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66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一、选题的意义在过去传统的农村生活中,由中国文化推演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所维系的家庭理念即为儿女有义务赡养老年父母。因此,农村养老问题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的保障之后,农民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另外加上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依靠以上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出现了一定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村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形成了一些所谓的“421”家庭结构,子女没有能力赡养那么多个老人,这就从客

2、观上产生了农村居民的养老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子女不孝等因素造成一些子女不赡养老人的事实,这无疑加深了农村居民的养老风险意识。此外,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老年生活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期望目标在未来究竟能否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迎对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为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农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之后,农民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农民就能更好地从

3、事农业活动,农村社会经济就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经济也将得到更健康、更高速的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落实得并不十分理想。除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基本开展起来外,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均呈现出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特点。不发达地区尤其如此。2009年9月初,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到205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就以东部地区Z村的农民为对象,对新型农村最近我国实施的新型农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进行调查,获取直接的、真实可靠的资料。再对资料进行理性分析,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需要结合

4、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应实行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框架,以期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这样有利于国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将有利于我国更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参保意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东部地区Z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指出农民愿意参加或不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农民的年龄和性别、

5、农民的婚姻状况、农民家庭收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程度、政府对新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制定政策时是否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针对这些研究得出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这个地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水平。(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家如何做好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工作。首先,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其次,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步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再次,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因素。最后,指出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三、研究地点的选择我选择地处东部的浙江省兰溪市Z村为我的研究地点,第一,这是我从小到大所生活的村子,对村子里的人

6、和事比较熟悉。第二,今年暑假我们市刚实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们村的村民都对是否参保进行了选择,事情刚过去不久,大家都不会不记得。第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关农民自身的利益,大家都比较关注,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到我的调查中来,因此我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数据资料。第四,在地理位置上我可以就近调查,节省论文写作的成本,也可以快速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更方便我的论文写作。第五,在调查方法的选取上都可以比较方便,可以在跟农民闲聊中对农民进行访谈再记录下来,也可以制作一份比较合理详细的问卷,选取比较有特征性的农民来做问卷,从而获取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思路(一)研究的具体步骤1根据所选课

7、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2我选择地处东部的浙江省兰溪市Z村为我的研究地点,第一,这是我从小到大所生活的村子,对村子里的人和事比较熟悉。第二,今年暑假我们市刚实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们村的村民都对是否参保进行了选择,事情刚过去不久,大家都不会不记得。第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关农民自身的利益,大家都比较关注,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到我的调查中来,因此我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数据资料。第四,在地理位置上我可以就近调查,节省论文写作的成本,也可以快速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更方便我的论文写作。第五,在调查方法的选取上都可以比较方便,可以在跟农民闲聊中对农民进行访谈再记录下来,也可以制作一份

8、比较合理详细的问卷,选取比较有特征性的农民来做问卷,从而获取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的有关政策,形成观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4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文笔流畅,字迹工整。在时间上严格遵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做好本论文的撰写工作确定论文选题20109202010930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10120101030开题报告答辩20101031完成论文初稿20101112010320论文期中检查2011320201141上交材料20114152011420论文答辩201157(二)研究方法对于本课题,我主要

9、采取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同时辅之走访座谈的方法。1文献法我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政府的有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论文、期刊、报纸和网上资料等,经过认真筛选,把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先记录下来,做好笔记,以供写论文时参考。2问卷法制作一份问卷,内容是农民是否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鉴于有农民是被迫参加的,再针对不想参加和被迫参加的农民的原因进一步调查,对愿意参加和不愿意参加进行数据统计,也对不想参加和被迫参加的原因进行分类再统计,为论文提供最原始的资料数据。3访谈法分别选有代表性的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几位农民和不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几位农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对政府

10、这一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参加或不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原因,为论文打好基础。(三)研究思路借鉴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在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村养老保险主体的参保意愿出发,将Z村社会养老保险置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联系和运动发展中去进行系统剖析与研究。既注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当今世界各国存在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关注它在我国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的特殊性与个性,结合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对我所研究的Z村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意愿进行调查,最终提出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五、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一)给农村养老保险下

11、定义(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的问题分析二、加快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得不到广泛实行的危害(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得到广泛实行的作用和意义三、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因素(一)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在因素1个人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程度2家庭特征子女数、儿子数、土地面积、收入水平3农民预期获得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应缴的养老保险金数额(二)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外在因素1制度设计2收入水平3邻里效应4强制性5地理位置四、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快农村养

12、老保险的立法进程(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三)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五、主要参考文献1公维才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吴晓东中国农村养老的经济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陈心德,苑立波养老保险政策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刘学民养老保险617问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5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56胡宏伟,蔡霞,石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基于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综合考察J经济经纬,2009,67葛荣霞,郭文玲,胡金敏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经贸导刊,201

13、0,58谢安我国农村老龄化趋势及新型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9耿永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特区经济,2009,1210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经贸经济,2009,(11)11刘军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几点思考J云南法学,1996,412陈姗姗,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13田秋影,我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14凡亚军,进城务工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研究基于南京市进城务工农民的调查我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

14、8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定义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哈耶克曾经说过“社会保障乃社会安全之网络,足以摄取命运多舛者之心。”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育有所保、弱有所助、劳有所得、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不仅在我国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养老保险制度

15、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民生工程”。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加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日益减少,丧失了土地对他们的保障、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形成的倒“金字塔”人口结构,尤其是“421”家庭结构的日益增多造成赡养老人负担越来越重。另外,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空巢老人增多等情况,这一切都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正逐步成为基本的公共需求,我国必须及时和完善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到目前为止,在养老保障研究中,对农村养老保障的研究无论在研究成

16、果数量或是研究成果质量上都与城市养老保障相去甚远。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全面系统的研究仍然缺乏。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要先于我国,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有着特有的经济形态,因此,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方面不同观点的研究综述目前,学术界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支持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认为目前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最合适的模式;第二,支持社会养老模式,认为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是我国农村在经济形态改变后的必然选择。对于这两种观点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

17、有融合的成分,第二种观点实际上是支持走折中的道路,即不急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而是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家庭养老,让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卢海元认为,我国目前对农村实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第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2001年,以美元计价,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185元,已经超过欧洲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的最高水平爱尔兰,1998年为9580元。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达到5774美元,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平均水平5226美

18、元。2002年,中国农业GDP比重已经下降到15。可以说,中国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条件目前已经基本具备。第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战略条件已经具备。中国GDP将突破10万亿元,财政收入也突破17万亿元,经济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能力和手段都已具备。由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发达地区农村、城镇近郊农村和中西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已经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严格限制使用农产品价格保护等与之相抵触的农业政策。为了避免农业受到重大打击,避免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应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对农民实施更有效的保护。不

19、失时机地为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另外,在第二种观点的基础上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实施模式,其中公维才认为仅有社会养老保障不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模式,对农民也是不够的。因此,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选择上,要树立公正理念与公民意识,实施分层保障,建立五层次养老保障模式政府养老保障、政府补贴的社会养老保险、政府指导的自我养老保障及家庭养老保障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方面的研究综述从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区域差异、改革建议等方面,对农民参与意愿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较早的研究不需要考虑农民的参保意愿,可以强制性地实施农村社会养老

20、保险。如刘军认为195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社会保险会议文献中,曾对社会保险的概念有过如下的表述社会保险是以法律保证的一种基本社会权利,其职能主要是以劳动为生的人,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利用这种权利来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从定义可以看出,社会保险的内涵具有强制性、保障性、互助性、福利性和社会性。如果没有强制性就很难真正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也就不是社会保险了。因此,他认为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要实施强制的手段,不应该是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的作用也要体现在立法、培育市场和优惠支持三个方面。所以农村养老保险必须依法强制参加才能顺利进行。立法可以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

21、度环境。当前的大多研究则认为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参保意愿,尤其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要充分考虑,还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如胡宏伟,蔡霞,石静认为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完善和保障水平。他们通过分别对影响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庭财富、受教育程度、保险预期等都会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及缴费承受能力。还有不少学者将影响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进行分类,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不同的论述。如王媛在她的硕士论文中首先分析了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影响因素,它们通过

22、内在传导变量对农民的养老保险内在需求产生影响,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影响因素传导变量内在需求”;其次分析了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制度设计、信息对称、农民预期、邻里效应和强制性,它们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生外在影响,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影响因素外在影响”;最后,内在需求和外在影响合力的结果即为农民是否参保,基于前面分析构建出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分析框架。我认为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已经适合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不过不能一蹴而就,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全国一个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地方进行试点研究;其次

23、,从试点研究中找出适合的方法来发展完善各个层次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后,不同地区实行不同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家庭养老,让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在农民参保意愿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不能通过制定法律来强制让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样会使农民产生抵触情绪,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继而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阻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最终将达不到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的预期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让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如,积极发展农业来让农民增加收入;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宣传,强调农村社会养老保

24、险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惠民政策等等。五、主要参考文献1公维才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吴晓东中国农村养老的经济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陈心德,苑立波养老保险政策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刘学民养老保险617问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5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J经济学家,2003,56胡宏伟,蔡霞,石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研究基于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的综合考察J经济经纬,2009,67葛荣霞,郭文玲,胡金敏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经贸导刊,2010,58谢

25、安我国农村老龄化趋势及新型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9耿永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特区经济,2009,1210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经贸经济,2009,(11)11刘军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几点思考J云南法学,1996,412陈姗姗,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13田秋影,我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14凡亚军,进城务工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研究基于南京市进城务工农民的调查我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20_

26、届)本科毕业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来分析研究东部地区Z村农民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分为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外在因素分为政府的政策、邻里效应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针对内外因素的研究,立足农村实际情况,从农民个人和政府两个方面指出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在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农村的发展牵扯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今后很

27、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核心的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紧迫,而且这一制度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各项政策来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合农村保障事业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前列,全省各地普遍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保工作,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超过500万人,积累基金达24亿元,有5万多名参加农民养老保险的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28、,这些都为浙江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部分地区就率先启动了一种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政策变“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实行个人缴费、公共财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补贴的资金筹集机制。2此政策在强调农民自身的缴费责任之外,还体现出了政府公共财政的扶持作用,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额记入个人账户,且政府财政每年做出预算安排,注入养老金保险基金,确保养老金的支付能力。到2010年,浙江省兰溪市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了比较有特色的政策,那么这种政策改革对农民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意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一

29、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那么什么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非商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城镇人员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3针对这个定义我们知道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主要停留在依靠土地和家庭为主的传统模式上,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才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探索

30、。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1999年。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各省市地区拉开了帷幕,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那个阶段、制度设计本身存在不足等原因,养老保险参保率并不高。到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之后这一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第二阶段从2003年至今。从2003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行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是,我国东部等一些经济富裕地

31、区根据本地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情况,自主探索实行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区开始进一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行了探索。但到2007年末,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才只有5171万,仅占农村就业人员的109,全年仅有392万农民领取养老金40亿元,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仅有412亿元

32、。4因此,可以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在探索之中。2008年9月,新成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讨会”,邀请各有关方面代表和专家共同研讨如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尽快拿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经过试点在2020年建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完成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的目标。(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和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贯彻执行,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在我国突显出来了。因此,积极建立并发展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十分必

33、要。为了完成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目标,为了能尽快拿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各个省市区都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在2010年上半年我们浙江省兰溪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2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人社发2009193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166号)发布了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兰政发20103号)。5探索适合我们东部地区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

34、称“新农保”。二、加快发展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出现的更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非正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最主要作用的是以土地和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渐渐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探索,但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6第一,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曾经依靠以土地和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政府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随着这一国策的推行以及经济生活

35、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和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国农村家庭规模正逐渐缩小,出现了一些所谓的“421”家庭结构,子女没有能力赡养那么多个老人,所以依靠以土地和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当前老龄人的养老需求。从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表明,农村常住户户均常住人口为373人,比第一次农业普查1996年时的409人下降176。而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样本户平均规模则从1980年的512人下降到2007年的403人。7与此同时,中国农村老龄人口却在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务工,致使一半以上依靠家庭养老的老人生活困难,这样使得家庭养老不再可靠,因赡养老人而产生的家庭纠纷也在大量增加。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出现了很多土地

36、撂荒,加之农产品的价格涨幅很小,因此来自于土地的收入越来越少。这样来自于土地等家庭经营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正在大幅度下降、土地的保障功能弱化,使得基于土地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迫在眉睫。第二,我国起初实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很不完善。由于起初实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实际可行的社会养老保障的模式,所以并没有对以上的农村养老问题起到多大的作用。8很多农民由于缴纳不起养老保险金而不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有一些农民根本不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其的保障性有很大的疑问,带有一些观望的态度。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完善

3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再不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再不把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纳入国家整个养老保障体制建设中去考虑,将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先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不利于体现公平、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不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9再过20年后,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时代,再被迫处理农村养老问题,将会使我们陷于被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会越来越多,不积累必要的储备显然是难以应对。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在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去谋划处理。因此,积极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

38、纳入整个国家整个养老保障体制建设中去考虑是十分重要的。从以上无论哪个角度来看,及早谋划,加紧建立涵盖农村的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已经刻不容缓。三、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发展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要对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完善。于是我选取东部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浙江省兰溪市Z村进行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由于村庄比较小,做了20份问卷调查和选取了8户农户进行个案访谈。(一)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因素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

39、会养老保险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特征包括子女数、儿子数、土地面积和家庭收入水平等。从调查和访谈的总结来看,不仅两种特征交互作用,而且同一特征不同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两种特征的交互作用,一般来说,农民的年龄越大,家庭人口数越多;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儿子数和子女数一般越少。同一特征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一般来说,农民年龄越小,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子女数越多,儿子数较多的可能性也会越大。1个人特征(1)年龄我选取的20个人有1个小于20岁,8个在2045岁之间,9个在4560岁之间,2个大于60

40、岁。通过问卷分析可以得出年长者的养老保险内在需求比年龄较小者强。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龄较小者会因为已经参加了企业的养老保险而不会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二是年龄越长者的养老需求越迫切,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越强。这主要是因为年纪较长者面临着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对养老的考虑较多,而年龄较小者与自己的老年相距较远,对未来养老的考虑较少,从而其养老需求较为缓和,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较弱。三是年龄较小的农民由于正面临结婚、生子、子女上学等急待解决的基本生活问题,生产、生活等资金需求量较大,富余资金较少甚至短缺,支付能力不强,养老需求较弱;而对于年龄较长

41、者来说,这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生产、生活资金需求量较小,富余资金较多,支付能力较强,从而内在需求较强。(2)性别从问卷调查的反映来看,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要强烈一些。其影响机理表现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自我养老保障能力较差,从而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这主要是因为在农村女性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体力相对于同龄男性较弱,在老年时通过农业劳动获得收入的能力较差;再由于传统观念和分工的影响,女性通过外出打工等机会获得劳动收入的机会较少。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农村女性的自我养老保障能力较差,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这主要是针对4560岁之间的农民的。(3)婚姻状

42、况从调查来看,已婚的(年长者,年轻未婚不作考虑)比未婚的和丧偶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要强。我还对一位4560岁之间一直未婚的进行了访谈,他很开心政府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惠民政策。他说“我没有儿女,一直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现在有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政策,我会积极参加的。”对于这些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直未婚的,没有子女,就没有家庭养老的保障,所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比较强;二是丧偶的,身边没有了直接照应的人,对自己未来养老问题会比有伴的人要多一些顾虑。因此,比已婚有伴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要强一些。(4)身体健康状况从数据统计来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占775,身体健康状

43、况中等的占225。那225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比77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状况较差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较差、外出打工获得非农业收入的机会较少;与此同时,这部分农民在医疗等方面的花费却相对较高,从而现期的资金结余较少或入不敷出,用于未来养老的储蓄较少。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自我养老保障能力较差,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二是身体状况较差的农民未来患病的几率较高,对医疗开支预期较高,从而养老需求水平较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生内在需求的可能性较大。而身体状况较好的农民情况正好相反,其对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就较弱。

44、(5)受教育程度未满义务教育的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占35。满义务教育的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占65。以上两部分从问卷和访谈两方面显示农民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强度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考虑利用其他方式来规避未来的老年风险,从而就越有可能产生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二是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养老需求的内容就会越广泛,从而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越强。而文化程度低的农户对养老需求的内容要求不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

45、力较差从而其思想较为保守。其“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就重,那么考虑利用其他方式保障自己未来老年生活的意愿较弱,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生内在需求的可能性较小。2家庭特征(1)子女数子女数是影响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内在需求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大部分是有子女的,只有几个年轻未婚和年老一直未婚的是没有子女的。从调查分析调查可知,子女数越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越强。因为子女数越少,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差,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越强。相反,子女越多,家庭养老保障能力会越强,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就会弱一些。(2)儿子数从问卷调查可知没有儿子或儿子数少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内在需求大。主要表现

46、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因为现在在农村“养儿防老”观念还是存在的,儿子数越少,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弱,所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越强。第二,没有儿子或儿子数较少的农民,放弃固有的“养儿防老”观念、寻求其他养老方式的可能性较大,养老观念较为开放,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较强。相反,儿子数多的农户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强,转变“养儿防老”观念的外在压力较小,去寻求其他养老保障方式的可能性较小,养老观念较为保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较弱。(3)家庭收入水平按收入情况分组愿意参保的农民选择参保标准一览表(单位个)个人缴费标准家庭月平均收入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900元500元以下

47、25001000元210002000元620003000元430004000元35000元及以上21总计1721从以上这个表格可以看出,选择投保100元每年的有17个,选择投保200元每年的有2个,选择900元每年的有一个。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大多不是选择个人缴费标准最低的一档的。再结合我对一些有特色农民的访谈记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农民根本不想参加此次新农保,只是如果现在不参加,农民将在满60周岁之后不能获得每个月60元的基本养老金才被迫不得不参加100元每年每人的;然而,家庭月收入每高一档都会比前面的在参保上要自愿一些。所以可以得出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农民对农村社会

48、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其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民,支付能力越强;二是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民,其现期生活水平一般较高,从而对保障未来老年生活的月支出额的预期较高,那么其养老需求水平会高一些,因此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而家庭收入水平低的农户就会与以上的情况相反。(4)家庭耕地面积从问卷统计可知耕地面积小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土地保障是我国农村的传统养老方式之一,是自我养老保障方式的一种。对浙江省兰溪市Z村这样的东部地区偏远的乡村来说这种自我养老保障方式还是存在的。因此,耕地面积小的农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较差,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

49、内在需求较强;耕地面积大的农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较强,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弱。(二)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外在因素1政府的政策(1)政府对此次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和补贴额度的设置浙江省兰溪市政府设置的养老保险费按自然年度结算缴费,不足一年的按一年结算缴纳。个人缴费标准分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900元六个档次,参保人员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并根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参保人员中途也可以调整缴费档次。针对不同的个人缴费标准政府进行了不同的补贴,补贴分为两档,选择每年900元档缴费的给予40元/人年的补贴,其他档次缴费的给予30元/人年的补贴。凡正常缴费的,政府按缴费档补助标准给予补贴;凡补缴及属于折算年限的不予补贴。(这里我只论述正常缴费的部分,非正常缴费的部分不做论述,因为很多人不愿补缴,政策也不是很完善,也许政策还会发生变化)从以上的个人缴费标准和补贴额度可以看出,从100到500的补贴额度都是30元每年,只有最后一档900元才是第二档补贴额度40元每年,缴费标准的档次比补贴额度的档次多得多,且补贴额度相差不大。这样就给农民一个信息除非缴费缴到最高才能得到最高的补贴,否则从第一档缴费标准到第五档缴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