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501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研究综述我国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国际依存度比较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后,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纺织服装业该如何调整战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课题。本文综述了许多学者对于如何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的研究,分析了当今纺织服装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纺织服装业有所启示。一、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理论是美国经济管理学家普拉哈莱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他们的经典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中定义为“

2、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也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世界大企业的成长过程表明,一个企业成功的过程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朱光好(2003)指出作为纺织服装企业而言,真正的核心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营销的创新能力;2企业打造纺织服装品牌和管理品牌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共同反映了一个纺织服装企业最基本的素质和发展潜力。

3、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综合能力。它通过一些指标体现出来,包括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力、文化、人才、品牌或者管理能力等。二、运用要素禀赋论分析竞争力因素(一)资源禀赋1、原料资源。梁亚娜(2007)认为我国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优势,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纤生产国,原料资源丰富,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天然纤维产量占世界纤维总产量的比例近年来一直维持在25左右。陈丽珍、程媛媛(2009)指出我国是产棉大国,棉花是纺织服装生产基本的原料资源,我国在棉花产量上具有绝对优势。施华玉(2

4、005)指出中国纤维产量已占世界的30。其中棉花、化纤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6和28,居世界第一。其他纤维如苎麻、蚕丝、羊绒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多。2、劳动力资源。凌海生(2007)认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纺织服装产品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显著的价格优势。窦金美、张思华(2008)指出美国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纺织业每小时工资为08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27,日本的1/26,韩国的1/12。但是劳动力素质不高是纺织服装业的一个劣势所在。陈丽珍、程媛媛(2009)认为我国纺织服装职工主要来自农村,缺少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丰富

5、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才,纺织服装外贸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职工整体素质较差,这样将会严重影响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3、基础设施。程欣(2009)认为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对交货及时和运输成本的要求较高。整体来讲,港口码头、物流设备等基础设施发展稳定,但南方地区缺电现象较严重,电力供应不足会影响部分产地的开工率,并且电价上涨也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二)技术水平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有相当大的差距。梁亚娜(2007)认为我国虽然技术进步也很快,但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较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工业

6、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领域,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2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傅纯恒(2004)指出我国纺织装备明显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适应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没有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要获得高效益是不可能的,靠落后的装备和技术要生产出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样是不可能的。许兰杰,郭昕(2008)认为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产业技术水平低下,生产效率难以获得有效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国际上棉纺织行业精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的占有率已经分别达到50和90,我

7、国仅占22和32;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到80以上,我国仅34。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产品已超过40我国仅为18国际上先进发达国家化纤行业的涤纶直接纺织技术已普遍采用,我国直接纺织比重不到10。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则更加落后,导致面料的色差大、色牢度低、手感不好”品种及色彩花型跟不上时尚潮流风格不对路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纺织服装业提高和发展的“瓶颈”。张恒山(2003)认为,我国纺织服装一直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科学管理水平相对不高,产品多以数量多、价格低、成本低而取胜。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使我们拓展国际市场的实力相对薄弱,这也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发达国家踊跃到中国这个

8、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推销产品、寻求发展的根本原因。(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陈丽珍、程媛媛(2009)认为相关性的产业包括纺织机械行业、专业市场和行业协会对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纺织机械部门是一个重要的相关行业,它是生产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部门逐步发展,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推动作用。据纺机协会对1020家生产企业统计显示,2008年,22个生产纺织机械的省市中有14个省市有产品出口。而中国也拥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广州国际轻纺城、中国湖塘纺织城、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常熟招商城等。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中

9、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大的市场容量扩大了区域产业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中国纺织服装业组建了较多的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宁波市服装协会等,这些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信息收集、协调各企业行为、规范出口秩序、研究进口国反倾销法规与条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而支持性产业包括展览业、教育业和其他支持性产业也对纺织服装业也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四)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朱光好(2003)、郑显理、李莉(2009)认为纺织服装企业从总体上粗放经营的比重比较大。这些年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出现了明显的“量增价跌”的形势,出口遇困的关键在于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

10、理。从产业结构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从增长方式看,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增长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报价接近成本,出口效益低微。五需求因素潘立勇(2009)认为纺织品服装属于日用消费品,全世界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根据WTO公布的世界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数据显示,仅2003年一年世界纺织品的出口总额就为1369亿美元,服装的出口额为1850亿美元,而我国当年的出口分额占世界的245,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说明,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另外,我国的纺织类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世界市场的差异化并不显著,再加上出口加工品的大量存在,使

11、得该类商品能够占有很大的市场分额。程欣(2003)认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消费者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且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也带动了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六)历史因素潘立勇(2009)认为我国具有悠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经验和技术比较突出,另外,纺织服装行业也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竞争的行业之一,这些历史因素使我国的该行业具有先天的优势,促使我国大量出口纺织服装产品。施华玉(2005)认为从长远发展看,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应靠纺织服装业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

12、的需求,因此,纺织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三、提升竞争力的策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应该重新找准定位,采取积极地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1、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徐剑明(2002)认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是根本出路。要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完成从以数量和价格取胜向以质量取胜的战略转变,要在现有来料、来样、来牌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有特色的名牌产品,以此打入国际中高档市场。而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的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品质、产品品位,产品生态;增强创新能力,包括技术改造、开发创新、人才战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包括信息化、

13、供应链管理。2、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张芝萍(2004)认为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积极地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纺织服装人才,构建人才竞争优势。而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建立独特的引才机制、灵括的用人机制、合理的竞争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树立长远的人才战略观,狠抓人才队伍的建设工程。黄永平,殷民桦(2003)认为切实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并维持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和员工的素质培训,加强科技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进修、培训,以及员工的岗位职业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增加综合竞争能力。3、要改进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欧阳玉萍(2006)中国

14、的纺织服装业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迎合世界品牌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要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纤维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的设计入手,提高产品档次,从而形成以技术为后盾。以产品为依托,以质量取胜的纺织服装出口新格局。郑显理、李莉(2009)认为纺织服装业应该不断增加产品设计、研发等软技术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以技术为后盾、以产品为依托、以质量取胜的纺织服装出口新格局。4、实施品牌战略。朱光好(2003)、傅纯恒(2004)、认为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经之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一个名牌商标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实力,每个名牌商标的背后,都有一份可观的市场份额

15、。用品牌来扩大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竞争策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纺织服装行业通过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拓宽海外市场,可以进一步增强产品出口创汇的能力。要建立真正的品牌和强势品牌,必须为品牌建立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设计、品牌和产品定位、广告投放等全方位为品牌服务,在品牌产品的营销上形成内在一致的整合品牌传播。5、避免无序竞争。梁建芳,张星,李筱胜2002认为要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就必须避免无序竞争,加强行业自律。用产品高质量来保障市场的占有率;严格执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有效避免

16、不正当竞争必须强化知识产权自律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和制度,积极参与保护知识产权等项行动,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得中的积极作用。6、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付子墨、林汉川(2009)认为企业要建立相应机构来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企业决策迈向民主化、科学化。敖秋华(2009)认为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的走势,重点跟踪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以便及时应对。四、结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纺织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我国应该重新定位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明确其国家核心竞争行业的地位,以一国之力加以重点打造,以适应日趋激烈、复

17、杂的全球竞争环境。尽早明确国家全球竞争战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竞争优势,让中国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中的强手。参考文献【1】朱光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J中国纺织2003(8)6567【2】梁亚娜我国纺织服装业的SWOT分析J价值工程,20072695153【3】陈丽珍、程媛媛浅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J对外经贸实务,2009(12)3739【4】施华玉着力提升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8284【5】傅纯恒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丝绸,2004(3)14【6】张宏性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05(1)3034【7

18、】凌海生浙江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2007109698【8】郑显理、李莉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劣势与应对危机的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11)108109【9】张芝萍浅谈提高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4(17)2628【10】徐剑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2(1)2226【11】付子墨、林汉川金融危机对我国服装制造业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09(7)119122【12】黄永平、殷民桦浅淡纺织业如何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J江苏纺织,2003(9)3637【13】敖秋华全球金融海啸对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20

19、09(1)5658【14】潘立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经管励志,2006(21)2829【15】许兰杰、郭昕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优势何在J四川丝绸,2008(1)2830【16】窦金美、张思华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711【17】张恒山浅谈服装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J江苏纺织,2003(9)3133【18】程欣基于钻石模型和RCA指数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2009(30)2328【19】梁建芳、张星、李筱胜【20】欧阳玉萍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四川丝绸,2006(4)3639【21】SULTAN,HAMIDGLOBALCOMPETITIVENESSOFGARMENTINDUSTRY,ECONOMICREVIEW,2006,11(37)1719【22】GAILTAYLORCHINATEXTILETRADE,JOURNALOFFASHIONMARKETINGANDMANAGEMENT,2004,2(8)136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