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金融学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银行产品市场的竞争的日益激烈,每家银行都试图通过自己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来吸引客户。要吸引客户就要了解客户的需求,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日渐复杂。满足消费者对银行产品的需求成为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现在已经明显存在的需求银行基本上都有了相应的产品,而需求挖掘的源泉就是隐性需求。现在直接关于隐性需求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依然十分匮乏,但是隐性需求分析的思想早已有之,在各学科中都渗透了隐性需求的思想。以目前来看,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负债业
2、务和资产业务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而存在,使得银行同质竞争越发激烈,盈利空间也不断下降。由于中间业务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财务结构、增加业务收人和降低经营风险的特点,能使银行业务经营和收人来源多元化,客户潜在的、高级的、甚至精神层面的金融需求即隐性需求,就主要集中于对中间产品中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的需求。隐性需求这样的特性决定了银行新产品主要从中间业务引导、开发和创造。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渐重视起来,中间业务在量上、质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根据2008年各商业银行年报,我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421、1749、1437、1153,均
3、处于20以下,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创新能力差、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美国大型银行中间业务的平均收人水平已超过45。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在中间业务收人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大量中间业务的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品种,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目前,中间业务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主要收人来源,对银行总收人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50。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大都相似,导致恶性竞争,无法体现中间业务的竞争2优势。因此,挖掘中间业务的隐性需求,开发出真正的新产
4、品就变得非常重要。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总体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研究思路。首先对隐性需求的概念进行一个解释,具体描述一下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产品开发应用中的优势和作用,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新产品开发的现状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讲述隐性需求研究如何在我市银行新产品开发中应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主要研究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展望。2、具体内容1隐性需求的定义及其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应用中的作用11隐性需求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111隐性需求的定义112隐性需求的特征12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应用中的作用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与不足21我国
5、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2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221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22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过程将遇到的困难3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31隐性需求的发现与新产品的创造32隐性需求的研究对于新产品的开发321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条件322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方法33新产品的营销4总结41主要研究总结42进一步研究方向展望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的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和实证相结合,其中理论研究为主,从而研究管理对策。32、技术路线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一)启动
6、阶段(2010年11月12日前)确定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前期工作。(二)开题阶段(2010年12月10日前)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6日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毕业论文的审阅和修改完善。(四)答辩阶段(2011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一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五)答辩阶段(2011年6月5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二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
7、、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隐性需求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应用中的作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本文主要研究总结;进一步研究方向展望。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领域;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方法。理论基础总结管理对策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4(六)评价阶段(2011年6月17日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总结、评估和评优、材料归档。五、主要参考文献1LANDRYC,ANDFBIANCHINITHECREATIVECITYMLONDONDEMOS,19952ASAFTEIGABRIELTHECONTRIBUTIONOFPRO
8、DUCTMIXVERSUSEFFICIENCYANDTECHNICALCHANGEINUSBANKING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8(32)3AHMEDEBRAHIM,IFTEKARHASANTHEVALUERELEVANCEOFPRODUCTDIVERSIFICATIONINCOMMERCIALBANKSJREVIEWOFACCOUNTINGANDFINANCE,200874陈向阳,邓小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隐性需求和创新J金融论坛,2008(8)43475范晓屏基于隐性需要的消费倾向及其营销启示J商业研究,200316586曾家洪基于消费者隐性需求的企业营销创新
9、研究J商业时代,2010(21)34357杨运杰关于我国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制度的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5)35378应剑波谈隐性需求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9676779宋瑞敏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与实践,2001(3)242510王蕊,赵丽君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东方企业文化,2010(1)1311蔡双立,梁强创意产业需求诱导性变迁与发展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2007(4)525812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13祝永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1
10、2213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学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随着银行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每家银行都试图通过自己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来吸引客户。满足消费者对银行产品的需求成为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现在已经明显存在的需求银行基本上都有了相应的产品,而需求挖掘的源泉就是隐性需求。以目前来看,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而存在,使得银行同质竞争越发激烈,盈利空间也不断下降。由于中间业务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财务结构、增加业务收人和降低经营风险的特点,能使银行业务经营和收人来源多元化,客户潜在的
11、、高级的、甚至精神层面的金融需求即隐性需求,就主要集中于对中间产品中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的需求。隐性需求这样的特性决定了银行新产品主要从中间业务引导、开发和创造。1、国外研究现状(一)混业经营下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杨运杰(2002)认为西方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实行的混业经营管理制度不仅使金融机构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规模效益,而且也使广大客户更方便地获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金融机构通过混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的职能,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实现信息和监督成本最小化,减少经营风险,获得商业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并建立稳定优质的基本客户群。现实中的客户
12、群体对产品的需求往往是多元化的,可能涉及各个方面,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产品占很大比例,在混业经营下,它促使西方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的职能,挖掘出客户更多的隐性需求,并不断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西方商业银行在保险、证券、投资银行等非利差产品销售方面越来越注重策略合作和联手营销,以满足客户的综合需求。以欧洲保险营销为例,近十年来由于银保合作已有相对的发展,甚至出现了“银行保险”这一新的专业名词。银行保险业务迅速发展,其表现就是银行所占的保费收入占社会保险费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这在以前是未被客户所发现的隐性需求,金融机构通过混业经营将不同的业务组织起来,开发出新
13、的产品,使客户得到了新的服务满足6了其新的需求。(二)拥有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客户服务理念宋瑞敏认为(2001)西方商业银行已将开发新产品作为其扩大盈利的主要业务之一,极其重视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离不开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产品开发方面,认真研究市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进行开发,如美国的花旗银行有一套客户需求系统和客户数据仓,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经理、电话、邮件、数字电视、网上银行等任何一种方式进入客户需求系统,向银行提出需求,,银行则可通过客户数据库来了解客户,从而在产品开
14、发和销售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要。在人员配备、产品开发营销等多方面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发挥整体优势进行综合营销。国外银行的金融创新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体,方向明确、效果显著,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创新中间业务产品能及时得到全行系统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体系的支撑。(三)注重产品创新,诱导消费者各项隐性需求ADRIANSLYWOTZKY、RICHARDWISE和KARLWEBER等人提出产品创新的原点就是掌握顾客的隐性需求。约翰霍金斯(2007)调查表明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20
15、04年,七大工业国中半数的工作人口从事创意产业,而且它的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也快两倍,比制造业快4倍,这意味着创新将成为经济主流。蔡双立、梁强(2007)对西方国家的创意方面做了一些评价在满足客户隐性需求的过程中,创新有助于新产品的开发,并带给人们兴奋型的、未预见的需求满足。为了倾听消费者的真正声音,掌握市场的真正需求,一些企业扬弃以往的焦点团体访谈,利用网络的便利性,直接向消费者征求新产品创意。对于客户群体的选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产品开发所针对的客户逐渐从研究拥有共同需求特征的大众消费群体逐渐向研究个体消费需求差异转变,以期更为深入地挖掘消费者内生性的需求特征。2、国内研究现状陈向阳、邓小惠(
16、2008)提出了两个关于隐性需求研究的观点(一)突破隐性需求的阂值,使隐性需求向显性需求转化,实现隐性需求的价值。7由于隐性需求只是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朦胧的需求,相对较难发现,需要做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可开发出为客户量身订制的、差异化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其一,银行需要关注需求量,需求一旦突破“阂值”,具备开发可行性,使隐性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成为可能。银行进行内部规范的评估后,确定是否开发这一隐性需求。其二,银行制定策略要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合理诱导隐性需求,引导隐性需求向显性需求发展,促使新的隐性需求产生。(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合理利用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要及
17、时了解中间业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同业竞争焦点及同业中间业务开展动态,不断拓宽中间业务范围。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多功能中间业务,将多种需求集成在一起,设计出不同中间业务的组合“套餐”,有助于延长中间业务生命周期曲线,从而设计出更好的银行多功能中间业务来满足这些需求。用一种多功能的中间业务同时满足多种需求,对银行和消费者来说是双赢的,银行不仅节约了成本,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曾家洪(2010)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创新需求识别方法,提高对消费者隐性需求的识别能力显性需求一般通过深度访谈等市场调研方法可以加以识别和挖掘,而隐性需求的识别则相对复杂,需要企业创新传统的需
18、求识别方法。对于消费者隐性需求的识别,MICHAELJABERRY和GORDONSLINOFF系统介绍了数据挖掘方法在营销及消费者挖掘中的应用;龚益鸣提出了CEOEIM模型识别顾客的需求;SUSANBAKER提出通过需求系统管理,进行需求开发与转化。而顾客意见分析法、顾客知识识别法、竞争对手分析法、“四象限”需求识别法、印迹分析法等也可以对消费者的隐性需求进行识别。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扫描法,利用大量的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意识隐性需求;通过投射法,利用消费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消费者的结构半隐性需求。(二)影响消费者的内隐认知体系,充分挖掘消费者的隐
19、性需求由于隐性需求只是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朦胧的需求,相对较难发现,需要做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可开发出为客户量身订制的、差异化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为此,银行要与消费者多沟通,不仅要关注客户心理这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更要关注隐藏在水下的巨大部分;在进行新产品测试的时候,不应当局限于产品本身属性的偏好调查,还应当调查客户对于产品的无形资产的内隐知觉与态度。刘宝宏指出,应从需求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方面对需求进行分析,以此来衡量客户在无意识和潜意识双重层面上对产品的8可能接受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将客户的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再设计针对性的营销推广策略,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0、三)实施潜意识广告传播模式,提高对客户的感知刺激度广告传播是提高对客户的刺激程度,消除消费者知觉选择与解释偏好性所带来的信息失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方面,广告传播内容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强客户对银行产品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广告传播信息的清晰化可以消除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信息扭曲性解释的机会,使客户形成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显性化认知。同时,广告传播的刺激强化如果大于客户的差别阈限,则可消除客户对银行新产品的感知缺陷。因此,通过潜意识的广告传播,无疑是将客户的隐性需求显性化的重要方式。为此,银行在进行广告传播创意设计时,既要考虑客户购买产品时合乎逻辑的理性认知,又要触及客户潜在的情感和深层的
21、动机因素,并通过独特的、高度可记忆的、能够产生强烈刺激的形式传播给客户。在广告信息传播的频率和形式上,不仅要考虑影响消费者的显性意识,还要考虑内隐意识层面;不仅要考虑广告传播信息内容的厚度和深度,还要考虑广告传播信息的刺激强度。3、评述与启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继续进行隐性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这一问题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借鉴了前人的思想基础,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根据国内外隐性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研究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分析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中的应用,探讨隐性需求研究对于我国银行新产品的开发中具体具有的作用和优势,并对其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22、对该研究的发展前景做一总结。参考文献1LANDRYC,ANDFBIANCHINITHECREATIVECITYMLONDONDEMOS,19952ASAFTEIGABRIELTHECONTRIBUTIONOFPRODUCTMIXVERSUSEFFICIENCYANDTECHNICALCHANGEINUSBANKING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8(32)3AHMEDEBRAHIM,IFTEKARHASANTHEVALUERELEVANCEOFPRODUCTDIVERSIFICATIONINCOMMERCIALBANKSJREVIEWOFACCOUNTINGANDFI
23、NANCE,200874陈向阳,邓小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隐性需求和创新J金融论坛,2008(8)43475范晓屏基于隐性需要的消费倾向及其营销启示J商业研究,200316586曾家洪基于消费者隐性需求的企业营销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0(21)343597杨运杰关于我国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制度的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5)35378应剑波谈隐性需求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9676779宋瑞敏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与实践,2001(3)242510王蕊,赵丽君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东方企业文化,2010(1)
24、1311蔡双立,梁强创意产业需求诱导性变迁与发展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2007(4)525812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13祝永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1221310本科毕业论文(20_届)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11摘要【摘要】随着银行在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各个银行开始倾向于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来增加收益。研究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成了银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方法。本文着重强调了隐性需求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消费者与银行对隐性需求的意识程度将隐性需求划分为假隐性需求、半隐性需求和完全隐性需求三大类。分析了我国
25、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的原因,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改善隐性需求研究的方法。【关键词】隐性需求;银行;新产品。ABSTRACT【ABSTRACT】WITHTHEHOMOGENIZATIONOFBANKSBECOMEMORECOMPETITIVEDAYBYDAY,THEBANKSBEGINTOTENDTODEVELOPMORENEWPRODUCTSTOINCREASEREVENUESTUDYINGCUSTOMERSHIDDENNEEDSBECOMESANIMPORTWAYTODEVELOPNEWPRODUCTSTHISPAPER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HIDD
26、ENNEEDSINTHEDEVELOPMENTOFBANKSNEWPRODUCTSWHATSMORE,THISPAPERDIVIDESTHEHIDDENNEEDSINTOTHREEPARTSBYTHEAWARENESSOFCUSTOMERSANDBANKS,THEYARECOUNTERFEITHIDDENNEEDS,HALFHIDDENNEEDSANDCOMPLETEHIDDENNEEDSANALYSI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HIDDENNEEDSANDTHEREASONOFSHORTAGE,WEGETTHEMETHODOFIMPROVINGHIDDENNEED
27、SFROMMACROANDMICROLEVELS【KEYWORDS】HIDDENNEEDS;BANK;NEWPRODUCT。目录摘要11ABSTRACT11目录111隐性需求的相关理论及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1311隐性需求的定义、特征和分类13111隐性需求的定义13112隐性需求的特征13113隐性需求的分类212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应用中的作用3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与不足161221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162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和困难16221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1622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
28、究遇到的困难173造成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分析531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5311单一公有产权模式的制度缺陷5312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的弊端6313资金价格管制的制度缺陷632金融监管方面的缺陷6321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6322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74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策略741从宏观层面改善制度方面的制约7411制定和完善我国金融法律法规7412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842从微观层面研究隐性需求的发展9421隐性需求的发现与新产品的创造9422隐性需求的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105总结1251主要研究总结1352进一步研究方向展
29、望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31隐性需求的相关理论及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11隐性需求的定义、特征和分类111隐性需求的定义一种事物的存在对于人们来说有意义,并能满足人们的内在需要,那么这样事物就是人们的一种需求,其自身是有价值的。当一个需求是已经被人们所认知的,那么相应的便会产生这方面的供求关系,供应商也会看好时机提供许多这种需求以及围绕这样需求所产生的服务。如目前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存贷款业务是早已为人们所认知的需求。另外有一种需求却是不为人们所认知的,目前市场上不存在此类供给的,是消费者还没发现的,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隐性需求。隐性需求的产生始于上个世纪末,学术界对于隐性需求有着各种各样
30、的定义,其中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隐性需求定义就是认为指消费者为得到更多的满足而产生一种不能明确表答的心理需求。112隐性需求的特征显性需求能够很容易地根据客户的请求提供相应的产品;要满足隐性需求就显得比较难以把握,因为我们得弄清楚哪些是客户的隐性需求,再针对这些隐性需求供应产品。那么,隐性信息需求有哪些特征又如何发掘和满足这些隐性需求呢(1)变化性。人的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遇上的事物不同而不断地在产生新的需求,因而当人对需求的认知能力有限时,往往需求增加了,而他们对需求的认知却没有增加,这就是隐性需求的变化性。(2)关联性。隐性需求虽然是还没有被认知到的需求,但是通过已经被认识到
31、的需求就能将这一种需求逐渐表现出来。显性需求是外在的表象,是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隐性需求则是深藏在显性需求的表象里面有待于人们去发掘认知的。准确地分析两种需求之间存在的关系,能使隐性需求的发展更好的进行。(3)模糊性。隐性需求之所以具有这一个特性是因为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在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还会产生什么需求,这也许就是导致了需求难以被发现的缘故。消费者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作为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又怎么能够知道呢14(4)差异性。每个人的需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活动范围、风险偏好等会对银行业务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不是统一的。这就需要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分析和归纳提供不同的服务来满
32、足他们每个个体的需求。(5)转化性。隐性需求与已知的需求是相互关联的,人们的隐性需求都是从已知的需求中慢慢产生,最后转化为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的显性需求。这就是需求从不被认知到被熟悉的一个过程。113隐性需求的分类隐性需求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名词,本身的界定就不是很明确,其与显性需求的边界也带着模糊性,通过对其分类能更清楚的认清隐性需求的本质。本文从供应商和消费者两个主体出发,根据两者对需求的认知程度将隐性需求分成三大类。(如图1)(1)假隐性需求。假隐性需求是指客户对自己想要的更深的需求有了一些认识,可是无法将之具体的赋予形式化,而供应商也已经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因为受到本身对其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不能提
33、供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产品,使客户得不到最大的需求满足。(2)半隐性需求。半隐性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由于供应商不知道而无法提供给客户他们想要的产品,或者供应商受到了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与客户需求相同的产品。另一种是指供应商已经意识到消费者可能潜在的某种需求而且能够提供相应产品,而客户却由于受到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局限以及经济能力的限制没意识到潜在的可以开发的需求。这类半隐性需求,无论是客户的需求长时间不能得到满足或者是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找不到市场,都会导致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不过随着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努力,这一隐性需求就会被逐渐认知,从而转化为显性需求。(3)完全
34、隐性需求。这类需求是指消费者对自身的高层次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供应商也没有意识到消费者潜伏的需求状态,无法提供产品实现更高的顾客价值满足感。这类隐性需求属于客户和供应商都没有意识到需求的存在。然而,当客户消费观念不断提升和供应商技术能力不断发展,人们会渐渐地广泛认知完全隐性需求。15图112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应用中的作用如今银行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而存在,使得银行同质竞争越发激烈,盈利空间也不断下降,在市场上呈现恶性竞争趋势。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银行现在逐渐将盈利目标转移到中间产品上。中间业务能够减少经营的风险、合理配置资
35、源和增多业务收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产生,为供应商开发市场创造需求提供了无限商机。银行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满足社会的潜在需求,不仅避免了现实商品市场上激烈的同质竞争,而且新产品开发一旦成功,还可以使供应商获得一次巨大的利润。所以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就成了银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过程,隐性需求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了解并开发出满足客户的隐性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16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与不足21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现状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银行都极其关注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也有同样的趋势,中间业务也有了
36、一定的进步。由于国家对信贷政策的调控,很多银行开始试图从中间业务上创造收入。虽然从量上看,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的中间业务还无法与传统的息差收入相提并论,不过,这一比值正随着各家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而不断提高。2010年上半年度各大银行虽然净利差收入出现集体下降,但中间业务发展迅速,有力支撑了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中报数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共计近1000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81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292亿元,涨幅达3513。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也普遍提升2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2010年各商业银行年报,在中间
37、业务方面,收入最多的是工行,达728亿元,增长321,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到1913。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称,2010年工行着力业务结构调整,所以中间业务增长强劲。其次是建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132亿元,增幅3761,占营业收入比例2044,是四大行中增幅最大,同时也是占比最高的,这主要是得益于建行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的大幅提升,增幅为5241,收入9614亿元。建行积极推广“禹道”等新型对公结算产品,从而促进了结算收入大幅增长,推动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农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61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88;中行则是440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68。2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
38、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和困难221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对于隐性需求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不能适应现在的国际环境。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一,从创造角度来看,国内对于新产品的创造能力较低,不能够充分挖掘市场上的隐性需求,没有创新能力。许多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都是参照国外成功的中间业务才开发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身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自身市场的特点来创造新的中17间业务。这使得同质性质的商品变得更多,市场竞争恶化。第二,从开发角度来看,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管理
39、能力低下,国内的许多商业银行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没有针对特定顾客开发特定的新产品。而且这些开发出来的东西大多技术含量不高,收益率低下。第三,从营销角度来看,银行对于中间产品的销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好的营销渠道,金融营销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起来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面。222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遇到的困难(一)缺乏隐性研究在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意识首先,我国银行盈利的方式更多地还是放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缺少开发新产品的意识。虽然客户已经被认知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隐性需求始终不被重视。(二)分业经营的约束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这是因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
40、距,为了兼顾风险和效率,只能以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为首要目标,于是分业经营成为一种现实选择。虽然分业经营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创新和发展。因为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开发的产品不能太复杂,于是品种单一,限制了业务的发展进程。如今,我国银行正在慢慢地有选择性地介入到合法的混业经营的状态中,例如证券经营机构以自营证券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这样一来银行资金就能够合法进入到证券市场了。(三)不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管理理念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具有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比较落后。许多商业银行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
41、,基础设备较差,计算机少,这对中间业务的开展存在着极大的制约作用,使之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还严重缺乏管理方面的人才,管理理念严重不足,缺少做中间业务的各种知识和操作经验,也缺乏专业的人员培训。3造成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需求研究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分析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新产品开发中隐性研究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制度上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信贷资产配置效率低下,经营业绩不高,经营风险较大,这都严重阻碍了银18行的新产品开发。对于我国的金融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上的,二是监管方面的。31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311单一公有产权模式的制度缺陷从开始到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都
42、是单一的国有产权模式,从制度上制约着银行获得其他的资本支持,使银行所有者“虚置”,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国家是国有银行的产权主体,并且是唯一一个产权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收益主要属于国家所有。这样一来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就不会投入过多的资金成本,冒很大风险去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甚至研究隐性需求在新产品上的应用。312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的弊端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我国采取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然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这种“分业经营”的制度严重阻碍了银行的创新发展。一是随着股市、债市主导的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不断提速,社会资金分流加速,银行的优势逐渐被取代,形成“金融脱媒”的现象。二是
43、跨国银行相较于国有银行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联络外国客户的途径、专业技能、融资途径、有效的网络分布、储存货币的内在价值等。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银行想做跨越行业的业务就需要经过保监会、证监会的批准,而这往往达不到两全。有时银行因为受到多层次业务的阻碍可能无法为客户提供比较全面的服务产品。313资金价格管制的制度缺陷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中利率、汇率是被管制着的,只能进行很小的变化。因此,许多与利率和汇率有关的中间业务在我国就少了相应的市场墓础。如今,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存贷息差。银行业对息差收入存在过度依赖,使金融效率降低,影响了金融市场多
44、元化的发展。32金融监管方面的缺陷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监管制度是分业监管,但是,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金融业开放加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分业监管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金融市场发展,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就逐渐显露出来。321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一、混业经营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开始显露,已经出现了各种19形式的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集团等;同时银证合作、银保合作和证保合作都在广泛开展。混业经营趋势加速了金融创新能力的提高,继而加剧了金融风险,同时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与金融
45、创新通过“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形式使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混业经营使金融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同时增大了金融业的风险。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间资本流动迅速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也使得金融风险在国家间的传递渠道扩大了。金融监管原来只负责监管本国境内存在的金融活动,但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许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到了国内,给我国自身的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顺应金融机构大型化、业务融合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保证金融市场安全,金融监管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另外,外资金融机构多数采用混业经营的方式,有很多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传统的金融监
46、管已经约束这些新型产品的发展,给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增加了监管难度。322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一、金融监管的法制环境薄弱我国金融监管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低位,金融监管领域的基本法律还有许多不曾涉及到的地方,其中一些领域仍然有法律真空的情况。各个部门的规定存在不协调,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盲目移植、照搬照抄、脱离实际的规定大量存在。二、各个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存在冲突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分业监管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金融监管环境的巨大变化。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仍旧按照分业监管模式设置,但是三家监管之间仍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有时出现职责冲突,有
47、时出现监管“真空”,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监管的效率。对于分业监管来说,这些新型的金融产品没有清晰的界限,使其在管理上存在着界限不明的问题,为金融管理增加了难度。三、金融监管内部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金融监管目标不合理我国的金融监管目标主要是进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信贷规模控制的合规性检查,并没有真正从金融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出发,只注重银行产品开发的合规标准,不利于产品获得20更高的收益。2、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存在缺陷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对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进入市场方面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而在其他方面如处理问题上则缺少具体的方案措施。我国的监管模式过于单一,无法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48、。3、监管信息不透明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一直以来存在着人为调整,虚报、瞒报现象,没有达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信息不透明等为银行创造新产品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4隐性需求研究在我国银行新产品开发中的策略41从宏观层面改善制度方面的制约411制定和完善我国金融法律法规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金融业中间产品的法律不是非常空缺,就是管束不当、互相矛盾。国家相关部门应尽早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银行的各种业务进行公平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实行总经理、行长负责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高级管理层设定内部目标,对其实行利润提成制、股票期权制、年薪制等,将经理人行为长期化。这样银行才能够发挥
49、真正的作用,实现金融创新的发展。本文对于目前我国金融法律上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法。一、银行产权制度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受到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必定向着产权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在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通过对其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向国家控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发展。二、从分业经营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在早期国内市场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地管理了国内银行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上有了更密切的接轨,分业经营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首先,将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的业务都联系起来,建立起综合性银行。取消分业经营的严格管制,允许银行业进行适当的跨行业业务服务,实现金融多元化。其次,银行可以投资组建新的公司,经营别的金融业务。这一方式有利于银行更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缩小了经营风险。21最后,允许金融机构跨行业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可以和证券、保险公司合作,并共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将业务交叉融合,达到双赢的目的。三、改善资金价格管制制度我国经济现在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结构失衡等诸多压力,必须要深化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反垄断和放松政府管制,其目的是为社会资本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我国应该适应国际化的需求,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