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科三班 马萍 201211131910 阶梯教室座位设计问题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阶梯教室座位设计问题,座位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 视角 和仰角 。视角 是学生眼睛到黑板上、下边缘的夹角, 越大越好;仰角 是学生眼睛到黑板上边缘视线与水平线的夹 角, 太大使人的头部过分上仰,引不舒适感,一般要求不超过 30 度。而对于本题中的问题一、问题二和问题三则需要实际情况,分 侧重点考虑视角 和仰角 的影响。对问题一,在地板线倾角给 定的情况下建立仰角 与某个学生到阶梯教室黑板水平距离的函数, 在 =30 度的情况下,求的最佳座位。对于问题二,在 =30 度时, 通过求解多组 值所对应的最佳座位位置,发现
2、最佳座位位置在一 个固定位置附近摆动,并且此固定位置距离首排座位较近,在此距 离中的学生满意程度随 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所以所有学生的平均 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视角 的值。仅对视角 进行讨论,得出结 果。问题三在问题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通过分析得知在问 题二中的固定位置之前的学生迫切要求其座位再高一些,所以可以 让他们的座位从前往后竖直方向变化的速度大于水平方向的速度; 而固定位置之后的学生要求座位靠前一些,所以可以让他们的座位 水平方向的变化速度大于竖直方向的速度。而固定位置附近的坡度 变化缓慢,综合得出进一步提高学生满意程度的方案 关键字 阶梯教室座位设计 最佳位置 平均满意程度 问题的
3、重述 下图为阶梯教室的剖面示意图,座位的满意程度主 要取决于视角 和仰角 。视角 是学生眼睛到黑板上、下边缘 视线的夹角, 越大越好;仰角 是学生眼睛到黑板上边缘视线 与水平线的夹角, 太大使人的头部过分上仰,引起不舒适感,一 般要求 不超过 30o。 设阶梯教室黑板高 h, 上边缘距地面高 H, 地板线倾角 ,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座位与黑板水平距离分别为 d 和 D, 学生平均坐高为 c(指眼睛到地面的距离) 。已知参数 h=1.8, H=5,d=4.5 ,D=19, c=1.1(单位:m ) 。(如图所示) (1) 地板线倾角 10 o,问最佳座位在什么地方。 (2) 求地板线倾角 (一般不超
4、过 20o) ,使所有学生的平均满意程 度最大。 (3) 地板线设计成什么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 模型的假设 1、假设学生可以按照比例近似为一段线段 2、假设设计过程中没有学生数额要求 3、假设阶梯教室的地面是水平的; 符号的说明 H黑板上边缘到地面的距离。 D-最后一排到黑板的水平距离 h-黑板的高度 c-学生平均座高 d-第一排到黑板的水平距离 -学生眼睛与黑板上下边缘的夹角 -学生眼睛到黑板上边缘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地板线倾角 m-学生脚底到水平线的垂直距离 M-任意一位学生的座位位置 A-黑板上边缘的位置点 B-黑板下边缘的位置点 O-学生座位到黑板的水平线与黑板所在竖直线
5、的交点 -学生座位到黑板的水平距离 问题的分析 问题一: 题中给出了地板线与水平面的具体夹角,要求求出最佳 座位。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算出首排学生的仰角位为 38.62 度,可 知在 给定的情况下,学生的最佳座位应该在 =30 度的位置上。 为此要找到 与某一变量的函数关系式,求此关系式函数所对应的 图像,如图一,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具体找关系式是在题中所给 的图中可以看出 在一个三角形中。因此我们用余弦定理找出角度 与每个边的关系。题目要求最佳座位,我们设学生与黑板之间.的 水平距离 ,运用简单的几何关系,我们得出了 与 的函数关 系式。最终得出 的最大值,即找出最佳座位。 图一 问题二: 在
6、问题二中,要求解出一个 值,使得所有的学生的平 均满意程度最大。在第一题的结果中,我们知道,随着 的增大, 的值单调递增,且 为一锐 角,则 的值逐渐减小。同样由第一 问可知 的值在整个过程中是逐渐减小的,在计算的过程中,随着 的变化,最佳位置总在某一点附近摆动,在 =30 度时,取定此位 置,在此位置右侧 =30 度,最佳位置只受 的影响,左侧同时 受 和 的影响,但随着 值从 0 度到 20 度变化, 逐渐变大, 逐渐减小,并考虑到此点距首位置较近,因此可以忽略 的影 响,从全局考虑 的影响即可。又由于首座位的 值固定,故末 位置 值取得最大值即可求得此时 角的大小,列出末位置 cos 的
7、函数关系,用 EXCEL 处理,由函数图像求得所求 值。 问题的求解: 在 =30 度时,由公式: TAN30=5-(X-4.5)*TAN+1.1/X 求得: =5时,=6.432 ; =10时,=6.225; =15时,=6.020; =20时,=5.820; 取其平均值得 X=6.12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 在阶梯教室座位设计问题上,根据题中给出的简易的平 面几何图(如下图图二) ,加之在问题一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此 问题归结为在几何图中求 最大值的问题。而最大值对应的位置 ,即是最佳座位位置。为此我们在题中的图中做了标点、找到 与 的关系式。 (如下图图二) 图二 由图二的几
8、何关系得出 m=4.5 tan10 ,OA=3.9-m, OB=|m-2.1|。 在ABM 中 AM= 3.9m BM= 2.1-m , 故用余弦定理得 cos= 23.9 m2.1-m1.8 23.9m 2.1-m 运用 Excel 软件得出 cos 与 的关系做出了 cos 与 图像,即 图一。根据图像得出 是根据 的增大而减小的,由此知道 的 最大值在 =30 处取得。根据 值求的最佳座位 的值即为 6.225m。 问题二: 由上图图二可得 : OA=3.9-14.5*TAN; OB=14.5*TAN-2.1; AM=SQRT(192+(3.9-14.5*TAN)2); BM=SQRT(
9、192+(14.5*TAN-2.1)2); AB=1.8; 综上可求的得: COS=2*19 2+(3.9-14.5*TAN) 2+(14.5*TAN - 2.1)2-1.82/2*SQRT(192+(3.9-14.5*TAN) 2)*SQRT(192+(14.5*TAN- 2.1)2); 由 EXCEL 软件,得出图三,如下 图三 由图经过计算,可得 最佳大小约为 12.1 度。 问题三: 问题三要求设计地板线的形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满意 程度,可在问题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地板线形状,进而提高学生 的满意程度。由问题二可知,同一 角时,在 X=6.123 附近的学生 满意程度最佳,在其左侧的
10、学生渴望更高一些,而右侧的学生则渴 望离黑板更近一些,在附近位置的座位变化须尽量小。 问题上的求 解 有分析可知,在 x=6.123 左侧的座位变化需满足:竖直方向的 变化大于水平方向的变化,则其形状应呈现凸行增长;而在 x=6.123 右侧的座位变化需满足:竖直方向的变化小于水平方向的变化,则 其形状应呈现凹形增长。 综合以上分析。地板线应设计成下图形 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满意程度: 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本次模型的建立较好的解决了影院观众的座位问题,使得观众的满 意程度尽可能达到最佳程度。通过运用数学几何知识及 Excel 处理,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可以推广到教室座位的 安排,会场座位安排等等,有一定意义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