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谓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就是集群通过其内部的主体间,加强经济业务合作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通过外部,加强和全球企业的联系,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增强集群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价值增值,达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具有阶段性特点的活动。如今,在我国,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正日益引起官方和民间的重视。目前国内的集群升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集群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集群绩效的提升,有利于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关于产业集群及其升级的理论收到了学界的重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现有
2、的研究多是从某一特定的视角出发,来阐述如何进行产业集群升级,与之相比,专门研究集群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文献相对较少。事实上,产业集群在中国已呈现出新的特征,影响其升级的因素日益复杂,重新研究并诠释产业集群及其升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羊毛衫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和基本形式1、防止产业集群衰退的必要性波特认为一个产业集群经过10年的发展基本上比较成熟,若不及时升级则可能出现衰退(波特,2003)。产业集群也经历着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由于市场行情、产业发展周期,以及产业集群内过度竞争、拥挤效应、柠檬市场、创新的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等,导致产业
3、集群绩效降低,竞争力缺乏,最终衰退与消失。尽管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目共睹,但一些中外著名的产业集群走向衰退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匹兹堡钢铁产业群、温州桥头镇纽扣小企业群等。这些衰退的产业集群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发展缓慢,没有适时地实现产业升级(罗勇、曹丽莉,2008)。2、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必要性我国的产业集群,无论是新兴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创新行为普遍呈现出一种低端化、模仿化、同质化、个性化、偶然化共性特征,表现出“集体创新动力缺失”困境。从创新活动内容来看,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其聚焦多数着眼于成本降低型能力和同质性生产规模扩大能力的获取,而产品质量提升或产品差
4、异化创新能力缺失;从创新的合作角度来看,追求“小而全”的单打独斗式创新活动,缺失分工合作网络式创新;从创新战略角度来看,普遍采取市场跟随和产品复制、模仿的渐进性创新战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创或突破性创新远远不足,而且缺乏高效创新流程管理和整合能力,不能构建企业内专业化研发部门而导致常规性创新能力的缺失(张杰、张少军、刘志彪,2007)。产业集群升级,就是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保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3、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形式关于产业集群升级形式,国外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竞争力角度,认为集群升级有三种形式即产品、效率、生产环节。PORTER和KAPLINSKY1990考察了发
5、展中国家,认为保证集群在从事贸易中对劳动和资本的收益获得竞争力的最佳办法就是升级制造更好的产品、更有效率地生产、或转向更具有技能的环节。另一种观点认为集群升级有四种形式,但提法不相同,有从价值链角度提的,有从创新角度提出的。KAPLINSKYMORRIS2001从价值链角度,认为集群升级主要有四种类型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过程升级指通过重新组织产品系统或引入高技术,增加投入产出水平。产品升级指新产品的研发,采用更复杂的产品线,比竞争对手更快的质量提升。功能升级指接受新功能或放弃旧功能,提高技能。链的升级指移向新的、价值量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KISHIMOTO2004从创新角度
6、,提出集群升级主要包括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过程升级和部门间升级。其中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过程升级与KAPLINSKY的定义相同,而部门间升级则是指运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能力转向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过程。由此可见,国外对集群升级形式的研究,无论是哪种升级形式,其内容基本一致,都认为集群升级的形式有生产更复杂的产品、更有效率地生产和转向新的高附加价值的生产环节,只不过对这些内容的分类不同而已。国内对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刚刚起步。梅丽霞等(2005)认为,产业集群升级问题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产业升级问题,更是一个和地理关联及其制度文化密切相关的区位升级问题。具体来说,产业集群升级的形式和内容应包含五个方面技术
7、能力的升级、创新能力的升级、外向关联的升级、社会资本的升级及创新系统的升级。(二)产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目前,学者们认为制约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有融资渠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服务网络和功能平台、政府的公共政策、社会资本等。程学童、蔡华林(2005)对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认为,制约产业集群升级的瓶颈问题主要还是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和技术水平不高。管福泉等(2006)认为,我国产业集群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素质较低,不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中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主要集中在纵向工艺分工领域,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而横向功能分工发育迟缓,打多尚未形成集体创新机制;产业集群的
8、环境基础较弱,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等专业化要素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发育缓慢。徐建中等(2006)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上,集群的发展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低,缺乏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功能平台,缺乏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集群发育的外部环境尚不成熟等问题。张杰等(2006)认为,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兴起是依附于关系型信任与关系型契约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机制,其竞争优势体现在社会资本与劳动力结合的低成本方面,而在产业升级、价值链提升的进程中却面临着“社会资本锁定”的制度困境。在次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困境应该从不同企业网络特性的差异入手,以社会制度所嵌入的
9、社会信任体系(社会资本)为分析框架,探寻企业网络的内在特征差异及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及升级的路径。(三)加快羊毛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科技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实现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加大。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不仅指产品的升级,更主要的是指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与组织方式的升级。1、鼓励企业兼并,培育核心企业、龙头企业,通过核心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大力展开分工协作体系建设张继彤,兰国云(2010)等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
10、来自于其柔性分工协作关系。产业集群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业内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分工体系。分工协作体系建设是一项繁浩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宽来培育新产业,以做大产业的根基,壮大产业集群,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过度竞争。而核心企业又是产业集群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核心企业往往表现为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或关键技术企业。以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新技术的引进、吸收、推广和应用,扶持一批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业科研机构,扩大交流与合作,加强自主知识创新,针对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科技协作与攻关,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提高产业制造过程的
11、规模、技术、质量门栏,同时鼓励大规模企业收购兼并较小规模的企业,保证产业集群中的制造环节向大企业集中。二是拓宽价值链,培育专门的设计、广告、营销、物流、金融、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政府给与相应的鼓励,如税收优惠、项目奖励、土地优惠等。2、着力提高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代工到自主品牌转型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也包括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创新是任一产业保持活力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创新。肖武岭,张继彤(2008,2010)觉得促进创新的策略有以下几种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集群区域的创新环境,保持竞争烈度。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但不应当是过度竞争
12、)有利于创新,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此时企业具有创新动力。维持必要的竞争烈度较容易实现,主要是减少人为保护,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力量。在集群区域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创业的倾斜扶持力度,激励集群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二是建设支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组建行业协会,搭建产业交流平台。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桥梁作用,加强企业家的交流合作,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建设好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产业动态和信息,宣传产业和企业,提高产业的知名度。另外,政府服务也至关重要,比如政府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有效结合、促
13、进企业研发能力提高;政府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大力举荐企业到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等。三是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大对品牌建设是扶持力度,加快出口品牌建设步伐,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徐焕明,2009)。3、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培育工程,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众所周知,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要充分重视人才培育与储备。产业集群的转型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因为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可以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或引入新设计方案来实现,而工艺流程升级则相对较难,这涉
14、及许多隐含类缄默知识,是无法用钱买到的,这有待于企业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的智力支持。这时,对高级生产要素(人才)的引进显得特别重要。在人才培育方面,建议内外并举,走综合的人才引进与培育之路。一是采用多重渠道,积极引进人才。实施高端人才引进鼓励计划,从物质上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注重更新引进人才的软硬环境,以留住人才。二是培养。当地积极培养人才,建立多层次、立体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我市培养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懂管理的综合性高层次人才。三是采用柔性人才制度。有时候,高端人才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不愿意到本地来工作,这时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柔性的工作制度。即利用现代通讯技
15、术,异地完成产品或其他工作,实现人才隐形引进兰国云、宁德军,张继彤,2009,2010。4、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自发动力完善的市场体制机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1、着力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努力改善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而造成的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机制状况,避免地区见的低层次机制和不规范的市场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和合理疏导,引导、规划和培育市场的成长。2、完善市场机制,把资源与环境问题市场化。政府要硬化资源和环境产权,加快培育资源、土地和环境市场,完善资源和环境价格体系,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把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传递给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
16、体(林凤霞,2010)。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现状、并提出如何进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具体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研究首先,通过相关资料与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文献进行综述。其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并分析了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对策。最后,得出分析结论及启示(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国内外近几年来关于纺织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说明羊毛衫产业集群的现状及羊毛衫产业集群
17、转型升级的现状。(三)研究难点产业集群升级虽然是现在的热点话题,但对其研究较多地倾向于全国,对地方的研究比较少,对于数据的收集比较困难。(四)预期目标本课题首先分析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情况,试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了解桐乡羊毛衫产业的现状,这是本文的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试图发现桐乡羊毛衫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第三个目标针对桐乡羊毛衫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桐乡羊毛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某些参考。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0月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0年11月下达任务书;2010年12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2011年3月上交论文初稿;2011年4
18、月论文修改和完善;2011年5月中旬论文定稿、评审;2011年5月下旬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张杰,张少军,刘志彪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2梅丽霞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研管理,200551471513盛世豪,郑燕伟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4张杰,刘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研究J中州学刊,2006140435肖武岭促进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6张继彤促进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若干建议J江苏纺织,201017徐焕明加快推
19、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J政策瞭望,200998林凤霞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路径与对策探析J纺织导报,201039兰国云,宁德军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产业集群J衢州市政府网,200910罗勇,曹丽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929811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4程学童,蔡华林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J宁波党校学报,20056606515管福泉进一
20、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7)858716徐建中,赵伟全球价值链下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J科技资讯,2006(7)16416517PORTER,M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LONDONANDBASINGSTOKEMACMILLAN,199018KISHIMOTO,CCLUSTERINGANDUPGRADINGINGLOBALVALUECHAINSTHETAIWANESEPERSONALCOMPUTERINDUSTRY,INSCHMITZ,HED,LOCALENTERPRISESINTHEGLOBALECONOMYISSUESOFGOVERNANCEANDUPGRADING,CHELTENHAMELGAR,200423326419GARYGEREFFI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20JOHNHUMPHREYANDHUBERTSCHMITZHOWDOESINSERTIONINGLOBALVALUECHAINSAFFECTUPGRADINGININDUSTRIALCLUSTERSREGIONALSTUDIE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