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班的“四”个娃娃家支持小班新生融入娃娃家游戏的策略 【摘要】小班幼儿喜欢温馨舒适的家庭式氛围,为此娃娃家游戏深受喜欢。如何满足班级孩子喜欢玩娃娃家游戏需求,并支持他们真正融入娃娃家游戏,逐步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需求, 通过“ 量身定制”创设四个平行的娃娃家, “因时而宜”顺应流动的娃娃家, “因势而导”建构整合的娃娃家等策略支持小班新生融入娃娃家游戏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小班新生 娃娃家游戏 策略一、创设“四”个娃娃家的缘由小班新生幼儿刚离开家庭来到集体生活中,有强烈的依恋情感。最喜欢的是温馨、舒适、安全的家庭式环境。因为缺乏游戏经验,最多的生活
2、经验来源于看到爸爸妈妈做过的事。娃娃家游戏情景性强,能扮演爸爸妈妈重温家庭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扮演模仿游戏,幼儿从中获得特别的安全感和快乐,也能较好的再现已有生活经验和表现情感。因此 “娃娃家 ”游戏是最能吸引小班孩子的兴趣和眼球的。针对这些特点,小班新学期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娃娃家区域的创设和开展。(一)小班幼儿初期游戏,最爱娃娃家游戏在孩子们走进幼儿园的初期阶段,我们就引导孩子们进区游戏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实录:娃娃家的纷争2早上来园后,盈盈、雨泽和依依等都进娃娃家玩了,瑶瑶来了,他去娃娃家挂卡,发现已经没有了空位。我请她去别的区玩,瑶瑶摇摇头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星维到娃娃家把卡重复的挂在别人的
3、卡上,脱了鞋子进区了。这时我突然听到“ 啊”的一声尖叫,一看是雨泽和依依两个人正用力的拉着一个煤气灶,谁都不愿意放手,我忙问:“怎么了?”雨泽说:“他抢我的煤气灶!”依依说:“我要做饭的!” 雨泽说:“ 是我的!” 依依也说:“是我的! ”于是我对依依说:“ 依依,你是娃娃的妈妈是吗?你看,娃娃要睡觉了,妈妈你去抱抱它吧!爸爸做饭好吗?” 依依拉下嘴巴放了手,去抱娃娃了,刚把娃娃放到摇篮里,盈盈过来把娃娃抱走了,依依又叫:“是我的,还给我!”抢夺的声音不断的响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确最喜欢去娃娃家。很多的时候因为人数的限制,有些孩子还会违反规则偷偷的进入。而每次抢夺的内容几乎都
4、是集中在了几样物品上;一是做饭菜工具,也就是说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做饭游戏。二是娃娃和摇篮,即他们喜欢哄抱娃娃,照顾他们。(二)小班幼儿“偏区”问题的分析与反思孩子们为何都喜欢玩娃娃家,分析认为烧饭、照顾娃娃这些具有一定生活经验模仿爸爸妈妈的游戏内容在其它的区域,如巧手区、益智区等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通过这样的游戏内容孩子们能真实体验到“家” 的温馨和熟悉感,表达出对亲近人的强烈情感和依恋。娃娃家的这种不断争抢现象以及其余区角受冷的偏区情况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既然孩子们都喜欢娃娃家,能让他们现有的游戏经验得到体现,我们就要针对其年龄特点满足其需求,除了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外,我们该采取怎样有效的
5、策略真正支持幼儿融入到娃娃家游戏中呢?二、支持融入娃娃家游戏的策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是潜在的老师,把幼儿放在适合于年龄和经验的3有趣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更大的潜能。 8为此我们首先从区域环境创设思考出发。(一)量身定制创设四个“平行”的娃娃家1设立“四”个娃娃家小班初期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是该时期幼儿独特的“身”,需要教师准确度量。教师在材料的定制上应注意为幼儿提供种类少但数量多的成型玩具,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诠释这些概念,可以这么认为,小班孩子在游戏中几乎不具有合作性,
6、喜欢争抢东西,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特别好模仿,看到什么玩什么,看到同伴玩什么我也要玩什么。模仿是小班这个年龄段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大量的模仿,尝试经验,学习经验,在模仿中成长。 2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觉得既然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娃娃家,喜欢玩做饭游戏和抱娃娃游戏,爱模仿,人家玩什么我也要玩什么,显然“一个”娃娃家是难以让全班的孩子得到满足的。那我们是否可以打破常规的区域创设思路,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在班里多定制几个类似的“娃娃家”,为孩子们相互模仿的平行游戏创造条件。形成以“娃娃家”为主体的区角游戏形式来支持孩子喜欢的游戏。区域重“制”:班级原区域除巧手屋外,将其余四个区均设置成与娃娃家内
7、容相仿的角色区域,分别为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休闲屋、娃娃零食铺。投放材料分别如下:区域名称 主要投放的材料娃娃家 煤气灶、做饭菜食物和工具、娃娃、摇篮及桌椅、床、洗衣机等娃娃餐厅 娃娃、煤气灶、做饭菜、蛋糕、拼盘水果食物和工具、多张餐桌等娃娃休闲屋 娃娃、餐桌、帐篷、休闲食品,书等娃娃零食铺 做食物的餐具、各种食物、水果拼盘等在材料投放中可以发现,在这四个区我们几乎都投放了娃娃、做饭菜的食物或餐具等相同的材料,也就是说孩子不管是在哪个区都可以玩到做饭和抱抱4娃娃的游戏。满足他们喜欢玩家庭游戏的愿望,也避免了大家都争抢去娃娃家玩的情况。在改进后的一周后,每天晨间区域活动时间我们围绕孩子选择的区
8、域情况和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在先入园的孩子中,发现大部分首先选择的是娃娃休闲屋,其次选择最多的是娃娃家,再次是娃娃餐厅和娃娃零食屋,餐厅因为可进区的人数比较多,常留有空位。具体情况如下:娃娃家活动区规定游戏人数进区游戏实际人数游戏内容记录娃娃家 5 人 45 人 做饭、给娃娃喂食物,哄娃娃睡觉、打电话娃娃餐厅 8 人 56 人 切菜、切水果、切蛋糕、唱生日歌娃娃休闲屋6 人 56 人抱娃娃、和好朋友在帐篷里翻滚、睡觉、玩闹娃娃零食铺5 人 45 人 切食物、摆食物和叫卖当娃娃家游戏可以从一个变成四个的模式后,四个娃娃家模式的区域都受到了孩子们不同程度的欢迎。争抢着去一个区的现象明显得到了解决。同
9、时我们这样的平行设置方式,也充分满足了他们简单模仿的需求,符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觉得这个策略是积极有效的。(二)因时而宜顺应“流动”的娃娃家小班幼儿游戏无目的性,注意力易分散,喜欢随意摆弄材料,搬运物品。因为交往行为不多,更多的只是简单或个别动作的重复和模仿,也难以产生连续性的游戏情节,这是孩子们“时”下的一个游戏水平,这样的游戏状态告诉我们,小班初期的孩子们不可能在一个区做到专注游戏,也因此很难在一个区持续游戏,我们必须针对这样的“时”,采取适“宜”的策略。1顺应流动搬运行为随着开展的持续,我们发现在“四个娃娃家中逐渐出现的频繁现象;孩子们总喜欢拿着盘子,端着食物,有时手里还拿着刀忙着
10、跑来跑去,从这个区搬到到那个区,从那个区又弄到这个区。5片段一:餐厅里,可芯切了蛋糕和几个小朋友吃了一会儿后,端了一盘蛋糕往娃娃家送,我问:“你去干什么?”可芯指了指娃娃家的佳佳说:“我要去送给佳佳吃。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可芯和佳佳一起在给娃娃喂蛋糕,两个人喂喂笑笑。片段二:陈锐在娃娃零食小铺切了一会儿橡皮泥,拿着刀去餐厅切菜了,切了几个菜,又去零食小铺把橡皮泥搬到餐厅切,来来回回的走,边走边叫“谁要买?谁要买?” 乐乐跑过去说:“我要!”拿走了陈锐手里的东西说了声“谢谢!”当我们发现小班孩子区域流动现象频繁的产生是必然时,我们采取了顺应的策略,即使发现孩子们随意游荡,也不急着催促和指导。从
11、分析看来看似一种乱糟糟的搬运流动现象对他们其实是有着不小的意义。我们看到在实录中,因为流动,孩子之间开始出现语言及行为上的交流接触,开始了游戏简单情节的发展。而区域的相容性也充分的体现出来。由此看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小班孩子生动自然的体现本性的游戏状况,而非约束整齐的操作行为。我们不应为了维持秩序催促、制止幼儿的流动行为,因允许幼儿适度换区,在不断的交换流动中获得与同伴交流的愉快体验,这才是真正符合小班孩子的游戏需求的。2解决进区挂卡冲突进区挂卡是解决区域游戏初期有序入区,建立基本入区规则的有效办法。但是 4 个娃娃家的流通与进区挂卡限定人数的规则产生了新的冲突,如:我们要求孩子们进
12、区挂卡,换区的话要拿走卡挂到新的区去。显然孩子们在四个娃娃家之间如此频繁的流动现象,再加之小班孩子本身规则意识薄弱,我们发现挂卡形同虚设,孩子们常常是人走了,卡还留着。而有几个特别遵守规则的孩子,一停不停的挂卡换卡,反而觉得这样的规则成为了一种累赘,时常打断孩子们的游戏。同时我们也对挂卡进区的这种规则进行了思考,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进区卡的设置,觉得是一种必然,但是我们发现挂卡进区这种形式导致来6的晚的或动作慢的幼儿并不能真正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区,这些众多规则的限定,无法真正体现自主游戏的本质的。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挂卡限定人数进入,只起到了管控作用,可以说更多的是从方
13、便老师角度出发的。既然四个娃娃家的创设已经不存在人数冲突问题,我们觉得这个阶段的进区卡设置已没有必要,而且对游戏造成了影响,我们认为应该顺应小班孩子的特点,尝试取消四个娃娃家的挂卡进区,整合四个娃娃家为一体,让孩子们自由进入,让四个娃娃家开放流动起来。(三)因势而导建构“整合”的娃娃家随着娃娃家游戏的发展以及阶段性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出现新趋势;孩子们在玩过一个阶段后,开始积累简单的游戏经验,他们会逐渐玩出新的游戏内容,因此幼儿在游戏中需要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大。此阶段已是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关键点。我们知道幼儿园里年龄越小的孩子各类活动的整合程度越高,小班有很多学习内容宜在日常生活、游戏的自
14、然状态下进行。 7我们必须在遵循幼儿游戏发展自然态势上,以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为导向,向前导引,自然形成多维整合的娃娃家。1顺应主题经验主题进行过程中,幼儿会累积丰富的主题经验,特别是主题带来的游戏化情景。幼儿自然会在娃娃家游戏中自然流露,这些一方面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运用,另一方面也是新的娃娃家游戏内容,如:主题教学“幼儿园真好”开展时玩过生日分蛋糕给好朋友吃的游戏,那几周孩子们特别喜欢去餐厅分蛋糕,唱生日歌;主题教学“好吃的水果”中,孩子们又喜欢去零食小铺当老板卖水果了在餐厅里,悦悦抱着小兔说要给小兔过生日,昊阳又去端蛋糕了,刚端过来,悦悦说:“ 小兔喜欢吃萝卜的!”昊阳又去找萝卜,几个孩子把萝
15、卜朝兔娃娃嘴边塞塞。接着又说要给小猫过日,于是我问小猫爱吃什么,孩子们边说边去一大堆菜里找鱼了。7观察到这个现象我们在餐厅的每张桌上方贴上了一个可以放置小动物图片的窗户,孩子们想给谁过生日,就放进这个小动物的图片。过生日的主角再也不只是孩子们自己了。2融入学习性内容小班的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突出,他们喜欢参加有情景又有趣的区域活动,娃娃家等角色游戏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有角色扮演,满足了孩子的游戏愿望。针对孩子们出现的游戏内容我们及时增添游戏材料,发现在角色区域里可以将静态的操作学习也变得有趣和情景化,将学习性内容融入到娃娃家中,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操作,尤其是当对娃娃家自然游戏兴趣逐渐消退时,跟随
16、主题或孩子需要,及时融入学习性内容,更能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如在娃娃零食小铺里,每次就听孩子们吆喝,“买东西喽!快来买哦!”问道多少钱,他们总说不要钱,要不就是假装给钱,手拍一下。此刻我思考的是,孩子们需要什么?如果提供替代物,是不是能产生有意义的游戏内容?针对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我们提供了小小的硬圆片当“钱”,一个就是一块钱,两个就是两块钱,孩子们玩时可开心了,从小包里拿出来,不停的数着。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点数能力有了提高,能顺利点数对应到 5 个。当然,在四个娃娃家中幼儿发生的游戏行为包罗万象,可以整合的内容不计其数。而我们所要做得是遵循幼儿自然地游戏发展态势和需要,
17、孩子有“什么”教师“导出”什么,顺应幼儿的原有娃娃家的游戏情绪,在娃娃家里得到“润物无声”的多维整合。三、四个娃娃家的创设经为支持班级幼儿真正的融入娃娃家游戏、喜欢娃娃家游戏,在娃娃家游戏中有所体验和发展,我们一路实践、调整、再实践、再调整,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积累了一些经验。1平行设区满足幼儿模仿游戏从小班幼儿的游戏需求出发,我们创设了平行的四个娃娃家。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从教育的要求出发创设区域,而忽视了幼儿的真正需求,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游戏环境。8小班初期幼儿喜欢模仿,他们的行为特别会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与同伴玩一样的游戏,操作一样的游戏器械。
18、如我们在观察中经常发现一个孩子拿着勺子去烧饭了,马上就会出现几个孩子也要去了。实际上他们只是单纯地在模仿同伴的活动,觉得这样做很有趣。所以,在创设小班幼儿区域角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从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出发,处处体现平行创设,给他们相互之间的模仿游戏提供环境上的可能和物质上的支持。如从四个娃娃家的平行游戏,以及材料提供的重复和平行性方面,如我们在餐厅设置的多张平行桌子、多盘相同的蔬菜等。2弱化规则支持幼儿自如游戏从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出发,逐渐弱化一下规则支持幼儿自由、自主游戏。小班的孩子爱无目的游走,忙着搬运东西,忙着去每个区走走看看,这正是他们接触同伴,探索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老师要支持孩子
19、的这种游走,采取顺应策略,以他们喜欢的游戏方式打开孩子们的交往之门。挂卡限制人数进区能很好的避免孩子的争抢行为,但是由于小班初期幼儿基本是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行为,游戏中与同伴发生交往的也不多,很难在同一个区域持续深入游戏。尤其在娃娃家等角色区再限定固定同伴,过少固定的人之间互动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为此在娃娃家游戏初期,更多地需要尊重幼儿自然发生的游戏愿望,喜欢游戏。同时增加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动才是娃娃家游戏的发展要素。4 个娃娃家,避免了拥挤与争抢,基本解决了依托进区卡管理幼儿有序进区的规则要求。3经验整合,助推幼儿丰富游戏从关注小班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进行相关经验的整合助推幼儿的游戏发展。娃娃家
20、游戏要逐渐发展与丰富,更需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积累更多地经验。当孩子能将多元的经验在娃娃家中自然游戏,那样的游戏发展是顺应幼儿发展的。教师要时刻关注游戏的发展进程,在游戏中及时洞悉孩子们的需要,分析他们在不同游戏阶段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创设。如我们在后期娃娃家增添进的学习内容,丰富情节的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游戏水平。教师也需要在需要的时候,经常以玩伴或客人进入孩子们的游戏,与孩子们共同游戏,游戏语言和游戏情节会逐渐丰富,而这之中老师的无形胜有形的导是孩子娃娃家游戏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9四、思考在继续随着孩子们游戏情节的深入和拓开,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很多的时候已经不再局限于玩娃娃家
21、的游戏了,有一次我就看到娃娃家里依依小朋友在给乐乐看病、打针,玩的很投入。我忽然有些思维混乱了,这不是我们认为的角色区“医院”的游戏吗?这就给我带来了又一思考,娃娃家里一定要玩娃娃家游戏吗?作为自主的角色区,显然这个答案我们都知道是否定的,幼儿在娃娃家可以自由想象玩各种游戏。那么我们为何又要给区域命名“娃娃家”呢?这样的名称设定的意义在哪里?更多的是不是一种限制幼儿游戏和想法的提示呢?这样一想恍然大悟,于是我们尝试撤去了各娃娃家的名称标记,告诉幼儿这里可以玩你想玩的一切游戏,而不仅是娃娃家游戏。四个娃娃家营造的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温馨、舒适的游戏环境,让小班幼儿完全沉浸在安全、轻松、愉快的活
22、动中,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参与游戏,各方面得到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一个娃娃家到现在的四个娃娃家,到最后撤去“娃娃”名称还给孩子们的四个真正自由的“家”,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反思对小班区角创设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感受到,其实区域角设置也无定律,也需要我们一个创新的思路和一个重新审视的角度。我们时常考虑均衡发展,创设时要求面面俱到,美术的、音乐的、智力的等等,规则很多,会忽略了一些应该重视和突破的东西此时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什么?对于小班孩子而言遵循小班孩子的游戏特点,支持他们的游戏需要,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在情景化的游戏中促进交流和发展最有效的,当然让小班的幼儿玩到最真的
23、游戏是我们最终追求的!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 36 岁儿童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102梁志燊. 学前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91-3013丁海东. 学前游戏论.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5蔡菡. 顺应 满足 等待 支持小班初期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J.早期教育. 2014(6)6黄进.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和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7 罗红辉.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多元整合 以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为例. 2012-02-23 http:/ 张雯. 创设小班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 2012-12-21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