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韩庆祥 北京经济干部学校工商管理系主任 前言 中央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能力的重要思想,最近全国各地都在认真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感觉到有三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今天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它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在当今中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前面的老师都做了一些分析和阐述,第三个问题有些老师也提到了,我 今天着重讲的是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所以我今天讲的题
2、目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 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是古今中外思想家较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是具有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战略性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目前,我们国家人均 GDP 基本上达到了 1 千美元,现在向 3 千美元跨越,在这么一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 期,同时又是矛盾的突发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出现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也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
3、们要以国内的安全来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也需要做好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工作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人物。在这么一个历史背景之下,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我们所讲的和谐社会是反应社会本质的、新型的这么一个和谐社会,要求把执国理政的理念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自身等方面,是一种整体思考为题的一个观点,它要用各种手段来解决社会综合性的问题,这里讲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又包含协调,它是稳定和协调的核心和本质,它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它既尊重多样性又寻求协调性,
4、它是多样性和协调性的统一;它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它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理想价值目标,同2 时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它是一个价值目标和历史过程的统一。在今天我们讲和谐社会,尤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究 竟包括哪些含义呢,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胡锦涛同志在最近中央党校召开的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领导班上做了一个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当中他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他主要讲了六个方面: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对这个概括和阐述我们需要认真的学习和领会,我这里想着重
5、讲一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含义特征有哪些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我想从五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 充满活力的社会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活力的社会。从 1957 年到 1977 年这 20 年,尤其是文革十年,我们基本上可以把那个时代概括为“我斗”的时代,在文革十年我们搞了一个一个政治运动,搞了一个一个阶级斗争,所以那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基本上可以用“我斗”来概括。 1978 年,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我想”的时代,为什么这么
6、说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主要任务就是把社会各种力量动员起来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中去,在逻辑上,这实际上处于动员和参与期。在这个时期,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努力使人们做到各尽其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同志们想一想,邓小平同志在实事求是的前面加一个解放思想,我想加了四个字它意味深长,在 1978 年以前我们的头、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在某些方面被捆的死死的,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干,所以进入 1978 年以后,我们想到的是我想解放、我想参与、我想作为,所以进入了“我想”的时代。 实际上, 1978 年以后通过解放思想人们的观念得到了解放,人们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想”的
7、时代意味着人们要最大限度的把自 己的潜能和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那就是在现代化起飞的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必须要放在把人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使社会充满活力,要做到注重人的潜能。 中国近代之所以发展的步伐放慢了,甚至落后了,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当中有一种官本位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和充分的发挥,这是我们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当今世界,国际的竞争实质上是民族和人创新能力的竞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国际竞争当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3 义,而 且我们中国是人口大国, 13 亿人口,人口大国作为一个既定
8、的事实我们如何来面对的呢,如果人口多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人口多就是一个包袱、一个阻力,怎样把包袱变成财富呢,怎样把阻力变成动力的呢,这里要学会做好“两个转化”的工作:第一个转化就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使我们的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才能成为人力资源。第二个转化,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使我们的劳动者具有专业技能和具有创新能力,这“两个转化”的工作做好了就可能使我们的包袱变成财富,使阻力变成动力。中央领导人一直提出对 13 亿人口要 学会算一算除法和乘法,怎样理解, 13 亿人口意味着什么,一个一个小问题乘上一个 13 亿就可以变成巨大巨大的问题,巨大巨大的成就要除上
9、一个 13 亿,就没有什么理由值得我们过于骄傲。打一个比方,按照 2003 年的统计,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在第六位,但是以人均我们就马上放在后面了,就我们国内来讲,有些省份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除一下省里的人口,人均又落在后边了,这就是巨大的成就除上一个 13 亿,就显得有时候值得我们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乘法、这个除法都要求我们必须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这 两个转化的工作,这两个转化的工作都与如何发挥、发掘每个人的潜能有关,都与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有关,13 亿人口在现代化建设的初期,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各种潜能发掘出来,使这个社会充满活力,使人民潜能得到发
10、挥,使社会充满活力,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期初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使人们做到各尽其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人从制度上、从政策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归纳起来我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比如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的劳动,海内外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贡献的劳动,还有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像这些我们都应该尊重。第二个方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三个方面是尊重创造,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
11、四个方面,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也就是说,营造一个鼓励人们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这里我想讲一讲关于如何营造一 个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这么一个问题,在我们传统社会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在某些人身上比较注重去琢磨人,而不大注重去琢磨事,中国的传统社会相对比较注重人际关系,人情关系,这在人们的社会心理上、在行为方式上,使有些人特别注重这种人际关系,正常的、合理的人际关系的交往和处理都是非常必4 要的,但如果一个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用来营造各种关系,而没有把精力用在做事上,只注重琢
12、磨人,而不注重琢磨事,这倒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我 2003 年到英国去学习考察,我就发现我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发现他们的教授一吃饱饭就坐到实验室做研 究、做课题,都在琢磨事,所以那个诺贝尔奖一个一个就拿到手了。但是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不少人为人际关系所累,所以中央提出要营造一个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氛围,由琢磨人走向琢磨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按道理说和尚越多,力量越大,抬的水应该越来越多,但为什么和尚越多了,没人去抬水的呢,原来这三个和尚都在彼此琢磨,你抬多了,我抬少了,你喝多了,我和少了,似乎向你了,似乎偏向我了,彼此一互相琢磨,心理不平衡,甩挑子不干了。假如这三个和
13、尚都去琢磨事,第一个和尚说别人抬水效率太低,引进技术,他去琢磨 技术创新,第二个和尚说,咱们实行严格的管理分工,你抬一段给我,我抬一段给他,他再到庙里,管理分工出效率,第二个和尚去琢磨管理创新。第三个和尚说谁跑的快,抬的多,到庙里吃的多。谁抬的慢,抬的少,到庙里吃的少,他就琢磨分配制度创新。如果这三个和尚都去琢磨事,一个琢磨技术创新,一个琢磨管理创新,一个琢磨分配制度创新,这个水必然会越抬越多,所以中央提出一个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氛围,那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更加注重去琢磨事,如果国家的人民,我们的党员干部都集中精力去琢磨事的话,我想社会发展的潜力将会更大。 第五个方面,要 形成激发活力的思维方式
14、。激发活力的思维方式归纳起来,我觉得主要有三点,第一点,由过去注重先天给定走向今天或者后来后天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社会有一个思维方式,那就是有些人比较注重先天给定的东西。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看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后天的努力奋斗和能力业绩,而是看他那些背景、出生、血统、身份和门第,这是一种先天给定论,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在这里有一个转变,那就由先天给定注重后天作为,我们中国有一个留学生到西方发达国家去留学,有一个节日这个导师请他到家里做客,这 个留学生心情非常高兴,兴高采烈,带着礼物到老师的家门口了,老师的女儿把门打开了,老师的女儿长的很漂亮,这个留
15、学生看了以后眼睛一亮,夸了一句,你真漂亮,谁知道这个话一出口啊,这个老师脸色就变了,心里非常不高兴,所以那顿饭并没有吃的很愉快,这个留学生回到家里就开始琢磨了,我哪句话说错了,我哪个事办坏了,想了半天,没有啊。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导师告诉他,说在我们的国家,我的女儿长的很漂亮,如果是她自己后天努力的结果的话,你赞扬她是可以的,因为你这个赞扬可能更鼓励她注重自己的后天努力奋斗和作为,但我女儿长的很漂亮并不 是自己后天作为的结果,是先天带来的,是父母亲给的,是上帝恩赐的,在这么一个情5 况下,你夸她很漂亮,那么我的女儿就可能像你们中国的话来讲,比较注重吃青春饭,吃老本,没有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
16、后天努力作为上来,这是不利于她成长的。通过这个赞扬不赞扬,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先天给定和注重后天作为结果是不一样的。要激发人们的潜能和社会的活力,在思维方式上应该由注重先天给定走向注重后天作为。 第二个思维方式,是由注重外在的名分走向注重内在的实力。我想讲一个“猫论”来说明这个思维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在过去我们某些人比较看 中猫的颜色,而不大注重这个猫的功能。比如这个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颜色姓资,但它能抓住中国的老鼠,促进中国生态的发展,那我也不要了,因为它颜色姓资。而这个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姓社,它抓不住中国的老鼠,不能促进中国生态发展,那我要把它养起来,因为它颜色姓社。所以过去,在我们一
17、些人身上,他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看中猫的颜色而不大注重猫的功能,猫的实干、猫的实力和猫的实效,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不大有利的,当然猫的颜色我们还是要看的,但当务之急这个颜色好不好,还要把它的功能结合起来,以它的实来 争它的名,使它的颜色更好看。比如你喜欢这个猫是社会主义颜色的,但你让它社会主义功能发挥起来,社会主义这个颜色就更很好看了。邓小平同志说,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里意味着什么呢?猫的颜色还是要看的,姓社、姓资还是要讲的,但是猫有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白猫黑猫讲的是颜色,抓住老鼠讲的是功能,才是好猫是价值判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在这里讲的“猫论”是注重猫的
18、功能、猫的实干、猫的实力、猫的实效,要通过猫的功能使猫的颜色擦的更亮,使猫的颜色更好看。我想在今天要激发人们的潜能,要使社会充满活力,在思维方式上我们 也应该由过去比较注重外在的名分而走向内在的实力。由于有机会我经常到浙江温州、金华、义乌搞调研,在浙江温州搞调研的时候,他那儿有个红桥镇的党委书记告诉我,他说老师,我们这里流行三句话,第一句话,先生孩子后起名,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长好了起好名,长坏了起坏名,孩子在先、名字在后。第二句话,我们这个地方的老板,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白天西装革履和别人谈判,要非常有派头,但每一个老板都有艰辛的创业历程。第三句话,他说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什么特产,而唯一的
19、特产能生产大批大批的老板。这三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在那个地方比较注 重内在的实力,比较务实,注重实干、实力和实效,在我看来,这也是浙江省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这个社会的思维方式要由注重外在的身份名分走向注重内在的实力,以实来证明,以你的实效,把你的名分、身份给撑起来,把它给擦亮。 第三种思维方式,刚才我也涉及到了,由注重琢磨人走向注重琢磨事,营造一个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氛围,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政策,我们的环境,6 我们的氛围能引导到大家去琢磨事的话,我想人们的潜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就会焕发更多更强的活力。 所以,和谐社会 首先是一个各尽其
20、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和谐是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缺乏激发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一种消极的和谐,对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使社会,使人民各尽其能,并充满活力的这么一个社会它是一个基础,它是一个前提,因为这种和谐会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物质基础,这是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它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并注重民主法制的社会 第二个基本特征和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并注重民主法制的社会。在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我刚才讲了,在期初主要是把各种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结果怎
21、么样呢?很多很多的社会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了,而且参与到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比如说在 78 年,那个时候我们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力量给动员起来了,我们在那个时候鼓励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力量给动员起来了。再比如说,在那个时期我们鼓励产品和商品的流通,使那些有能力的人的力量被动员起来了,所以应该说,把各种力量基本动员起来而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了。这里有一个规律悄悄发挥作用了,那就是有为 必有位,当各种社会力量被动员起来参与到现代化进程当中并发挥作用的时候,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和那样的要求,根据西方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历程这里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在现代化建设的
22、期初,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来的是人们的利益诉求、权力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日益觉醒和增强,从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历程来看,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阶段,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往往是公民各种诉求的觉醒,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进入了“我要”的时代 。 同志们想一想,在 80 年以后,那个社会“我要”的声音和呼声是越来越高,我是利益、我要权力、我要民主、我要公正、我要财富、我要富裕,那时候很多人就追求车子、票子、房子、位子、妻子、孩子,等等等等,所以进入了“我要”的时代。 那么这应该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继而解放人的过程,
23、在解放人的过程当中,各种因素和力量不断的发挥作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爆发,各种利益诉求、权益诉求日益觉醒 。 如何面对各种各样诉求的呢,我想无非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不予尊重、消极对7 待。而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会影响党的凝聚力,也会削弱党的群众基础,它使群 众利益表达的诉求渠道不畅,也可能会增加社会矛盾,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另外一种态度,是予以尊重、积极对待。也就是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一些有效的力量,而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里我们共产党人选择了第二种对待态度,那就是积极整合他们当中一些合理的要求,积极凝聚他们当中一些有效的力量。所以要尊重人民的诉
24、求,这一条我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一个特征 。 我这里想讲一讲人和牛的辩证法,当我们的社会,当我们的政府,当我们的组织把我们的社会成员当人看、尊重他、关心他,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的组织、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对我这么关心,我要好好的回报,什么回报呢?埋头拉车、黄牛经济,当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组织不把我们的社会成员当人看,仅仅当牛来使的时候,只让他拉车,不让他吃草,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让他拉车,不让他吃草,他就开始发牢骚了,他说我是人,我不是牛,跟你发牢骚,磨洋工,不好好干,结果怎么样呢,蛋糕做不到,效率出不来,所以尊重不尊重人民的诉求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你把他当人看的时候呢,
25、他甘愿做牛,当你仅仅把他当牛使的时候,不尊重他诉求的时候,他偏要做人。所以尊重人民的 诉求可以引出一个黄牛的精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经济集体执政以来就比较关注人民的诉求,比较尊重人民的诉求 。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是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的核心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他这个一生与山是具有不解之缘的,他一生的作为很大的程度上围绕这个山而展开的,他崇拜韶山,后来走向井冈山搞革命,然后再走向延安宝塔山。王明是羊派,毛泽东是山派,山沟里出来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推翻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要建立一个新的江山,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
26、 打游击基本上都是在山沟里进行的。毛泽东一生写了不少诗词,我看了以后,我发现很多诗词与这个山都是有关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那个橘子洲头,那里面有八个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这么说,这八个字贯穿毛泽东的一生,正因为毛泽东与这个山具有不解之缘,所以他写下很多诗词都与山联系起来,毛泽东的性格像什么,同志们,他的性格特别的像山,顶天立地是压不倒的。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是邓小平 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我们进一步追问,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是邓小平,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邓小平一生 的特点和他的作为的呢,基本上这个字的概括可能8 会以偏概全,但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想来想去
27、,我认为这个字主要是海。邓小平青少年时代飘洋航海到法国, 1978 年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同志们想一想,当年改革的主要前沿阵地是在沿海地区, 1984 年成立了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而开放意味着什么?要学习海外发达国家发展中的经验技术和先进管理的方法,邓小平后来他说自己有一个失误是什么呢,忽视了上海的发展,所以 1992 年以后上海的浦东大开发起来了,邓小平的性格像什么,同志们,特别的像海,海纳百川、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我在读 邓小平三卷的时候我就发现,邓小平把很多很多中国的问题大都放在世界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来思考的,他具有世界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正因为邓小平他的一生与海有情结,所
28、以他的骨灰也要求撒向大海。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是江泽民 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我们再进一步追问,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呢,是江泽民,江泽民同志 1989 年就任我们党的总书记,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就任总书记以来,他执政生涯的特点和他的作为的呢,当然这个概括也可能以偏概全,不能全面的概括,但能抓住主要的,抓住更为根本的。这 个字我认为主要是党,事实胜于雄辩,党史有“四个事实”摆在了江泽民前面,第一个事实, 1989 年国内那一场政治风波,同志们想一想,那场政治风波一开始是高校一些大学生感到党内有腐败现象,上街游行示威,引起中央和社会的关注,但后来这场运动性质变
29、了,但国内那场政治风波与党内的问题是联在一起的,赵紫阳同志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然后 1989 年我们江泽民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这是第一个事实。第二个事实, 1990 年, 1991 年,苏东共产党上争执政地位,那都是我们老大哥呀,我们是小老弟呀,老大哥执政几十年怎么一夜之间执政地位没了, 我们作为小老弟应该好好总结总结了,所以江泽民同志就任总书记以后不久三番五次的强调,语重心长的说,要好好总结总结世界一些大的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这是第二个事实摆在他的面前。第三个事实,就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同志们回忆一下,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当时执政是依靠很多很
30、多的基础,但其中有四个很重要的基础:第一个基础,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这个江山是共产党人打的,打江山胜利了,自然要把打江山摆过来成为我坐江山的根据,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是共产党执政的第一个基础。第二个基础,是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承诺,当年共产党人告诉老百姓将来我执政了,我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个制度对老百姓来讲有三大优越性,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幸福生活,老百姓一听不错呀,所以愿意跟着共产党干,这是他9 执政的第二个基础。第三个基础,领袖的权威和人格的魅力,我们不是唱过两首歌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这两首歌充分唱出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31、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也是共产党执政的第三个基础。第四个基础,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我们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 我们的指导思想,自然把它拿过来作为执政的历史形态的基础,所以 1949 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很重要有这四个方面 。 但是 1957 年以后这些执政基础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挑战,比如第一个基础,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毛泽东也好,邓小平也好,都是打江山出身的,打江山、坐江山,理直气壮,老百姓拥护,但是后来的中央领导集体都不是打江山出身的,那不是打江山要坐今后的江山,那就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要有新的作为,靠新的作为、靠新的业绩来赢得他执政的一个基础,所以十六届四中全会讲了
3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 永逸的,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基础,三大承诺,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幸福生活,第一个承诺实现了, 1949 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在 1957 年到 1977 年的 20 年,第二个承诺、第三个承诺并没有完全实现,比如说 1970 年我们的卫星上天了,但是不少地方人头落地了,饿死了不少人,有些人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当中并没有完全感觉到他当家作主了,他过上幸福生活了,甚至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当时我们党内有人发出了疑问,红旗到底能拿多久,第二个基础受到了挑战。第三个基础,领袖的权威和人格魅力。从 1957年以后,我们 搞了一个一个政
33、治运动,搞了一个一个阶级斗争,这反映我们党内有贪污、腐败、行贿家长式作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象,就是在今天,在我们党员队伍当中也有腐败现象在蔓延,所以党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也受到了挑战。最后一个基础,信仰危机出现了。现在在我们一些人身上理想信念没了,淡薄了,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出现危机了,所以第四个基础也受到了挑战,所以江泽民同志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作为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了江泽民同志面前,这是第三个事实。第四个事实,邓小平的政治交代,八个字,关键在党、关键在 人,而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这“四个事实”摆在了江泽民同志面前,所以他就任总书记以
34、后不久啊,他讲的最响亮的一句话,那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党的建设这个伟大的工程。 (四)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是胡锦涛 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我们进一步追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形象的呢,你能不能用一个字加以概括,尽管这个概10 括可能为时过早,但我想可以做一点预见,而这个字我认为主要是民。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怎么说,然后来看看他们怎么做, 锦涛同志就任总书记以后不久到西北坡搞调研,重温“两个务必”,这“两个务必”在重温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老党员、老干部激动的掉眼泪,他们也说了,现在在我们国家的今天,有些
35、地方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还有不少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还不是很强,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反映了我们新的领导集体掌握民情,有民情意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2 周年的讲话中,锦涛同志对“三个概括”的重要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和自己的理解,又对自己执政的理念和形象做了 一个初步的表达,那个讲话思想内容很丰富,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领会。我的理解,那个讲话当中有两个基本任务是需要锦涛同志他来面对的,第一个任务,以总书记的身份来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引领大家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36、想。锦涛同志是如何来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呢,十六大报告都讲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三个思想锦涛同志都坚持,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他分别的强调了。在庆祝中国共产 党成立 82 年的那个讲话当中,我的理解,他更为关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来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根源、产生的动力、它的本质、它的功能、它的意义,你看“民”这个字出来了吧,当然后来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有党的先进性的问题也强调出来了,今天我们全国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个活动就是强调党的先进性的问题,这是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任
37、务,要对自己执政的理念加以初步的表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思路锦涛同志继续走下去,讲了四句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四句 话又讲的是民,这是他们怎么说,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做。我们都知道 2003年 SARS 向我们走来了,当时我们在中央党校工作,我们很多老师、学员是感到比较恐怖的,人人戴着口罩、人人戴着手套,很多活动都不展开了,万不得已大家要进行开会呀,要交流,我就发现,很多人戴着口罩、戴着手套,彼此坐的远远的,基本上不大说话。能在中央党校工作,对每一个老师来讲来之不易,所以大家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情在理中。在这个时候我们把电视机一打开,眼睛一亮,忽然发现,我们的总书记、我们的总理到群众中间零距离接触,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关心人民群 众的生命,当时有些记者采访我们的锦涛同志,SARS 期间最闹心的问题是什么,人民的生命,你看看,人民生命的问题是非常关心的,后来 SARS 过后,我就发现把就业的问题中央领导人摆在自己桌面上了,而且提出就业是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