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58658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培训 (内部资料) 学 习 材 料 (一) 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研组选编 2010 年 3 月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1- 参与选编人员: 杨 宇 周兴成 杨德 芳 季 鑫 洪德隆 张 玉 禹云霜 贺泰秀 史 良 王 旭 王 志 谭 林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2-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培训学习材料 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研组 2010 年 3 月 目 录 历史回眸 我 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 (1) 文件政策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3)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9) 3.教育部关于

2、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 (14) 问题导读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与目标 1.为什么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17) 2.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 (18) 3.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18) 4.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18) 5.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9) 6.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9) 7.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9) 8.与以往课程相比较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20)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9.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整体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21

3、) 10.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2) 11.与以往的课程结构相比,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3- (22) 1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4) 13.为什么要设置学习领域? (24) 14.为什么要设置模块?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模 块体现了哪些教育价值 ? (24) 15.普通高中课程内容选择和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5) 16.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5) 17.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6) 18.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

4、如何进行? (27) 19.社区服务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认定社区服务的学分? (27)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20.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应如何适应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27) 21.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28) 22.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8) 2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29) 2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9) 25.新课程背景下应有怎样的学生观? (30) 26.什么是以校为本的教研? (31) 27.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何现实意义? (31) 28.什么是 “课程资源 ”? (32) 29.如何

5、开发课程资源? (33)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30.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33) 3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有哪些要求? (34) 32.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35) 33.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评价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5) 34.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35)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4- 35.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36) 36.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37) 37.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考试改革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7) 38.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在新课

6、程实施中有何意义与作用? (38) 39.普通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 (39) 40.普通高中模块学业成绩如何评价? (39) 41.普通高中毕业水平如何评价? (40) 42.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41) 43.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内容? (42) 44.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活动? (43) 五、普通高中新课程与管理改革 45.选修制、学分制的涵义是什么? (44) 46.推行选修制与学分制有何意义? (44) 47.为什么普通高中要实行学分制管理? (44) 48.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对学分认定做出哪些具体规定? (46) 49.学校应建立怎样的选 课指导制度来指导学生选

7、课? (46) 50.学生选课指导的原则是什么? (47) 51.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上应负起哪些责任? (48) 52.课程的多样化与可选择性是否会造成学生 “偏科 ”? (48) 53.行政班的意义与管理措施是什么? (48) 54.教学班的意义与管理措施是什么? (49) 55.学生选课,对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49) 生物课程改革 1.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51) 2.新旧教材中实验内容的范围及其改变 (73) 3.2009 年 5 月银川第 23 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学习资料 第四部分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5- (76) 4.新

8、教材中的几个特点 (88) 5.新教材使用后的几点集中的意见(实验区) (88) 6.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88) 7.学生实际 (89) 部分相关文献 1.“大纲”与“课标”异同点的思考 (91) 2.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 (95) 3.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 (102) 4.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108) 第五部分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1- 第一部分 历史回眸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进程,期间有惊涛骇浪,有千回百折;有矢志不移的追求,也有刻骨铭心的伤痛。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代的“教育救国”论到当代的

9、“科教兴国”论和“人才强国”论,都表达了对“教育作为社会改革的时代承担者”的强烈需求。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正是由邓小平领导的科技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发端。 1978 年 3 月 4 日全国科学大会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分别召开,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双翅。 从 1978 年开始,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引下,人们内心的改革火种被点燃,教育系统积聚的创造力空前地迸发,千万所学校扬起了远征的风帆,至今我国的教育经历了 30 年的风风雨雨。在此过程中我国教育系统的课程改革根据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也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深化、不断的完善。 30 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研究大致经历了起

10、步、拓展、深化和再发展等四个阶段。 一、课程改革研究的历程 (一)起步阶段( 1978 1985) 这一阶段无论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是研究的层次和水平,都处于我国新时期课程改 革研究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后,教育部直属的人民教育出版杜率先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套课程研究丛书,并于 1981 年创办我国第一家课程研究学术刊物 -课程教材教法, 1983 年成立我国第一家课程研究学术机构 -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 (二)拓展阶段( 1986 199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步伐加快。 1986年成

11、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同时制定了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并鼓励作者集体和个人 编撰教材,这为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良好契机。许多学者围绕课程教材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课程结构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课程教材的时代性、乡土性及农村课程改革等问题也得到初步探讨。综合课程成为这一阶段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围绕着综合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综合课程的类型以及如何进行课程综合化等问题。 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义务教育新的课程计划、各科新的教学大钢正式颁行,教材多样化的格局开始形成。 (三)深化阶段( 1994 1999)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2-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

12、改革的全面推进,一些问题仍需要进行深入 研究,同时,与义务教育课程衔接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课程教材的编制与设计,如何辩证地反映社会、知识和学生三因素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和摆正课程的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者探讨的话题。高中课程结构的改革一直是这一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之一。 1995 年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高中教育工作会议。 1997 年起,国家教委决定在两省一市试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各科新教材),并决定逐步推广。事实充分证明,这项试验是成功的。 1997 年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应运而 生,隶属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13、这也反映了群众性课程学术研究的迅猛发展和渐趋成熟。 这一阶段,课程改革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理论的探讨也向纵深发展。这既是课程改革实践的客观需要,也是研究者自觉意识的反映。 (四) 再发展阶段( 2000现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又可以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阶段,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实验工作拟用三年时间。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 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 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14、。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至此,在我国逐步形成适应 21世纪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3- 第二部分 文件政策 基 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01 年 6 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

15、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 19999 号 )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 200121 号 ),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

16、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7、。 重 庆 市 巴 蜀 中 学 公 正 诚 朴 -4-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 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 (或音乐、美术 )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 (或音乐、美术 )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 (或物理、化学、生物 )、历史与社会 (或历史、地理 )、体育与健康、

19、艺术 (或音乐 、美术 )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 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