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青少年發展趨勢的神話,青少年會自然長大 青少年是茶煲 名校的學生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健康成長 資源應集中解決問題 不同的問題應有不同的預防方法 青少年發展是政府的問題,3,青少年發展的現實,青少年發展需要培育青少年有能力和潛質名校的學生也有問題沒有問題健康成長 預防與解決問題同樣重要 不同問題 共同根源和預防方法 青少年發展 大家共同擁有的課題,4,青少年的發展趨勢和現象,濫用精神藥物心理失調自殺問題上網成癮物質主義家庭凝聚力下降,5,我們應怎樣培育青少年?我們的異象願景(vision)是什麼?,6,異象 / 願景 (Vision),促進青少年正面發展: 學做人建立青少年正面發展培育活
2、動: 造人計劃,7,宗旨,透過培育:青少年不同的能力認同他們的能力加強青少年與他人的聯繫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標準,促進青少年的全人發展。,8,期望青少年能夠:,1.建立明確的身份及提升心靈質素 Character2.促進自決、自我效能、抗逆及對將來建立積極信念的能力 Confidence3.加強與健康成年人和益友的聯繫 Connection4.提升社交、情緒管理、認知、行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Competence5.建立憐憫和提升對他人的同情心 Compassion6.加強對他人的照顧 Caring7.幫助別人和貢獻社會 Contribution,9,培育元素,10,培育元素,11,培育元素,
3、11. 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身份 (Development of Clear & Positive Identity)12. 建立目標和抉擇能力 (Promotion of Beliefs in the Future)13. 認同參加者的正面行為 (Provides Recognition for Positive Behaviour)14. 參與公益活動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Pro-social Involvement) 15. 強化利他信念 (Fostering Pro-social Norms),12,第一層培育活動 (為全體學生而設 - 青少年正面成長計
4、劃),10小時核心課程20小時整全課程(核心課程加選修課程)學校可選擇採用核心課程或整全課程下限時數為10小時,13,14,第一層培育活動可供選擇的模式,15,第一層核心課程,16,第一層選修課程,17,活動推行,由一位社工和一位老師推行老師可按實際需要而提供協助理想時數: 20小時理想工作員: 老師,18,培訓課程,推行計劃的老師和社工 20小時培訓課程全面推行期(2006-07學年): 2006年3至8月期間進行培訓老師 可參加附設的支援老師課程,19,第二層培育活動(為有較大社會心理需要的學生而設的深入課程),內容由申請機構提供老師社工:甄別有需要的學生(可應用家庭評估工具、生活滿意程度
5、量表、香港學生資料表格等)參加人數:大約全級1/5學生若有需要可讓多於1/5學生參加有需要的家長亦可參加,20,21,評估設計 (所有參與學校),完成第一層培育活動課程後,進行主觀成效評估:學生 - 學生主觀成效評估表(Form A) 導師 - 導師主觀成效評估表(Form B) 指引:收集資料過程、分析及報告指引:分析(Excel 分析)指引及數據整理表指引:填寫報告指引活動評估報告表格活動評估報告範本同工將會有足夠的訓練及支援,22,評估設計 (所有參與學校),完成第二層培育活動後,按計劃書進行評估為方便同工,研究小組已設計參加者主觀成效評估表(Form C)同工亦可運用其他方法進行評估指
6、引:收集資料過程、分析及報告指引:分析(Excel 分析)指引及數據整理表指引:填寫報告指引活動評估報告表格活動評估報告範本,23,實驗組學校及控制組學校,在參與計劃的學校中,研究小組將透過隨機抽樣方式,選取一些實驗組學校及控制組學校,參與計劃的全部學校,隨機抽樣,實驗組學校,控制組學校,24,25,本計劃特色,本計劃設有試驗推行期 ,總結了前線工作人員的寶貴先導經驗後,才全面推行本計劃分兩層進行,全面回應青少年的需要第一層活動: 所有中一至中三學生參加、每級各有20小時第一層活動的安排具有彈性、配合學校的需要第一層活動的內容,涵蓋面廣(全人發展),亦建基於多項青少年成長構念,26,第二層活動
7、:設計對應學校的需要,申請機構需自行設計活動及呈交計劃書香港五所大學均參與計劃及研究本計劃有嚴謹的評估研究華人社會首項包括基層防預和中層防預的青少年全人培育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四億元社會福利署、教育統籌局及計劃研究小組合作推行,27,研究小組成員,石丹理教授(首席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劉兆瑛教授(聯合首席研究者)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林靜雯教授 (聯合研究者)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李德仁博士(聯合研究者)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馬慶強教授 (聯合首席研究者)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28,鄭之灝博士(聯合首席研究者)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蕭敏康
8、博士(聯合研究者) -香港理工大學復康治療科學系曾潔雯博士(聯合研究者)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許錦屏博士 (聯合研究者)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計劃幹事/統籌員(註冊社工、心理學家、教師、社會學家),29,共創成長路標語,共同協作 樹理想創造機會 助飛翔成長全面 能互諒長進自愛 展心窗路遙奮進 要自强,30,共創成長路歌曲,Social, moral, emotional, cognitive competenciesBonding, resilience, self-efficacy, behavioural competenceSpirituality, self-determinationProsocial involvement and norms, positive view of futurePositive behavior recognition, Positive self-conceptContribute, care, confidence, character, compassion, Connect, competence(Music: Auld Lang Syne),31,-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