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POETRYTRANSLATIONINTHECROSSCULTURALPERSPECTIVE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从跨文化的角度解读中西诗歌翻译中的深层内涵。在论文中将举例中西国家的诗歌经翻译成别国语言后的不同意义。诗歌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精华,更是文化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意向和形象词。中西诗歌中的这些文化词往往体现不同的甚至对峙的深层涵义,从而使译者两难。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习惯与原文的精神之间,若顾此失彼,反之亦然,难以两全。此时需要一种超越形式的视野,求得含义上的沟通。但首要的仍然是最大限
2、度的保持原文的风貌,促使不同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对话中实现交流,这在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是完全可能的。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不同民族有各自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这些差异在语言中留下了印记,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色彩词(CULTURALLYLOADEDWORDS)。例证就是春秋时齐国人晏婴说的“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果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地异也。”又比如一国诗歌中含有大量独有,特定的意向,在另一国诗歌中或许有对应物,却极少真正对等中国诗歌中常常将江水流逝喻愁,李白诗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而用以解愁的是酒(李白
3、将进酒),望月能令人想起亲人(静夜思)。此外。荷花喻洁身自好,梅菊象征傲世绝俗,挺拔的松竹则喻高洁,此类词在中国诗歌中不一而足。反观英国诗歌,ROBERTBURNS的诗“ARED,REDROSE”广为流传,那时我们才知道在异邦玫瑰是爱情之喻物。从情感上研究,同样的情感在不同文化中的形象比喻也不一样。我们的习惯是用伤心喻思念之情,用“心肝”喻心爱之人,同样的心情英语却用“心弦”表达。李白诗云“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外国人把它译作YETMUTUALLONGINGSUSENWRAP,/UNTILMYVERYHEARTSTRINGSSNAP不说“心肝”,而用“心弦”是英语文化
4、的习惯。汉诗的人名地名常有特定含义,外国人就不易明白。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处的关键是“辽西”二字。诗中人思念在远疆战场的丈夫,欲在梦中与之相会。可惜黄莺叫,梦难圆,叫人怎能不恨。“辽西“的隐喻清晰明了唐朝的兵役制度使百姓遭受极大的痛苦。据此翻译诗时需作变通,取其内涵。此处举例三个不同译者的版本可看出2对“辽西”一词有三种理解1THEIRCHIRPINGBREAKSMYSLUMBERTHROUGH/ANDKEEPMEFROMMYDREAMSOFYOU2WHENSHEDREAMEDTHATSHEWENTTOLIAOHIS/TOJOINHIMTHERE,
5、THEYTHEORIOLESWAKEDHER3DRIVEORIOLESOFFTHETREE,/FORTHEIRSONGSAWAKEME/FROMDREAMINGOFMYDEAR/FAROFFONTHEFRONTIER第一位译者不提辽西,从译文也看不出所思念是何人,读者顶多知道这是一首极普通的情诗,原诗的社会意义尽失。第二位直译LIAOHIS,却并没有提示什么,所以辽西含义仍然不明。第三位用了边疆(FRONTIER)一词,该词在英语中暗含荒凉、艰险之意,比起不译或直译更能传递原文之意。这就体现出了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在翻译界,关于东风与西风之异该如何翻译,已是老生常谈。两种风因地理位置不同在东西方
6、冷暖相异,中西诗歌对此各有偏爱。汉诗多褒扬东风,将其比作春风。“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江淹咏美人春游)又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羽寒食)。古诗赞东风取其暖意,能使草木萌芽,仿佛春风一般。而英国人笔下的东风却是AKEENEASTWINDJAMESJOYCEBITINGEASTWINDSSAMUELBUTLERHOWMANYWINTERDAYSHAVEISEENHIM,STANDINGBLUENOSEDINTHESNOWANDEASTWINDCHARLESDICKENS可见东风是刺骨的寒风。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人将这句直译MYATTICW
7、HICHLASTNIGHTINTHEEASTWINDDIDSTAND/REMINDSMECRUELLYOFTHELOSTMOONLITLAND。也有人建议将此处的“东风”改为VERNALWIND(春风)免得读者译文李后主昨夜又冻坏了。其实我认为东风就是东风,不必顾及太多。东西方交流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沟通已有较深程度。况且东风与西风已有充分讨论,相信其中的差异借助传媒已经普及了,能辨识的中外人士不在少数。再看看西风在英国人眼中是怎样的。西风对于英国人是暖风,生命的催生剂。雪莱的西风颂是耳顺能详的例子“OWILDWESTWIND,THOUBREATHOFAUTUMNSBEING,THOU,FROM
8、WHOSEUNSEENPRESENCETHELEAVESDEAD。”英国的暖风在中国则成了寒风,差异显而易见。西厢记有诗云“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寒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尽是离人泪。”有学者译为BITTERISTHEWESTWINDASTHEWILDGEESEFLYFROMTHENORTHTOTHESOUTH此处的西风仍然是西风。如果把此处的西风译作EASTWIND以顺应英国人的接受心理但又违背了东方人的气候常识。同样没有传递原文的信息,使译文迁就译入语读者,是译者的一片苦心,值得赞赏,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再现原文的风貌,不必越俎代庖。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
9、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3通过以上对比,展示了诗歌中文化特色词的深刻内涵及其不同的译文处理。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常常呈对峙状态,译文如顾及读者接受习惯,原文特定的内涵要受损失。保持原文风貌,又与对方的思维或观念相勃。对此,处于两种文化背景挤压下的译者,可采用不同视角,不拘一法,或转译,或变通超越,再现原诗精神以实现文化沟通。其中的关键是原文的风貌,不可随意舍弃,不同文化,在保持各自的特点时才有吸引力,译文应体现“和而不同”,才会有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交流。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上海外语教育社,1980年序言。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中国
10、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版吕俊谈诗词翻译中的意美原则外国语1995年第5期钱歌川英文疑难详解续篇中外出版社1976年第312页王寿兰编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18页孙梁编选英美名诗一百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第292页冯志杰、冯改萍译文的信息等价性与传递性翻译的二元基本标准,中国翻译1996年第二期MAOTSETUNGPOEMS外文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第35页BASSNETTSUSAN,LEFEVREANDRE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ONLITERARY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