 授,其中中科院院士 2 位。中青年副教授 14 位。近年来,本学科加强了对环境、生态、灾 害等研究,承担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
22、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的奖励。本专业与 国外有密切的合作交流,与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多所大学或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伙伴关 系,与韩国的大学共同建立了中韩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来自美国、日本和港台的多位知名 学者受聘为客座教授。有外国教师进修深造并有外国留学生在此学习。每年都有本专业的 大学生、研究生或教师出国深造,其中研究生出国深造平均达 80%以上。 大气科学系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多个实验室和一个大气观测场 可供学生使用,有计算机群、气象卫星和 GPS 接收处理系统、激光雷达和大气气溶胶探测 系统等先进设备提供教学和科研使用。除了数理基础、外语和学科训练外,大气科学专业 着重计算机、信
23、息、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向广大同学提供了自由而健全的发展方向。 在学习研究大气环境的同时,也能培养出较强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出色的个人素质。 大学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气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等 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大气科学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 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或出国深造。目前,应学科整合调整、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本系大 气科学专业的教育远景为:培养具有宏观视野的人才,除具备坚实的数理、外语基础和大 气科学专业知识外,还能对整个环境及地球系统有深刻了解,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变 化及未知世界开创新局面。 大气科学系真诚邀请您加入我们
24、的团队,共同探求风雨雷电的奥秘。 天文学专业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 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当代自然 科学的核心和前沿学科之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使天文学进入了 研究天体的物理状态和过程、探讨天体和宇宙结构和演化的新阶段。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于 2000 年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天文专业, 2001 年进入物理学院。四十多年来,北京大学天文学科已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 ,其中三人成为中科院院士,五人先后担任天文台台长、副台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 为目前
25、国内外天文学界的重要学术骨干,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是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双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它与北京大 学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北京天体物理中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联合办学充分发挥了双 方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师资力量,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等方面的紧密合作。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 7 人 (其中中科院院士 2 人、长江特聘教授 1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副教授 4 人,并聘请了 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天文学系的教师在星系和宇宙学、高 能天体物理学
26、、射电天体物理、分子天文学、气体星云物理和恒星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取 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文学系的教师与美国、德国、法国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天文学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目前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两个培养方向。天体物理方向的 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 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天文高新技 术及其应用方向的学生除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外,还将掌握天文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 。由于天文新技术在相应领域的超前性,该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高新技术的
27、开发及应用或 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能适应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天文学系毕业生中约有 80%的学生被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天文研究机构直接录取为研究生。 现代天文学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热烈欢迎有志于天文事业的同学加入我们的 队伍。 物理学院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是 21 世纪迅猛发展的学科,是当今最令人瞩目的前沿学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 1925 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 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系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北大、燕大、清华三所大学生物学人材 的精英,形成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93 年又在原生物系的基础上建立生命科学学院,
28、数 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 5000 多名生物科学工作者,其中有 27 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 国工程院院士。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授 41 人(院士 3 名,长江特聘教授 8 人,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2 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3 人)、副教授 23 人、博士生导师 37 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 科 8 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 12 个,同时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等 5 个国家重点学科;蛋白 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生物膜及膜生物工程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细胞分化与细胞 工程、非细胞体系
29、核重建、发育生物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工程及蛋白质组学、 核酸和基因工程及基因组学、基因表达控制、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理、生态 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学院是国家建立的“国家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 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从 2003 年起按生物科学类招生,3 年级开始按学生的志愿和成绩分为生物科学和 生物技术 2 个专业。本科生学制为四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由教授主持主讲。学生将 学习广泛的公共基础课,以及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生物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并进行全面的
30、毕业论文训练。学院 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鼓励品学兼优的大学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实验 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工作,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历年来,报考我院的都是各省市考生的佼佼者,获得中学生国际生物奥赛金银牌的选 手也多数进入我院。目前我院有在校本科生 636 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399 名。近 5 年本 科毕业生平均当年有 53的同学出国攻读研究生;约 30的同学留在国内读研究生;当年 的一次就业率平均 96%,主要在各种生物医药公司、教学科研单位及国家管理部门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前身化学系成立于 191
31、0 年,是我国公立高等院校中成立最早的 化学系,为我国化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2002 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 平评估,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 2001 年举行的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中,化学学 院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 学科,重点学科数目居全国高校化学学科首位。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 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7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论与计算化学,应用化学);学 院还设有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 个国
32、家重点实验室和 2 个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 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 年 11 月,科 技部批准由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共同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高分子科 学与工程系申报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于 2003 年 11 月底获教育部批 准立项建设。学院具有优良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全院大中型仪器等固定资产已达 1.2 亿元,为全国高校化学学科之冠。1993 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 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8 年在全国化学基地初评中被评为
33、第一名,1999 年全国中期检查 评估又被评为优秀基地,2004 年 9 月通过了教育部和基金委的验收评估。目前,化学学院 有教职员工 225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9 人,长江特聘教授 11 人(含讲座教授 1 人),教授 56 人,副教授 62 人。有 23 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9 人与国外学 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5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 学院 2005 年继续按化学大学科招生,入学三年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三 个专业(化学、材料化学和应用化学)方向进一步学习。根据北京大学“加强基础,淡化专 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生教育方针
34、,化学专业不再分无机、有机等专业,学生只 在高年级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做毕业论文。除学校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和通选课外,化学类课 程设置包括普通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无机化 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生命化学基础、化工基础、计算机 基础和综合化学实验等必修课程。化学学院十分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许多知名学者参加 本科生基础课教学工作,化学学院主持的多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基地建设名牌课程和 北京市精品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打好一个坚实的化学知识基础,为进一步拓 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创造了条件。此外,学院还设置了大
35、 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学习,学生可以在顾问教师指导下,不断调整选修课程,实现基 础牢固、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学院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各课题研究小组参与科 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历年来每年获得中学生国际化学奥赛奖牌的选手以及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的一等 奖的近 30 名优秀高中毕业生被保送到本院,全国高考中也吸引了非常优秀的生源。目前在 校学生共 1133 人,其中本科生 687 人,研究生 449 人;博士后工作人员 64 人。近三年的 统计表明,我院 80%左右的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国
36、内外大学或研究所的研究生,15左右 的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在国内科研、教学、大型企业等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 2001 年 10 月 26 日,由原地质学系、地球物理系 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和空间物理学专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以及城市与环境学 系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组成。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前身具有辉煌的历史。地质学系创办于 1909 年(原京师大 学堂地学门),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学教育机构,堪称中国地质科学、教育事业的摇篮,这 里名师云集、人才辈出,培养了五十多位两院院士,一代宗师翁文灏、李四光
37、等都曾任教 于此。北大地球物理系成立于 1959 年,我国老一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顾功叙、王 子昌等先生自创建初期起主持教学研究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在我国地 球物理学众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于 1983 年的北大遥感所,是我国最早开展遥感基 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技术开发和教学方面形成了学科优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遥感与 GIS 专业人 才。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辖有 8 个教学、科研单位,设有 5 个本科生专业、9 个硕士研究 生专业、9 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和 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名师
38、荟萃,有中 国科学院院士 7 名、教授(博士生导师)45 名(其中,长江特聘教授 3 名、国家杰出青年 基金获得者 5 名)、副教授 47 名。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1 个(地质学), 国家重点学科 2 个(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市重点学科 1 个(空间物理学 ),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1 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 个(空间信息集成 与 3S 工程应用)。 学院的本科生招生按照地质学理科人才基地班和地球与空间科学班两班进行。前者从 一年级开始按照国家理科人才基地的培养计划进行教学;后者在一年级按地球科学学科群 的培养计划进行教学,从二年级起按专业实现分流培
39、养。 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科是一门经典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资源开 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都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质学专业包括构造地质学和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两个学科方向;设有 2 个硕士点、2 个 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人,长江特聘教授 1 人,教授 16 人、副教 授 11 人。地质学专业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专门设有“地质奖学金“(人均 5000 元/年),以鼓励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地质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毕业去向有:约 50 的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约 30的出国留学深造,在政府和科研单位工作的约占 1
40、5;其 他(双学位、考非地质专业研究生等)约占 5。 地球化学专业: 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是我国最早成立并招收地球化学本科生的单位之一(1955 年) 。主要研究方向有: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目前本专业设有一个博士后流 动站,2 个博士点、2 个硕士点。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2 名,教授 9 名,副教授 15 名。地 球化学专业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并专门设有“地质奖学金“(人均 5000 元 /年),用以鼓励进入地球化学专业学习的本科生。近年来的本科毕业生去向大致是:40% 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30%出国深造,20%在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工作,10%进入国家机关及 管理部
41、门、企业和公司。十几年来毕业生在京工作和学习者占 90以上。 地球物理专业: 地球物理学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科学,她也是一门以观测为主要 手段的学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在 2003 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中名列第一。在 2 001 年全国高校重点学科遴选中,本专业被评为该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兼 职院士 1 人;专职教师 13 人(教授 5 人、副教授 6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近年来的本专业毕业生大致去向为:50%保送国内攻读硕士 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主要在本校和中国科学院),30%获全额奖学金自费出国读研
42、究 生(主要在北美知名高校),20%在有关科研机构、教学单位、国家机关、著名企业和公司 工作。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新设立的专业。空 间技术,主要只指与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有关的技术,包括空间探测技术、卫星与空间站 应用技术、航天器防护技术等。本专业是国家空间物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北京市重点学 科,学科方向齐全、教师学术水平高,研究成果丰硕,国际、国内合作广泛,发展前景广 阔。根据当前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态势和本所各方面条件,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有 四方面的方向:空间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空间探测技术、航天器防护技术。 空间科学
43、与技术专业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教授、副教授 7 名,高级工程师 2 名 ,师资力量雄厚,并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及良好的合作关系。本专 业毕业生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其余的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 、航天与通讯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和应用方向,它致力于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刻画与解决地球表面包括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空间信息科 学与技术系已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与测量技术、卫星导航应用系统领域的理论 研究、开发和教学方面形成了学科优势。本专
44、业师资雄厚,现有院士 1 人,教授 8 人,副 教授 8 人,高级工程师 3 人。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学)硕士点、博士点、博 士后流动站和“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设有基础课、地图学与地理信 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卫星定位与导航教研室,以及 GIS 软件与技术、卫星导航应用 、成像技术、空间信息应用工程、数字地球等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等。毕业生适合到信息 与通讯、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交通、旅游、航空航天、公安、军事、海洋 、水利等众多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 IT 企业从事相关管理、科研、教学、技术开发 等工作。相当比例的本科生将会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的
45、资格,其中部分优秀的毕业生可免 试推荐直攻博士,或申请出国深造。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 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机构之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于 2002 年 6 月在原城市与环境学系、环境科学中心以及技术物理系环境化学专业的基础上组 建的。环境学院现设 5 个系,即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城市与区 域规划系、生态学系,学院还下设历史地理研究所,并拥有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 点联合实验室,以及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和水沙科学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学院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强强联合,具有理、文、工多学
46、科的整体综合优势,拥有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全院教职 员工 140 人,其中教授 44 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46。学院中既有老一 辈的学界泰斗,也有一大批环境和地理学领域的青年学术骨干,包括 4 位长江特聘教授, 7 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环境学院也是北京大学内第一个聘请外籍院长的学院,原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系主任江家驷教授出任环境学院的第一任院长。环境 学院以创世界一流为总体目标,以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化为学院发展模式,同时将注重国 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学科建设中将注重已有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扶持和 培育某些国家急需的
47、学科和重要的新兴学科。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的最大亮点,同时过去的高速增长也 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未来 20 年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将突破 1 万 1 千亿美元的 GDP 总值,居世 界第 6 位。这是激奋人心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宏伟计划,资源和环境能力能否支撑,中国如 果在创造性解决这些问题时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 献,对充满青春朝气的莘莘学子将是一个迎接挑战、放飞理想的历史机遇。 环境学院自 2003 年起将实行按学院招生,所有环境学院的新生在第一年执行基本统一 的教
48、学计划,在第二学年学生将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自主进入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 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5 年制工科)和生态学等专业继续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 理专业中的优秀者将被挑选进入地理科学全国理科基地班进行重点培养,基地班实施动态 管理。环境学院的教学将在环境学科和地理学科的学科交叉中开创新的思路,在多层次国 际化过程中向国际水平接轨,学院将既培养未来的学术精英,也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 用型人才。 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和环境科学具有国内领先的教学和科研的能力,环境学院将不断开 拓创新,成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和创新人才的基地,为有志于资源环境的学子提供实现 自己理想的一片天空。 北京大学地理
49、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是老师和同学们携手走过的,年轻的环境学院 最宝贵的是拥有一大批有智慧、有思想的优秀学生,北京大学欢迎全国有志于环境事业的 学子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级水平的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 心理学系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心理学的学府,早在 1900 年即开设心理学课程。1917 年创 立北京大学心理学实验室,这是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开端,是由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 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他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教授创建的世界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 验室考察、学习,并为把科学心理学引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此,北京大学为中国培 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原中科院上海脑生理所所长张香桐院士,已故的原中科院心 理所所长潘菽院士。 一九五二年全国院校调整时,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心理学师资并入北京 大学,合成为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云集了国内一大批著名心理学家,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 心理学研究、教学机构。1978 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恢复心理学,成立了当时国内第一 个心理学系,并归入理科。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中国著名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有符合综合大学规格要求的较 全面的学科建制,从事多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涵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