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旗袍的起源与变迁 关于旗袍的式样起源与变迁这个问题,因为旗袍泛指旗人(满洲人)所着 之袍,所以很多结论认为民国旗袍是清代旗装中的袍的延续,其主要依据为两 者之间形的类似和名的联想。也有学者认为,旗袍是袍服的一种,其历史可以 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但是,此类推论很难解读旗袍风尚中弃裙裤而穿袜甚至裸腿的迥异于此前 中国传统的装扮特征。所以我认为,服装历史中很多款式的类似纯属巧合,而 当代旗袍则是古代袍服延续的必然品,在传承传统袍服款式的同时,不断吸收 外来文化,而受满族影响最深,所以在清朝时期,转变最大。即当代旗袍是中 国传统文化与不同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跟社会发展的体现。 一、清朝时期:入关后
2、,满人袍服从男女共用的长袍分离出来以后,不断发展、 演变。清代恪守本分民族的服饰传统,在女性服饰上坚持上下连体的袍服 式样,严禁满族女性穿着上衣下裙的汉式衣衫。但由于满族与汉族的长期 交融,满族女性的旗袍在样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改进(穿长袍,不 穿裙,外面喜爱罩件坎肩,袍里穿裤,日常穿常服袍,包括衬衣和”绱” 衣。 一年四季,有单、夹、绒。棉材质之分,样式则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 等) 。而汉族吸收满族某些服饰元素,女性不穿袍,上穿衫或袄,下穿裙, 裙内穿裤。女裙的样式繁多,有马面裙、百褶裙、月华裙等。婚嫁时,汉 族女子沿袭传统服饰、下穿红喜裙。上袄下裙的形式富有节奏感。 在清代中期以后,
3、满族、汉族女性的衣着款式和风格相互影响、仿效,服 饰习俗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旗袍从清初的窄身变得宽博,袖子由紧窄的马 蹄变得宽大,在领口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领,并开始注重镶滚和绣饰,常 常在大襟或对襟的下端及左右腋下盘有如意形镶滚;汉族的袄、衫则变得 越来越长,与袍类似,渐渐的与满族服饰相贴近,有取长补短之意。 清代晚期,袍服与袄裙互相影响、融合,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 作短衣裳”的情形,有的满族女子穿上了露出双脚的短旗袍,而汉族女性 效仿满族女性衣着的风气也很旺盛。含有西方生活方式的渐渐渗入,服饰 也有尚西从简之间势。 二、20 世纪前期:西式服装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传入国内,成为旗袍演化
4、成 中西结合的新款式的推动力。1920 年前后,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打 破了旧的思想观念,废除了很多封建礼制,促进了女性的身心解放。而受 日本服饰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城市时兴过一阵改良的“文明新装” ,上衣为 短袄,下配黑色长裙,朴素大方、清纯淡雅,很快被城市女性引以为尚, 纷纷效仿。后来的样式更加丰富多彩,色彩越来越旬丽、明朗,面料越来 越轻柔等等。这一时期的服装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引进了一些西方时 装元素,如旗袍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袖形。 在上海,职业女性开始流行穿进口丝袜。丝袜是对传统布袜的改革,为女 性增添了性感(由于胸省和肩省的运用,装袖和肩缝的出现,旗袍变得更 加合体,曲线也更
5、加性感) 。 40 年代的动荡时局,由于物质的缺乏,旗袍的样式也变得简洁实用(长度 在小腿中部和膝盖之间,袖子也逐渐由短袖变成无袖) ,形成了战争年代旗 袍轻便简洁的鲜明风格 抗战胜利以后,拉链、垫肩、暗纽等配件开始大量使用,旗袍也越来越呈 现出便捷简单的现代感。 三、20 世纪中期:随着战后以上海为代表的内地移民南迁入港,海派旗袍在香 港得到了广泛的响应。香港旗袍虽是海派旗袍的延续,但两者的差异仍然 存在。此时旗袍的长度一般到膝盖以下 4-5 厘米左右,领子比较高且硬挺。 这时的旗袍有两个大特点:首先是旗袍的长度短而开衩高,下摆刚刚到膝 盖位置,甚至更短,如西方超短裙一般。其次是旗袍的三围差
6、夸张,在这 种旗袍的装扮之下,中国女性的腰部空前地细,而胸部和臀部则是从未有 过地圆浑和丰满。 四、当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开始大胆的打扮自 己。一方面他们可以向西方或日本、香港的最新潮流看齐;而另一方面, 曾经一度被看作旧社会生活代表的东西又重新时髦起来,比如旗袍。曾经 几乎销声匿迹的旗袍,在中国大陆又重获新生。在官方大力提倡之下,许 多国内设计师开始使用旗袍经典元素进行设计,一时间在各种新出版的时 装和生活类杂志中开始频繁出现旗袍。然而这些旗袍很多时候只是出现在 媒体当中,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对旗袍持欣赏的态度,除了结婚或一些特殊 情况、表演,很小会穿到。 (当代旗袍不仅传承传统袍服的特点,还加入了 现代很多新元素,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民族元素。 ) 由于旗袍之于中国、中国文化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本只是一种女性服饰 的旗袍在人们的眼中成为了中国符号代言。 参考书目: 1. 江南、谈雅丽:符号中国:旗袍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北京 2. 刘瑜 :中国旗袍文化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上海 3. 曾慧:满族服饰文化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沈阳 4. 华梅:中国服装史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