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人教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2 分 课 汇总( 人教 版) 分解 、
2、 整理 :张秋鸿 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 ( 2014 海南单科 4)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考点】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均田制 【解析】 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 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 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
3、体小农,不是稳定,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 ( 2014 广东文综 13)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考点】 古代中国的 土地制度 均田制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 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 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唐代 国家授予的田地 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 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 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 C 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
4、有严格的限制,故 D 项错误。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 答案 】 B 3 ( 2014 全国大纲卷 12)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 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重农抑商 政策 【解析】 从材料关键词后来一些商人 假二千石舆服 可见此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仍受到限制,故 A项错误;休养生息造
5、成消费观念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后来一些商人 假二千石舆服 可见此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上升, 但并没有与官员地位一致, 故 C 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汉初,官方禁止商人 衣丝乘车 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后来一些商人 奢侈日甚。可见原先对商业的限制受到挑战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 ( 2014 福建文综 14)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考点】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清代商
6、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材料意思是关东大约今天东北每年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每年载三次豆、麦、杂粟等货物 , 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故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到上海,路途遥远,体现长途贩运发达,故 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每年有三次货物运输到上海,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乾隆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 D 项 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5 ( 2014 浙江 文综 38) ( 26 分)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
7、问题。 材料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
8、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 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 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 明 李 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9 分) 【考点】 (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明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 ( 2) 第一小问新气象注意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朝中后期和角度要求 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农业方面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 玉米、番薯等 在不少地方开
9、始种植 作答;手 工业方面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方面根据所学可得出会馆的出现等结论。第二小问政府的老政策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 2) 气象: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 政策:重农抑商( 9 分) 6 ( 2014 天津文综 12) (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
10、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 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人势力逐渐膨胀, 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 树森、陈振江新编 中国通 史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4 页(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
11、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 临文献通考等 (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6 分) ( 2)指出材料二 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6分) (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 分) 【考点】 ( 1) 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思想主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政策 ( 2)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政策 ( 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政策 【解析】 ( 1) 第一小问材料
12、一中 关键信息: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主张 农商平等;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 商鞅 重农抑商。第二小问商鞅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农本商末。第三小问 重农抑商 主要是 出于 保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 ( 2) 第一小问材料 二中 关键信息: 汉武帝 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 概括即得; 第 二 小问 结合当时的现实问题 商人势力逐渐膨胀, 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分析其目的; 第 三 小问 汉武帝把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垄断经营 ,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 4) 自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以后,其一直是
13、古代中国基本经济政策,但各个时期的程度有差异,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 年 400 万贯 100 10041008 年 450 万贯 113 1058 年 700 万贯 175 10641068 年 846 万贯 212 1077 年 879 万贯 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宋代经济卷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5 页(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如北宋出于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带来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答案】 (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2 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14、( 2 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 分) (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2 分)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2 分)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2 分) (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3 分) 7 ( 2014 安徽文综 37) ( 28 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
15、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 15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 15 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 分) 【考点】 ( 1)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解析】 ( 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
16、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 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中央集权 郡县制度 尊儒制度 科举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6 页(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答案】 (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
17、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8 ( 2014 海南单科 26) ( 13 分)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 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 1 6 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 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 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
18、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 1740 年) 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 豪强首告争夺。 摘 编自 清实录等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 4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9 分)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清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垦荒政策 ) 【解析】 ( 1) 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中 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 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
19、 度地宜,自垦自报以及 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 的信息从鼓励开垦、开垦区域以及对民生角度思考作答。 ( 2) 第一小问从材料中 玉米、甘 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 以及 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 的信息从新的农作物引进、人口与土地矛盾角度归纳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围绕垦荒政策从社会矛盾、人口增加以及破坏环境等角度归结答案。 【答案】 ( 1) 特点: 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 4 分) (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 9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