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头颈 头颈的分区和结构 颅骨 颅骨由很多不同的骨在骨缝处连结组成。颅骨可以被分成: 头盖骨。 面骨。 头盖骨可以被再分成: 上部穹窿。 下部颅骨基部。 标准垂直观 颅骨的标准垂直观请参见解剖图。 标准枕面观(后面观) 颅骨后面观请参见解剖图。注意颞骨的乳突和枕骨外突一条升自枕骨的中线 上项线从这里向外延伸。 标准额面观(前面观) 颅骨前面观请参见解剖图。位于额面的骨形成了前额和眶上缘。它与鼻骨和上颌骨 (上颚)额突成关节。下颌骨(下颚)位于上颌骨下方。上颌骨和下颌骨都带有牙齿。 标准外侧观 颅骨外侧观请参见解剖图。顶骨与蝶骨大翼和颞骨成关节。这三块骨汇于一点,翼点, 这一点是颅骨外侧最
2、薄弱的部分,容易受伤。脑膜中动脉位于这一点的深面,可能会破裂, 引起头部创伤。 颧弓由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组成。 标准基面观(底面观) 颅骨底面观请参见解剖图。腭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横突组成。上颌骨的牙槽突环绕腭 部。 颅骨的开口 颅骨基部的开口以及其内容物见下表。 颅骨基部的开口及穿过它们的结构 颅骨开口 穿过的结构 颅前窝 筛板上的小孔 神经 颅中窝 卵圆孔 V3 神经,小岩神经 圆孔 V2 神经 棘孔 脑膜中动脉 破裂孔 颈内动脉 视神经管 神经,眼动脉 眶上裂 神经的泪腺神经,额神经,以及鼻睫神经; 神经,神经;眼上静脉 颅后窝 枕骨大孔 延髓,神经的棘部,左右椎动脉 舌下神经管 神经 内
3、耳道 神经和神经 颈静脉孔 神经,神经,乙状窦在此变成颈内静脉 颈椎 七块颈椎组成了颈部的骨骼。除了 C1(寰椎)和 C2(枢椎)外,其它的都是典型的椎 骨(见下表) 。C7 有较长的棘突,是能触及到的最浅表的棘突。 典型颈椎的独特特征 部分 特征 椎体 小;左右径比前后径长;上表面凹,下表面 凸 椎孔 大而成三角形 横突 有横突孔(在 C7 很小或缺如) 关节突 关节突上面朝后上方,下面朝前下方 棘突 短,C3 到 C5 的棘突分叉,C6 棘突长,C7 棘突更长 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是 C1 侧块与枕骨髁所成的关节。它是一个滑液关节,外包一层松散的关节囊。 这个关节可以做屈伸运动,但不能旋转。
4、 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是枢椎和寰椎的两个侧块所成的两个关节。在枢椎齿(齿突)与寰椎前弓之 间还有一个中间关节。这些关节允许头部做旋转运动,在旋转运动中颅骨和寰椎作为一个 整体,在枢椎关节面上旋转。翼状韧带防止过度旋转。 寰椎的横韧带使齿突紧贴寰椎前弓。这条韧带的破裂,例如,在头部外伤时的破裂, 使得齿突冲击颈部脊髓,引起颈部以下身体麻痹。如果齿突挤压了延髓,病人可能死亡。 面和头皮 头皮 头皮分为五层,有非常丰富的血供。该区域的损伤常常导致大出血。 头皮的静脉与动脉伴行: 眶上静脉和滑车上静脉联合形成面静脉。 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联合形成腮腺中的下颌后静脉。 耳后静脉与下颌后静脉的后部分支联合形成
5、颈外静脉。 枕骨静脉流入枕骨下静脉复合体。 头皮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静脉窦通过没有静脉瓣的导静脉相通。头皮的感染 因此可能有非常危险的潜在可能,因为感染可能传至颅内。 支持头皮的感觉神经分布请参见解剖图。头皮和外耳的肌肉受面神经支配。 头皮五层的次序是: S 皮肤(Skin) C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A 腱膜 (Aponeurosis ) L 疏松结缔组织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P 颅骨膜 (Pericranium ) (译者注: SCALP 这个单词的意思,刚好就是头皮) 。 面部 面部的皮肤通过疏松结缔组织与面骨相连。面部没有
6、深筋膜。面部的肌肉(面部表情 肌)位于结缔组织内。和头皮相似,面部的皮肤非常敏感,血管非常丰富。 面部的感觉神经分布源于三叉神经() 。它有三个分支:眼神经(V1) ,上颌神经 (V2 ) ,以及下颌神经(V3 ) 。这些神经分别支持面部的上三分之一,中三分之一和下三分 之一。 面部的肌肉 面部表情肌大部分连于其上方的皮肤。这些肌肉可以作出非常多的姿势。所有这些肌 肉都受面神经(神经)支配。 面部的血管 面部拥有非常丰富的血液供应,主要是源于面动脉和颞浅动脉,这两条动脉都是颈外 动脉的分支。 面动脉上行,深至下颌下腺,卷绕下颌下缘,进入面部。在面部上行过程中,它发出 下列分支: 唇下动脉。 唇
7、上动脉。 鼻外侧动脉。 内眦动脉。 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是眼动脉的终末分支,眼动脉又是颈内动脉的一个分支。 面静脉由眶上静脉和滑车上静脉联合形成。它在面部下行,接收与动脉分支相对应的 静脉。它归入颈内静脉。 面静脉通过眼上动脉与颅内的深静脉窦相通,为感染从面部传至深静脉窦提供了一条 通道。在眶下区域即使是小感染,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面部的运动神经支持 面部的运动神经来自面神经() 。该神经从茎乳孔穿出,至下颌支与乳突之间。它进 入腮腺,然后分成五个终末分支群,支配面部表情肌。 在进入腮腺前,面神经发出耳后神经和一条肌支,这条肌支支配枕额肌的枕腹,茎突 舌骨肌,二腹肌后腹,以及耳后肌。 对
8、面神经到面部的分支,可以采取如下记忆法:十个祖鲁人买了我的帽子(Ten Zulus Bought My Cat. TZBMC. T颞部的神经 Z颧骨的神经 B面颊神经 M下颌的 神经 C颈部的神经) 。 面部的淋巴系统 面部的淋巴管最终都归入颈深淋巴结链。 描述一下头皮的解剖学结构,包括它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持。 讨论面部的血液供应和感觉神经分布。 概述面部表情肌的作用和神经支持。 颅腔和脑膜 头盖骨保护大脑及其周围的脑膜。头盖骨的外表面被颅骨膜覆盖,内表面被颅内骨膜 (硬脑膜)覆盖。这两层膜在颅骨骨缝处不间断,是颅骨的骨膜。 头盖骨由骨密质形成的外骨板和内骨板组成,中间有含红骨髓的松质骨将两层
9、骨板分 开,称为板障。 颅骨基部形成颅底,大脑位于颅底上。基部的内表面可以被分成颅前窝,颅中窝和颅 后窝。 颅窝 颅前窝 嗅神经穿过筛骨的筛板。筛前神经穿过此骨的一个小孔(筛前孔) 。鸡冠从筛板向上突 出。 颅前窝含有大脑的额叶以及 嗅球。 颅中窝 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一处浅压迹,是三叉神经节所在。 颅中窝含有大脑半球的颞叶,前脑的底部,视神经交叉,颅内动脉终末支,以及垂体 腺。 垂体腺位于垂体窝内,或者叫蝶鞍,位于视神经交叉下面。垂体腺的瘤可能挤压视神 经交叉。由于视神经交叉内有来自颞区的视神经纤维,所以病人将会抱怨“视野狭窄”或 双颞侧偏盲。 颅后窝 颅后窝的顶部是属于硬脑膜的小脑幕。窝内含有
10、脑桥,延髓,小脑,以及中脑。 颅窝内的各个裂孔已在前面的表格中列出。 脑膜 脑膜分三层,包围大脑和脊髓: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脑膜 硬脑膜可以被分成两层: 骨内层是颅骨内膜,衬于头盖骨的内面。 脑膜层 (固有硬脑膜)是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它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相 连。硬脑膜发出膜层围绕颅内神经,其在颅骨外部与神经外膜相融合。 硬脑膜的脑膜层发出四个间隔,协助限制大脑的旋转移位: 大脑镰。 小脑幕。 小脑镰。 鞍膈。 大脑镰 大脑镰是位于两个脑半球中间的一个镰刀状的硬脑膜折叠。它在前方连于内额嵴和鸡 冠。在后方它与小脑幕相混合。 上矢状窦行于大脑镰上缘内,大脑镰的上缘连于颅骨穹
11、窿。下矢状窦行于大脑镰下缘 内。直窦沿大脑镰与小脑幕的连接处前行。 小脑幕 小脑幕是一道新月形的硬脑膜折叠,构成颅后窝的顶部。它覆盖小脑,并支持大脑半 球的枕叶。中脑在前方通过小脑幕切迹。 小脑幕在前方与前床突相连。在后方,大脑镰和小脑镰分别连于其上表面和下表面。 岩上静脉窦和横静脉窦分别沿小脑幕与颞骨岩部和枕骨的连接处行走。 小脑镰 小脑镰是连于枕骨内嵴的一道硬脊膜小折叠。它突进两个小脑半球之间。它的后缘内 有枕窦。 鞍膈 鞍膈是硬脑膜的一道小环行皱襞,形成垂体窝的顶部。 蛛网膜 蛛网膜包围着脑部。它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脑膜下(潜在)间隙,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 膜下腔,含有脑脊液。 在蛛网膜与大脑
12、较大范围的不规则表面相接的地方,存在一个间隙,这个间隙扩展形 成蛛网膜下池。 软脑膜 软脑膜紧紧地包被大脑表面。它延续形成进入脑部的小血管外面的鞘。在某些部分软 脑膜陷进脑室,参与脉络丛的形成,脉络丛分泌脑脊液。 脑膜的神经支持 在颅前窝和颅中窝的硬脑膜被三叉神经支持;在颅后窝它被上方三条颈神经支持。 颅内静脉窦 这些颅内静脉窦位于硬脑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衬有内皮,缺少静脉瓣。从大脑 各个部分传来的属支,以及来自板障,眼眶,内耳的属支都流入这些静脉窦中。 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行于大脑镰上缘内。它起于盲孔,然后行向后方,在颅骨穹窿留下一条沟。 在枕内隆凸处它膨胀形成窦汇,然后续行成为横窦(通常
13、是右横窦) 。它接收枕窦以及大量 的大脑静脉,并露出一些蛛网膜颗粒的累积颗粒。 下矢状窦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游离缘内。在小脑幕的游离缘处它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形成直窦。 横窦 横窦源于枕内隆凸,行于小脑幕附着部内。其终端转向下,成为乙状窦。横窦接收上 岩窦和大脑的静脉,小脑的静脉,以及板障静脉。 乙状窦 每个乙状窦均转向下方和内侧,在乳突窦后方行于乳突沟内。然后它转向下,穿过颈 静脉孔后部,续行成为颈静脉上球。 枕窦 枕窦位于小脑镰附着缘内。它流入窦汇。 海绵窦 海绵窦位于蝶骨体的两侧,从前方的眶上裂延伸至后方的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接收: 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 大脑的静脉。 蝶顶窦。 视网膜中
14、静脉。 海绵窦在后方流入上岩窦和下岩窦,在下方流入翼状静脉丛。两个海绵窦通过前后海 绵间静脉窦相通。 海绵窦周围结构关系 颈内动脉和它的交感神经丛,以及眼外展神经,通过海绵窦内。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以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分支和上颌神经分支均位于海绵窦的外侧壁,位于海绵窦内皮和硬 脑膜之间。 上岩窦和下岩窦 这两个窦分别位于颞骨岩部的上边和下边。 两个上岩窦都把海绵窦内的静脉血引流入横窦。两个下岩窦都把海绵窦内的静脉血引 流入颈内静脉。 颅腔内的动脉 大脑的血液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应。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一条终末分支。它通过颈动脉管进入颅骨,通过海绵窦底部的 破裂孔进入颅中窝。
15、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转向前方。在海绵窦的前端它转向上,穿破海绵 窦顶。然后它进入蛛网膜下腔,然后转向后,在大脑外侧回间沟的内侧端处,进入大脑的 前穿质区。在这里它分成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的分支包括: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部分。它在上六块颈椎的横突裂孔内上行,然后通过枕骨 大孔进入颅骨。它在延髓前面上行,与来自对侧的椎动脉联合形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的颅骨内分支包括: 脑膜动脉。 脊椎前动脉和脊椎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髓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在脑桥前方上行。在脑桥上缘它分成大脑后动脉。它也发出到脑桥,
16、小脑, 以及内耳的分支。 环行动脉 环行动脉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吻合。它位于前脑下方的脚间窝内。它使得进入颈动 脉或椎动脉的血液能够流到两个大脑半球的任何部分。 中风或心脑血管意外,在西方很普遍。这常常是由于一条主动脉,通常是大脑中动脉 的堵塞而造成的。大脑血管之间的吻合无法完全供应受影响组织的血液,导致该部分脑组 织的死亡。 颅神经 颅神经在下表中有总结: 颅神经概要 神经 分布及功能 嗅神经() 传导每个鼻腔顶部的鼻黏膜处产生的嗅觉 视神经() 传导视网膜处产生的视觉 动眼神经() 运动所有的眼外肌,除了上斜肌和外直肌; 有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缩瞳孔,以及调节眼的晶状体
17、) 滑车神经() 运动上斜肌 三叉神经()眼神经分支(V 1) 传导面部上三分之一产生的感觉,包括眼角 膜,头皮,眼睑,以及副鼻窦 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分支(V 2) 传导面部中三分之一产生的感觉,包括上唇, 上颌骨的牙齿,鼻黏膜,上颌窦,以及腭部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分支(V 3) 运动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腭 帆张肌,以及鼓膜张肌;传导面部下三分之 一产生的感觉,包括颞骨下颌关节,以及口 腔黏膜和舌前三分之二部分。 展神经() 运动外直肌 面神经() 运动面部表情肌,以及头皮肌肉,镫骨肌, 茎突舌骨肌,以及二腹肌后腹;传导舌前三 分之二部分,以及口底和腭部产生的味觉; 传导外耳道
18、产生的感觉;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至下颌下腺,舌下唾液腺,泪腺,以及鼻部 和腭部的腺体 前庭蜗神经() 传导半规管,椭圆囊,以及球囊产生的前庭 感觉;传导螺旋体产生的听觉 舌咽神经() 运动茎突咽肌,有副交感神经纤维至腮腺; 传导腮腺,颈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咽部,以 及中耳产生的内脏感觉;传导舌后三分之一 部分产生的味觉和普通感觉;传导外耳产生 的皮肤感觉 迷走神经() 运动咽头括约肌,喉固有肌,以及腭部的肌 肉(除了腭帆张肌) ,还有食管上三分之二 部分的肌肉;有副交感神经纤维至气管,支 气管,以及消化管的平滑肌,以及心肌;传 导咽,喉,器官,支气管,心,食管,胃, 以及肠产生的内脏感觉;传导会厌
19、和腭部产 生的味觉;传导耳,外耳道,以及颅后窝的 硬脑膜产生的感觉 副神经() 脑根 脊髓根 (脑根)通过在颈静脉裂孔处与第神经联 合的神经纤维,运动软腭,咽部和喉部的横 纹肌 (脊髓根)运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舌下神经() 运动舌肌(除了舌腭肌) 眼眶 眼球及其附属的肌肉,神经和血管,都被骨性眼眶所保护。在前方,可活动的眼睑保 护着眼球。 眼睑 眼睑是位于眼睛前部的两个可活动的皮肤折叠,并被眼睑裂(即上下眼睑之间的裂隙) 隔开。眼睑浅层表面被皮肤覆盖;深表面被黏膜覆盖,叫做(睑)结膜。 脂肪腺,睫状腺,以及睑板腺,将其分泌物排至眼睑内面。 眼睛的内侧角叫做泪湖。它含有一个隆凸,即泪阜。眼泪由
20、泪腺产生,然后通过眨眼 这种保护眼睛的动作,传到眼结膜和角膜上。然后眼泪顺势归入泪湖,并穿过泪点,进入 泪小管,泪小管归入泪囊。泪囊是鼻泪管上方的盲端,它将眼泪引入下鼻道。 支配泪腺的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促分泌运动纤维,它起于泪腺神经节,通过翼突腭神经 节,到达泪腺。 眼睑的纤维框架由眶隔组成。眶隔在眼睑边缘处增厚形成睑板,睑板外侧和内侧分别 形成眼睑内侧韧带和眼睑外侧脊。睑上提肌连于上睑板。 睑结膜是衬于眼睑的一层黏膜。它在上穹窿和下穹窿处反折行于眼球上,在眼睛闭上 时,形成结膜囊。 眼眶 眼眶的骨性组成部分请参见解剖图。 下表显示了眼眶的开口及其内容物。 眼眶的开口及其内容物 开口 相应的骨
21、内容物 眶上切迹(眶上裂) 额骨的眶板 眶上神经及血管 眶下沟和眶下管 上颌骨的眶板 眶下神经及血管 眶下裂 上颌骨以及蝶骨大翼 与翼腭窝相通,有上颌神经 及其颧骨分支,眼下静脉, 以及交感神经通过 眶上裂 蝶骨大翼和蝶骨小翼 泪腺神经,额神经,滑车神 经,以及鼻睫神经,还有眼 上静脉 视神经管 蝶骨小翼 视神经及眼动脉 颧颞孔和颧面孔 颧骨 颧颞神经和颧面神经 筛前孔和筛后孔 筛骨 筛前神经和筛后神经 眼眶内的肌肉 眼眶内的肌肉请见下表。 眼球和眼睑的肌肉 肌肉名称 (支持神经名称) 起始部 附着部 作用 眼球的外附肌(横纹骨骼肌) 上直肌 (神经) 眼眶后壁的总腱环 眼球上表面,位于角 膜
22、巩膜连接处稍后方 使眼球向上内侧运动 下直肌 (神经) 眼眶后壁的总腱环 眼球下表面,位于角 膜巩膜连接处稍后方 把眼球拉向下内侧 内直肌 (神经) 眼眶后壁的总腱环 眼球的内表面,位于 角膜巩膜连接处的稍 后方 旋转眼球,使角膜望 向内侧 外直肌 (神经) 眼眶后壁的总腱环 眼球的外表面,位于 角膜巩膜连接处稍后 方 旋转眼球,使角膜望 向外侧 上斜肌 (神经) 眼眶后壁 穿过滑车,然后在上 直肌下方连于眼球上 表面 旋转眼球,使角膜望 向下外侧 下斜肌 (神经) 眼眶底部 在外直肌深面,连于 眼球外表面 旋转眼球,使角膜望 向上外侧 眼球的固有肌(平滑肌) 虹膜的瞳孔括约肌 (经神经的副交
23、感 神经纤维) 缩瞳孔 虹膜的瞳孔开大肌 (交感神经) 扩大瞳孔 睫状肌 (经神经的副交感 神经纤维) 控制晶状体的外形; 通过调解,使晶状体 更接近球形 眼睑肌肉 眼轮匝肌 参见解剖图 上睑提肌 (其横纹肌部分,受 神经支配。 其平滑肌部分,受 交感神经支配) 眼眶后面 上睑板 提上睑 眼眶的血管 眼眶的动脉供应请参见解剖图。 眼上静脉在前方与面静脉相通,在后方归入海绵窦。眼下静脉通过眶下裂与翼状静脉 丛相通。 眼眶的神经 视神经() 视神经在其进入眼眶时被三层脑膜层环绕。它在(眼)直肌圆锥内的外侧向前行,穿 过巩膜。脑膜层在这里与巩膜相融合。这条神经携带来自视网膜的传入纤维。 泪腺神经 泪
24、腺神经是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分支(V 3).它沿外直肌上部行进,支配上眼睑外侧的皮 肤。它与颧颞神经的一条分支合并,携带副交感纤维行至泪腺。 额神经 额神经是 V3 神经的一条分支。它在上睑提肌上表面前行。在它即将行至眼眶边缘时它 分成眶上神经及滑车上神经,支持前额的皮肤,以及头皮,还有额窦。 鼻睫神经 鼻睫神经是 V3 神经的另一条分支,这条神经进入眼眶,然后和眼动脉一起越过视神经 上方,抵达眼眶内侧壁。它在内直肌上缘上前行,末端分成筛前神经和滑车下神经。 (见下 表) 鼻睫神经的分支 分支 作用 交通支 与睫状神经节交通感觉神经纤维通过睫 状短神经从眼球行至睫状神经节,然后通过 交通支行至鼻睫
25、神经 睫状长神经 这是 23 条分支,内含作用于瞳孔开大肌的 交感纤维与睫状短神经伴行,然后穿入 巩膜,到达虹膜 筛后神经 通过筛后孔离开,支持筛含气窦和蝶含气窦 (筛窦、蝶窦) 滑车下神经 在滑车下方行进,支持上眼睑的皮肤 筛前神经 通过筛前孔离开,在筛骨的筛板上方进入颅 前窝;然后通过平对鸡冠的开口进入鼻腔, 支持鼻黏膜;然后作为外鼻神经支持鼻部的 皮肤 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离开海绵窦外侧壁,进入眼眶。它行向前内侧,越过上睑提肌起始部,至它 所支配的上斜肌。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分成上支和下支: 上支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下支支配下直肌,内直肌以及下斜肌。 下斜肌的神经发出一条分支到
26、睫状神经节。这条分支携带副交感神经纤维至瞳孔括约 肌和睫状肌。 展神经() 展神经进入眼眶,支配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是一个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眼眶后部,在视神经的外侧。 来自爱维氏神经核(EdingerWestphal nucleus)的节前纤维通过动眼神经行至睫状神 经节。 副交感节后纤维通过睫状短神经行至眼球背面。 交感神经纤维(来自颈内神经丛)经睫状神经节进入睫状短神经。一般的感觉纤维通 过鼻睫神经离开神经节。睫状长神经也携带交感纤维和感觉纤维至眼球。 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 眼眶的运动神经分布来自动眼神经,除了上斜肌(神经)和外直肌(神经) 。
27、 描述一下眼睑和泪器官的解剖学结构。 讨论眼眶的肌肉,以及血液供应和神经支持。包括睫状神经节。 概述穿过眶孔的结构。 腮部 腮腺 腮腺是最大的唾液腺。它位于下颌骨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腮腺被一层起于颈深筋膜包被层的被膜所包围。茎突下颌韧带是筋膜的一部分,从下 颌角行至茎突。它把腮腺与下颌腺分开。 腮腺管出现于腮腺前角。它越过咬肌浅表面,在这块肌肉前缘转向内,穿过颊脂垫和 颊肌,开口于口腔内平对上第二磨牙处。 腮腺内的结构 腮腺内的结构请参见解剖图。 面神经() 面神经出现于茎乳孔,发出耳后分支和肌支后进入腮腺。它在腮腺内分成五条终末分 支。 下颌后静脉 下颌后静脉形成于腮腺内,是颞浅静脉和
28、上颌静脉的联合。它分成前支和后支,从腮 腺下缘离开。前支加入面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联合,形成颈外静脉。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从颈动脉三角上行,进入腮腺。在下颌颈处它分成两条终末支上颌动脉 和颞浅动脉。 腮腺的血液供应,淋巴系统,以及神经分布 腮腺的血供来自颈外动脉及其终末支。 副交感神经促分泌纤维来自舌咽神经()下涎核,通过神经的鼓室支以及岩小神 经行至耳神经节。节后纤维通过耳颞神经行至腮腺。 腮腺淋巴结将腮腺的淋巴液引流入颈深淋巴结。 描述腮腺的解剖学结构及穿过它的结构。 颞部以及颞下窝 颞窝 颞窝位于颅骨外侧面。它在上方被颞骨的上颞线所限定,在前方被颧骨的额突所限定, 在下方被颧弓所限定。
29、颞窝的内容物包括: 颞肌和颞筋膜。 颞深神经和血管。 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 颞筋膜 颞筋膜覆盖在颧弓上方。它在下方连于颧弓,在上方连于上颞线。 颞深神经 每侧的下颌神经都发出两条或三条神经,在蝶骨翼外侧上缘出现,进入颞肌,并支配 它。 颞深动脉 颞深动脉是上颌动脉的分支。它们与颞深神经伴行。 耳颞神经 耳颞神经是下颌神经后部的一条分支。它出现在颞下颌关节后方,在颞浅动脉后方越 过颧弓根。它支持外耳的皮肤,外耳道,还有覆盖颞区的头皮。 颞浅动脉 颞浅动脉在颞下颌关节后方出现,越过颧弓,然后升至头皮。 颞下窝 颞下窝位于颅骨底部下方,位于咽与下颌支之间。它与颧弓深面的颞区相通。 颞下窝含有: 内
30、侧和外侧翼状肌。 下颌神经的分支。 耳神经节。 鼓索。 上颌动脉。 翼状静脉丛。 颞下窝的边界见下表: 颞下窝的边界 边界 组成成分 前 上颌骨后表面 后 茎突 上 蝶骨大翼的颞下表面 内侧 翼突外侧板 外侧 下颌支 下颌骨 下颌骨的重要结构请参见解剖图。两块下颌骨在中线的下颌联合处合并。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是下颌骨髁突头与颞骨的下颌窝之间所成的关节。 它是一个滑液关节。关节间隙被一层连于关节囊,并在前方连于外侧翼状肌的关节盘 分成上部和下部。 关节囊环绕关节,连于下颌窝的边缘,以及下颌颈。它被颞下颌关节外侧韧带所强化。 蝶骨下颌韧带与茎突下颌韧带也起到协助这个关节的作用。 转轴式运动(提
31、高和下降)发生在关节下间隙(位于下颌骨髁突和关节盘之间) 。滑行 运动发生在关节上间隙(在关节盘和下颌窝之间) 。 下颌神经 V3 神经通过卵圆孔离开颅骨,进入颞下窝,在那里它很快并入三叉神经运动根。在卵 圆孔下方,腭帆张肌把这支神经与咽分开,然后这支神经向深面行至外侧翼状肌上头。它 分成前部和后部。见下表: 下颌神经分支 分支 支持的区域 主干 脑膜支 通过棘孔,返回颅腔 到内侧翼突的神经 内侧翼突,还发出一条分支经耳神经节,支 持鼓膜张肌以及腭帆张肌 前部(除了颊神经外,都是运动神经) 颞深神经 颞肌(见颞区部分) 咬肌神经 穿过下颌切迹,支持咬肌 颊神经 在前方行于外侧翼突头之间,出现于
32、咬肌前 缘;是到脸部皮肤,以及其下的颊黏膜和牙 龈的感觉神经。 耳神经节 耳神经节是一个位于卵圆孔下方的副交感神经节。 节前促分泌纤维来自舌咽神经()下涎核,与神经的鼓室支,以及岩小神经汇合, 进入耳神经节。在这里纤维突触和节后纤维通过耳颞神经前行进入腮腺。 交感纤维也通过神经节传递,但不经过突触。 鼓索 鼓索是面神经在颞骨的一条分支。它通过岩鼓裂进入颞下窝,然后并入舌神经。 它输送: 节前副交感促分泌纤维至下颌下神经节。 来自舌前三分之二部分以及口底的味觉纤维。味觉纤维的细胞体位于面神经的膝状 神经节中,味觉纤维在脑桥与孤束核的细胞体成突触,从而结束行程。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是颈外动脉在腮腺
33、的大终末分支。它在下颌颈内侧前行至外侧翼突下缘,进 入颞下窝。然后它行于外侧翼突头之间,穿翼突上颌裂,进入翼腭窝。下表展示了上颌动 脉的分支。 上颌动脉的分支 分支 起始位置 供应区域 耳深动脉 下颌颈后方 外耳道,以及鼓膜外表面 鼓室前动脉 下颌颈后方 鼓膜内表面 脑膜中动脉 颞下窝 通过棘孔进入颅腔,供应脑膜 下牙槽动脉 颞下窝 随下牙槽神经进入下颌管,供应 下颌与牙齿,以及周围的黏膜 颞深动脉 咬肌动脉 翼肌支 颞下窝 咀嚼肌 上牙槽后动脉 翼腭窝 进入上颌骨后面,支持上颌骨的 磨牙与前磨牙 眶下动脉 翼腭窝 该动脉在眼眶底前行进入眶下管, 与眶下神经伴行穿过眶下孔,出 现于面上; 上牙
34、槽前动脉 眶下管 切牙和犬牙 腭动脉 蝶腭动脉 咽支 翼腭窝 已在鼻腔部分描述过了 翼状静脉丛 翼状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咬肌周围。它引流来自眼眶,口腔,以及鼻腔的静脉。它与 海绵窦和面静脉相通。 列出颞窝的肌肉,血管,以及神经。 讨论一下颞下窝的边界及其内容物。 描述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耳和前庭器官 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它可以被分成外耳,中耳,以及内耳。 外耳 耳廓 耳廓是皮肤的双层折叠,被软骨所强化。它聚合声音,并将其传导至鼓膜。 外耳道 外耳道从外耳延伸至鼓膜。外侧三分之一是软骨性的,内三分之二是骨性的。外耳道 内衬一薄层皮肤。耵聍和脂肪腺产生耵聍(耳垢) 鼓膜 鼓膜是一层位于
35、外耳和中耳之间的薄膜。在外侧被皮肤覆盖,在内侧被黏膜覆盖。这 层膜向耳道内有个凹陷,同时有个中央凹陷鼓膜凸。 鼓膜随空气震动而运动。鼓膜的运动通过中耳的小骨传递至内耳。 耳颞神经支持骨膜的外表面。舌咽神经支持其内表面。 中耳 中耳位于颞骨岩部。它由鼓室和鼓上隐窝组成,鼓上隐窝位于鼓室上方。 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相通,通过乳突窦与乳突气房相通。衬于鼓室的黏膜与衬于咽 鼓管,乳突气房,以及乳突窦的黏膜相连。 中耳包含有: 小骨(锤骨,砧骨,以及镫骨) 。 镫骨肌以及鼓膜张肌。 鼓索。 鼓室神经丛。 下表描述了中耳的各个壁: 中耳的各个壁 壁 组成结构 顶部(盖壁) 鼓室盖(薄板骨):把中耳腔与颅中
36、窝底部 的硬脑膜分开 底部(颈静脉壁) 一层把鼓室与颈内静脉上球分开的骨 外侧壁(膜性的) 鼓膜,及其上方的鼓上隐窝 内侧壁(迷路性的) 把鼓室跟内耳分开 前壁(颈动脉) 把鼓室跟颈动脉管分开;其上方有咽鼓管的 开口,以及容纳鼓膜张肌的管道 后壁 通过开口,与乳突窦和气房相连 咽鼓管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其后三分之一部分是骨性的,其余部分是软骨性的。咽鼓 管内的黏膜与鼓室和鼻咽部的黏膜相连。 咽鼓管使中耳的压力与大气压相等,使鼓膜可以自由运动。压力的改变,例如,在飞 行时,可以通过吞咽或咀嚼来平衡内外压这些运动使咽鼓管开放。 咽鼓管的神经支持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形成的鼓室丛,还来自翼腭神经
37、节。 小骨 这些小骨有砧骨,锤骨,以及镫骨。锤骨连于鼓膜。砧骨连结锤骨与镫骨,镫骨连于 卵圆窗。 有两块肌肉辅助这些小骨: 鼓膜张肌减弱鼓膜的震动。 镫骨肌减弱镫骨的震动。 这两块肌肉分别有 V3 和颅神经分布。 内耳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它由一个骨性迷路和一个膜性迷路组成。这两个迷路被一个含有 外淋巴液的空隙所分开。 骨性迷路 耳蜗 耳蜗含有耳蜗管,与听觉有关。它围绕一个骨性核心,也就是耳蜗轴,环绕 2.5 圈。 大的基底圈产生鼓室内侧壁的岬。 前庭 前庭含有椭圆囊和球囊,它们是平衡系统的组成部分。前庭在前方与耳蜗相连,在后 方与半规管相连,并通过前庭小管与颅后窝相通。前庭小管延伸至颞骨岩部后
38、表面,开口 于内耳道。它含有内淋巴管和血管。 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与前庭相通,彼此垂直。每个半规管的末端是一个隆起,即壶腹。 (膜性) 半规管位于半规管内。 膜性迷路 膜性迷路是位于骨性迷路前庭内的一系列小管和小囊,含有内淋巴。 耳蜗管 耳蜗管容纳螺旋器(Corti 器) ,螺旋器含有听觉器官的感受器。螺旋器位于前庭阶和 鼓阶之间,这两个阶都充满外淋巴,并在耳蜗末端彼此相通。 球囊和椭圆囊 这两个囊含有对直线加速度和静止重力产生反应的感受器。 半规管 半规管含有对三个不同平面上的旋转加速度产生反应的感受器。 内淋巴管 内淋巴管开口于内淋巴囊。内淋巴液跟细胞内液的成分类似。 前庭蜗神经() 在接近
39、内耳道外侧端处,神经分成一支前耳蜗神经(听觉)和一支后前庭神经(平 衡) ,前庭神经膨胀形成前庭神经节,它的纤维支持半规管,球囊,以及椭圆囊的感受器。 耳蜗神经形成螺旋神经节,支持螺旋器。 在颞骨部的面神经 面神经()及其感觉神经根,即中间神经。与神经一起进入内耳道。这两个神经 根混合进入面神经管,行于内耳上方,至中耳内侧壁。然后该神经在岬上方急转,向下钻 进入口,进入相应腔隙,然后通过茎乳孔离开颞骨。膝状感觉神经节位于急转弯曲处,也 就是神经刚要进入中耳处。 面神经在颞骨的分支 这些分支包括: 岩大神经。该神经发于膝状神经节,然后进入颅中窝。它被岩深神经纳入,形成翼 管神经。 到镫骨肌的神经
40、。 鼓索。鼓索发于茎乳孔稍上方。它行至中耳后壁,越过鼓膜深表面,进入一个管腔, 行至岩鼓裂。它在颞下窝处汇入舌神经。 描述一下外耳,中耳以及内耳的解剖学结构。 讨论在颞骨部的面神经的解剖学结构。 颈部的软组织 颈部是位于头部和胸部之间的区域。 颈部的筋膜层 颈部的筋膜层请参见解剖图。 浅筋膜 浅筋膜是一层包被颈阔肌的薄筋膜。皮下神经,浅层血管,以及浅层淋巴结都位于此 筋膜内。 深筋膜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下方。它在特定区域变得致密,形成颈深筋膜的包埋层,即气管前 筋膜,椎前筋膜,以及颈动脉鞘。 颈深筋膜的包埋层 这一层完整地环绕颈部,它分层包围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在后方它连于舌骨。在、 舌骨上方它
41、分层环绕下颌下腺,然后连于下颌骨下缘。这层筋膜也分层包围腮腺,并连于 颧弓和颅骨底部。茎突下颌韧带是这层筋膜的一处增厚部分,位于下颌骨和茎突之间。 在下方该筋膜连于肩峰,锁骨,以及胸骨柄。它连于胸骨柄的前缘和后缘,形成胸骨 上间隙,这个间隙内含有颈静脉弓。 气管前筋膜 气管前筋膜在前方连于甲状腺和环状软骨。在下方它进入胸部,与纤维心包混合。在 外侧它与颈动脉鞘混合。气管前筋膜还包围甲状腺和副甲状腺,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 椎前筋膜 这层筋膜覆盖椎前肌肉(头长肌,颈长肌) ,在后方连于项韧带。它形成颈部后方三角 的底部。在外侧它形成腋鞘,腋鞘包围腋动脉和臂丛。在上方椎前筋膜连于颅骨底部,而 在下方
42、它进入胸部,跟脊柱的前纵韧带混合。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和咽部之间。 颈动脉鞘 颈动脉鞘是筋膜的致密部,围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深淋巴链,以及 迷走神经。它从颅骨底部延伸至颈根部。 颈部后方三角 肩胛舌骨肌的下腹把颈部后方三角分成一个大的枕三角和一个小的锁骨上三角。 后方三角的边缘以及内容物,分别在下面两个表中详细介绍。 后方三角的边缘 边缘 组成部分 前方 胸锁乳突肌后缘 后方 斜方肌前缘 下方 锁骨中三分之一部分 顶部 皮肤,浅筋膜,颈阔肌,深筋膜的包埋层 底部 覆盖后方三角底部肌肉的椎前筋膜 后方三角的内容物 结构 起始部 锁骨下动脉三分之一部分 进入后方三角的下前角 颈浅动脉
43、 锁骨下动脉甲状腺颈干的分支 肩胛上动脉 锁骨下动脉甲状腺颈干的分支 臂丛 臂丛根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穿出,进 入后方三角;臂丛干和臂丛索在进入腋部之 前,也位于后方三角内。 副神经 副神经脊柱部从胸锁乳突肌后缘深部出现, 进入后方三角 颈丛 四条皮下支出现于胸锁乳突肌后缘 下表列出了颈部外侧的肌肉。 颈部外侧的主要肌肉 肌肉名称 (支持神经名称) 起始部 附着部 作用 颈阔肌 下颌骨下缘;脸下部 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覆盖在胸大肌和三角 肌上部的筋膜 通过牵拉嘴角向下, 来表达悲伤和惊恐 胸锁乳突肌 (神经 (脊柱部) C2,C3 神经) 胸骨柄前缘;锁骨内 侧三分之一部分 颞骨乳突,以及上
44、项 线 单侧肌肉外屈颈和旋 颈,使脸朝向对侧上 方;双侧肌肉同时运 动屈颈 斜方肌 (神经 (脊柱部) C2,C3 神经) 上项线;枕骨外隆凸; 项韧带;C7T12 的 棘突 锁骨外侧三分之一部 分;肩峰;肩胛冈 提肩胛,缩肩胛,旋 肩胛 颈丛 颈丛由 C1C4 脊神经前支汇合而成,位于肩胛提肌和中斜角肌起始处。它被椎前筋膜 覆盖,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静脉相邻。 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由耳后静脉与下颌下静脉后部在下颌角后方汇合而成。它越过胸锁乳突肌, 并在后方三角中锁骨稍上方处穿过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 颈部前方三角 颈部前方三角是由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部中线,以及下颌骨下缘形成的。它还可以根 据二
45、腹肌前腹,后腹以及肩胛舌骨肌上腹被细分为二腹肌(下颌骨下)三角,颈动脉三角, 以及肌三角。 前方三角的肌肉在下表中列出。 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肌肉名称 (支持神经名称) 起始部 附着部 作用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后腹 (神经) 乳突 以中间腱固定于舌骨 降下颌骨并提舌骨 二腹肌前腹 (V3 神经) 下颌骨近中线处的下 缘 以中间腱固定于舌骨 降下颌骨并提舌骨 茎突舌骨肌 (神经) 颞骨茎突 舌骨体 提舌骨 下颌舌骨肌 位于下颌骨内表面的 下颌舌骨肌附着点 舌骨体 提口部底,提舌骨, 降下颌骨 舌骨下肌群 胸骨舌骨肌 (C1C3 神经形成 的颈袢) 胸骨柄以及锁骨 舌骨体 降舌骨 胸骨甲状肌
46、(C1C3 神经形成 的颈袢) 胸骨柄 甲状软骨薄层上的斜 线 降喉部 甲状舌骨肌 (从神经分出的 C1 神经) 甲状腺软骨薄层上的 斜线 舌骨体 降舌骨并提喉部 肩胛舌骨肌下腹 (C1C3 神经形成 的颈袢) 肩胛骨上缘 以中间腱固定于锁骨 和第一肋 降舌骨 肩胛舌骨肌上腹 (C1C3 神经形成 的颈袢) 舌骨体 以中间腱固定于锁骨 和第一肋 降舌骨 颈部前方三角的内容物在下表中详细写出,具体可参见解剖图。 颈部前方三角的内容物 三角 主要内容物 颈动脉三角 颈外动脉;喉和咽,以及喉内神经和喉外神 经 肌三角 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上腹; 甲状腺,器官,以及食管 二腹肌三角(下颌
47、下三角) 下颌下腺及淋巴结;面动脉和面静脉;颈外 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 () ,迷走神经() ,以及舌下神经 () 颏下三角 颏下淋巴结 颈部前方三角的血管 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升自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升自头臂干。两条总动脉在颈部都位于胸锁乳 突肌深面,胸锁关节后面。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颈总动脉分成颈外动脉和颈内静脉。 在颈总动脉终端部分以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有一个局部膨胀,即颈动脉窦。窦内含有 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压的改变。 颈动脉体被包埋在动脉外膜中。它含有化学感受器,监视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神经分布都是神经的颈动脉窦分支。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起于甲状
48、软骨上缘,上行进入腮腺。它的分支包括下列动脉: 咽升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耳后动脉。 枕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记忆颈外动脉的分支可以使用下列记忆法:As She Lay Flat Peter Opened Saras Mouth.(A:Ascending pharyngeal 咽升动脉 S:Superior thyroid 甲状腺上动脉 L: Lingual 舌动脉 F: Facial 面动脉 P: Posterior auricular 耳后动脉 O: Occipital 枕动脉 S: Superficial temporal 颞浅动脉 M: Maxillar
49、y 上颌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于甲状软骨上缘,在颈动脉鞘内上升至颅骨底部的颈动脉管。它供应脑半 球以及眼眶内容物。 和颈外动脉不同,颈内动脉在颈部没有分支。 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起于乙状窦末端,通过颈静脉裂孔离开颅腔。它在颈部的颈动脉鞘内下行, 最初位于颈动脉后方,然后位于颈动脉外侧。它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位于胸锁关节后方 的头臂静脉。 这条静脉在其上端和下端膨胀,分别形成颈内静脉上球和下球。 颈内静脉的属支包括下岩窦,面静脉,咽静脉,舌静脉,以及甲状腺上静脉和中静脉。 颈深淋巴结 颈深淋巴结形成一条在颈动脉鞘内沿颈内静脉走行的淋巴链。这些淋巴结引流整个头 部和颈部的淋巴。这些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形成颈淋巴干,颈淋巴干汇入胸导管,右淋巴 导管,或者锁骨下淋巴干。 颈部前方三角的神经 舌咽神经( ) 舌咽神经行于两条颈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在咽上缩肌和咽中缩肌之间 行进,供应到舌后方三分之一部分以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