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黑娃形象看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回眸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白鹿原无疑是一座无法回避也难以逾越的山峰,它以跌宕曲折的叙事方略和复杂立体的情节人物画廊,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长篇小说。至今关于白鹿原研究的著述已出版8部,研究论文超过300篇,近几年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白鹿原研究学术论文年均近50篇。这些论文和著作分别从文化研究、历史批评、文本批评、比较研究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就白鹿原文本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与探究。论著的数量和论述的多视野及其深度,再次明证了著作自身蕴涵的艺术魅力与丰富内涵,也昭示了研究者文学批评视野的扩大和阅读姿态的
2、更新,彰显出文本旺盛的生命力。文本的文化批评成为白鹿原研究的热点。近年在此方面的研究论文有二十余篇,具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任新宇的传统的魅力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上的表现、王永兵的一部讲述家族史和革命史的长篇杰作、南帆的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孙莹的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王为生的论白鹿原性描写的文化根源与故事模式、胡永吉的黑娃与白孝文的文化认同析异、黄立华的乡约与“乡约”的较量白鹿原的道德人生、李慧、王晓勇的解读白鹿原人名的文化内涵、王林彤的关中伦理文化的镜像与命运浅析白鹿原中民族文化存在的困境、李军的批判抑或认同白鹿原的文化情感论和白鹿原的文化张力论、程鹏立的仁
3、义的诠释小说白鹿原中祠堂的社会控制功能浅析、继芳芳的论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在这些文章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化认同方面,是小说文本批评普遍关注的一个视点。评论者们多认为,白嘉轩、朱先生、黑娃、白孝文等人物形象背负着明显的儒家文化观念的影子。胡永吉的黑娃与白孝文的文化认同析异则从对白鹿原上的青年叛逆者代表黑娃和白孝文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转变方面,引发出深层次的理性文化反思黑娃由早年的叛逆者到对传统文化的皈依,成为新一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而白孝文则由早年的家族文化的“样板”转变为对家族文化的彻底抛弃,成为一个背叛传统、走向堕落的人。他们思想行为的发展历程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在当代
4、同类型叙事文本的视界去关照。在分析作者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上,评论者的意见仁智互见。王林彤认为“作者并没有把2感情指向和主体价值追寻定位在对封建主义思想、尤其是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的批判上,而是采取了认同与批判兼有的态度,双重态度、双重情感交织在作者感性与理性的天平上”,继芳芳认为“农村的家庭背景,对农村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对农民世界的深厚感情,精神世界饱受农民文化的熏陶,这些都使作家在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传达出对于传统文化潜在的看法。作者的态度是复杂的,有批判,也有赞赏和惋惜”。南帆则认为“毋庸置疑,陈忠实对于儒家文化信心十足。”在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一文中,南帆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叙
5、述话语之间的关系角度深刻质疑了在白鹿原中被陈忠实抱有极大信心的儒家文化,认为“白鹿原仿佛是历史边缘的一个角落,暂时游离于现代性话语的覆盖区域。儒家文化的统治表明,这时的白鹿原还没有接受现代性的改造,这个区域仍然与现代历史格格不入”。论者还指出了白鹿原叙述结构上的分裂,认为这种分裂正是缘于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脱节。南帆的这篇论文论证有力、见解新颖,集文本分析和理论提炼于一炉,是一篇颇具含金量的学术论文。在历史文化批评角度,有的评论者则认为陈忠实通过重估传统儒家文化重建了另一种历史真实的目的,在于使小说参与当代社会文化建构中来。孙莹认为“白鹿原的成功和被认同,与其说是因为该书写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
6、族秘史,毋宁说是因为小说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的重估来重新解读历史的方式符合当时社会的大众认知结构。作家希望从传统儒家文化中寻找到历史真相,以期实现对现代文明的诊断和拯救的目的。”以上种种论断只是个人经过阅读前人著作,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的。因为时间和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许多地方仍然存在问题。如作者对黑娃的称呼从乳名到学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黑娃由早年的叛逆者到对传统文化的皈依,成为新一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而白孝文则由早年的家族文化的“样板”转变为对家族文化的彻底抛弃,成为一个背叛传统、走向堕落的人。他们思想行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当时的文化现状有何联系黑娃的死是否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些问题都需要
7、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总之,有关于白鹿原中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由此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本人自不量力选此课题,希望通过此篇论文能让大家对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作者的创作心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参考文献1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3)2薛迪之评白鹿原的可读性J小说评论,1993,(4)3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4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5张衡学黑娃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三J云梦学刊,2003,(1)6陈忠实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后答问录J延安文学,1997,(6)37刘小平儒家“善”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欲望叙述以周作人、王润滋、陈忠实为分析对象J学术探索,2005,(2)8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2007,(6)9李泽厚论语今译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孙莹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王林彤关中伦理文化的镜像与命运浅析白鹿原中民族文化存在的困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