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媒体“更年期”修辞 和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曹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哈佛燕京学者徐璐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传播学硕士许一凡 美国波斯顿大学传播学硕士,媒介与社会性别精品课程专题演讲,2,CONTENTS,引言文本分析3.结果和讨论,引言,研究动机“更年期”作为威胁中年妇女健康生活的常见词汇,也被纳入互联网的话语建构,其内容生产充分利用免费的数字劳工,汇聚了新媒体、传统父权制、资本等多重权力的影响,及时而敏锐地针对人到中年的更年期妇女的需求“对症下药”,“更年期”话语犹如概念营销,迅速动员中年妇女为改善更年期的各类危机而积极投入保健、美容或者医疗消费。可见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塑造了
2、消费社会,妇女的身体和生理年龄也被裹挟进了商品化的洪流。,研究问题1.讨论新媒体“更年期”的文本如何再现了中年妇女的危机2.“更年期”的媒体话语生产如何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构连3.探索“更年期”话语如何通过医学的权威性持续维护来强化贬抑中年妇女的社会性别秩序。,Intersectionality 交叉性,difference and sameness差异与相同subject positions 主体位置simultaneity of oppressions (reprise) 压迫同时发生(重申)intersectionality 交叉性,引言,疾病是一种“社会或文化产物”。很多社会科学研究都
3、将“更年期”视作是由不同意识形态交叉塑造,政治化、文化变异后的复杂概念。,荷尔蒙的下降意味着一种缺失,进而延伸到这是一种疾病症状,构成了更年期病理化的逻辑。 法国哲学家康吉莱姆在1978年说现代病理学是建立在以荷尔蒙和神经功能常量上的,并以此来判断正常和非正常。那些缺失的元素被认为是应该存在的,功能常量的正常值被划定在一定的区域内。,menopause presented in media这些传统大众媒体的文本实际将更年期妇女“客体化”,仅仅看待中年妇女的身体并因其身体上的老化来贬低她们。,引言,在一期电视节目中,通过比较男性和女性生理方面的不同来讲解“更年期”。在比较中,他用了“精细胞工厂”
4、和“卵细胞仓库”来分别形容男性和女性。这个比喻隐含了女性生育能力弱于男性的意义,女性的生理功能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 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所用的语言会影响受众对更年期概念的形成。有关健康问题的报道大多是按照公众对某种疾病的恐惧和公众对药物治疗效果的确信的经典套路组织。具体到一位更年期妇女的经历被报道时,媒介话语的生产往往夸大该妇女的困难,紧接着引出PMH(post menopausal hormones:绝经后激素)治疗方法将缓解妇女的麻烦。,the menopause industry更年期的病理化代表了经济利益而非妇女利益,怎么选学校,桑德拉蔻妮(Sandra Coney):更年期产业:医药
5、产业如何剥削妇女在医药公司的合谋下,妇女自身的声音被排除,导致对更年期经验的表述不完整。,社会性别秩序,引言,更年期病理化是非客观的、政治化的,并且对妇女自身对自己的认知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医学领域甚至文化层面上,目前流行的关于更年期的隐喻和形容都反映了关于老年化、女性气质、性别图景和文化担忧。这种担忧在流行的更年期医学用语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这方面已有论述较少,且大多集中在宏观或中观层面论述身体消费和女性身体化,并未聚焦到更年期问题。,引言,吴小英:更年期话语的建构:从医界、大众文化到女性自身的叙述从宏观的社会变迁背景来看,认为妇女更年期话语的建构及其妖魔化,浸透和复制了全球化时代中
6、国大众文化中的社会性别意涵及其身体政治。中国进入市场化全球化后,过去那种以国家主宰的平等神化为特征的社会性别话语发生了转型,被新的市场导向的社会性别话语所取代,形成由国家、市场和传统文化三种力量相互交叠、合作与制衡形成的多元性别话语。以“素质”为关键词的新的叙述方式,效率为先的市场话语和传统父权制话语相结合,恰好迎合了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性别时尚和感官取向,女性被进一步身体化或物化。,中国情境,文本分析,百科网站在各类词条中占据突出地位,这些文本是新媒体中最容易被接触到的“更年期”媒介文本。从对更年期的总概述上,四家百科都将更年期作为女性生命中必然经历的生理症状,强调其生理性,病因为“雌雄激素”及
7、“孕激素”的下降直至消失,最直接的表述是“绝经”。对更年期症状的描述更明显地体现了更年期的医学话语。此部分在词条中所占比例最高,所有描述均基于现代医学术语。对更年期治疗方式的描述中,有相关板块的三个百科网站都属于中国大陆,百度百科以介绍医学介入治疗为主,而后两者用了大量篇幅说明中医调养方式,并辅以介绍多个中药滋补粥的做法。维基百科对治疗方式介绍缺失。总体来看,均强调补充“缺失”,调整“失衡”。,文本对象百科网站,文本分析,文本对象百度贴吧,文本分析,文本对象百度贴吧,结果和讨论,新媒体文本中的更年期话语为妇女敲响了“中年危机”的警钟,且发挥了强劲的消费动员力量,新媒体文本大多使用了通过医学“权
8、威”发声的话语策略,尽管权威有可能是模糊的,但新媒体文本普遍将更年期病理化,以一系列症状的医学问题为诱导,吸引读者来信任医学干预寻求改善中年危机的正当性和权威性。,通过医学权威的言说,将更年期表述为医学界一致认可的疾病,从而将其变为符合逻辑的常识。对社会性别的文化构想已经被建构入了科学常识,一旦此构想成立,它们就成为权威信息,经过新媒体的散播来操纵中年妇女解决更年期危机的消费欲望。成因描述:妇女的卵巢在相对较早的年龄就渐渐失去功能。在科学的现代医学体系内,中年妇女被“非正常化”,或者说她们被医学权威“阉割”了。症状描述:新媒体文本描绘了一副可憎的更年期妇女形象,身体的衰老和女性气质的减弱被放大
9、,更加暗含了对于老年生命必然衰老的担忧。中年妇女的焦虑和忧郁可能部分来源于社会对更年期和后更年期妇女的扭曲的刻板印象,1.“更年期”的媒体话语生产与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资本力量为了囊括更多的潜在消费对象,就更年期综合症和其他症状创造了莫须有的构连。保健品大行其道。西方医学话语支撑的进口保健品,瞄准更年期激素水平下降的生理症状对症下药。妇女是保健品的最大消费者,其中中老年妇女占女性消费群体近三分之二。,结果和讨论,中医对症状表述的模糊性,对于病因分析的笼统性正好契合了更年期的病症普适性的描述,更年期中药保健品市场乘势成长。,结果和讨论,妇女的主体性建立在她的生理变化和更年期话语建构之上,被社会、
10、政治、文化的实践与传统所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妇女囿于深闺、相夫教子,是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即使在女权主义思潮涌入、市场经济转型、迎接全球化的浪潮中,注重传承的中国社会依旧被父权制思维捆绑。,中年妇女自己的网络表述处于失语状态“热心专家”、分众化效果更年期的一切话语都可以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得到同等的再现免费信息劳工,新媒体经验,2.新媒体助力“更年期”话语强化社会性别秩序,疾病的隐喻,更年期并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系列身体或心理的临床反应的命名,包括一长串促发性或“症候性”的疾病,他们共同构成了更年期综合征。只要是妇女,尽管可能有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但是都无法逃脱更年期的命运。,结果和讨论,新媒体中再现的更年期的成因、症状或是治疗方法,“实则都落入了性别主义的圈套,让女性身体陷入某种难以逃脱的羁绊之中,成为被控制、被凝视的对象,无法对更年期这一人生的正常过渡阶段泰然处之”,新媒体作为各社群抗争的平台,虽然能提供另类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但就目前转型中国的情况来看,它依旧在为市场经济宰制的主流医药学话语做嫁衣,使传统社会性别秩序包装上医学保健的权威话语被强化,新媒体再生产着贬抑、歧视中年妇女的文本。,结果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