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58329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404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4页
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4页
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4页
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4页
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讲教师:倪国良,第一章: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本章提示及重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一个大系统。这个体系以经济体系为基础,以军事为手段,以政治为集中表现。这一体系是由构成它的行为主体及相互关系组成的,并受它的内在的和外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变的图景。国际政治体系是把握国际风云变幻的总绳索,是观察和认识国际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一节:国际社会的构成和基本特征,一、国际社会的形成,所谓国际社会,就是在国际范围内各行为主体以一定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总体结构。这个结构,在空间上是全球性的,在内容上是错综复杂的,也是多层次的。

2、,国际社会形成有三个条件:,第一、以经济的密切往来为纽带,世界贸易兴起,人类共同体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第二、以主权国家的形成为标志,出现殖民战争,国家间既对立,又统一。第三、以主角国家的共识为准则,经过协调和斗争,有了建立某种 “秩序”的愿望和行为,这种秩序既有序,又无序。,二、国际社会的构成(1),国际社会的成员构成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在国际舞台上活动最为活跃,最有影响。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地、政权和主权,只有具有这四个要素才能成为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主权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这些权利是主权国家在国际

3、中享有的基本权利。,二、国际社会的构成(2),独立权,指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指控和干涉的权利。 平等权,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是一律平等的。 自卫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独立和发展的权利。 管辖权,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事物具有管理的权利。,二、国际社会的构成(3),第二类是主权国家联盟:就是以主权国家所组成的联盟,这一联盟的基础是主权国家,联盟的意识和动机是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这一利益是单个国家所无能为力的。它所形成的决议,是“民主基础”上的一种“联盟意志”,既对其成员国有约束力,也对国际社会有

4、影响力。 根据国际组织年鉴的统计,现在全世界各类国际组织共有21764个,其中属于主权国家联盟的有3569个,非主权国家联盟的有18195个,在这些国际组织中,唯有联合国的规模最广,最用最大,影响力最强。,二、国际社会的构成(4),第三类是非主权国家联盟:就是指不是以主权国家的名义,也不是以主权国家政府的名义所组成的一种联盟,非主权国家联盟类的组织是很多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政党的、宗教的、经济的、文教卫生的等等。其中影响较大的组织有: 1、社会党组织; 2、世界基督教协进会; 3、世界穆斯林大会; 4、跨国公司等。,三、国际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国际社会一经形成,就具有自己的内

5、容。如果从内容上来划分,它可以分为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体系;如果从性质上来划分,它可以划分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如果从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来划分,它可以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一个地球、两种制度、三类国家、五大矛盾是国家社会的新概括,它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新内容。,三、国际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2),它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国际社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总系统,它的上下左右都有纵横交错的子系统组成。 矛盾性的特征:国际社会中各系统,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呈现出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三、国际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3),无序性的特征:由于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众

6、多,利益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政权,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从而呈现一片无序的状态。冲突过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逐渐确立一系列公认的准则和调控机制。从而在各力量集团内部和外部就出现了暂时的有序状态。,第二节: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所谓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指国际范 围内各行为主体之间在政治经济关系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具体表现为各行为主体在要求权力与财富、实行侵略与反抗、谋求和平与发展等政治经济活动中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抗与合作。,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标 志主要是(1),第一、两次科技革命的成功 第二、垄断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殖民扩张

7、的全球化,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标志主要是(2),其形成是以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出现,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主要是由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资本主义贸易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资本主义金融体系,以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为基础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综合形成的。它打破了民族壁垒,完全把世界联成一体。,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发展及其动因,第一个时期,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纯粹统一的资本主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第二个时期,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8、结束,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并存和斗争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和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体系内部及其相互间既矛盾又统一的时期。,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发展的动因是:,第一、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第三、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壮大;第四、垄断资本的自我调节。,第三节: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1),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具有整体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不是单个行为主体政治经济之和,也不是它们政治经济运动规律的简单延伸,而有着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9、 联系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内外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既表现为相互并存和相互依赖,也表现为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2),不平等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在政治地位上不是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自形成以来就是不平等的,甚至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它同帝国主义的殖民战争和争霸战争紧密相连。其实质就是统治与奴役、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运动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内部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推动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发展规律,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演变的规律性结论:第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演进道路是曲折的。第二

10、、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演进端面是多层次的。第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演进方式是多模式的。,本章思考题:,1、国际社会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2、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形成发展的动因是什么?3、怎样认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发展规律?,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本章提示及重点(1),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国际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三类国家、多种集团的多极化格局的世界经济体系。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1、,几个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章提示及重点(2),当今世界,振兴经济、发展经济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构成和变化。因此,研究当今世界经济的演变及其规律性,了解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有助于从更深层次把握当前世界格局的走向。,本章提示及重点(3),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认清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美、欧、日的优势地位,明确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第一节:战后初期两大经济集团的形成与对立,第一节:战后初期两大经济集团的形成与对立,

12、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与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动因(1),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贯穿其中并作为其基础的是大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动因(2),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的作用第二、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作用第三、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质的形成(1),美国

13、经济霸主地位确立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美元与黄金本位制双挂钩: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认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二是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建立固定汇率关系。,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质的形成(2),第二、在国际贸易领域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1947年日内瓦会议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规定实行自由、无差别的原则,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质的形成(3),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加强对世界各地区的控制。这种控

14、制主要有:一是实施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和渗透,二是实施“道奇路线”,扶持日本;三是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渗透。,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4),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1949年11月,美国操纵英、法、意等15个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导致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隔绝。,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质的形成(5),第五、大力发展新科学技术,保持在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美国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战后初期几乎独占了所有科技新领域,垄断了核技术和电子技术

15、,凭借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得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维持其霸权地位。,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6),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科技优势,领导建立了以自由贸易和自由兑换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其形成的标志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与实质(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出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下无法正常参与国际市场交往的情况下,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被迫提出的经济理论。,三、社会

16、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与实质(2),按照这一理论所进行的集体自力更生的努力,有效地抵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禁运,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这一理论又暴露出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缺点。,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与实质(3),第二、成立和扩展“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建立的“经互会”其宗旨是:苏联与各成员国间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以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与禁运,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这是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也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与实质(4),第三、积极推进

17、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苏联、东欧、中国以和平共处五原则为基础,改善了与周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对西方遏制政策以沉重打击。,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与实质(5),两大经济集团在经济上的对峙主要集中在经济“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上,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集团与资本主义经济集团之间的抗争。,第二节: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美欧日三大经济力量中心的形成(1),三大经济力量中心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第一、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生产领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经济实力下降;二是美国对世界依存度加深;三是在国

18、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四是在金融领域黄金外汇储备不断下降,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一、美欧日三大经济力量中心的形成(2),第二、欧共体和日本成为两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超过美国;二是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三是在黄金外汇储备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四是对外资本输出有了明显增长。从而使西方世界从美国领导下的大一统向三足鼎立转化。,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新兴工业国的概念是说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出口贸易,实现工业化,但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过渡阶段。以“亚

19、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抓住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机遇,将经济发展战略由“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积极吸收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生产出的工业制成品销往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三、原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变化(1),原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变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增长速度放慢;二是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内涵与结构上拉开差距;三是经济出现停滞趋势。,三、原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变化(2),原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长期奉行粗放经营的发展战略;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第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三、原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变化(3),第四、

20、科技创新没有受到重视,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达到理应达到的高度;第五、长期不开放,给本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害;第六、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扩军备战,给经济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引发经济危机。,第三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新趋势,一、新科技革命的推动(1),经济的第一贡献力来自科技进步,在科技进步普遍物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商品的社会中,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新科技革命的推动(2),战后的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它更新了国际分工的内容,加强了世界市场的作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速了世

21、界经济一体化。,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1),所谓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与调节,这种合作与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演变。,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2),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要求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世界经济一体化最明显地表现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而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贯穿其始终。,三、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新特点(1),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排斥地区经济集团化。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一

22、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区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各方面变化的一个集合,涉及国际贸易、金融、科技、生产、资源流动与配置、消费、政策与经济关系,它是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化与重组,是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三、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新特点(2),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1、三大经济集团的新发展;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出现的新特点;3、地区经济集团化与跨国公司企业一体化并存。,三、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新特点(3),地区经济集团化新的变化和特点使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同时又加深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的分化。,第四节:当代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是

23、指在不断扩大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一、经济全球化(2),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随着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协作和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的相关性、依存性提高。 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深层次的联系日益密切。,一、经济全球化(3),第三,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和技术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第四,经济的全球化还表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各国在金融关系上联系的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是国际分工,其特征为两重性、竞争性、融合渗透性、经济政治化明显、信息化等。,二、

24、知识经济的发展(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运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研究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的规律,是通过现象、资料、数据获得的对规律性的认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服务;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对知识战略地位的强调;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知识资产的质量和数量状况。,二、知识经济的发展(2),知识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一,知识作为经济资源改变着经济增长的方式,在经济增量中知识的贡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专利、商标、版权等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构成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企业的管理方

25、法、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等,是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第四,员工的知识素质、工作技能、创造能力、合作精神等构成企业的人力资源资产。,三、当前世界经济新变化(1),当前世界经济新变化表现在:第一、以科技进步为中心的综合国力较量。综合国力是反映一国整体实力的综合性经济指标,其中经济实力构成整个指标体系的核心,而经济的第一贡献力则来自科技进步。,三、当前世界经济新变化(2),第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其表现在:一是从资源状况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其资源优势并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发展中国家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平等

26、地位;三是从资本关系来看,国际资本的流量、流向都在发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转变。,三、当前世界经济新变化(3),第三、各国经济结构的新调整。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含量的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建立起来,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主导产业;二是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知识经济在工业化国家获得巨大成功,并正在引起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三、当前世界经济新变化(4),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发达国家明显快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明显快于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微型化、智能化等。,四、当今主要世界经济组织(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经营国际货币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1945年12月27日

27、在美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国际贸易发展、稳定汇兑,避免竞争性的汇率贬值,协助建立关于成员国之间货币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和消除阻碍世界贸易的外汇限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要求。,四、当今主要世界经济组织(2),2、世界银行是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组成的一个集团,是联合国附属的专门机构。它成立于1945年12月,其目标是通过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活水平。其宗旨是:促进生产事业的投资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鼓励不发达国家的生产与资源开发,用鼓励投资以发展会员国生产

28、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的增长以及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四、当今主要世界经济组织(3),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及国际经济组织,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缔约国在互惠互利基础上,通过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成“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及实际收入与有效需要大幅度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诸项目标的实现。,四、当今主要世界经济组织(4),4、世界贸易组织,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为自己的宗旨,构成了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以运转的基础。它将多边贸易体制管理的领域范围大大拓宽,从商品、服务扩展至

29、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各成员国内部与贸易有关的宏观调控、财政、立法等国内政策。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定期审议各国贸易政策的机制,确保这些成员国的国内贸易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相一致,它的成立及运作,已经体现了推动世界贸易增长的显著作用,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思考题,1、美国是怎样建立起世界经济霸权的?2、怎样认识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第三章: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演变,本章提示及重点(1),国际政治主体参与国际事务表现为国际政治行为。各国国际政治行为的相互作用,使国际社会呈现出政治格局局面。国际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国家和各种政治力量相互

30、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样式和规模等。它既寓于国际体系的母体之中,又是国际政治行为的必然结果。时代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内容、基本形式以及演变的基本规律。,本章提示及重点(2),掌握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是学习这一章的中心环节。把握世界政治格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认清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及其特点,明确格局转换新时期各国综合国力优势的角逐。,第一节:战后两极格局的 形成和演变,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国际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国家和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样式和规模。它决定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三个起因:,第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作用 雅尔塔体制的

31、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在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曾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进行过讨论,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战后设计了一幅世界秩序的蓝图,他们之间背着中国、波兰等国家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和谅解,为雅尔塔体制形成打下了基础。,其主要内容是(1),(1)对德国必须彻底击败;消灭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惩办战犯,拆除一切军事设施,建立民主政治:经济上消灭其作战潜力,迫使德国赔偿盟国所受的损失:德国实行四国分区占领,成立对德管制委员会。,其主要内容是(2),(2)在波兰应恢复其独立主权,成立波兰政府,并商定解决波兰边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其主要

32、内容是(3),(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参加对日作战条件; 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外蒙古独立、把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旅顺港租借为苏联海军基地、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苏联承认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以及在中国的利益。,其主要 内容(4),(4)决定成立联合国和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并确定了解决国际事务的一些重要原则。 这是三国妥协的产物。,雅尔塔体制的作用:,二战后美苏二极(两极)为中心两大集团对峙的格局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雅尔塔体制是指美国苏联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既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第二、帝国主义阵营

33、的形成(1),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在政治上,以遏制苏联为旗号,抛出了杜鲁门主义。 在经济上,为了控制西欧,将西欧纳入“共同抗苏”的阵线,推行马歇尔计划。,第二、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2),在军事上,为了同西欧共同对付苏联,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外交上,为了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排斥老殖民主义、防止苏联势力侵入,提出“第四点计划”。,第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在军事上,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在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同苏联分别签订了互助友好同盟条约。,70年代前后三个世界的格局式样:,其演变大致经历三个世界格局式样和东西南北关系格式样阶段。 7

34、0年代前后三个世界的格局: 1、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2、西欧日本独立倾向增强,帝国主义阵 营分化; 3、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团结; 4、美苏争霸态势的形成。,第二节两极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终结:,80年代前后的东西南北关系格局式样:,1、中美建交、中苏关系解冻,以对话代 替对抗的大三角关系形成; 2、欧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3、世界性的经济问题突出。,二、两极格局的终结(1),两极格局的终结有三个原因: 第一、苏联国内政策的根本转向 第二、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根本转向 第三、苏联对美国政策的根本转向,二、两极格局的终结(2),两极格局的终结,是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是苏联东

35、欧一极的塌陷造成的。1989年东欧剧变,不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导致了1990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两个德国的统一,雅尔塔体制欧洲部分崩溃。1991年苏联解体,不仅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已不复存在,而且最后完成了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三、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过渡时期,从旧格局的瓦解到新格局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其特点:一是此次格局转换是在没有经过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完成的,不可能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也就不可能有大国安排,只能是各种力量自然发展合力作用的结果。二是各国需要集聚增强力量,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独立一极的地位。,第三节: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一、多极化

36、趋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过渡时期是一个长期历史时期主要由于: 第一、这种长期性,是由两极格局中苏联 一极垮台的突然性决定的。 第二、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这种和平性决定了格局转换的不彻底性,这种不彻底性导致这一阶段是各种矛盾充分发展的时期。,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世界特点(1),“过渡性”是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决定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以下双重结构性质:,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世界特点(2),第一、世界和平因素与战争因素并存 主要表现在: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各种地区性、国际性的合

37、作组织空前活跃。 地区性冲突和战争,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得到缓解。,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世界特点(3),第二,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并存 经济利益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的重点,综合国力的竞赛成为大国较量的主要形式,贸易谈判被赋予与冷战时期军控谈判同等重要的意义,世界主要国家间领导人的你来我往,所带的成员和所谈的问题,大部分都与本国的经济利益有关。,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世界特点(4),第三,世界一体化趋势与民族分离趋势并存 欧洲共同体、东南亚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集团组织在这一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区域集团组织,虽然是激烈经济竞争的产物,但他们使经济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狭

38、隘壁垒,在更大的区域内融为一体,客观上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阶梯。,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世界特点(5),民族分离趋势也在加强,主要表现在前苏联、东欧地区与第三世界的一部分地区,这种倾向在全球范围内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冲击整个世界。,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1),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极化趋势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其客观依据是世界上存在着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矛盾各方的力量对比是不平衡的,但矛盾的任何一方将力求自身的发展,争得自己应有的位置,多极化必将出现。苏联解体后东西矛盾已不成为主要矛盾,西西矛盾和

39、南北矛盾已经上升,西西矛盾可能成为主要矛盾。,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2),第二、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 1、美、欧、日关系: 两洋战略的实施是冷战后美、欧、日关系的重大调整,它表明美、欧、日在安全利益一致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全球,面向21世纪新的同盟关系。,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3),2、美、俄关系: 俄将继续坚持“全方位”外交,力争同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成为世界政治的一极。,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4),3、美中关系: 美国在与中国“全面接触”的同时,开始建立防范中国的战略态势。中美关系仍将不断发生纠纷和摩擦,斗争难以避免。,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5),4、中俄关系

40、: 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而且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6),第三、国际政治组织作用的不断加强 联合国、北约、东盟、非统组织、美洲国家组织、不结盟国家联盟和政府首脑会议等。它们在调解国际争端,缓和国际形势,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7),冷战后联合国的影响和作用的提高,表明联合国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仅仅是超级大国的“表决机器”和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相反,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明显增强,可以

41、看到,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全球发展联合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同时,也面临十分复杂的任务和更严峻的挑战。,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8),第四、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增大 1、冷战后世界主要大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心已由政治军事安全转变为经济安全。,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9),2、国家政治利益的实现由意识形态的较量向综合国力竞争转变。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实力和潜力(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的总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战略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推行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各国力量对比关系变化的基础上的。而促使各国

42、力量对比关系变化的主要机制就是竞争的机制。,三、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变化(10),3、冷战后,国际竞争的主要战场转移到经济领域。大国追求国家利益的手段由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向主要依靠经济实力转变。在新的主战场,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围绕高新科技主导权、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主导权、信息主导权等,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本章思考题:,1、 何谓世界政治格局?要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角应具备什么条件? 2、怎样认识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终结? 3、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四章:发达国家的 经济与政治,本章提示及重点(1),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

43、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一直居于中心地位,几乎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研究发达国家经济、政治及其霸权兴衰的历史,对我们观察国际斗争的风云变幻,把握世界潮流的基本走向,具有,本章提示及重点(2),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政治和全球战略的全面分析,认识发达国家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的本质;当代发达国家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其固有的矛盾。,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的快速发展(1),快速发展得益于: 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首先是因为生产发展使人们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增加,同时又为新技

44、术的研究发明提供了必要实验条件和足够的物质保证,使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为科技的进步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的快速发展(2),其次,科学技术为生产力,本身具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再次,是因为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迫使垄断资本把发展科技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最后,是因为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和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动用巨额资金,重点突破某一尖端技术领域。,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的快速发展(3),第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首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以很高的速度发展起来; 其次,传统工业部门虽然在不断

45、进行技术改造并有所进展,但与新兴工业部门相比,都在相对地衰落; 再次,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正在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的快速发展(4),第三,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 二是发展水平的均衡化。,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的快速发展(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平衡发展更加具有跳跃的性质。这从美、日、西欧经济此涨彼落的变化情况可以明显看出。,二、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1),第一、市场机制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46、市场调节不能直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 其次,市场调节主要在现有的经济活动中起作用,并且市场信号对供求关系的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滞后性。,二、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2),再次,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并且主要适于那些对价格、竞争等反映敏感的产品和企业,而对垄断性的行业以及供求价格不敏感产品具有局限性。,二、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3),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并通过各

47、种措施,对国民经济干预和调节,以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垄断资本赢利的条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二、发达国家在当今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4),第三,经济“滞涨”困境; 滞涨即停止膨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并存状态,其具体症状是,生产停滞不前,物价居高不下,失业普遍增加,资本主义陷于全面深刻的经济危机中。,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政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1),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理论和民主原则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包括: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府制度、政党制度。 发达资本主义各国民主政体包括三条原则:即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少数原则。,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2),选举是一种政治制度,是指公民以及政党按照一定原则选出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决定国家政治事务的一种程序。 议会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主要标志,它一般由选民选出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所组成。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主要有:议会君主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