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2015年电工电子技术 ( 第1次作业 ).doc

上传人:文****钱 文档编号:5287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2015年电工电子技术 ( 第1次作业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大2015年电工电子技术 ( 第1次作业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大2015年电工电子技术 ( 第1次作业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大2015年电工电子技术 ( 第1次作业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大2015年电工电子技术 ( 第1次作业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0 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则相电压 u A =( ) 。 A.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B.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C.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2. R, C电路初始储能为零,而由初始时刻施加于电路的外部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 ( )响应。 A. 暂态 B. 零输入 C. 零 状态 3. 在图中所示电路中,开关 S 在 t =0 瞬间闭合,若 ,则

2、uC (0 ) 为 () 。 A. 12V B. 0V C. 2V 4. 在电源频率和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调节 L使 R, L, 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则该电路的电流将 ( )。 A. 达到最大值 B. 达到最小值 C. 随 L增大而减小 5. R, C电路在零输入条件下,时间常数的意义是 ( )。 A. 电压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衰减到初始值的 0.368倍所需要的时间 B. 电压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衰减到初始值的 0.632倍所需要的时间 C. 过渡过程所需的时间 6. 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 U S 值均已知。欲用支路电流法求

3、解流过电压源的电流 I ,列出独立的电压方程数为 () 。 A. 3 B. 4 C. 5 7.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 6V,短路电流为 3A。当外接电阻为 4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 I为 ( )。 A. 1A B. 2A C. 3A 8. R, C电路在零状态条件下,时间常数的意义是 ( )。 A. 响应由零值增长到稳态值的 0.632倍时所需时间 B. 响应由零值增长到稳态值的 0.368倍时所需时间 C. 过渡过程所需的时间 9. 在图示电路中, U S , I S 均为正值, U S 的工作状态是 () 。 A. 电压源

4、不工作 B. 电压源吸收功率 C. 电压源发出功率 10. 某感性器件的电阻 R =6 ,感抗 X L =8 ,则其阻抗 |Z| 为 ( ) 。 A. 14 B. 10 C. 20 11. 已知图 1 中的 U S1 =4V , I S1 =1A 。 用图 2 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 1 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 。 A. 5A B. 1A C. 1A 12. 在电源频率和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调节 L使 R, L, 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则该电路的电抗将 ( )。 A. 达到最大值 B. 达到最小值 C. 随 L增大而减小 13. R, C电路外部激励为零,而由初始储能引起的

5、响应称为 ( )响应。 A. 稳态 B. 零输入 C. 零状态 14. 一阶线性电路时间常数的数值取决于 ( )。 A. 电路的结构形式 B. 外加激励的大小 C. 电路的结构和参数 D. 仅仅是电路的参数。 15. 由于电容器中储存的能量不能突变,所以电容器的 ( )不能突变。 A. 电容量 B. 端电压 C. 电流 16. 在图示电路中, U S , I S 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 。 A. 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发出功率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17. 已知左图中的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用右图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左图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

6、源的参数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为 ( )。 A. 4V B. 4V C. -2V 18. 某感性器件的电阻 R=3W,感抗 XL=4W,则其阻抗 |Z|为 ( )。 A. 7 B. 10 C. 5 19. 图示电路处于谐振时,电压表 V的读数应是 ( )。 A. UL+UC B. U C. 0 20. 某感性负载用并联电容器法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后,该负载的无功功率 Q将 ( )。 A. 保持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21. 某感性负载用并联电容器法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后,该负载的有功功率 P将 ( )。 A. 保持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22. 在图示 R

7、, L , C 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有效值 I 1 I 2 I 3 10A ,当电压频率增加一倍而保持其有效值不变时,各电流有效值应变为 ( ) 。 A. I 1 20A I 2 20A I 3 20A B. I 1 10A I 2 20A I 3 5A C. I 1 10A I 2 5A I 3 20A 23. 一阶线性电路的全响应可以看着为 ( ) 。 A. 零状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之和 B. 零输入响应和暂态响应之和 C. 稳态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 D. 零状态响应和暂态响应之和 24.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 6V,当外接电阻为 4(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 I为

8、1A,短路电流为 ( )。 A. 1A B. 2A C. 3A 25. 供电电路采取提高功率因数措施的目的在于 ( )。 A. 减少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 B. 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 C. 减少电源向用电设备提供的视在功率 26. 构成积分电路的参数条件是 ( ) A. 时间常数不小于输入矩形脉 冲宽度 B. 时间常数与输入矩形脉冲宽度相等 C. 时间常数小于输入矩形脉冲宽度 D. 时间常数远大于输入矩形脉冲宽度 27. 30 电阻与 40 容抗并联接到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的电流源时,则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Task failed u

9、nexpectedly 为 ( )。 A.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B.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C.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28.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 10V,短路电流为 2A。当外接电阻为 5(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 I为 ( )。 A. 1A B. 2A C. 3A 29. 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 US值均已知。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压源的电流 I,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为 ( )。 A. A3 B. 4 C. 5 30. 在 R, L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 R=40(, XL=30(,电

10、路的无功功率Q=480var,则视在功率 S为 ( )。 A. 866VA B. 800VA C. 600VA 31. 在三相四线制电路 中,中线的作用是 ( )。 A. 构成电流回路 B. 使不对称负载相电压对称 C. 使不对称负载功率对称 D. 使电源线电压对称 32. 在 R , L , C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电流 i=10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A , =1000rad/s , L=1H ,则 R , C 分别为 ( ) 。 A. 10, 1F B. 10, 1000F C. 0.1, 1000F 33.

11、A. L/R1 B. L/(R1+R2) C. R1/L 34. 在图所示电路中,开关 S 在 t=0 瞬间闭合,若 则 iC(0 ) 为 ( ) 。 A. 1.2A B. 0A C. 2.4A 35. 图示电路中,对 3 电阻而言,起负载作用的是 ( )。 A. 6V电压源 B. 3A电流源 C. 两者都是 36. 工程上认为图示电路在 S闭合后的过渡过程将持续 ( )。 A. (3660)s B. (915)s C. (1836)s 37.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当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单独作用时,电阻 R

12、中的电流是 1mA 。那么当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单独作用时,电压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是 ( ) 。 A. 1V B. 0 C. 1V 38.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可采用 ( )。 A. 接零保护 B. 接地保护 C. 重复接地保护 D. 工作接地保护 39. 图示电路中,电流 则 1 电阻两端电压 uR 的有效值为 ( ) A.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B.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C. Task failed unexpectedly 40. 测量三相四线制不对称负载功率的

13、方法只能用 ( )。 A. 一瓦计法 B. 两瓦计法 C. 三瓦计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00 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 A 2. C 3. B 4. A 5. A 6. C 7. A 8. B 9. C 10. B 11. C 12. B 13. B 14. C 15. B 16. A 17. B 18. C 19. C 20. A 21. A 22. C 23. A 24. C 25. C 26. D 27. B 28. A 29. A 30. C 31. B 32. A 33. A 34. A 35. A 36. B 37. A 38. B 39. A 40.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