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1 本科 毕业论文 ( 20_ _届) 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所在学院 商 学院 专业班级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 摘 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这些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 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成为城市人群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在各条生产战线、各个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辛勤劳动,但是,具有明显反差的是,他们只能“浮”在城市,却
2、难以“融”人城市。农民工犯罪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民工荒的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 影响着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构建,影响着平安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以宁波市清水湖村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生活 、工作、精神、住房、娱乐等方面的现状,再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当地居民、当地政府、企业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对外来务工的看法和待遇。把握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需求,得出他们无法融入当地的原因,并为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一些帮助两者融合的建议,企业和政府都必须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战略规划,保障
3、外来务工的合法权益,完善激励制度,做好普法工作,搭建起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接触、了解的平台。 关键词: 外来务工;本地居民;融合;企业;政府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II Abstract 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more and more surplus rural labor to cities and towns。 These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new force into the citys urban
4、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over the years, Migrant workers work hard in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 However, the contrast is obvious, They can only “float“ in the city, it is hard “financial“people city。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Crime, Social Security, Children left behind, Labor shor
5、tage problem have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Migrant workers i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group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Impact on our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ffect the safe cities, a harmonious society Qingshuihu of Ningbo Ci
6、ty Village of migrant workers,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Understanding of their life, work, spiritual, housing, recre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tatus.Than, Through the form of interviews, To local residents, local government, business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ir views of fo
7、reign workers and treatment. Grasp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jor requirements of migrant workers. Come the reason they can not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And help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make some suggestions to help both integration.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 must do a good job of strategic p
8、lanning of migrant workers.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Improve the incentive system, To do legal work. Erected the platform about migrant workers and local residents to contoct each other. Keywords: Migrant; local Residents; Fusion; Government; Enterprise 目 录 1 绪 论 . 4 1
9、.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4 1.2 研究背景 . 4 1.2.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差异对城乡 经济发展的影响 4 1.2.2 外来务工人员的定义 . 5 1.2.3 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6 1.2.4 文化冲突与外来务工人员边缘文化的研究 . 7 2 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 10 2.1 清水湖村简介 . 10 2.2 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现状 . 10 2.2.1 基本情况 . 10 2.2.2 工作情况 . 11 2.2.3 家庭情况 . 14 2.2.4 精神娱乐情况 . 17 2.2.5 主要需求 . 20 2.2.6 外来
10、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对彼此的印象 . 22 3 清水湖村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无法融合的原因分析 . 26 3.1 存在的问题 . 26 3.1.1 就业歧视和经济收入问题 . 26 3.1.2 生活住房、人身安全及社会保障的问题 . 26 3.1.3 政治权利缺失问题 . 27 3.1.4 娱乐精神生活匮乏 . 28 3.1.5 犯 罪问题 . 28 3.1.6 子女教育,子女入学、学费问题 . 29 3.1.6 外来务工带来的环境问题 . 29 3.2 无法融合的本质原因 . 29 3.2.1 二元体制与户籍制度的藩篱 . 29 3.2.2 外来务工教育程度低、素质待提高 . 30
11、4 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文化融合的几点建议 . 31 4.1 企事业单位要做的工作 . 31 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III 4.1.1 杜绝就业歧视,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 . 31 4.1.2 工作的激励措施,企业福利及住房公积金 . 31 4.1.3 借助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思想教育 . 32 4.1.4 举办文体活动,营造促融环境 . 33 4.1.5 参考“立邦村模式”,走企业结合政府的路子 . 33 4.2 政府要做的工作 . 34 4.2.1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战略规划 . 34 4.2.2 保障外来务工的合法权益 . 34 4.2.3 搭建起给外来务工人
12、员和当地居民接触、了解的平台 . 35 4.2.4 加强礼仪培训 . 36 4.2.5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 免费法律援助站 . 36 结 论 . 5 参考文献 . 6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这些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成为城市人群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外来务工者的流动作为一种既有的社会现象,还没有得到制度的确认,户籍的限制使他们被当地居民排斥在外,成为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这也使他们
13、“既流汗又流泪”。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 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 我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得出一些能切实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相互融合的方法,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和当地居民相同的福利 待遇,让越来越多的城镇本地居民重视和关心外来务工人员。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道路,带动外来务工输出地和输入的的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和谐、文明。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 差异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
14、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 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城市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胡锦涛强调,要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
15、乡力度,着力加强对现代农业的支持,着力加强对农民增收的支持,着力加强对农村建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 设的支持,加快建立有 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目前,我国城乡在人口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高于城镇。人口结构的这一差异,有利于为城镇制造业和服务业输送青壮年劳动力,是助推城镇化的一大动力。 由于政策以及养育子女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农村妇女生育二胎的较多,而城镇妇女基本上只生育一胎,这使得城镇平均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和城镇之间就形成了
16、劳动力结构差异,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于城镇,并且拥有 年龄相对较轻的劳动者群体。城乡之间在劳动力结构上的差异,造成城乡之间劳动力禀赋不同。在过去 30 多年里,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成为城镇活力的新源泉,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以获得更高的要素收益成为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对于农村劳动者而言,一方面,进城务工经商可以改善生计;另一方面,城市是农村年轻人心中创业的乐土,年轻人进城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的“ 80 后”、“ 90 后”农民工就表现出明显的城市情结,他们对创造财富和城市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向往。在城镇方面,户籍人口的年龄相对农村越来越大,一些城镇人口老龄 化已经比较严重。在
17、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情况下,城镇急需农村劳动力来补足日益扩大的劳动力供求缺口。农村和城镇劳动力供求的互补,有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应当顺势而为,借助这一动力,积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不过应当看到,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也有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主要是农民工的知识和技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社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难以满足企业稳定的用工需求。还应当看到,虽然现在农村还有很多富余劳动力,但劳动力供给并不是无限的。专家预测,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可 能在 2016 年从增长变为稳定,然后逐渐下降。目前存在的城乡人口结构差异是二元经济的产物。随着城镇化的
18、推进以及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这一差异终将消失。这意味着,在本世纪中期,我们可能会面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因此如何留住进城务工人员,并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课题。 1.2.2 外来务工人员的定义 在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指农村户口的人来到城市打工,因只能从事脏、累、苦、险等工作而收入较低,在城市仍处于贫困状态这部分人群。中国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 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严格的户籍制度,决定了在城里或乡镇上做工的农 民尽管职业变换但身份无法转换,加之农民的乡土观念和求富心态的交织共同促成了流动人口成为一种双重身份和过渡状态的亦工亦农阶层。而由于城市
19、对他们采取“经济吸纳”和“社会拒入”的双重态度,他们逐步演变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身份集团,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特征、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和集团意识 (但他们目前还很难说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只能作为一种过渡状态,即他们和乡镇企业职工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性中介阶层 1.2.3 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经济起飞是 与这些外来务工者密不可分的。 (一)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后,国务院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的经济政策”,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
20、的局面。他们虽然有在城市长期生活和工作的打算,并希望被接纳,早日融入到主流社会,成为城市正式居民。并且他们中很多人进城工作多年,已经成为了技术工人或现代产业工人。 (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那些农村的流动人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这些外来务工者大多数在城市 里从事的是基建、装卸搬运等薪水低、劳动条件差的粗活。还有些是从事社会服务、商业服务等。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低廉的劳动力,这些外来务工者与城市户籍的劳动力相比较,劳动力成本低。外来务工者在城市就业,与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相比,工资收入有明显的差距。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这些为其服务的外来务工者。 (三 )
21、 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时,也在慢慢的改变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其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在缓慢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在持续的上升,特别是 商品流动的活跃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以前城市的居民吃饭难、买衣难、理发难和修鞋难等一系列的生活难题,打破了过去单一卖方市场的情况。这些低廉的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密集的加工业的发展。从二十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港台资本纷纷将其劳动密集的加工业转移到广东、福建、苏州等沿海省市。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服装、鞋类、皮革制品等加工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 (四)推动了城市消费需求增长。外来务工人员是个庞大的消费
22、群体。他们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 在饮食、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消费之外,也有巨大的教育消费需求和住房消费需求。据北京统计, 在 1997 年,近 300 万外来务工者实现的消费零售总额已占到北京市总量的 1/5。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时间延长,教育消费的投入也在增加。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了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人们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提高自己,因此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础教育需求也伴随着劳动力的流动越来越强烈。 (五)促进了流出地经济的发展。由于进城务工者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通过外出工作,收入中的一 部分回流,这样双向
23、的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了户籍地的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外出打 工家庭的收入。在国内不少地方,劳务输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振兴的一大途径。根据农业部下属机构的研究发现, 2003 年农村居民远离家乡在外工作总共寄汇和带回的资金有 3700 亿元,比 2002 年增加了 8.5%,如此大的资金,对当地经济建设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当地政府的第二财政。 1.2.4 文化冲突与外来务工人员边缘文化的研究 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这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文化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
24、看法,而处在相同生存环境里的人,又会形成许多共同的感受和经验。在封闭的生存环境里,这些共同的东西是产生部落或者村落文化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部落或者村落之间人们的各种联系不断增多,封闭的状态逐渐就会被打破。人们带着自己所处的环境里所形成的感受、认识,习惯等互相交往,必然要产生冲突和磨擦。所以,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 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
25、冲突叫做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一般语境中,边缘文化总是弱势的、次要的文化,人们热衷于追逐主流文化,从不重视边缘文化的研究。“共生”思想和“边缘效应”理论是边缘文化产生的科学依据,“文化多样性”的思想是边缘文化存在发展的理论根据。边缘文化具有众多的历史根据和现实表现形态,并有其特殊的优势。在共生语境宁波市清水湖村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 中,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之间不断发生双向运动,二者不是敌 对关系,而是共生的“伙伴关系”。 然而边缘文化总是非重点的、片面的文化,因而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在极权主义统治者的眼中,边缘文化是一种对统治者有潜在威胁的力量,或者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或者以各种手段收买同化之。 外来务工人员受到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穷富两个阶层的文化的冲突,他们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工亚文化 边缘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农民工第二代不能像城市孩子正常的社会化,父辈们的边缘亚文化将在他们身上延续和继承,那么必将更加深沉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