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嘉兴家庭碳排放的调查与思考一、引言低碳生活,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们通过书面的方式随机调查了解嘉兴家庭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
2、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家庭养成低碳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嘉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家庭产生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日益增加。但目前关于碳足迹的研究从国家尺度以及特定产业部门如交通、工业、农业出发的较多,而专门从家庭研究能耗和碳足迹的却相对较少。本文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从嘉兴家庭低碳生活的调查出发,对目前国内外对家庭低碳的认识,各国现阶段关于家庭碳排放的政策以及低碳生活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阐述,并对嘉兴实行低碳家庭进行研究分析。二、关于家庭低碳的研究家庭消费是产生C02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家庭产生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日益增加,家庭的节能减排潜力也
3、随之升高。开展家庭能耗和碳足迹研究,不仅可以为众多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指导,帮助居民寻求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而且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外关于家庭碳排放的研究1国外关于家庭碳排放构成的研究家庭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英国学者CHRIS通过对英国国民家庭生活中电能、室友、天然气等能源的统计,把国民的生活支出及各种物质消耗定量转化为CO2排放,以数据形式展示了英国家庭碳排放的未来情景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迫切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英国国民生活的低碳标准。日本学者柳下正治(2007)通过研究日本家庭、运输部门及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比
4、重,从产业分布、建筑建造、低碳交通及新节能技术运用方面提出减少城市碳排放的措施。其他学者从城市碳排放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碳排放构成,从经济发展与能耗之间的关系分析制约城市低碳发展的3大要素城市生产、交通、家庭生活的碳排放趋势。2国外关于家庭碳排放源的研究家庭碳排放的源包括4部分家庭的直接用能,家庭成员交通出行,家庭废弃物处理,家庭消费的非能源产品和服务。TUKKER和JANSEN(2006)对直接碳排和间接碳排加以区分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直接碳排,由非能源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为间接碳排,他们可以将直接用能和交通也行归到一起作为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源
5、,而将废弃物处理、家庭消费的非能源产品和服务作为家庭间接碳排放的源。STOKES等(1994)在调查墨尔本东郊655户家庭C02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情况时,所考虑的源包括汽车、电、煤气三部分。KENNY和GRAY(2009)在爱尔兰的家庭碳排放预调查中,所考虑的源包括家庭能源使用家庭用电,家庭加热所耗燃料;交通出行私家汽车、火车、公交、出租车、飞机和船舶;生活垃圾三部分。DRUCKMAN和JACKSON(2009)在研究英国家庭碳足迹时,所考虑的源包括家庭直接用能房屋采暖照明等,个人交通出行,家庭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在上游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BIESIOT和NOORMAN(1999)考察了整个欧洲
6、的家庭能源消耗情况,发现家庭直接能源消费仅占1520,而间接能源消耗占80以上。BIN和DOWLATABADI(2005)通过计算美国家庭直接和间接能耗与碳排,得出二者的数量对比特征间接能耗与碳排是直接能耗与碳排的两倍多。另外还识别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密集和碳密集项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减排措施。3国外关于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美国66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应的规律,即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城市郊区会比居住在城市中心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在大城市中这个区别更加显著(GLASERANDKAHN,2008)。DRUCKMAN和JACKSON(2008)考察
7、了英国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和相对应的碳排放量,发现家庭收入水平与之显著相关,其他诸如住宅类型、住房产权、家庭结构和地处农村城市等因素也对家庭能耗和碳排放有一定的影响。GLAESER和KAHNU(2009)研究发现家庭地理位置对碳排放有一定的影响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城市郊区的家庭比居住在城市中心区的家庭产生更多的碳排放。METTE和MANFRED,JESPER(2005)发现不同的家庭类型有不同的二氧化碳的要求。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不同开支,特殊类型的住宿,城市性,我们发现,能源和CO2的要求是正相关,与家庭开支。此外,运输和取暖的需要远远高于房屋和家庭生活在农村地区,较适合
8、家庭居住在城市和地区。最后,年龄似乎有一些重要,因为年轻家庭有较低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和就业状况。DALIA和REMIGIJUS(2009)研究发现家庭的生活方式对碳排放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数值有很大的差距。KENNY和GRAY(2009)在爱尔兰的家庭碳排放预调查中发现家庭规模大小人口数会影响家庭能耗和碳排放3口以上家庭的人均碳排放比单人独居的家庭碳排放减少接近13。SHORROCK(2000)考察了英国家庭碳排放在19902000期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驱动因素,并确定了这些因素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性质及大小。发现隔热装置改善、能源
9、效率提高、以及电力生产行业提高气体燃料使用比例3个因子是引起家庭碳排放减少的因素,而家庭数量增加以及室外温度变化是导致家庭碳排放增加的原因。KERKHOF(2000)等对比了2000年荷兰、英国、瑞士、挪威四国的家庭碳排放,发现荷兰、英国的家庭碳排放多于瑞士、挪威两国。荷兰、英国的家庭随着收入的增加,C02排放强度升高,而瑞士、挪威却出现下降趋势。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国的能源供应、人口密度的因素的不同造成的。4国外对于减排措施的研究LEBEL等(2007)针对城市中存在的4项主要碳排放负面效应,提出了一个城市去碳化发展道路的框架。另外还建议通过对过度消费的调控来降低碳排比如为低收入阶层提
10、供廉价、清洁和安全的出行方式、居住环境、工作和饮食等,同时向消耗大量资源及并排放大量碳的群体征税等措施来减少家庭或个人碳排。DAVIDANDRESS2010酬分析了交通中的低碳燃料标准的应用带来的影响,美国的联邦政府和许多州政府都制订了相关政策和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四月,加州采用了低碳燃料标准LCFS,是交通部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性政策举动。回顾了LCFS的主要要素,关注加州的实践和LCFS被广泛讨8论的问题。DAVIDANDRESS还综述了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两个可选的主要方法碳捕抓交易和碳税的概念。分析聚焦于LCFS相关内容,包括特定燃料对土地使用变更效果的影响。如果电力成
11、为主要的交通能源,需要研究许多问题。低碳燃料标准受到美国其他州和欧盟的赞赏。作者通过氢能源的成功案例阐述了根据加州模型在国家层面建立低碳燃料标准的核心要素构成。ABIGAILLBRISTOW2008研究了2050英国基于土地利用的低碳客运交通发展路径,分析了英国发展低碳客运交通的路径,并与现状的交通政策作比较。认为如果没有个人行为改变,即使是最为显著的技术进步都难以满足碳减排的目标。最有前景的措施组合包括鼓励减少机动交通使用和更高效汽车的追求明晰的价格机制、公共交通的脱碳化、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的便捷性和减少机动交通的需求。(二)国内关于家庭碳排放的研究1对于家庭碳排放的研究郑思齐2010利用中国
12、统计局的大样本微观数据,估算了中国74个城市的居民家庭碳排放水平及其构成,并讨论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采用的是2006年74个城市包含35个大中城市的25,000多条微观数据,将家庭碳排放分为住房和交通两大部分,前者包含居民用电、暖气和炊事燃料煤、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后者包含私家车、出租车和公共交通又分为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研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利用的微观数据,在各个城市的层面上建立行为方程,考察各项能源消耗与家庭特征收入、家庭人口和户主年龄的关系。之后,定义一个“标准家庭“,它的三项指标取值是全部样本的均值水平,用这些行为方程来估计这与一个标准家庭在不同城市的各项能耗。不简单地计算每个城市每项
13、能耗的户均值,而是引入标准家庭的概念,以排除人口分布在城市间的系统性差异。郑思齐等发现中国城市家庭的碳排放水平要比美国小很多,中国居民用电和冬季供暖是生活碳排放中的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分别占到总量的39和43。朱勤等(2010)通过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对1980至2007年中同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居民消费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生活消费对能源的直接消耗及其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二是支撑居民消费需求的国民经济产业对能源的消耗及其产生的碳排放。文章中主要研究的居民“生活用能”是指居民在炊事、热水、照明、室温调节等擘活起居
14、方面的直接能源消费不包括交通用能消费。生活用能碳排放属于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最后指出我国家庭碳排放的现状问题(一)我国居民生活用能及其碳排放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减排空间有限。(二)相对低碳排放的天然气消费在我国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I4。(三)农村居民的煤炭终端消费比重过高,而天然气消费的比重尚不足城镇居民的1。(四)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城乡差距明昆,但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势2国内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王博2010首先谈论了对于低碳,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去看待低碳生活。他提出。最关键的还是人类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朝低碳生活靠拢。必须强调的是(一)低碳生活方式是低碳经济的基础。(二
15、)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单纯减少碳排放更重要,相比于生产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生活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具有本源的意义,是低碳经济的关键。文章的关键在于对“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的理解,不仅是指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从生活中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杨婷(2010)对于低碳生活也给予了自己一些认识,文献中说明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同时提出了低碳的意义,一低碳生活着眼于人类未来。二低
16、碳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对高排放、高污染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三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国内关于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内许多学者(陈秉钊,马强,2007;丁成日,2005)提出,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密度、混合使用,增加土地利用及交通的整合推动就业与住房的平衡,强调公共交通引导的土地开发模式,同时交通队城市能源及CO2排放量所起的关键作用,已经被大量城市蔓延的定性研究所证实(JOANTHANNORMAN,2006)。刘晶茹等(2003)通过对北京市两座典型居民住宅楼的部分生命周期过程中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进行比较,发现建筑物的层高对能耗和环境排放也具有一定影响高层住宅楼的能耗及环境排放量明
17、显高于低层住宅楼。孙娟等(2009)对上海市20世纪80年代及2000年后两住宅小区的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建筑年代对能耗有一定的影响2000年后的住宅小区能源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而从人均能耗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来说,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609倍和0815倍。刘晶茹和王如松(2003)对比了85年和98年中国家庭因生活用电而间接产生的C02、SOX和烟尘排放量,发现从85年到98年这3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对全国的贡献率都有一定增加。陈佳瑛等(2009)研究了中国19782007年家庭模式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情况,发现家庭内部结构的变化对于碳排放量的增长存在明显的解释作用。李艳梅和张副博
18、(2008)分析了1987年2002年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发现在此期间,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呈增加趋势,其促进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4国内对于减排措施的研究周勇(2009)对荷兰节能减排的五项最有效政策工具用煤协议、标杆协议、排污权交易、政府补贴计划、税收分别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五项政策工具在中国的应用情况。陈粉丽和张松林(2008)指出了家庭节能减排需遵循的原则及可行的对策李忠东(2008)对常见家用电器电脑、电视、空调、冰箱、电热水器、微波炉、电饭煲、吸尘器、洗衣机等和燃气使用时可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归纳
19、总结。5开展家庭低碳存在的问题张静(2010)在对开展低碳生活应注意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抵制“过度消费”和“面子消费”。其中居民转变消费态度、树立节能理念是低碳生活的重中之重,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倡“循环消费”和“绿色消费”与“循环消费”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尊崇的是可持续性消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杨婷(2010)在对居民实现低碳的研究中发现,在居民实现生活中,居民对于低碳生活中存在着两大误区(一)低碳生活意味着降低居民生活水平。一些居民认为,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20、,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是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的。这是一种误解,低碳经济并不一定比高碳贵。(二)低碳生活离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一些居民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居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三文献评述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家庭碳排放理论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主要从政府出面,首先在公共设施上进行低碳的实施,认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府设施是最需要进行低碳的地方,对碳
21、排放的治理采取了十分完善的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发达国家,有专门的碳税对于高碳排放的地区进行监管,政府机构管理职能分明,监管完善到位,通过分析碳排放的源头以及构成,把的重点放在了居住地的规划上面,从基础设施做起,包括居住环境的特点还有最新的低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从各个细微的方面以政府为动力的进行低碳生活,而我国的研究主要是从家庭出发,主要从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的生活思维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嘉兴家庭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更没有像美国和日本一样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区域碳排放的监管过程,只有部分见诸于一些在发达国家中实施的家庭低碳生活的一部分经验,所以嘉兴政府完善对于嘉兴家庭碳排放以及附近
22、的区域居民碳排放的研究,法律法规和监管技术都十分必要。从最底层的小区管理慢慢到区政府管理,从底层开始制定法规条例完善嘉兴实行家庭低碳这是重中之重。参考文献1陆莹莹,赵旭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J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1871912孙娟,李振海,伍星,等上海市不同年代住宅小区能源消费调查与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9,3000186893陈佳瑛,彭希哲,朱勤家庭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568784樊杰,李平星,梁育填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架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61685AUFFHAMMER,M,CAR
23、SON,RTFORECASTINGTHEPATHOFCHINASC02EMISSIONSUSINGPROVINCELEVELINFORMATIONJOURH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08,5532292476ALMOND,DOUSLS,YUYUCHEN,MICHAELGREENSTONEANDHONGBIN1IWINTERHEATINGORCLEANAIRUNINTENDEDIMPACTSOFCHINASHUAIRIVERPOLICY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9,992184907KENNYT,GRAYNFA
24、PRELIMINARYSURVEYOFHOUSEHOLDANDPERSONALCARBONDIOXIDEEMISSIONSINIRELANDJENVIRONMENTINTERNATIONAL,2009,3522592728DRUCKMANA,JACKSONTTHECARBONFOOTPRINTOFUKHOUSEHOLDS19902004ASOCIOECONOMICALLYDISAGGREGATED,QUASIMULTIREGIONALINPUTOUTPUTMODELJECOLOGICALECONOMICS,2009,687206620779TUKKERA,JANSENBENVIRONMENTA
25、LIMPACTSOFPRODUCTSJ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2006,10315918210李艳梅,张雷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689089511BIESIOTW,NOORMANKJENERGYREQUIREMENTSOFHOUSEHOLDCONSUMPTIONACASESTUDYOFTHENETHERLANDSJECOLOGICALECONOMICS,1999,28336738312KENNYT,GRAYNFCOMPARATIVEPERFORMANCEOFSIXCARBONFOOTPRINTMODELSFORUSEINI
26、RELAND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2009,2911613BINS,DOWLATABADIHCONSUMERLIFESTYLEAPPROACHTOUSENERGYUSEANDTHERELATEDCO2EMISSIONSJENERGYPOLICY,2005,33219720814PADGETTJP,STEINEMANNAC,CLARKEJH,ETALACOMPARISONOFCARBONCALCULATORS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2008,28210611515KERKHOFAC,BENDER
27、SRMJ,MOLLHCDETERMINANTSOFVARIATIONINHOUSEHOLDCO2EMISSIONSBETWEENANDWITHINCOUNTRIESJENERGYPOLICY,2009,3741509151716DRUCKMANA,JACKSONTHOUSEHOLDENERGYCONSUMPTIONINTHEUKAHIGHLYGEOGRAPHICALLYANDSOCIOECONOMICALLYDISAGGREGATEDMODELJENERGYPOLICY,2008,3683177319217GLAESEREL,KAHNMETHEGREENNESSOFCITIESCARBONDI
28、OXIDEEMISSIONSANDURBANDEVELOPMENT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9,38165065518刘晶茹,王如松,杨建新两种家庭住宅类型的环境影响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23435,6419孙娟,李振海,伍星,等上海市不同年代住宅小区能源消费调查与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9,30001868920SHORROCKLDIDENTIFYINGTHEINDIVIDUALCOMPONENTSOFUNITEDKINGDOMDOMESTICSECTORCARBONEMISSIONCHANGESBETWEEN1990AND2000JE
29、NERGYPOLICY,2000,28319320021刘晶茹,王如松中国家庭消费的生态影响以家庭生活用电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00322陈佳瑛,彭希哲,朱勤家庭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5687823陈粉丽,张松林家庭节能减排的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98299,30224周勇荷兰节能减排五项最有效政策工具及在中国的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6131825李忠东家庭节能减排妙招J质量探索,2008,8545626LEBELL,GARDENP,BANATICLAM,ETALINTEGRATINGCARBONMANAGEMENT
30、INTOTHEDEVELOPMENTSTRATEGIESOFURBANIZINGREGIONSINASIAJ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2007,112618127张静关于城市居民实行低碳生活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1828杨婷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329王博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文化应对J北方论丛,2010,“530SIQIZHENG,RUIWANG,EDWARDLGLAESER,MATTHEWEKAHNTHEGREENNESSOFCHINAHOUSEHOLDCARBONDIOXIDEEMISSIONSANDURBANDEVELOPMENTWORKINGPAPER15621HTTPWWWNBERORGPAPERSW1562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