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第七章,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有的幼兒可能在家中說方言,到了幼稚園就常得說國語,幼兒會成為雙語者,即是因為他們被期待在學校裡說一種語言,而回家和家人說另一種方言,即在早期學習和發展兩種語言。 我國幼兒的雙語發展,可能有其不同的立場和情境,國語則可說是幼兒的第二語言,是學校、社會和大眾媒體通用的主流語言。,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有關雙語言的論題,除了論及幼兒如何學習和發展兩種語言,亦常論及第二語言的學習是否會影響或削弱幼兒的第一語言。尤其語言又涉及文化的認同,語言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常反映該族群對生活和事物的看法,即可能同時涉及兩種文化系統和價值觀,此即所謂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雙語
2、言雙文化的經驗,尤其國際性重新思考原住民族歷史位置,國內也開始引進多文化社會的概念,保持文化差異於是成為推動者多文化社會的人本主義的表現,臺灣社會慢慢形成的各族群雙語教育是一個微小的指標。多元文化的觀念,強調接納和尊重所有族群的語言和文化特質,摒除社會上多數族群的本位觀點。,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目前有關雙語發展的知識,大多是取自英語為主的雙語研究結果,由於中、英文化語言與文字的基本差異。美國的語言文化狀況與我國各有不同,展現語言和文化發展中需要關懷的一個方向,一個國家或族群的雙語言雙文化教育課題,涉及兩種語言之語言學和兩種社會之文化人類學的深奧課題。,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一、雙語言的發展 我們
3、對中國人第二語言的學習、認知、知覺、和產生歷程等,目前尚缺乏明確的認識,其中重要的課題包括:(1)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發展階段之區分性比較;(2)學習第二語文對第一語文的影響;(3)雙語之間在基本概念發展上的異同;(4)雙語混合使用現象;(5)使用雙語時的聽收策略與方法等。,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幼兒的雙語是指在生命開始的五年中,獲得兩種語言。在現代語言學中,著重於區別語言能力和語言表現,能力是指一個說話者具有之語言規則的內在知識,表現則是指說話,一位雙語的說話者在兩種語言上已具有其能力和表現。一般而言,幼兒的雙語主要包括: 1.能瞭解和(或)產生兩種語言 2.社會互動過程中,自然地顯露在兩個語
4、言系統中 3.同時發展兩種語言,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綜合有關幼兒雙語發展的研究 1.在幼兒時期獲得不止一種語言 2.獲得兩種語言可能是平行的,一種語言的特質可能延後、超前、或與其他語言平等地發展 3.兩種語言的獲得可能使幼兒發展一種交互的語言 4.兩種語言的獲得在發展上不會妨礙其中一種語言的獲得,幼兒顯露在兩個語言系統中,不致妨礙語言的發展 5.雙語的獲得可能增進認知的彈性,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幼兒在年齡很小時,即能開始獲得一個第二語言,幼兒在五歲之前顯露在第二語言的適當情境,愈可能獲得如母語般發音流利的第二語言能力。然而,當一個人到達十三、四歲的青春期,才顯露在第二語言中,將不可能完全精通第
5、二語言,一個人過了青春期後學習第二語言,愈可能帶著明顯的口音。語言的發音、語調、口音的學習,屬於基本而較低階的語言學習,必須在十一或十二歲前學習,才能事半功倍。,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綜合有關的研究結果,檢視一般人對於幼兒獲得第二語言常有幾個錯誤的觀念: 第一個錯誤觀念是幼兒比大人更容易獲得第二語言,雖然早期的雙語不會傷害幼兒的語言發展,幼兒不經由明顯的教導即獲得第二語言,但是有關幼兒和大人學習第二語言的比較研究顯示,幼兒除了較易學得準確的腔調之外,學習第二語言的表現比大人拙劣,在發音技巧的領悟和學習速度上也比大人緩慢。,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第二個錯誤觀念是幼兒愈小,能愈快獲得一個第二語言。沒有
6、研究證據顯示學習第二語言的關鍵時期,而有的研究顯示成人和青年獲得第二語言比幼兒快,年齡較大者,學習第二語言的文法和字型的速度也較快。,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第三個錯誤觀念是幼兒獲得一個第二語言,是經由單一途徑。語言學習的變異性涉及社會的、語言的、和認知的交互聯結過程,幼兒學習第二語言,有其複雜的個別差異,學習者的特徵和學習結果之間的關係不是簡單的,沒有一個特徵能決定語言學習,因為社會情境、輸入、和互動都是很重要的。,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幼兒獲得第二語言的過程需要許多嘗試和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技巧一樣,需要探索和試驗,需要大人接受的態度。即大人順應著幼兒的語言行為,其特徵是: 1.幫助幼兒瞭解正被
7、溝通的意義 2.面對此地和此時 3.使用簡單的短句 4.使用的句子 5.經常重複句法的類型 6.停頓較久、而較緩慢,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幼兒以這種學習第一語言的相同方式來學習第二語言,是最有效的。強調文法結構的嚴格教學是不適當的,因為這樣可能混淆和干擾第二語言獲得的自然進展。二、雙語言雙文化的教育取向 非英語背景的幼兒逐年增加,從各個開發中國家移民至美國的兒童,使得愈來愈多雙語言雙文化的幼兒出現在幼兒教室。,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雙語教育通常是指針對語言的少數民族學生(說一種少數民族的語言)的教育方案,這些學生常在英語精通上有限制,在說英語的學校中常有學習上的困難,呈現較低的學業成就。美國的雙語
8、教育方案基本特徵是:以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方案所服務的學生的母語是一種語言。,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語言是表示思想的方式,是複雜思考的媒介,教師必須能以兒童的母語溝通,教學的課程也必須明顯地反映兒童的母語。雙語的定義不僅是語言學上的,也須考慮認知的和社會的層面,因為語言的獲得是在社會情境中的認知發展。實施雙語言雙文化方案,其中努力的四項領域是:課程發展、教師訓練、資源網路發展、研究和評鑑,雙語教育可說是幼兒教育成熟的自然擴展。,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雙語教育有兩種不同的取向,一者強調正式的語言教學,另一者則根據現有的雙語研究和兒童發展的知識,著重於自然的語言獲得,雙語教育有兩種取向,一種是增加的取向
9、,著重於增加一個第二語言,而同時也支持母語;另一種是減去的取向,教一個第二語言,以代替母語,最後母語即被取代而消失了。,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雙語教育在使用兩種語言的時間安排上,有幾種不同的安排方式: 1.兩種語言的時間相同,每種語言使用一個時段。 2.兩種語言的時間大致相同,但沒有預先分別安排時間,兩種語言可能在任何特定時段使用。 3.在較長的期間,分別使用兩種語言,先以學生的第一語言開始教學,只逐漸呈現第二語言,當學生逐漸精通第二語言,即增加第二語言的使用。,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4.以學生的第二語言主導著教學,第一語言使用在教某些特定的教材,在需要時有教學助理協理。 在美國,針對語言的少數民
10、族兒童,有下列幾種不同取向的雙語教育實施方案: 1.浸入方案 2.非浸入方案 (1)過渡英語為第二語言方案 (2)過渡保持方案,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在美國,浸入方案很少,而過渡英語為第二語言方案和過渡保持方案兩者的數量相同,這些方案對於兒童的語言和認知發展的成效,尚待進一步的研究評估。幼兒的雙語教育方案,基本上應讓幼兒顯露在有關語言的具體經驗,幼兒被激發學習第二語言,是因為幼兒覺得該語言的實際需要。,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雙語教育提供兒童在學校生存的機會,也不放棄他們在文化認同,為了成為真正的雙語者,這些兒童在獲得英語時,並且發展有關母語的知識。一般雙語教育常強調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其實不論有無這
11、樣的幫助,學生每日生活在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美國社會,這些學生知道他們遲早必須學會英語;少數民族的學生學習英語之際,常隨之損失他們的第一種語言和文化認同。,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在美國,語言的少數民族幼兒,常很早就進入幼兒學校學習英語,這雖有利於其日後英語能力的發展,以進入英語主導的學校和社會系統,但是卻同時也損失了自己家庭的第一種母語。例如,在美國實施的從頭開始方案,主要目的是提供貧困的幼兒在學校學習所需要的經驗背景和技巧,其中包括英語的能力,這些進入從頭開始方案的貧困幼兒常是語言的少數民族幼兒,在學習英語之際,即喪失了他們的第一種母語。,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移民家庭的幼兒愈早學英語,即隨著損失
12、其第一種語言,這種損失影響幼兒在家中與父母的溝通,尤其是父母只會說第一種母語時。 幼兒如很早就進入幼稚園說國語,這雖可能有利於其日後國語能力的發展,以適應國語主導的學校和社會系統,但是卻可能同時也損失了自己家庭的母語,這對於幼兒、家庭、和整體社會都是語言和文化的損失。,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對於語言和文化不同的兒童,學校的教室型態需要做文化的反應,雙語言雙文化的教育方案即強調語言和文化是共同運作、互為一體的,兒童在學習和發展其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之際,亦同時學習和運用他們本土的文化和主流文化,尋找雙文化的價值。,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幼兒教師在語言和文化不同的幼兒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的態度
13、和知識要能接納和欣賞幼兒之語言和文化的不同。幼兒教師須注意和應用下列幾個原則: 接受語言學習之時間架構的個別差異。不要以為幼兒能很快和很容易學會一種語言有關文化的材料與活動不應只限於慶祝不同文化的節日。,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接受幼兒想要溝通的意向。因為嘗試和錯誤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幼兒應該有機會練習母語和新建立的語言技巧。大人不應主導談話,而應多聽幼兒說話,提供幼兒說話的機會。認識幼兒需要獲得新的語言技巧,而不是代替現有的語言技巧,讓幼兒有機會保留他們的本土語言和文化,並且有充分的社會互動機會。,雙語言雙文化的經驗,提供一個激發的、動態的、不同語言的環境,讓幼兒在有意義的社會互動中使用語言,避免嚴格的文法教學,幼兒喜歡非正式的遊戲經驗。併入所有幼兒的文化經驗,重視每位幼兒的本土文化。使用非正式的觀察,以引導活動的計畫。提供一個接納的教室氣氛,重視文化和語言不同的幼兒。尊重幼兒的家庭,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