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526039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淄博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一、基础知识(15 分)1D 解析 A磨 m损/磨 m面 弹劾 h/隔阂 h 混 hn浊/浑 hn水摸鱼B中 zhng意/中 zhng肯 聒 gu噪/恬 tin静 靡 m丽/靡 m靡之音C伺 c候/伺 s机 蛋挞 t/鞭挞 t 强 qing迫/强 qing人所难D慑 sh服/蹑 ni足 遏 制/拜谒 y 蒙 mng骗/蒙 mng昧主义2B (解析:A“不与”应为“不予;C“精减”应为“精简” ;D“水火不融”应为“水火不容” 。 )3D ( 解析:独到:与众不同的。独特:独有的,特别的,比“独到”更强调特点。延伸:延长,伸展。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

2、延长下去。交融:融合在一起。交汇:水流、气等聚集到一起,会合。升华: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提升:提高职位、等级)4.B (解析:“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现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一般不含贬义,不能等同于“必然出现问题” 。 “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属于不合语境。 )5.B ( 解析: A.语序不当,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前, “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后。C.语序不当,应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 。D.

3、成分残缺,应该在“是我们”前面加上“那块土地” 。)二、社科文阅读(9 分)6C(文章首段提出文化高度的问题,第二段论述满足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及危害,第三段论述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则和方法,第四段论述如何让传统文化“粗壮高大起来” ,得出结论。全文以破促立,多方举例,首尾呼应,通过对传统文化长度与高度的辩证分析,表明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高度问题的鲜明态度,故 C项符合题意。 )7A(夸大范围, “非常可怕”的不是“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 ,而是不加辨别的弘扬活动。从第二段来看,作者的表述是“所谓”的“传统文化” 。 )8D(A.因果失当,文化的“高度和宽度”并非因其“国史较短” ,

4、 “产品和技术”的发达只能是文化高度的结果而非原因。B.夸大范围,作者反对的是“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的做法。C.违背原意,文中说“中华民族” “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 ”,意为已经认识到了外部的世界。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9B(稍:渐渐地、慢慢地)10C(A 项,以:介词,凭借;连词,因为。B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 项,副词,竟然,却。D 项,其:副词,表反诘;代词,那)11D(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侧面体现。直接体现。体现有才能。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12(原文中令狐熙没

5、有“被调往朝廷任职”。)四、(24 分)13(1)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凭借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3 分,“寇”“以”“从”各 1分)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4 分,句意 1分,定语后置 1分,“勒”“逐”各 1分)(2)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 (共 3分,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14.(1)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 分)嫩绿重重,渐渐成荫,幽静而曲折的栏槛

6、之外,还有未落尽的小小的红花。晚开的酴釄花架上,蜂儿忙着采蜜,杨柳堆烟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静态的嫩叶、小红英,动态的蜂儿、燕子,勾勒出庭院中春色明媚,蜂忙燕舞的醉人春景。 (2 分)(2)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自伤之情及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 (2 分) “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而愁不去。 “客飘零” ,作者长年作客在外,欢娱少愁思多。 “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春光难留。 (2 分,答出 2点即可)1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五、语言运用(12 分)16.参考答案:五四爱国运动因抗议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而爆发。

7、17.参考答案: 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献身,莫过于成为胡杨,守着荒漠 保持着千年不倒的姿势,阻止无止境的蔓延18. 参考答案 D(解析:A 项“特此通知”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单位对职工,在该句中使用不得体。B 项“光临”是一个敬辞,对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表示敬意,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该句表达不得体。C 项“欠安”是对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 )六、大阅读(18 分)19李兰是一个不幸的妻子和母亲。 (1)她忍受着丧夫之痛,坚强隐忍。 (2)她深爱着丈夫,为他的去世而痛心。 (3)她爱孩子,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 (4)她做事果断。 (每个要点 1分,共 4分。 )20 (1)运用比喻和细

8、节描写,表现出老人面对死去的儿子时内心的巨大悲伤。 (2)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出生活的极端贫困和老人对孩子的关心。 (每句 2分,共4分。 )21 (1)用细致的笔触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情态,表现了他们内心的无比悲痛,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形象。 (2)使全文笼罩在一种深沉的哀伤氛围中,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每个要点 2分,共 4分。 )22 (1)浓浓的亲情。老父亲对孩子死去的痛心和无言的爱,李兰对离开孩子的依依不舍,孩子虽不理解但也懂事的行为,都使读者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感人至深。 (2)真挚的爱情。李兰深爱着丈夫,丈夫的去世对她打击巨大,她悲痛万分,痛哭不已。 (3)困境中不屈服、不认输的勇气。李兰在悲痛中以无比的毅力冷静处理后事,妥善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未来;老人在艰难的生活中不忘对孩子心灵的安慰。 (6 分,每个要点 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3作文(6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