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通过学习,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理解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教学目的,学习内容8.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8.4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1.1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8.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8.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8.1.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什么是计划经济?计划
2、经济是指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其特征是经济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家。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2.计划经济体制选择原因和评价,1)原因,主观上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由中国生产力和工业化水平低的国情决定。加上苏联计划经济的成绩示范和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条件允许,2)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整个国民经济力量非常弱小的条件下,快速进行了工业化建设,成功进行了156项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建立我国的完整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用;分配中平均主
3、义的弊端使得我国经济失去了活力。,8.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两层含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
4、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8.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8.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8.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8.2.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8.2.3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5、展,8.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8.2.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实行实现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的物质保证,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6、的所有制形式,1.原因,2.如何科学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 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含义:公有制是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收益共同占有经济,2)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两种传统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范围,中的,公有制经济,3)科学理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a.要求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要求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高控制力、提高竞争力上。,4)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包括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资本组织形式,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
7、等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8.2.3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由非公有制在发展生产力地位决定。,由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决定,原因,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途径,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8.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8.3.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8.3.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8.3.3 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8、8.3.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定义: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2.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导作用;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3.意义:按劳分配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们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8.3.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收入,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利息,利润,管理、知识产权等要素参与分配,资本、货币等要素参与分配,按劳分配,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企
9、业的劳动收入,租金,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8.3.3 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关系: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发展;先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定义:社会保障是
10、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2)意义: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深化企事业改革的需要。,3)方法: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8.4.1国民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
11、的有机结合 8.4.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8.4.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8.4.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4.5统筹区域发展 8.4.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8.4 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4.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的有机结合, 快:发展速度 好:表现为国民经济效益好、素质提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以及经济和社会协调等。 又好又快发展: “好”字当前,“好”中求“快”,上图为中国 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家统计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 ),背景
1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就奠定了条件,解决进一步发展困境的要求,资源环境对发展的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发凸显,1)定义:创新型国家指的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2)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紧迫要求。,8.4.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途径a.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
13、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b.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c.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以贯彻,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1.何谓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优化; 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形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8.4.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2.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1)“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14、路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两个结合、两个协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城乡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8.4.4统筹城乡发展
1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背景,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当前初步具备了三农问题解决的条件,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法1)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16、体化。,8.4.5 统筹区域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东西部发展关系论述;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江泽民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胡锦涛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党的十七大提出主体功能区设想,总体目标是,通过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国土,实现在每一个区域里,人口和经济、资源环境大体上都均衡,并且通过财政支付,使每个地方人的公共福利水平和生活条件差不多。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4.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3.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并且环境污染严重,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关系;以生态文明指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