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241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 毕业 论文 ( 20 届)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途径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摘要 : 兴趣对人们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然而当今中学生在数学兴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 根据中学生数学学 习兴趣与能力情况,分析影响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原因,从情感、学生提问、教学语言、激励手段等方面提出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再在教师自身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注重开放题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培养中学生 数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 中学生;数学 兴趣 ; 数学 能力 ; 研究

2、The Research of Trai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in Mathematics Abstract: Interest is a powerful motivation for people to acquire knowledge , development intellectual,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here is some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interes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day. I accord

3、ing to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in mathematics,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interest, and puts forward trai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from emotional, studentsquestions ,teaching language and the means of incentive.I put

4、s forward trai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in mathematics from teacher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exploration communication independently, open question teaching, the modern teaching means. Key words :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ability of mathema

5、tics; research 目录 1 引 言 . 1 2 中学生数学兴趣现状 . 1 2.1 中学生数学兴趣调查研究结果 . 1 2.2 影响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原因 . 3 3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 3 3.1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 4 3.2 让学生“敢问”、“ 常问 ”、 “会问 ” . 5 3.3 通过教学语言,使课堂充满生机 . 8 3.4 用激励调动中学生对数学兴趣的积极性 . 10 4 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 10 4.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 10 4.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 11 4.3 注重开放题的

6、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 11 4.4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 12 4.5 教学实例分析 . 12 5 结束语 . 13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4 1 1 引 言 我国学者孟昭兰认为,兴趣是先天性情绪,人可以在没有任何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去活动。皮亚杰指出 :“ 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 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疲惫的现象,给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建议,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充分备课外,善于拿出学生接纳你的教学方法统领课堂。充分利用得天

7、独厚的网络资源,并且针对 90 后的青春期 学生特点,巧妙的设计兴趣盎然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必备之课。本文侧重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除了深刻领会教学大纲,有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外,用创新的教法组织每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将思维能力的培养置于首要位置。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处于形成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实际问题出发,将数学问题进行科学的抽象和逻辑的推理,得出数学概 念和规律,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8、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由数学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为初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现任中学数学老师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灌输,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要提高学生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的学懂数学、学会数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2 中学生数学兴趣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种中学数学教育的创新研究性课题层出不穷,优秀课评比、优秀课堂教学实例评比等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为学习、提高和推广精湛的教学艺术

9、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改经验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然而,必须看到,我国中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注重知识传授,欠缺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应试教育仍然严重影响着中学数学教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2.1 中学生数学兴趣调查研究结果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根据心理学知识,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和数学测 验卷,2 以下拣选有关数学兴趣方面的的题目调查,作为研究对象 。 在嘉兴一中和嘉兴一中实验中学抽取高一不同性别的学生共 200名学生 ,回收有效问卷 192份,其中一中 实验 女生 40人 ,一中 实验 男生 37人

10、 ,一中女生 67人 ,一中 男生 58人 。 按照学校程度不同,又分为一中与一中实验;按照性别不同,又分为男生与女生。 原题为:你觉得自己对数学学习() A、有兴趣,主动学习 B、兴趣一般,但为考试与升学,还得认真学习 C、没有兴趣,疲于应付 D、有些厌恶 A B C D 一中实验 22 52 0 3 一中 24 83 5 3 男生 29 50 1 5 女生 17 85 4 1 下列哪个因素最会让你失去学习兴趣 () A、 很难作业多,考试成绩不理想 B、 数学课堂枯燥无味 C、 学习数学无用 D、 老师不关注我 A B C D 一中实验 16 48 12 1 一中 21 80 8 6 男生

11、 31 48 6 0 女生 20 70 14 3 对高中整体数学学习兴趣的分析表明 : 学习程度因素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的,而性别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却十分 显著。 总体来说,对中学数学有浓厚兴趣的比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迫使自己 勉强学习。而男生相对女生而言,比较善于适应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显得比女生更有兴趣。 文献 1中通过对高中整体学习状态的方差分析表明:年级因素与性别因素对高中学生学习状况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年纪对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影响明显;性别则只对学习能力有影响,而对学习兴趣无明显影响;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则对学习兴趣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12、对学习能力却无显著影响。文献 1精准地分析到“通过对比各因素的均值结果表明:高三年级学习兴趣和 学习能力高于高一、高二年级,且高一年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低,高二次之;高一年级男生的学3 习兴趣最低,男生学习能力最低;高三年级男生的学习兴趣最高,女生学习能力最强。”综合文献,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强,因此高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最高,学习能力也最强,而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最低,学习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而大部分学生认为, 在教学课堂中往往显得枯燥乏味 ,各种怪异符号更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 ,连贯性强 ,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 ,畏而生厌

13、 ,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 , 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造成数学成绩的不佳。因此说 , 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 2.2 影响中学生数学兴趣与能力的原因 随着中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学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学生严重偏科、 厌恶 数学的现象,尤其文科班的数学,更是让人头疼。因而,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数学教师,对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下降的原因。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学校追求高考的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望女 成凤的心比较急。老师由于各方面得压力,对学生的期

14、望值和要求也很高。因而普遍学生心理负担比较重,学习压力比较大,加上高中数 学 内容多、教学时间紧、数学学科难度大。由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有所下降 。 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很多同学经过初中的紧张学习,很轻松考上了高中。进入高中以后,开始放松了自己的学习,认为高中的学习和初中应该差不多,只要自己稍微努力,就可以能学好,能轻松考上大学。一开始在思想上就放松了许多,等后来意识到自己学习下降时,想学也学不好,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这时他们 有一部分人由于听不懂,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样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越听不懂就越不学,越不学就越听不懂。渐渐地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数

15、学能力也有所下降。 3 培养中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文献 4对 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技巧”的介绍包括: 1、 巧妙引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 ,巧妙的地引入正题 , 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及积极性 , 对于教师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 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 原型呈现,也就是所谓的情景教学。 用数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最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3、 设置悬念。 教师就得绞尽脑汁地设置诱人悬念。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所学知识掌握牢 ,印象深 ,又爱学 ,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4、 布置

16、预习。 5、 适时评价。 4 以下结合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技巧”作出个人总结。 3.1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 常以严厉的语言打击,这会使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成见,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大幅度下降。 古人云: “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 那么怎样的教师才可称得上人师呢?第一位的要求当然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其具体表现就是热爱学生。最近有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许多教师都认

17、为自己是非常热爱 学生 的,但是他们的学生却大多数认为并不爱他们。这巨大的反差说明什么呢? 其实,爱生不仅是一种崇高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需学习和研究爱的艺术。应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把握爱生的这一门艺术。我们认为,要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的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1) 热爱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学生。 任何一种爱都必须从了解与认识开始。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学生同样也是如此,一名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名到上百名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更不相同,在不同的氛围里成长的孩子自然有着千差万别;而先天因素又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他们在性格

18、、能力、特长、爱好上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了解学生身上的各种细节,不去了解哪怕是极微小的差别,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就是不完全的,甚至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只是凭着对的一知半解去关心学生, 那么他的做法往往只是隔靴搔痒,有时会激起反感。我们的教育必须认真考虑每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说的话,你教的学科,所以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 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各个方面去了解人 ” 。 ( 2) 热爱学生必须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是充满了希望的生命。热爱学生就必须理解他们,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时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一个可以

19、亲近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他们,是爱着他们的。学生的心灵是敏感的,教师只要有任何一点不 屑一顾的表示都会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有些事情尽管在教师的眼里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学生心中恰恰相反,反而认为不值一提。这自然有学生 在 思想认识 上 不成熟的原因。 热爱学生就要千方百计地接触学生的内心世界,如能让学生敢于向你透露内心的秘密,才能使5 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人。而你对学生的关爱,才能被学生感受和接受。 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充满信心。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就谈不上热爱学生。 ( 3) 热爱学生必须主动地向学生学习。 孔子曰: “ 三

20、人行,必有吾师焉 ”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每天 面对成百名学生却很少想到自己可以向学生学点什么。陶行知先生说: “ 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 么 ,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 陶行知先生在这儿深刻地指出一名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学生,再做学生的教师。一名不愿向学生学习的教师就不可能了解学生的困难,愿望和需求,就无法做出受学生欢迎的举动来,当然也不能说是真正爱学生,并受到学生爱戴。 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成长中感受到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他的心一定会与学生发生共鸣, 像 学生一样在工作 的成功与失败中感受到尝试

21、与努力的乐趣,使自己更投入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3.2 让学生“敢问”、“ 常问”、“会问” 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提问在教学中的价值,但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老师的专利,而学生常常只需回答而没有问的必要。很多一线教师对提问的研究大都也局限于如何让教师更“会问”,无可非议这样的研究是需要的,但只研究了一半。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 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22、在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啊,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会带来更多的遗憾。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消除这种悲哀的第一步。这项工作无疑应该从学科教学抓起。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孩子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 1)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勇于挑战的精神 仍需或主要靠后天的培养。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已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 作为中学的学生,一年级刚刚入学时,他们是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的门槛,他们的笑脸是那么的灿烂。而短短的几

23、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充满求知欲的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划一的学习感到了厌倦,变得消极,变得冷漠。他们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6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 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其实,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如“老师,今天上什么课?”“老师,黑板上写得什么呀?”对于学生的提问如果老师不屑回答或推之“以后你会知道的”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要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2)创造条件让学生 “ 常问 ” 。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学生 “ 问题意识 ” 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

25、,那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在常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的能力,我建议的做法: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些问题怎样来?在课 前预习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 2 4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课中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问题有深有浅,也有很多学生问题相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问题,确定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教学就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学生课前、课中提出的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解决。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我认为问题不仅应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应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应当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 能够使教育活动无止境地延伸开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够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 3)有效引导让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会问”,教师巧妙引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