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开题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分析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热点,也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难点。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经济学、 人口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角度,采取 了综合调查、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式,对这一群体 进行 了 比较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 。本 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这个微观角度分析,从另一个侧面探讨 农民 工问题,丰富了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学术园地。 而从实践方面来说,培训是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必然选择。 对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就应该 为农民工着想 ,这要求我们要 充分了 解 新生代 农民工的培训 需求 ,掌握他们的意愿诉
2、求,从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这 是进 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基础,也是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关键之一。同时,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有助于企业及政府制定更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规划,有助于培训的顺利开展。 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湖州童装产业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弄清当前农民工培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为湖州童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为企业和政府更好地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体系上提供理论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 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培训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理论时期,强调培训的意义是培训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从而引导员工关注培训。第二阶段是行为科学管理时期。这一阶段管理学家或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的行为规律,认为培训环境 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三个阶段是系统管理理论时期。 把培训放到整个组织系统当中,认为培训与组织想匹配才能发挥培训的作用。学者们认为培训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想重要措施。 Joseph Perera( 2009)认为员工的培训对于组织实现其公司战略具 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培训需求分析是进行培训的第一步。PalSchone(2007)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公司要想获得生存和好的员工,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 不少外国国家已将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
4、纳 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如美国颁布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法 就业培训合作法等 ,让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培训。其中,美国联邦政府在 1962 年 颁布 了 人力发展与培训法 , 开创了美国政府人力资源发展培训计划的新时代。 又 于 1964 年又颁布了经济机会法。 Deborah P. Wolfe ( 1965)指出 EOA 从三个角度不同计划 提出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其中一个便是工作培训计划,如安排年轻人承担社区服务工作,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为居民提供心理、生理、公民权益等教育服务 , 以增加其工作经验和社会知识。 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培训是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理论的。为应对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
5、现象采取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发展态势做出政策上的调整,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建立了社区或者社会团体的非盈利性组织来组织培训,等等。这对我国农民工培训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我国学界 的热点,也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难点。新生代农民工是问题延续,也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因此 国内 许多 学者展开了对我国目前 新生代 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普遍认为通过培训提升 新生代 农民工素质,培养出一批新型产业工人服务于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1、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一度是学术争论的焦点。 有人以“受教 育程 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
6、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三高一低”标 准作 为界定新生代农民工的依据;有人则以时间年限为依据, 邓集林、宗志勇( 2008) 、何海( 2009)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是上世纪 80 年代生于农村,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或 20 实际初进入城市工作的人。而目前前沿的学界观点,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 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于90 年代中后期进入城市就业,但户籍仍在农村的青年;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教育程度、务农经历和外出动机具有明显区别。 本文所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出生在农村在城市就业的人,他们在思想观念、教育程度等方面明显区别与上一代
7、,是现今农民工的主流。 2、 农民工培训现状 。邓集林、宗志勇( 2008)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具备学习的基础,学习欲望较强, 对职业期望较高。他们出来为了赚钱 但更重要的还是寻求发展空间,希望能改变命运。刘平青、姜长云( 2005) 指出 农民工 对培训,尤其是对高新技术 培训抱有很大期望 ,但对培训又有内容上和行动上 又有所 困惑。杨晓军( 2009)则认为农民工期望参加 实用性强的低技能培训来 提高自身技能,从而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 这都说明了 说明农民工培训 市场很大,但要3 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考虑 其需要付出的 经济和时间成 本,做到培训和工作两不误。 学者们也从不同方面肯定了新
8、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 王东署、李晓兰(2010)从“用工荒”的角度阐述了新 生代农民工对培训投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用工荒”大规模蔓延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胡小凤、姜惠芬 (2006)则从人力资源的角度阐述了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但 这也是 教育 的死角, 因此她们提出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重视农民工培训,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来指导整个农民工培训。李能芳( 2009)从经济危机过后的农民工就业压力角度阐述了农民工培训对已经转移的回乡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市场潜力大,但也有很多的问题。主要涉及农民工本身、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
9、。 蔡青 ( 2008) 指出 对 农民工培训政府存 在的不足,包括思想上认识不到位 、 服务机构不健全 、 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培训资金等 几 个方面。徐献红( 2009)则认为农 民工培训受农民工“过客”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没有时间和资金保证;并且 企业的投入不够 ,大部分企业只关注企业近期发展对员工的需求,不考虑员工素质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的农民工培训需求旺盛,对于我国现实问题和社会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理清培训主体之间的职责对于建立一个合理的农民工培训有着深远影响。 3、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喻国良、何耀明( 2010)认为要解决农民工培训
10、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从舆论、经费、体制和管理的角度。其次是要建设好农民工培训基地,包括企业的投入及职业院校的支持。王娜、郭伟、赵喜文( 2009)提出明确政府职责,因人设置培训项目,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及搞好培训与就业的对接工作。李建军 ( 2009)认为要创新与改进农民工培训的模式,提出要农民工培训的管理体制要理顺,同时也鼓励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机制。并且兼顾好农民工培训的经费问题,并且对农民工培训采取鼓励措施。龚霞珍( 2010)指出要从要从制度上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激发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 农民工培训 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 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
11、,各个部门应该尽心尽力,相互协调。同时 , 农民工培训应该具有针对性, 提高培训对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率的贡献才是关键。 浙江中小企业较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多,对农民工的需求也大。经历了“民工潮” 到近年来的“民工荒”,这已经暴露出“粗放型”的农民工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群体培训势如破竹。学者从各个学科角度研究了农民工培训,取得累累硕果,本文希望从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4 求这个微观角度来丰富农民工这个学术园地,为湖州童装产业成功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参考文献 1Joseph Perera. Assessment of Training Needs
12、 and its Impact on Employee PerformanceJ. Candian InstituteOf Management,fall.2009:18-19; 2Pal Schone. Does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crease the need for training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7(14):151-155 3Deborah P Wolfe. What the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means to the Negro (J) . The
13、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1965. 4邓集林 ,宗志勇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困境及解决途径 J.科教文汇 ,2008(08). 5何海 .第二代农 民工问题与对策研究 J.特区经济, 2009( 10) 6刘平青 ,姜长云 . 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 J.上海经济研究 ,2005( 09) . 7杨晓军 .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需求分析 J. 北方经济 ,2009( 1) . 8王东署 ,李晓兰 . 从“用工荒”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缺失 J.消费导刊 ,2010(3). 9胡小凤,姜惠芬 . 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 J.职业教育研究 ,2006(4).
14、10李能芳 . 论就业压力下的农民工职业培训 J.成人教育 ,2009(10). 11蔡青 .企业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以巴陵石化公司为例 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 2008. 12徐献红 .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J.世纪桥 ,2009( 6) . 1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14李培林 .农民工 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5刘怀廉 .中国农民工问题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5、和意义 2.问题的提出 2.1 相关研究回顾 2.1.1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2.1.2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2.2 湖州童装产业及农民工概述 2.2.1 湖州童装产业概况 5 2.2.2 湖州童装产业农民工概述 3.研究的设计及调查的过程 3.1 研究设计 3.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选择 3.3 调查的实施 4.数据处理及分析 4.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4.2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现状及培训 意愿分析 4.2.1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4.2.2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意愿分析 4.3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差异性分析 4.3.1 基于性别的 差异性分析 4.3.2 基于年龄 的差异性分析 4.3.
16、3 基于文化程度 的差异性分析 4.3.4 基于工作时间 的差异性分析 5.结论 5.1 结论一 5.2 结论二 6.对策 6.1 对策一 6.2 对策二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第 6 学期第 19-20 周至第 7 学期第 1-5 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 7 学期第 6-1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 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 7 学期第 13-14 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 7 学期第 15-20 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 7 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 8 学期第 1-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 8 学期第 3-6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6 第 8 学期第 7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 8 学期第 9-11 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