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初步设计方案 xx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I 目 录 1 项目总体概述 6 1.1 项目名称 6 1.2 项目建设单位 6 1.3 项目建设背景 6 1.4 项目实施范围 7 1.4.1 地域范围 .7 1.4.2 管理内容 .7 1.4.3 管理对象 .8 1.5 项目建设周期 8 1.6 项目建设目标 8 1.7 项目建设原则 9 1.8 项目建设依据 9 1.9 术语和定义 11 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2 2.1 传统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 12 2.1.1 城市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
2、,导致出现问题多方推诿或重复处置 .12 2.1.2 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无法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 .13 2.1.3 城市管理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13 2.1.4 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导致问题处置不到位,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13 2.1.5 城市管理监督评价缺位,导致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 .14 2.2 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4 2.2.1 城市管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是新模式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14 2.2.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不合理,无法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 .14 2.2.3 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形式化,无法指挥协调多部门共同
3、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15 2.2.4 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队伍非专业化,严重影响信息采集与问题处理核实质量 15 2.2.5 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未理顺,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 .16 2.3 建设数字城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 .16 2.3.1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6 2.3.2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16 2.3.3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科学途径 17 2.3.4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监测城市运行体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 17 3 项目需求分析 17 3.1 系统架构的需求分
4、析 17 3.2 组织机构的需求分析 18 3.3 城管信息采集员队伍的需求分析 18 3.4 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18 3.5 编码标准化的需求分析 19 3.6 网络环境建设要求 19 3.7 硬件平台建设要求 19 3.8 软件平台建设要求 20 3.9 12319 呼叫中心建设要求 20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II 3.10 移动终端的需求分析 21 3.11 办公场地的需求分析 21 3.12 资源整合需求分析 22 4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设计 23 4.1 总体架构设计 23 4.2 组织机构设计 25 4.2.1 xx 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5、 .25 4.2.2 区级指挥中心岗位设置 .27 4.3 工作机制设计 28 4.4 业务流程设计 28 4.5 指挥手册设计 29 4.6 评价体系设计 31 4.6.1 三级考评机制 .31 4.6.2 考核评价内容 .31 4.6.3 考核评价机制 .32 4.7 信息采集设计 32 5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设计 34 5.1 系统设计原则 34 5.2 采用关键技术 35 5.2.1 计算机网络技术 .35 5.2.2 移动通信技术 .35 5.2.3 计算机集成技术 .35 5.2.4 空间信息技术 .35 5.2.5 数据库技术 .36 5.2.6 智能客户端技术 .3
6、6 5.2.7 协同处理技术 .36 5.3 系统总体设计 37 5.3.1 基础平台层 .38 5.3.2 数据资源层 .38 5.3.3 业务支撑层 .38 5.3.4 应用系统层 .38 5.3.5 用户层 39 5.3.6 标准规范体系 .39 5.3.7 安全及保障体系 .39 5.4 系统性能设计要求 39 5.5 数据库设计要求 40 5.6 核心业务系统设计 41 5.6.1 核心应用子系统总体设计 .41 5.6.2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45 5.6.3 监督受理子系统 .49 5.6.4 协同工作子系统 .53 5.6.5 地理编码子系统 .66 5.6.6 监督指挥子系
7、统 .79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III 5.6.7 综合评价子系统 .81 5.6.8 应用维护子系统 .88 5.6.9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93 5.6.10 数据交换子系统 .108 5.7 拓展应用系统设计 114 5.7.1 视频监控子系统 .114 5.7.2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 .116 5.7.3 业务短信子系统 .117 5.7.4 信息发布子系统 .118 5.7.5 人员车辆 GPS 管理子系统 .120 5.7.6 实景影像子系统 .121 6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景影像普查 124 6.1 设计标准 124 6.2 普查数据管
8、理要求 124 6.3 数据普查范围 124 6.4 数据普查技术方案 125 6.4.1 技术路线 .125 6.4.2 主要工作内容 .126 6.4.3 标准规范编制 .127 6.4.4 可测量实景影像 .127 6.4.5 网格划分 .129 6.4.6 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 .132 6.4.7 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 .158 6.4.8 网格划分图集编制 .159 6.4.9 电子地图修测 .159 6.4.10 城管数据管理软件 .159 6.4.11 城管 PDA 接口软件 160 6.5 数据库建设 160 6.5.1 数据库架构设计 .160 6.5.2 业务系统数据库设计
9、.162 6.5.3 GIS 数据库设计 .164 6.5.4 核心数据库设计 .166 7 运行环境设计 168 7.1 运行环境总体设计 168 7.1.1 建设内容 .168 7.1.2 网络总体框架 .168 7.2 数据中心建设 170 7.2.1 设计概述 .170 7.2.2 数据中心需求分析 .171 7.2.3 承载需求分析 .172 7.2.4 云平台部署说明 .177 7.2.5 云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 .178 7.2.6 云计算部署的优势 .185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IV 7.2.7 政府数据中心迁移规划(二期) .186 7.3 呼叫
10、中心系统 188 7.3.1 项目需求分析 .189 7.3.2 呼叫中心功能 .189 7.3.3 系统架构 .192 7.3.4 容量要求 .192 7.4 监督指挥中心建设 192 7.4.1 大屏幕显示系统 .192 7.4.2 监督指挥大厅建设 .204 7.4.3 监督指挥中心机房建设 .205 7.5 视频监控系统 207 7.5.1 需求设计 .207 7.5.2 网络视频监控架构设计 .208 7.5.3 业务控制/媒体交换层设计 .208 7.5.4 前端接入层设计 .209 7.5.5 用户访问层 .209 7.6 视频会商系统 210 7.6.1 视频会商系统组网需求
11、.210 7.6.2 系统设计原则 .211 7.6.3 系统组网方案描述 .213 7.6.4 系统会议功能 .216 7.7 终端系统建设 220 7.7.1 终端系统综述 .220 7.7.2 3G 无线图传系统 221 7.8 系统软件 222 7.8.1 操作系统 .222 7.8.2 数据库平台 .222 7.8.3 地理信息平台 .222 7.8.4 中间件平台 .223 8 项目实施保障 225 8.1 项目实施机构 225 8.1.1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 .225 8.1.2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26 8.2 项目实施内容 226 8.2.1
12、项目进度 .226 8.2.2 项目培训 .229 8.2.3 项目验收 .229 8.2.4 项目运维 .229 8.3 项目数据更新与共享机制 229 8.4 项目保障措施 230 8.4.1 项目保障总体要求 .230 8.4.2 项目保障服务支持 .231 9 项目效益分析 237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V 9.1 社会效益分析 237 9.1.1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了城市管理的实时、长效机制 .237 9.1.2 数字化城市管理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237 9.1.3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全过程的有机结合 .237 9.
13、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使管理对象显性化、数字化 .238 9.1.5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238 9.2 经济效益分析 238 10 风险分析、管理及风险规避 239 10.1 风险分析 239 10.2 风险管理 240 10.2.1 监督机构 .240 10.2.2 长期的合作关系 .240 10.2.3 项目全过程的监督 .240 10.3 风险规避 241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6 1 项目总体概述 1.1 项目名称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1.2 项目建设单位 xx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1.3 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化
14、城市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 术,整合管理资源,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5 年以来住建部在全国开展试点和推广,目前已经有 300 多个城市建成数字城 管系统并投入应用。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以下简称住建部)于 2005 年 7 月、 2006 年 11 月、2007 年 7 月先后在北京市、扬州市、成都市召开了现场会,先后公 布了三批试点城市,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数字化城管模式奠定基础。目前,全国 已有近三百个城市(城区)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在试点城市的带动下, 已经呈现了全面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良好态势。
15、为加快推进我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别于 2011 年 7 月、 12 月在福州市举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培训班,并于 2011 年 11 月 2 日颁发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若 干意见 (闽建城 201114 号) ,要求“2012 年底前,全省设区市完成数字城管系 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3 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2013 年底前,福州、 厦门、xx、漳州、龙岩、莆田六市所属各县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 运行,2014 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2014 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全面完成数字城 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
16、运行,2015 年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 xx 市委、市政府对实施 “数字城管”高度重视。2010 年 3 月,xx 市党政代表 团赴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考察报告提出“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 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思路,建立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反馈及时、解决迅速、监督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 市委徐钢书记在 xx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报告指出:“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7 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争取建成覆盖中心城区的数字 化城管平台” 。 市政府黄少萍市长在市第十五届人
17、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报告指出:“要强 化环湾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和行政执法,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 ” 为加快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了 关于印发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编制了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 由市城管办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今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 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1 年 7 月 1 日,胡锦涛同志又提出, “要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18、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 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推进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1.4 项目实施范围 1.4.1 地域范围 xx 市“数字城管 ”项目实施范围为市建成区 161.5 平方公里: 1.4.2 管理内容 xx 市“数字城管”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以及当地市民关心的 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其中,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 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CJ/T 214-2007) ,部件有七大类(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 园林绿化
19、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本地的扩展部件类) ,事件有六大类 (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本地 的扩展事件类) 。 1.4.3 管理对象 按照 xx 市“ 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网络”数字化城市管理模 式,将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开发区和公安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8 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局、行政执法局、交通运输委员会、水利局、文化广电 新闻出版局、卫生局、环境保护局、信息化局、市电业局、市移动、市电信、市联 通等部门和单位作为履行城市管理的职能部门(单位) ,并作为处置城
20、市管理的责 任主体,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1.5 项目建设周期 按照福建省住建厅的文件精神,xx 市计划率先于 2012 年 12 月底前在一期 80 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在一期建设基础上,拓展地域范围和管理内 容,计划于 2013 年底前将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至 161.5 平方公里范围。 1.6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 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由临时 突击型向长效管理型转变,由“小城管”到“大城管”转变,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 程建成“数字 xx”的示范工程。 (1)建
21、设资源共享,构筑一个统一的综合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 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包括基础地形图、电子政务网络、视频监控资源等) ,构 建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 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同时开放系统平台空间相关地 名标注与修改权限及操作终端,方便今后的日常管理与更新,实现智能化数字城市 共享平台。 (2)统一建设标准,拓展应用范围。统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标准,包括 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单元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 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覆盖到其他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3)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
22、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 合服务。 (4)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 程。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 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9 1.7 项目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原则 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洁净、舒适、有 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便利度、舒适度。 2、提升效能、全面协同的原则 城市管理面广量大,实现城
23、市管理中问题的发现和处置的高效、敏捷,必须强 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互动机制,优化城市 管理流程,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转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 务。 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 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4、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 结合 xx 市实际情况,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 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实现技术数据共用、信息共享。 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5、先进性和成熟
24、性原则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和开发,避免盲 目性和随意性;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建设。 1.8 项目建设依据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建城 2009119 号)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 划分与编码规则 (CJ/T 213-2005)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 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CJ/T 214-2007)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0 (CJ
25、/T 215-2005)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T106-2010)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 无线采集设备 (CJ/T293-2008)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CJ/T292-2008)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 立案、处置与结案 (CJ/T315-2009)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事件、 部件信息采集标准(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若干意见 (闽建城 2
26、01114 号) 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泉政办2011133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 (GB/T2260) 1:500、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 1171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100) 地名标牌 (GB 17733.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GB/T 18521)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GB T10114 )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CJJ 103)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 (GB/T 18726-2002
2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8567-1988 )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 9385-1988 )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 (GB/T 18726-2002 )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2000)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GTB856 )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 (ISO/IE
28、C11801-95) 1.9 术语和定义 网格 grid:一种地理数据模型,即将地理信息表示成一系列的按行列排列的 同一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由其地理坐标来表示,如 1 平方米或 1 平方 公里。 单元网格 basic grid: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在城市 的 1/500 或 1/1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划分 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 社区 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 区。 城市建成
29、区 urban built area:指城市行政范围经过行政征用的土地、实际建 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郊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 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设施等) 。 部件 components: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 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城市管理部件, 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 共区域内的设施。 事件 events: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 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
30、为的统称。 归属部门 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 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 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归属部门。 地理编码 geocoding: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2 地点 locality:特定的地方与场所。 地点描述 stated locality: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 地点空间数据 locality spacial data: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点描述和 地理坐标的一组地
31、点空间数据。 地名 geographical name: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标准地名 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 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地址 address: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 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 种实现。 地名标牌 place name plates: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 题的牌子。 街牌 road name plates:标示较宽街道(明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
32、的地 名标牌。 巷牌 lane name plates: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 标牌。 门牌 household number tablet: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 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 楼牌 building number tablet:标示编号楼房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 指楼牌数据。 地片 zone:指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区域。 区片 block: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 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1 传统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 2.1.1 城市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导致出现问题多方推诿或重复处置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政府管理工作,
33、需要多部门通力协同配合才能有效解决 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着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和职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3 能交叉,导致发生了城市管理问题后,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如无利可图则 多方推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如有利可图则争相解决问题,造成问题重复处置 的后果。只有明确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混乱,在多部门通力 协同配合下,才能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2.1.2 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无法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 城市管理不仅仅是城管(执法)局一个局的职责,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着城市 管理职能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的问题
34、,部分城市管理问题分别由多个职能部门独立 管理,而另外部分城市管理问题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但是各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 中并未实现多部门的协同联动配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造成了城市管理问题解决不 力。只有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资源,在多部门协同 联动配合下,共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才能实现高效解决问题的结果。 2.1.3 城市管理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传统的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不仅问题得不到 有效及时地解决,甚至可能因问题发现不及时、延误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而产生严 重后果。传统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通常是由群众举报或已经发
35、生重大城市管理问题 后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媒体报道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才根据群众举报和媒体报 道的情况去实地处理城市管理问题,如城市某重点路段出现漏水事故,已经造成严 重后果情况下,在群众举报或媒体报道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才能获取发生问题的 相关信息被动地采取行动,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多数情况下城市管理问题已经造成严 重后果,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未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问题 的扩大化而产生严重后果。 2.1.4 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导致问题处置不到位,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着管理方式粗放问题,导致
36、城市管理问题处置不到位,各 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传统城市管理方式通常是管理人员开车在大街和主要重点 路段流动巡查发现问题,而对于车辆无法进入的小街小巷和社区等城市管理问题经 常发生的地点并未实现有效的管理,导致多数城市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有效 解决,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有效地解决多数城市管理问题,使得各职能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4 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 2.1.5 城市管理监督评价缺位,导致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不高。因为未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在对各职能部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
37、的工作 考核中没有科学合理评价依据和奖惩机制,无法真实地体现出部门实际工作情况, 给予应有的奖惩措施,导致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 价机制,给予各部门合理的奖惩措施,才能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2 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2.1 城市管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是新模式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数字城管系统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协调的综合性管理平台,项目的建设工作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国各城市开展建设时被称之为“一把手”工程。城市管 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则是新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要建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 模式首要成立由城市管理“一把手”负责,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
38、主管领导组成的工 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等各项建设工作进行最终决策 和项目建设的高位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协调调度指挥城市管理的各种资源,进 而理顺城市管理业务,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真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2.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不合理,无法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 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建设符合城市管理规模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 成立独立的监督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的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分离,有效解决“既 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如果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建设不合理,则无法 形成有效的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就无法真正发挥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应有的作用。 x
39、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5 2.2.3 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形式化,无法指挥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城市管 理工作 指挥手册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数字化城管系 统运营的基准,明确了问题的处置单位、明确了问题的管理单位、明确了问题的处 理时限、明确了问题的处理流程、明确了问题的立案标准和问题的结案标准。指挥 手册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汇总整理,制定过程应考虑针对不同级别的问题、 不同时期的问题、不同区域问题和不同的运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指挥手 册在汇总审核完毕后,由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正式文件的方式发布。建立一套高位 监督、高效指挥的指挥系
40、统,将有利于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2.2.4 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队伍非专业化,严重影响信息采集与问题处理核 实质量 信息采集员队伍在数字城管体系中承担着主动巡逻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实施专 项普查等任务,是数字城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如果组建的信息采集员队 伍综合素质不高和专业性太差,将严重影响信息采集和问题处理核实质量。因为信 息采集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话其上报的问题准确性将会很差,可能出现为了自身 的利益乱报或瞒报大量城市管理问题,这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高效运行都 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当专业部门把案卷处理后需信息采集员核实是否处
41、理完 成,信息采集员队伍如果不专业和敬业精神较差时,可能会与专业部门达成一致, 把未处理完善的案卷谎报为处理完成,这将使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质量大打折扣。只 有通过市场化运行信息采集外包,成立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公司,给信息采集员进行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6 专业化的职业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才能组建出高素质专业化 的信息采集员队伍,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高效运行。 2.2.5 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未理顺,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 按照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 评价七个环节,理顺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建立
42、闭环的城市管理业务处置流程, 保证每个上报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如果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没有理顺的话, 将会出现部分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无法顺利地派遣到负责该问题的专业部门处置, 城市管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与质量。所以 理顺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闭环城市管理业务处置流程,并将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形成的监督考核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 核、行政督查、行政问责等现行有效管理制度,使“数字城管”工作成效与领导工 作业绩直接挂钩,是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建设数字城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载
43、体 2.3.1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大做强 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 “热点” 、 “难点”问题、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对于构建和谐 xx、 “数字 xx”以及推进落实 xx 海西建设 “两个加快”战略部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市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整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 城市管理手段却相对滞后,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导致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强, 严重制约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城市职能的发挥。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 行效率、打造文明
44、xx、和谐 xx,应以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出发点, 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海峡西岸经济 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2.3.2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城市管理是一个城市软生产力的体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xx 市城市管理 面临着“硬件”需要继续建设完善, “软件”亟待改善提高的要求。城市管理既要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7 保障大规模建设的顺利推进,更要服务于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实现从“监管型政 府”到“服务型政
45、府”的转变,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助跑我市 IT 业、服务 业等行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3.3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科学途径 当前,随着基础设施容量的不断扩大,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 求日趋增强,对城市管理和动态调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能 够增加问题发现的手段(解决手段单一性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及时性问题) 、 解决部门协调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不断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 需要,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2.3.4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监测城市运行体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 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由于管
46、理部门众多,职能重叠,城市管理决策者获得城 市管理信息在时效性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领导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 性。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逐步深入应用,集成 GIS、GPS 、RS、 数据挖掘等多种先进的数字城市技术,实时、动态地统计、分析、监测城市管理运 行状况,为领导第一时间、客观翔实地了解到城市管理运行状况,提供全面、准确、 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 3 项目需求分析 3.1 系统架构的需求分析 根据“一级监督(市) 、二级指挥(市、区) 、三级考评(市、区、街道) 、四 级网络(市、区、街道、社区/村委) ”的管理模式要求,并根据住建部数字化城市
47、 管理的建设标准,系统架构的建设将按以下标准建设: 1、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市监督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建设、市信息采集员队 伍建设、基础数据建设、基础网络建设、市级大屏幕系统建设、12319 呼叫中心系 统建设、软件系统建设等。 2、区级指挥中心建设:区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建设、区级大屏幕系统、办公终 端等。 3、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考评:(1)市级考评,是市监督指挥中心对市级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8 职能部门以及各区进行考核;(2)区级考评,是区指挥中心对区级职能部门、街 道进行考核;市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也要对其下属的工作单位进行考核; (3)街道对各社区、
48、村委进行考评。 4、市、区、街道、社区(村委)的四级网络建设:依托 xx 市电子政务网络, 实现市、区、街道、社区(村委)之间的联络,并建立责任网络体系。 5、应用平台的需求分析:参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T106-2010) ,根据 xx 数字城管的建设需求,设计“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 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基本流程,根据功能需求, 合理设计系统的网络构架、软硬件配置。根据信息数据的安全需要进行数据安全备 份方案。 3.2 组织机构的需求分析 为了顺利开展 xx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配 备必不可少。按照国家住建部
49、和省住建厅“高位监督”和“监管分离”要求,明确 一个隶属市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成立 xx 市城市管理监督指 挥中心、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xx 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 xx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作为全市监督、 指挥、协调、评价各区、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的职能部门,下设监督受理科、指挥 协调科和综合考评科。各区建立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下设相应的工作部门。 3.3 城管信息采集员队伍的需求分析 作为信息平台主要的信息源、整个流程的问题发现者,城管信息采集员扮演着 非常关键的角色。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xx 市城管信息采集员由市统一采用 市场化外包经营,配备“城管通” ,实行 GPS 定位管理,人数根据实施范围进行确 定。 3.4 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基础数据建设包括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 库、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和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 地理编码数据库。其中,开展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工作,需覆盖 xx 市现有建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