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 探析选秀活动对我国电视媒体的影响 姓 名 : 学 院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 公管 32 学 号 : 指 导教师 : 职称 : 教授 助教 200 7 年 5 月 25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平民选秀活动的现状和背景分析 2 (一) 平民选秀活动的现状 2 ( 二 ) 选秀活动发展的背景 3 二 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产生的影响 5 ( 一 )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产生的正面影响 5 1、平民选秀有利于中国电视媒体发展 5 2、选秀节目促进电视
2、媒体竞争力的增强 6 ( 二 )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7 1、选秀造成电视节目模式单一 8 2、选秀活动造成电视节目内容平庸 8 3、电视选秀节目出现媚俗现象 8 三 、中国电视媒体发展思路 9 ( 一 )坚守媒体“品质、品位与品格” 9 ( 二 )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产品 10 ( 三 )注重电视节目资源的开发运用 10 ( 四 )改变 传播意识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1 探析选秀活动对我国电视媒体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摘要: 历史已经跨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多媒体的信息时代,即将跨入 WTO 所书写的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进入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
3、的全球化时代。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电视媒体正在静悄悄地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改革,中国的电视文化理念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嬗变和演化。通过对平民选秀活动的现状和背景分析来阐述选秀活动对中国电视媒体的影响,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方面选秀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视媒体的发展,增强了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电视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选秀活动也对电视节目的品位和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 透过现象,笔者浅谈在选秀活动影响下的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视文化;电视选秀活动;大众文化; 生产性受众;生产性文本 2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a
4、s well as the Trend for TV Media on TV Show Abstract: Having entered a new century as well as a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ime, we are going to stride into a new era of economy of integration, expressed by WTO, as well as a globalization with high tech developing rapidly. So we should be cognizant of t
5、hat Chinese TV media is carrying on a profound innovation, and the TV culture concept is also experiencing a profound reform and evolvement. Throug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which moves to even elected by the TV Show elaborated elects show to move to the Chinese television m
6、edia influence. In which including frontag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At the same time, elected TV Show to move in certain degree to promote the television media development. Strengthened the television media competitive power, is advantageous in the television media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ele
7、cted TV Show to move also has ha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television program personal status and the quality. Therefore the penetration phenomenon, the author discussed shallowly in elects TV Show to move under the influence the television media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TV culture; TV
8、 show; mass culture; carnival theory; productive receivers 3 “电视选秀”可谓近几年来新兴的社会热潮。自老牌选秀节目“梦想中国”、“超级女声”、“我型我 SHOW”、“加油,好男儿 !”等,以其独特的娱乐风格和社会效益打响以来,各种类似的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以一种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演绎着生活,并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的电视媒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要研究选秀活动和电视媒体之间的关系,包括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发展方向形成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和两者之间的负面影响,从而探讨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方向。首先必
9、须要了解平民选秀活动的现状及背景 情况。 一 、平民选秀活动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 一 )平民选秀活动的发展现状 所谓电视才艺秀,指的是那种在电视摄像机面前进行现场才艺竞赛的电视节目。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专业竞赛为主要目的的才艺展示节目;另一类是以普通人参与为特色的海选秀节目。电视才艺选秀节目其实老早就出现过。在电视传播业刚刚开始不久,这类节目就得到了尝试。比如,美国广播公司 (ABC) 在 1948年就播出过一个叫“ Hollywood test” 的电视才艺节目,获胜者可以获得参加好莱坞电影表演的合同,从 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视才艺选秀节目再度升温,直到 2004年度的美国偶像 (Am
10、erican Ido1)节日一举登上全美电视网收视率的榜首。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创办于 1984年的“电视歌手大奖赛” 可以说是这类节目的先驱,不同的是,参加“电视歌手大奖赛” 的选手都是专业歌手。而当前特别火爆的选秀节目,都是面向业余选手的。 1早期许多同一类型的才艺选秀节目逐渐被淘汰。随着智力问答和真人秀节目的兴起。电视节目创作者开始尝试将这两个节目的核心元索和才艺 展示结合起来。这样,借助于智力问答节目的竞赛性、真人秀节目的窥视性以及才艺展示本身所具有的亲和力,这类节目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其中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互联网 (包括移动通信 )的兴起则进一步为观众的互动参与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和技术手段
11、。互动参与可以说为才艺选秀节目的火爆起到了添砖加瓦、添薪加火、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节目类型上看,有相对专业性的歌、舞、戏剧、影视、主持人等艺术赛场,如“超级女声”、“星空舞状元”、“梨园春”、“天使任务”、“魅力新搭档”,也有大型综合性的选秀活动,如央视的“全家总动员”、青岛电视台的“魅力 大妈”、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 !”等;从活动选手来看,选秀节目的多样化,使男、女、老、少乃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海选”与“平民选秀”已成为十分响亮的名词;从社会效益来看,观众及参与者的热情高涨极至,选秀策划者、电视制作者、节目主持人、“麻辣评委”们呼风唤雨,他们与商家、赛场优胜者一块,
12、在大挣特赚的同时造成了猛烈的社会影响。事实上,异彩纷呈的“电视选秀”活动除了吸引大量观众的眼球之外还刺激、怂恿着他们的积极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引领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共同心理并促使其 重新整合和进一步发展。 “电视选秀”通过原生态的赛事过程吸引着大众。早前的“电视选秀”节目,它们“在电视上展现的只是参赛选手经过包装后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以及评委的评判和最后的颁奖过程。观众看到的是经过精心安排、不允许有任何与计划不符的电视节目。” 这种属于完美观念和逻辑学范式下的副产品,使选手们在舞台背后的生活表现和心理活动几乎难以涉及。这种节目的单调和缺乏创意也容易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而
13、诸如梦想中国、超级女声、我型我秀这类具有“真人秀”特质的选秀节目的出炉,“一改过去的节目形式,在节目内容上 增加了更多幕后的内容,将选秀活动的海选、复选、预选、决赛、选4 手培训等过程都原生态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比赛活动。而是一出精彩的情节剧” ,通过电视屏幕,将生活中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行为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这也是该类节目能从诸多的电视歌手选拔大赛中脱颖而出并吸引众人关注的一个原因。 (二 )选秀活动发展的背景分析 1、首先从生产性受众角度分析 生产性受众是由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提出的一种新型受众观,强调受众的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简言之,它的内涵就是指受众主动
14、采取游击战术,从大众传媒资源中获取自己的意义,创建自己的文化,有效地避免意识形态的俘虏。他进而指出,传播者没有一个所谓的单一作者身份。言外之意就是,传者和受者之间是互动的,受者也可能是传者。当下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高参与度越来越印证其合理性。 受众是电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源泉。随着社会发展,受众主体地位逐渐确立。 观众也是传播力 。 从 “ 媒体为主 ” 到“ 观众为主 ” 是一个突破性的变革。了解观众的需求及 梦想,授权观众,参与度提升了注意度。观众们良好的口碑,粉丝们的忠诚度是无形而有力的资产。 2 电视媒介组织要研究受众,注意受众细分化和日益主动化的趋向,从而开发受众群体,占据特定的
15、受众市场。在开发受众资源方面有两个趋势值得注意。一种是表面化、休闲化的娱乐性节目,使受众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传媒互动;一种是信息含量较高的有深度分析内容的节目,能够在简单信息通报的基础上予以全面深刻的分析报道。这才是真正而持久的受众参与。 电视受众研究一直是电视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更多地停留在学术论文的阶段。运用心理学方法,通 过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心理定势等多种心理层面,详尽分析了不同声画组合对电视观众所形成的不同收视感受,用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研究电视节目如何吸引观众,如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并提出满足观众、服务观众、引导观众、提升观众,要善于掌握观众的心理。 13“ 超级女声”
16、、“我型我秀”、“加油 !好男儿”、“梦想中国”都积极邀请受众不断参与建构节目。节目平民化和娱乐性的特点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开放的模式更吸引受众的广泛参与。其基本模式为:首先是各大赛区的海选。低门槛甚至零门槛设置。引发报名热潮。例如梦想中国 2006年 3月 30日首日报名者就超过 1万人。节目还纷纷走出传统的生产车间演播室,实现了大规模地与报名参赛的选手和电视观众零距离接触。然后是各种晋级赛,大量 PK,由观众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几乎每个受众都能从选手中找到自己情感的承载者,或支持,或反对,从而不断地参与节目、建构节目。可以说,这类节目的开放性使受众的生产性发挥到极致,产生了极大的快感,给无
17、数人一个狂欢似的时光。 2、从大众文化角度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构建存在着三足鼎立的文化势力: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历来有之。主 流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统治地位的体制性文化。精英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英创造并欣赏的文化。前者反映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通过现存的文化体制运作,具有权威性。后者对个体素质要求较高,坚持审美文化自身的自律性,是少数人的文化。所以这两种文化难免曲高和寡。 8O年代中期以来大众文化的流行改变了这种局面。其标志是以传播影视剧和娱乐节目为代表的影视文化,流行音乐、通俗读物、广告文化和时装、时尚文化等亚文化现象。 3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
18、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5 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 西方大众文化 中, 威廉姆斯界定了大众文化的四种含义,第一种就是 “ 众人喜好的文化 ” 。 4 在 西方大众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到的就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狂欢式是巴赫金首创的概
19、念 ,包括: 狂欢节、狂欢式和狂欢化 。5进入消费社会以来,传媒就逐渐步入了一个其娱乐功能中心化的时代。于是, 20 世纪 90年代我国传媒开始出现了一种娱乐化浪潮。伴随着这股浪潮,媒介娱乐化功能越来越凸现出来,媒介娱乐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媒介对娱乐化的追求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代表着大众文化的那些学者由于大众传媒因此也成为明星,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 人们在狂欢节上通过脱冕、加冕、化装、戴上面具等各种仪式暂时地、象 征性地实现自己试图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利和自由的美梦。这是狂欢节乌托邦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 6 2004 年,湖南卫视出手不凡,隆重推出“快乐中国超
20、级女生”活动,首开“大众娱乐”之先河,节目样式全民参与,大众评判,百态情趣,强力互动。清新鲜活的节目形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引起国内电视界,娱乐界高度关注。长沙,武汉,成都。南京四大唱区及“年度总决赛”互动评选,“大众娱乐”的狂潮席卷全国。 7 3、从电视受众的快感需求角度分析 电视受众能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或个人观点重新分析所见事物,生产出自己的意义,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意识形态对受众的俘虏。只有把这种所见的观点提升为一种快感,受众才能成为流行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主角。受众在解读这些节目中产生的快感大致有三种。 (1)建设性快感 人们总是借助编造自己最崇高的、最英勇的、最典型的故事来赖以生存的,而与此同
21、时,人们也倾向于相信他人丑的、懦弱与被摧毁的故事。对受众来说前者属于建设性快感。后者属于毁灭性快感。现在各选秀节目的低门槛设置让无数怀抱梦想的人想唱就唱、我型我秀。而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几乎从海选开始就能找到自己梦想的承载者。然后一路上或者在电视机前兴奋地品头论足;或者发短信支持自己的偶像。帮助偶像劈荆斩棘。这些都是受众在编造属于自己的最崇高的、最英勇的童话,获得建设性快感。此外,选手们站到 PK台上后,由大众评委投票决定去留时,受众通 过自己的力量留住自己喜爱的选手,获得的也是这种建设性快感。 (2)毁灭性快感 毁灭性快感在选秀节目中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还是以海选为例,由于其低门槛和原生态,
22、很多选手都未经过专业训练,为了脱颖而出,他们要么奇装异服,要么动作夸张。再加上评委的苛刻点评、冷嘲热讽,很多时候就洋相百出。而有的观众就喜欢看别人出洋相;喜欢看别人在各种晋级赛中被残酷地刷下去,从而获得毁灭性快感。大众评委在成功将不喜欢的选手淘汰时获得的亦是这种快感。 (3)批判性快感 这类快感多是针对关注选秀节目而又不认同该类节目的那部份受众。在解读 节目时采取的完全是对抗性阅读。他们或者炮轰节目,把节目贬得一文不值;或者在网上恣意谩骂,骂选手,骂节目。例如某摇滚歌手炮轰超女比赛像毒品,加油 !好男儿简直就是毒药。尽管他们不认同节目。对节目持批判性态度,但他们仍参与了节目,生产了属于自己的意
23、义以6 及批判性快感。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曾作出如此的评论和思考:“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一直被认为是内敛的,讲求为人含蓄蕴藉、深沉内敛。但是从如今那些参与选秀的普通人身上,却完全展现出国人喜欢自我展示、自我欣赏的一面。中国人,是内敛还是爱秀 ?热衷秀自己是 因为压抑后的总爆发,是西风东渐的结果,还是各种平民选秀的造星活动让国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梦想,敢于自我释放 .” “电视选秀”的时代潮流表明了社会深层心理所发生的悄悄变化,这种人们难以意识到的认识论上的转变,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着。当“超级女生”被新周刊杂志的“ 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评为“创意 TV秀大奖”,当
24、李宇春走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且发行了内地艺界唯一的“个性化邮票”之时,人们于蓦然回首之中不经意地发现,形形色色的“电视选秀”文化已充斥着他们的感官,占据着他们的生活和心灵空间。 二 、 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产生的影响 ( 一 )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产生的积极影响 1、以平民选秀为代表的大众娱乐文化为当代中国电视媒体发展提供了平台 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 ,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性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
25、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 电视 媒体 与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等其它大众文化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以科技含量极高的影像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视听文化,并对其它形态的大众文化形成强大冲击,获得了存在的独特性和优势性 影像传播文化的特性 .8电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娱乐性消费。看电视更多是一种大众的娱乐消遣。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压力大,人们在家里看电视 更多是追求一种轻松,愉快,娱乐的东西。消费娱乐性本身就是电视文化的功能之一。无论是游戏节目,新闻,电视剧,它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娱乐性的节目就是要让观众在收看的同时,也可以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在节目中找到
26、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从日常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中获得释放。电视娱乐节目应以它强烈的文化内涵和娱乐冲击力,张扬其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娱乐价值。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它的商品属性使其由以往的艺术文化转变成一种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新现象、新特征由此频频凸显。 在这 种复杂的状态下,既要正视电视文化迅猛发展的事实,承认电视文化所蕴涵的商业文化 、 大众文化特性,以历史的理性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赋予文化转型的可能;又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理性的认识,恰当的评价,审理各种理解的偏差,以期更有效地规范和引导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 电
27、视媒体需要迅猛发展,必须迎合大众娱乐文化的需要,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娱乐方式,电视媒体只有主动迎合受众口味,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电视娱乐节目究其归类当属电视文艺的范畴。电视文艺在当今的电视领域范围极广。它是电视与文艺的结合体 ,是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各门类的艺术形式进行加工、综合、创造,既保留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视特殊的艺术功能,带给观众具有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时间过得越久,我们把有关电视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到电视新闻方面越是不合理。鉴于电视节目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及其在市民习惯 文化习俗 公民行为,7 甚至是精神面貌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把
28、注意力扩大到节目的整体。电视节目对公众的影响是依据一种经常被专家研究的双向运动进行的:一方面是好奇心的“普及”,另一方面是民族一致性得以加强。 从一个年代到另一个年代,电视利用能够降低成本而又增强图象诱惑力的技术进步进入了千家万户。广电的迅猛发展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文化市场了。 6 电视文艺类节目作为电视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扮演着对播出节目的调剂和补充的角色。电视的文化气息、艺术品味乃至它的风格和档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艺节目。电视文艺凭借着各类艺术原本悠久的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灵活可变的各种状态,展现出了电视文化的本质。电视娱乐节目除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娱乐性之外,还有其大众参
29、与性的功能。 电视文化所表现出的商业性、消费性、大众娱 乐性、通俗性(甚至媚俗性) 、 技术性、可复制性、程式化、无深度感正是 大众文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体现出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致性、同质性。超级女声诞生于 2004 年,在 2005 年大放异彩。统计显示, 2005年超级女声 6 进 5 决赛的收视率达到 6.8%, 5 进 3 收视率高达 8.3%,总决赛收视率更是冲到 11.653%,赢取了 29.54%的市场份额 ,收视表现居位同时段第一。进入决赛以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 100 万人,观众总投票数高达 400 万,网上的评论和跟贴更是不计其数。面对 “ 超女 ” 的火
30、爆,央视自信地推出 梦想中国予以还击。 2005 年的梦想中国号称集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整体优势,联手 12 家地方兄弟电视台共同打造。但其光芒完全被超级女声盖过。 2005 年 11 月 18 日, “ 梦想中国 ” 的冠名商青岛啤酒与湖南卫视签署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青岛啤酒的决定真正让 CCTV 这个中国 “ 广告霸主 ” 开始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机。 2、选秀节目与商业社会需求相结合带领电视媒体进入新竞争力时代 在 电视加入互动因子 ( 活动、事件、短信、互联网、口碑及话题等 ),俨然成为大互动影响力媒体,使整个传媒业进入新整合传播时代! 通过对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 、加油!好男儿等
31、选秀节目 的超凡成功 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平民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些促进和启发: ( 1) 构建整合互动传播平台至关重要 整合互动传播力带来核变的力量,非单一媒体和单一广告片力量所能及。全方位整合传播能更有效接触观众 , 因为 观众也是传播力从 “ 媒体为主 ” 到 “ 观众为主 ” 是一个突破性的变革。了解观众的需求及梦想,授权观众,参与度提升了注意度。观众们良好的口碑,粉丝们的忠诚度是无形而有力的资产。 ( 2) 广告主也是传播力 蒙牛酸酸乳是 “超级女声”的 战略合作伙伴,不止是赞 助商。战略合作伙伴是要对电视节目品牌进行投资,需利用自身品牌知名度及贡献市场营销渠道推广节目。 “
32、好酒不怕巷子深 ” 在瞬间即逝的电视媒体上不适用。越是好的节目,越要有好的先期营销及宣传手段来促进收益。充分的宣传计划和销售方式直接促进收益。 ( 3) 互动之必要 电视借助互动因子 ( 活动、事件、短信、互联网、口碑及话题等 ),更易影响观众转化成消费者,促进销售。 互联网和通讯手段对生产性受众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有了互联网和手机,受众不仅能在脑海里生产意义和快感,还能表达出来,进而实质性地参与到节目中。例如超级女声由场外的 观众短信票数决定谁上 PK台。 8 而无论是“超级女生”还是“我型我秀”、“加油 !好男儿”以及“梦想中国”。观众的短信支持率都直接影响选手的名次。所以,超女尚雯婕以
33、5l96975张短信投票获得冠军,谭维维以 4818125张获得亚军。“我型我秀”中的“人气王”师洋获 70万张短信支持票。受众正是通过这一条条短信帮助自己的偶像获得好成绩,从而自己获得快感。此外,受众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泄自己的情感。在百度吧里,截至 2006年 10月 20日,“超级女声”的帖子 9651407条;“我型我秀”达到 992252条;“加油 !好男儿”也高达 861007条。受众在帖子里或极尽赞美、或恣意谩骂、或冷静分析。无论哪种都是受众自己生产的意义,也保证了节目的高参与度与高关注率。 ( 4) 激发多产业链 、 多种赢利模式,获得多种经济收益 电视 选秀 节目带动对文化娱乐
34、产业的影响及短信业的蓬勃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在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商品社会中,电视媒体和企业共同获利和成长,才能聚集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才能 以电视为平台的整合传播开发更多赢利渠道。电视增加互动所带来的短信收益已被关注。创新地运用传播内容,植入式广告 与节目内容的完美结合可为媒体和广告主创造更多价值和收益。 平民选 秀不仅颠覆了传统节目的形态,也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过去,上海虽然素以 “ 海派 ” 文化著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却始终缺乏属于本土的明星和文化现象。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从 2004年张杰、 2005年的薛之谦,
35、到 2006年的师洋、蒲巴甲、马天宇,这些从一场一场真人秀节目走出的选手,他们的影响力日渐浩大。在 “ 燃情麦克疯 2006七夕演唱会 ” 上,港台明星与 “ 加油!好男儿 ” 、 “ 我型我秀 ” 的选手同台献艺,后者的巨大号召力令不少港台明 星黯然失色,纷纷要求主办方将自己安排在 “ 加油!好男儿 ” 、 “ 我型我秀 ” 选手前面,这无疑颠覆了中国娱乐界的一贯传统。 平民选 秀节目还促进了唱片、演出、短信、出版、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 我型我秀 ” 两届冠军专辑销量都过 20万,人气偶像薛之谦与君君自传体图文书谦君一发上市不到一周即荣登上海图书城销量排行榜,总
36、销量达 15万册。 “ 加油 , 好男儿 “ 主题曲年轻的战场彩铃下载超过百万次。选秀节目不再仅仅靠收视率和广告给电视台带来收益,艺人每一张专辑、每一次演出、每一个广告,都将与电视台一起分成 。 “ 超级女声 ” 则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运作,拥有着从广告,赞助,短信,演唱会,艺人经纪,到品牌开发、授权等方面的收入。如 2005年亚军周笔畅签下一单为期 2年的广告合同,总收入 500万,湖南卫视便可拿到 60%代理金即 300万。另外,湖南卫视还注册了 47个不同领域的 “ 超级女声 ” 商标,以用于相应的商业开发。 这些都强有力地巩固了电视媒体的经济实力。 ( 二 )选秀活动对电视媒体产生
37、的负面影响 中国电视选秀娱乐节目多年来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少了许多的喧嚣和狂热,多了一些冷静与理智。但平心而论,电视行业中仍是弥漫着一股浮躁之气,只要静静地实事求是地做一些思考,在电视选秀娱乐节目如此热播的背后,也就不难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选秀活动造成电视节目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2006 年综艺节目的额头上写着两个大字 :选秀。 2005 年, “ 超级女声 ” 已经红遍中国;而在 2006 年,全国涌现出上千个选秀节目,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兴趣和教育程度,具有广泛影响的就有十数种。其中尤其以湖南卫视的 “ 超级女声 ” 、东方卫视的 “ 加油!好男儿 ” 和 “ 我型我秀 ” 最为醒目,在大半年中处于 “ 三足鼎立 ” 的状态。而在平民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