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一)国外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回顾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BERLE和MEANS1932的研究。在他们的经典的著作现代公司与私人财产中,最早提出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的观点他们认为股东对公司管理者的制约能力受到削弱正是缘于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较少的股份持有将会激励管理者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而随着管理者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增加,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将趋于一致,他们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偏离倾向将会减轻。JENSEN和MECKLING1976对此问题的研究再次加深,利用产权理论、代理理论和金融理论构建了企业所有
2、权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代理关系,也就是让管理层持有公司的股份。这样,持有股份的管理层就成为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有投票权的内部股东,而其他更多的股东成为对日常经营决策没有投票权的外部股东,他们的研究表明公司的价值与内部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呈现正相关关系。SHLEIFE和VISHNY1986认为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是必要的,股价的上涨带来的财富使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更有动力和能力去监督经理层的行为,能够消除“搭便车”问题,有助于增强接管市场运行的有效性,降低经理层代理成本。因此,他们相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存在可以提升公司价
3、值。进一步的,MORCK,SHLEIFE和VISHNY1988对管理者作为大股东时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用托宾Q值和会计利润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通过对1980年12月幸福500强中371家企业的分析,发现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在05区间时,他们希望所持有的股份升值的强烈愿望会使公司绩效随着其持股比例的上升而提高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在525区间时,在职消费的诱引增强,他们最大化个人效用的本能倾向于外部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冲突,公司绩效随着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当管理者持股比例超过25时,利益趋同效应发挥作用,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外部股东利益渐趋一致,这将会使得公司绩效再次随
4、着持股比例的上升而提高。STULZ1988从收购的角度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他在模型中假设收购会使股东受损但使外部股东受益,因此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目标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份额的上升会使收购意愿下降从而拉低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收购意愿强烈的话,收购价格会随着管理层的持股的增加而上升。这样,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曲线关系,随着管理层持股的增加,公司价值先上升后下降。MCCONNELL和SERVAES1990对1976年的1173个样本公司,1986年1093个样本公司使用TOBINQ值作为公司经营业绩指标,与股权结构关系做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公司
5、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在4050之前,TOBINQ值呈现上升趋势,超过这一比例开始下降。MYEONGHYEONCHO1998选取幸福杂志500家制造业公司199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实证结论认为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在07区间时,公司价值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738之间时,公司价值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在38100区间时,公司价值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二者呈现N型关系。但在作者以股权结果作为内生变量,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时,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绩效影响内部股东持股比例,而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不影响公司绩效。THOMSEN和PEDERSEN200
6、0在充分考虑到股权结构内生型可能的基础上,使用欧洲上市公司数据作了同时回归分析。他们对1991年欧洲214家大公司的总体回归检验表明,在控制行业效应和国家效应后,内部股东持股集中程度和公司绩效以市净率衡量间相互发生正向影响。但是,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又与股东的性质有关,具体而言,金融类机构和公司持股集中可以提升公司绩效,家族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政府持股集中会降低公司绩效。DEMSETZ和VILLALONGA2001显示用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绩效,用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大股东持股比例双重指标来衡量公司股权集中程度。在控制资本结构、资本密集度、研发密集度、公司规模、利润变
7、动率、股市风险以及金融等行业虚拟变量后,他们发现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公司绩效对股权集中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又一次验证了DEMSETS1983的理论,也就是说股权结构的选择要为公司绩效最大化目标服务,股权结构分散所带来的弊端将会被公司绩效的相应改善而弥补。二)国内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回顾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选取的样本、指标和实证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许小年、王燕1997首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构成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法人股比例对
8、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国家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流通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公司绩效与法人股所占比例之间呈U型关系,法人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大约为33时,公司绩效至最小,大于33时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孙永翔、黄祖辉1999对不同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四种治理机制,即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作了理论分析,并假设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总体而言最有利于上述四种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因而具有该种股权结构的公司绩效也趋于最大。他们选取了1998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
9、券交易所上市的503家A股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对公司股权结构与托宾Q值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公司第一大股东占有公司股权比例的增加,托宾Q值先是上升,直到该比例到50左右,Q值开始下降。实证结论证实了作者的假设。张红军(2000)对1998年385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认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托宾Q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家股比例、社会公众股比例对托宾Q值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对法人股东的角色讨论后,发现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陈晓和江东200以主营业务利润率和相对资产收益率为绩效指标,对竞争性不同的公用事业、商业和电子电器三个行业进行研究,结论
10、显示,在竞争性较强的电子电器行业,国有股对公司经营有负面影响,流通股和法人股对企业业绩有正面影响,而在竞争性较弱的其他两个行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施东晖2000选取1999年公布财务报告的484家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大股东之间股权的均衡状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认为以社会法人为主要股东的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表现要好于法人控股型公司,而法人控股型公司的绩效则好于国有控股型公司。国有股东和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陈小悦、徐晓东2001对深交所19961999年除金融性行业以外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
11、明,在非保护性行业除石油化工,能源和原材料之外的10个行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流通股利弊与公司绩效之间负相关,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冯根福等2002将股权集中度作为内生变量,选取沪深A股205家上市公司1996年到200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公司绩效对于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绩效越好,股权集中度越高,但作者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的绩效不一定越好。孔爱国、王淑庆2003对2001年1149家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公司绩效随着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现U型关系,特别是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控股时,表现更是明显。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
12、股股东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绩效,在经营上更具有灵活性,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股权结构没有统一的模式,这依赖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环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表现为倒U型关系,把绝对控股的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拆分成相对集中的有制衡能力的法人股占第一大股东的局面将更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和公司绩效的提升。宋力、韩亮亮2004以2001年末完成上市的112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民营上市公司与非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性,并且民营上市公司业绩与股权结构呈非线性关系。徐莉萍、辛宇和陈工孟2006重新界定了股权性质分
13、类,对19992003年间4845个公司的年度观测值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性在不同股权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明显存在的。而过高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但对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别。张庆君2007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与国有股比重和流通股比重呈负相关关系,而法人股比重与绩效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法人控股公司对公司绩效促进作用显著,优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股权分散型公司则与集中型公司没有明显差别。赵琼、任薇2008选取截至2005年12月31日
14、沪深两市889家上市公司5年平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公司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和获取现金能力四方面的综合得分作为公司绩效,并将综合得分与股权结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股权制衡程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以上是对国内外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在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研究结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认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指标选择的差异。各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对指标的选用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对代表公司绩效的指标的选用。目前主要运用的有净资产收
15、益率、现金资产收益率以及托宾Q值。但各指标的对业绩的反映程度存在很大差异。2、样本选择的差异。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成长阶段,政策及环境变化非常大,不同时期上市的公司,因为受不同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影响公司治理和公司经营方面表现很大差别。3、研究方法的差异。由于选得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4、样本数据的准确性。由于统计时的误差或上市公司人为因素造成样本数据不能如实反映情况,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加强相应法规监督及完善统计方法来提高准确性。参考文献1BERLEAAJR,GCMEANSTHEMODERNCORPORATEANDPRIVATEPROPERTYMNEWYORKMACMILLAN,
16、19322MCJENSEN,WHMECK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3563053603SHLEIFERA,RWVISHNYLARGESHAREHOLDERANDCORPORATECONTROL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64614884STULZ,RMMANGERIALCONTROLOFVOTINGRIGHTSFINANCINGPOLICIESANDTHEMARKETFORCORP
17、ORATECONTROL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8,2025545MCCONNELL,HSERVAESADDITIONALEVIDENCEONEQUITYOWNERSHIPANDCORPORATEVALU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0,275956126MYIONGHYEONCHOOWNERSHIPSTRUCTURE,INVESTMENTANDTHECORPORATEVALUEANEMPIRICALANALYSI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8,472933157STEENTHOM
18、SEN,TORBERNPEDERSENOWNERSHIPSTRUCTUREANDECONOMICPERFORMANCEINTHELARGESTEUROPEANCOMPANI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0,216897058许小年,王燕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时间与美国的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51279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233010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411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绩效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科学,2000,0412施东辉股权结构、公司治
19、理与绩效表现J世界经济,2000,12374413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14冯福根,韩冰,闫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8121815孔爱国,王淑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复旦学报,2003,516宋力,韩亮亮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4,7417徐丽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0118张庆君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7,0119赵琼,任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综合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J经济问题,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