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6621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3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岳麓 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3 分 课 汇总( 岳麓 版) 分解

2、、 整理 :张秋鸿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 2014 天津文综 2) 齐民要术自序: “ 盖神农为 耒耜 ,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 后稷 ,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 安民 ,富而教之。 ” 这段话主要强调 ( ) 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考点】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 ;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 安民 ,富而教之”,即儒家经典 记述这些内容,关键在于安定人民,人民富足后再来教导人民,反映出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 A项正确; “神农为 耒耜

3、,以利天下”,体现出 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但不是 主要强调内容,故 B项错误;“尧命四子,敬授民时”,反映出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但不是 主要强调内容, 故 C 项错误;生产工具的改进、 历法的传授都体现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但不是 主要强调内容,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 ( 2014 北京文综 12) 读 图 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3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图 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4、 楚辞( 离骚 ) 【解析】 依据“韩赵魏”信息可知图片 所示为 战国时期 , 是燕国, 是齐国, 是秦国 , 是楚国 ,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所著,故 A项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孟子所著,故 B项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荀子所著,故 C 项错误;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著,故 D 项 正确 。 【答案】 D 3 ( 2014 上海 单科 1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 义之端也 ; 辞让之心 ,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 犹其有四体也。 ” 此段文字出自 ( )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考点】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孔孟之道

5、 【解析】 此段文字是 孟子的四端说 ,是他性善论的依据 ,故 A项正确;庄子是庄子的著作,属于道教, 故 B项错误 ;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 C 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 D 项错误。 【答 案】 A 4 ( 2014 海南单科 1)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 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3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解析】 材料显示的是君

6、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故 B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说明君主不是推行“礼乐仁政”,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 ,属于法家思想,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 ( 2014 天津文综 12) (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 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

7、稿 (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6 分) 【考点】 ( 1) 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思想主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重农抑商 ” 政策 【解析】 ( 1) 第一小问材料 一中 关键信息:“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主张 农商平等; “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 商鞅 重农抑商。第二小问商鞅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农本商末。第三小问 重农抑商 主要是 出于 保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答案】 (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2 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 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