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人 民 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1 分 课 汇总( 人 民 版)
2、分解 、 整理 :张秋鸿 专 题一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 ( 2014 天津 文综 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君权至上 ) 【解析】 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 A 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
3、破坏无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 君权缺乏监督控制, 故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答案】 C 2 (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24)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强化;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君权神授 【解析】 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
4、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 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 B 项正确;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 C 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3 ( 2014 山 东文综 14)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5、)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 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 B项 正确;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 ( 2014 四川 文综 4) 读表 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 表 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6、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 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 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 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故 A 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 ;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 B 项
7、 正确,不符合题意 ;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 C 项 错误,符合题意 ;据材料可知秦汉 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 D 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 。 【答案】 C 5 ( 2014 海南单科 3)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8、(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魏晋门阀制度 【解析】 材料主要论及是择婿选定标准,不能说明女子地位低下,故 A项错误;材料 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 B 项正确;中国古代权势官宦家族选择女婿都是以选择男方为主,这里没有体现其独特的一面,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6 ( 2014 海南单科 5)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 A官员
9、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科举制 【解析】 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 A项错误;科举制是扩大官吏来源,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 C 项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7 ( 2014 北京文综 15)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 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
10、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 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天文学( 授时历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西游记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 代宰相 制 度 ; 古代中国的商业 宋代 城市的繁荣 (扬州) 【解析】 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的 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 平,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4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
11、究 故 A项错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 B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 C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 扬州 城市 繁荣不能代表 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 ( 2014 北京文综 14)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的集权措施 (设 知州) 【解析】 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 宋初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
12、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 宋初设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财权,君主专制加强,故 B 项错误; 设枢密院, 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君主专制加强,故 C 项错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施行将兵法,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9 ( 2014 浙江 文综 14)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13、C D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古代中国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 由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 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地 方志,选择 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0 ( 2014 江苏单科 21) ( 14 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5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 (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
15、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 ,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 史职官一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3 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 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3 分) 【考点】 ( 1)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武帝削弱相权 ( 2)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 4) 古
16、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解析】 ( 1)从材料一中的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可归纳为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从 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可归纳为让宰相参与议政、奏事;从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可以归纳为大臣之间相互诘难辩论。 ( 2)结合材料二中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和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具体职责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答。 ( 4)第一小问结合古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三则材料,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得出策略为分 散权力,权力制衡;第二小问结合皇帝制度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作答。 【答案】 ( 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
17、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原则:皇权至上。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6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1 ( 2014 福建文综 38) ( 36 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905 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 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
18、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 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 ,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 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6 分) (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0 分) 【考点】 ( 1)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 2)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解析】 ( 1)从材料一 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 ”说明延续时
19、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 2)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 ( 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 2)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12 ( 2014 安徽文综 37) ( 28 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
20、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7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 15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 15 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 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 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 考点】 ( 1)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汉
21、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 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解析】 ( 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2)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
22、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 【答案】 (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 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2)要求:联系中国封
23、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等 次 论 述 中央集权 郡县制度 尊儒制度 科举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8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第一等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 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13 (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40) (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 1587约 1666 年
24、)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 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 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 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 1643 1722 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 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5、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 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 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 分) ( 2)
2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 分) 【考点】 (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 的经济 小农经济 ;古代 手工业的发展 ; 古代中 国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八股取士); 经典力学 ; 近代科学技术 (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八股取士); 古代中国的经济 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典力学 【解析】 ( 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9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工业技术 和 被誉为 17 世
27、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学 的意义来分析,可概括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 第二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背景从材料一中 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概括出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从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 的信息,可归纳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二中 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的信息可概括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再结合所学知识
28、从近代科技的产生来分析,可归纳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 2)宋应星的原因从材料一中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 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的信息可概括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文化氛围等角度来分析即可;牛顿的原因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来分析。 【答案】 (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
29、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 2)原因:士大夫 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14 ( 2014 上海 单科 37) 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 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
30、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14 分) (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 4 分) 【考点】 ( 3)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科举制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0 页(共 10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解析】 ( 3)第一小问结合 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 ,可得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第二小问结合唐太宗加强君权的举措即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 举制。 【答案】 ( 3)水平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 4 分) 为了巩固统一的新政权,加强皇帝权威;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无关或与史实不符( 0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