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一、中间业务的涵义:两种不同理解 1.传统的表述:也称中介业务。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 务与表外业务 二、中间业务产生发展的原因 西方国家银行中间业务:1980年代以后的空前 发展,非利息收入占比迅速提高。 产生发展的原因:(参考P.214) 公众需求的多样化 金融同业竞争加剧:业务多元化,增加收入渠道 规避资本监管:但其效果受到巴塞尔协议的遏制 银行经营风险增大:规避和管理风险的业务增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物质条件 是指以银行作为中间人(或中介人)、而非交易一方 的各种业务。 强调银行的特殊地位 与表外业务的外延范围有所交叉:有的表外业务中 银行不是中介
2、人 2.人行的表述:非资产负债业务的统称。 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 息收入的业务。 包括:表外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 国内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背景情况 存贷管制利差存在,存贷款业务仍然是银行的核心 业务; 金融市场投融资需求多元化,传统的银行贷款需求 难以有效满足: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融资模式、 资金价格需求等方面的多元化,需要通过表外融资 渠道加以解决(尤其是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 贷款规模控制促使银行通过中间业务满足客户资金 需求; 贷款业务风险(尤其是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和新兴产 业企业的风险)加大,促使银行重视中间业务。 三、中间
3、业务的类型 P.147- 四、中间业务的特征 P.149 按功能可划分为6类 按风险可划分为2类 金融服务类业务:租赁应属于资产业务 表外业务:担保类、承诺类、衍生品 交易三类 中间业务与投行业务存在范围交叉 传统的特征( 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最根本区别) 不直接作为借贷活动的一方; 不与客户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银行只以“中间人”(受托人、代理人)身份出现 中间业务创新所形成的新的特征变化:以表外业 务为核心 由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资金,向银行垫付资金转变; 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银行占用客户 资金转变; 1 由接受客户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表 外授信业务) 由不承担风险、收
4、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 获得风险报酬转变; 金融衍生工具突破了中间业务服务于人的传 统,出现了服务于己的中间业务。 但:“不直接作为融资信用活动的一方” 的基本特征不变 六、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 五、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核心价值:中间业务与投行业务(银行面 对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 新的业务领域 新的盈利增长点 新的经营理念 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路径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 1.支付结算类业务 P.260 理财顾问服务 :银行的专长应当是资本市场产品资 2.代理类业务 3.银行卡类业务 4.咨询、顾问类业务 5.托管业务(基金、企业年金托管) 6.保管箱业务 7.信托(理财)及
5、(货币市场)基金管理业务 源的整合,而非投资管理决策 客户投资理财方案设计 银行综合理财产品的销售 其他金融机构理财工具的销售:债券、基金、信托、 股权类、保险类、黄金类工具或产品 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 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 其中,财务顾问、基金和企业年金托管、信托 理财和基金管理业务也属于投行业务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 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005年11月1日 1.按照收益特征的不同分类:保证收益理财 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1)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 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
6、 资风险,或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 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 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 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 的业务活动。即银行的综合理财产品! 投资领域一般是:银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 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债、金融债、 央行票据、债券回购以及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 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 这一类产品期限一般很短、预期收益率低,而 且在理财产品中并不多见。 投资方向以及范围:由招商银行投资于我国银 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 具,包括但不限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 债券回购以及高信用级别
7、的企业债、公司债、 短期融资券等。 2 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 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2)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 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 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 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 这类产品一般包括:债权类和结构性(挂钩类 产品,保证本金的100、95、90不等) 理财产品。 2按投资对象或投资方式划分: (1)债券、票据类理财产品 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同业拆借等: 无信用风险; 一般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债券或承兑的汇票:特 殊情况下可能存在信用风险。 一般企业的债券、商业承兑汇票:存在信用风
8、险。 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两类。 (3)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 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 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 理财计划。 通常的股票类、基金类理财产品以及部分 的债权类理财产品属于这一类理财计划。 (2)信贷资产类(融资类信托理财产品)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银行的贷款资产通过信 托公司转让给理财客户。 通常是银信合作产品,但信托仅仅起到运作平 台作用,业务资源基本属于银行,银行通常藉 此缓解信贷规模紧缩的压力。 银行可以实现贷款资产的变现,缓解银根紧缩 的压力;客户的资金不必存入银行,而是要获 得更高的贷款利率水平。 (3)权益类资产理财产
9、品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P.213 P.184 (4)外汇理财产品 (5)基金理财产品:集中精选基金、双重专家理财 (6)股票理财产品 新股申购理财产品:股市的新股申购套利 证券投资理财产品 (7)结构型 (挂钩型)存款产品:也可称为收益增 值产品,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以及其他产品价格 (如股价指数、黄金、商品价格等)挂钩的结构型产品 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 一、表外业务及其种类 表外业务:是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 负债表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能形成银行损益 的各种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银行 表内资产或负债项目的经营活动,即或有债
10、权/负债。 种类 :担保、承诺、衍生工具交易以及投行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银行的或有债权/ 负债以及 其他金融服务,相当于中间业务的外延。 3 二、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三、表外业务的种类 1、发展进程 (一)担保类业务 P.217 长期的补充、辅助地位 1980年代末,衍生工具市场发展以来,表外业务得到 迅速发展。 2、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 P.214 防范和管理利率、汇率等的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担保业务的概念 银行首先是提供担保服务,其次可能提供担 保授信; 银行是否提供了表外的担保授信,要视申请 人提交保证金的数量和提供反担保的情况而 规避资本管制(发展对资本要求较低的表外业务) 满
11、足直接融资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客户需求 银行经营策略转变的结果 定。 1.保函 (银行担保书, L/G):银行应合同的一 方当事人(申请人)的请求,为其向另一方当事人 充分发挥银行条件优势:利用科技进步以及专业化的 人才资源 保函当事人:申请人、担保人、受益人 保函属性:独立性或从属性 按担保内容分类: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 付款保函(定金保函,预收款人为申请人)、 工程保函、透支保函、付款保函、延期付款保 (受益人)保证会履行合同义务,并承诺在申请人违 约时由银行承担赔偿责任而出具的书面保证。 2、商业信用证(L/C):国际贸易中,银行应进 口方的请求向出口方开立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 的凭证
12、。 信用证的特点:开证行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 作为独立文件,不受贸易合同的限制与约束; 以 单据而非货物为付款依据。 函、留置金保函、补偿贸易保函、来料加工或 来件加工保函、海事保函、关税保函、借款保 函、租赁保函 按开立方式:直接保函、间接保函 按索偿条件:无条件保函、有条件保函 不可撤销与可撤销信用证 跟单与光票信用证 保兑与无保兑信用证 即付、延付、承兑、议付信用证 对背、对开信用证 可转让、不可转让信用证 循环、非循环信用证 3、备用信用证(SCL ):是开证行的一种书 面付款承诺,当申请人不能履行对第三方所作 的承诺时,由开证行承担赔付责任。 性质上与保函相同,形式上与商业信用证相
13、 同,是一种为规避法律而进行的创新。 4、票据承兑 概念:银行在汇票上签章,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 汇票金额,是一种传统的银行担保业务。 实质:以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为出票人或付款 人提供担保。 对出票人的要求:资信良好;在承兑银行开立存 款账户,与银行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 操作要求:出票人提交承兑申请和商业交易合同 等资料;交纳承兑保证金; 签订承兑协议。 汇票到期的处理:向出票人收取票款;对持票人 履行无条件付款义务;对出票人未按期交付的票款 及其利息进行追索。 4 (二)承诺类业务 承诺业务:是银行对客户承诺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 2、票据发行便利: P.222 条件向其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
14、。 银行在这种业务中承担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1、贷款承诺 P.248 概念:银行对借款客户作出的、在未来按约定条件 和金额向其提供贷款的承诺。 概念:银行提供的一种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 资的承诺协议。根据这一承诺协议,客户可以 在约定期限内循环发行短期票据,银行承诺购 买其未能按期售出的票据、或提供备用信贷。 定期贷款承诺(信用额度):额度只能使用一次 备用贷款承诺: 直接备用承诺 递减备用承诺 可转换备用承诺 循环贷款承诺: 直接循环承诺(信用卡、活期或 支票存款账户的透支限额最具代表性) 递减循环 承诺 可转换循环承诺 种类:循环包销便利、可转让的循环包销便利、 多元票据发行便利、无包
15、销的票据发行便利。 (三)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 P.227 1.金融远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 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银行为了对冲自身业务经 营中的金融风险、或者为满足客户对冲其金融风险 的保值需要、或者投机和套利,而参与的金融衍生 工具的交易活动银行参与衍生交易的目的。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结果要在未来才形成盈亏,按照 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规则,在交易结果发生前,交易 双方的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反映这类交易的情况,故 形成银行的表外项目。 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构成元素包括:远期、期货、 期权和互换,再经过衍生再衍生、组合再组合,演 化出无数种形式。 交易双方根据约定期限档次资金在基准日的协 议利率与市场参考
16、利率的利差,按贷款协议金 额在结算日交割一笔利息差。 市场参考利率高于协议利率(利率上升),卖方 向买方提供利差补偿;市场参考利率低于协议 利率(利率下降),买方向卖方提供利差补偿。 来某一时点、按既定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特定 金融产品。 (1)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双方约定在结算 日,由卖方(名义贷款人)向买方(名义借款 人)提供一笔约定数额、期限和利率的贷款。 业务功能 投机 保值:要防范市场利率上升的风险、或未来 有筹资需要,应以买方身份与人交易;而要 防范市场利率下降的风险、或未来有贷款投 资的安排,应以卖方身份与人交易。 客户利率风险管理服务 5 (2)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 2.金融
17、期货交易 P.242- 期汇交易:外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日按约 定的币种、汇率(远期汇率)和金额进行交割。 远期汇差:远期汇率与现时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 额,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 (1)货币(外汇)期货 远期外汇交易的期货化 (2)利率期货 P.243 概念: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日按约定价格(成交价) 交割规定数量的、与某种利率相关的金融债务工具。 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远期汇差率应等于两种货币 的利差:高息货币的远期汇率表现为贴水,低息货 币则表现为升水。 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一般为1、3、6、12个月 远期外汇交易的种类:固定和择期远期外汇交易 银行交易的目的:与客户交易
18、,承担客户汇率风 险;与同业交易,轧平即期或远期外汇头寸。 交易标的:主要是短期国债和中长期国债,其他还有欧洲美 元存款、商业票据、市政债券等。 利率期货的行情:随基础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即 与市场利率水平呈反向变化。 套期保值交易:防范利率上升的风险,应当进行空 头套期保值交易;反之则应进行多头交易。 套利与投机交易 (3)股价指数期货 (4)黄金期货 3.金融期权交易 P.244 (2)金融期权的种类 P.244 (1)期权 :又称选择权,是一种金融工具买卖权利 的交易。 期权权利义务分布:买方付给卖方期权费(期权价 格)、从而拥有权利;卖方获得期权费收入、进而 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
19、 期权按照买方的权利,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即买权,是指期权买方可以在规定期 限内按协定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 看跌期权:即卖权,指期权买方可以在规定期限 内按协定价格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 股权期权:股票期权、股指期货期权、股 指期权 利率期权:债券期权、债券期货期权、利 率协定 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上下限期权 货币期权:外汇期权、外汇期货期权 黄金期权:黄金现货期权、黄金期货期权 4.金融互换交易 P.234 利率互换的功能: 金融互换交易:交易双方承诺按事先达成的 条件彼此交换一个或一系列现金流。 (1)利率互换:交易双方将各自的债务利息 成本或资产利息
20、收入互相交换,双方债务或资 产的币种、本金、期限相同,但计息标准、方 法不同。 戴国强P.236 降低融资成本(见下页)或增加资产收益 降低利率风险:比如,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 为正,可将一部分浮动利率资产调换成固定利 率资产、或者将固定利率负债换成浮动利率负 债,从而降低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缺口为负 时则反向操作。 利率互换的两种情况:固定利率与浮动利 率的互换,不同基准的浮动利率的互换。 6 通过利率互换降低融资成本 (2)货币互换: P.237 货币互换: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 期限、等值金额(按即期汇率计算)的负债或资 产的本金及利息。 货币互换实际上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互换。
21、(四)贷款出售 戴国强:P.249 2.类型 1.概念:银行视贷款为可转让的资产,在贷款 形成后将贷款债权出售给其他投资者,银行可 以将贷款资产变现,或者获得贷款投放管理的 佣金收入(贷款资产的差价形式)。 贷款出售的形式:单笔贷款出售,贷款 资产包出售,贷款资产证券化 3.贷款出售及证券化的会计处理效果 (1)贷款资产无追索权地出售:真实的出售 从发起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 (2)贷款资产有追索权地出售:真实的出售 从发起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但要 记为银行的或有负债 形成表外业务 (3)担保融资:仅解决流动性问题,仍为表内 资产,证券化融资则为表内新增负债。 更改:买方与借
22、款人订立新的借款合同 转让:通知借款人债权已转让,买方获 得直接要求借款人偿付的权利 参与:债权的买方获得贷款现金流的权利 无追索权:不构成表外业务 有追索权:构成表外业务 5.贷款证券化(投资银行业务) (1)资产证券化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泛指以资产未来的现金流为基础 发行证券的过程。 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上发行证 券、进行直接融资(“一级证券化”) 。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以金融性资产为基础发行的证 券(“二级证券化 ”),即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 产生未来现金流的金融性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 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并据 以融资的过程。 A银行和B公司的筹资
23、成本 A银行 B公司 利差 资信等级 AAA A 固定利率筹资成本 12 14 2 浮动利率筹资成本 LIBOR0.25% LIBOR0.5% 0.25% A银行在筹措固定利率资金方面有比较优势( 更优)、B公司在 浮动利率方面次劣。但A银行需要浮动利率资金、B公司需要固 定利率资金。两者协商,由A银行筹集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筹 集浮动利率资金,本金各自使用、利息成本交换:A银行支付B公 司浮动利息成本LIBOR0.5%、并从B公司获得1.25的补偿;B 公司支付A银行12的固定利息成本、并补偿A 银行1.25。 最终,A银行的成本是 LIBOR0.75%,而B 公司的成本是13.25 。节省
24、的1.75%利差,A银行得1、B公司得0.75% 。 7 (2)银行贷款证券化的动因或效应 增强流动性( 流动性溢价) 转移风险( 或部分) ,提高资本充足率 (3)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 (4)贷款证券化的工具 转手证券(过手证券) 证券持有人所得现金流完全取决于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 (未作任何处理,资产回收的现金流不稳定)。 转付证券 构建资产池(形成有规律的现金流) 转让贷款资产(无追索权或有追索权地出售,或不出售) 完善交易结构(发起人,发行人SPV,等等) 信用提升 信用评级 发售证券 资产现金流的支付 证券持有人所得现金流来源于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但证 券化的发起人对资产池的现
25、金流进行了重组处理,使证券的 偿付机制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抵押担保证券:利用期限分层技术重组基础资产组合的 现金流、创造出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的证券。其典型形式 包含四级债券:A、B、C、Z级。 剥离式抵押支持证券:是对基础资产组合形成的本金 和利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不均衡的分配。如最极端的形式 是只收利息(I/O)债券和只收本金(P/O)债券。 (5)我国的资产证券化 房贷证券化(MBS),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 指发起银行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住 房抵押贷款,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简称“SPV”), 由后者对其进行结构性重组,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 并据此融资的过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ABS),是商业银行把住房抵押贷款 或者其他的信贷资产作为证券化资产形成一个资产 池,打包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对该资产进行 结构性的安排和内外部的信用增级,向人民银行申请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经人民银行同意后,在全国银行 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