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1 本科毕业论文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初探 TOWN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TAIWAN 学院(部): 测 绘 学 院 专业班级: 测绘 08-4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授 2012 年 5 月 30 日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I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 初探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规模不断地扩张,城镇用地需求不断增大而为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未来城镇建设仍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土地资源将越来越稀缺城镇土地资源
2、利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矛盾,如何利用好土地资源,尤其是城镇土地资源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的问题我国的用地现状要求我们必需转变土地粗放利用为集约利用,优化城镇土地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对于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各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在国内外城镇土地资源集约 利用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对我国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实际状况的分析,归纳出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本论文对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的界定,并对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模式进行了提炼在国内外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把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视为
3、由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根据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建了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引入潜力度概念来表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对协调度模型加以修正,进而建立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系 统评价模型和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在本论文实证部分建立了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城镇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但尚有潜力可挖其中,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较为欠缺,在未来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应作为主要改善着力点在本论文结论部分根据论文中的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本论文对城镇城镇
4、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建议 。 关键词: 城镇土地集约 , 集约利用 , 评价指标体系 , 评价模型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II TOWN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TAIWAN ABSTRACT With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urban scale constantly expanding, urban us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demand and to meet the needs
5、of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 the future is still need a lot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the land resources will more and more scarce urban land resources use has become the main problem in China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main contradiction,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
6、f land resources, especially the urban land resources in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o solve a pressing question our land condition requirements we must change for intensive use extensive use of l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land structure, improve the land resource efficiency in the us
7、e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s for the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related disciplin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town land intensive use
8、 of resources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analysis, induces the town land resources use general rul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ity. KEYWORDS: urban land intensive, intensive us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1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1 绪论 . 2 1 土地利用基本特性 . 2 1.1
9、 土地利用的系统性 . 2 1.2 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 . 4 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概述 . 6 2.1 土地集约利用 引述 . 6 2.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的背景 . 6 2.3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的 概 念和内涵 . 7 2.4 我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 8 2.5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发展现状及趋势 . 9 3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 . 11 3.1 国外研究动态 . 11 3.2 国内研究动态 . 12 3.3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 13 3.4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3 3.5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 13 4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
10、的构建 . 15 4.1 确定评价指标 . 15 4.2 理想值的确定 . 18 4.3 权重值的确定 . 18 4.4 土地集约利用分值的计算 . 18 4.4.1 标准化 . 18 4.4.2 目标分值计算 . 19 4.4.3 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 . 19 4.4.4 土地集约度评价结果 . 20 结论 . 23 参考文献 . 24 致谢 . 25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2 绪论 土地集约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未来 15 年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工业化、城镇化完成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 对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制约作用是
11、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就超乎寻常 . 1 土地利用基本特性 1.1 土地利用的系统性 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土地利用是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利用(自然再生产)与经济社会利用(经济再生产)的有机藕合,也即特定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因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流动使得土地自然生态利用成为经济社会利用基础,而经济社会利用又衍生并嵌套于自然生态利用,二者相互依存、制约和渗透。按系统论创始人冯 贝塔朗菲关于系统即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有机整体的论断,土地利用中为满足生物生存需要和人类
12、社会发展而开展的资源利用活动,不仅构成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环境中相关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持续运动过程,而且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资源利用生态经济系统 . 土地利用系统涵括土地自然生态利用和经济社会利用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包括土地资源系统、自然生态利用系统和经济社会利用系统三个一级子系统,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在三个一级子系统中,土地资源系统处于核心位置,系统 结构通过植物本能的生存需要和人类有目的活动而把相关资源环境联为一体。在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利用方面,自然界的植物群体在其生命进程中利用土地提供的生长空间、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以及气候所提供光能、热量和降水,将这些自然资源转
13、化为供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生物化学能;植物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资源要素以满足生存之需同时,中间产物和输出产品进入自然环境后不可避免引起相关组分或要素性状的改变,产生相关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在土地经济社会利用方面,人类为了达到社会进步目的,必须从经济环境中获取相关经济资源,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等,以期提高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满足不断增加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因而给土地利用打上了深深的经济社会烙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生态作用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地资源类型、质量和分布等综合特征不断变化,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演进性和空间分异性,既为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
14、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从侧面反映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3 了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 土地利用系统归根结底是人(人类社会)地(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结果,由于不同属性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系统结构(意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对稳定的组织形 式或分布关系)并非各子系统或要素简单相加,而是呈现出复杂的组织形式和分布关系。如前所述,由于土地利用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藕合性,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具有复杂藕合特点,加之系统组成成分的多层次和交互作用,系统结构同时呈现出高阶非线性特点。根据系统要素组织形式或分布方式,系统结构可划分为时间、空间和时空结构三种类型。土地利用系统既因组成要素和利用活动空间分异具有空间结构,又因
15、其随时间变化而具有时间结构,但在普遍情况下,土地利用系统既不能脱离空间也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是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有机统一。 生态经济 系统功能通常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四个方面,作为生态经济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也具有类似基本功能(图 2)。土地利用系统物流包括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自然物流始于自然生态利用,是经济物流的前提和基础,以营养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自然环境 植物(生产者) 人类(消费者) 分解者(微生物) 自然环境序列循环进行。经济物流来自人类社会,是自然物质经人工合成、分解、冶炼等改变后而获得,通过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序列循环。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既是并存
16、也是继起的,藕合为系统物质循环运动。土地利用系统能 流分为自然能流和辅助能流,自然能流是系统内太阳、生物和各种潜在能流总称,在不超过承载能力时,这些能源都可更新和重复使用;辅助能流则来自人类社会,只有极少部分可以更新和重复使用,二者相辅相成并以自然能流为基础。价值流动依附于能流和物流,是系统内能、物流在分配、交换中的价值体现,并使得生态经济系统区别于其它系统。就土地利用系统而言,追求价值增值是系统存在和运行的主要动力之一。系统价值流动进行在纵横交错的网络上,其形成、增值和转移一般经过准备、物化和实现三个阶段。在土地利用系统中,信息以物质、能量为载体,通过物流 和能流转换而实现对其获取、贮存、加
17、工、传递和转化,反映了系统不同组分以及系统环境间的普遍联系。系统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和人工信息,前者存在于自然生态利用过程,而后者存在于经济社会利用过程。在土地利用系统中,因信息流动而实现的信息传递是系统进行反馈进而对系统做出调控的主要原因。 土地利用系统还具有相对独立性、机制复杂性、系统层次性、自组织性和时空动态性等系统特点。土地利用系统产生于土地利用活动,是土地利用的系统化,隶属更高层次的资源利用系统,但因具有一定结构并执行特定功能而被视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其相对 独立性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关系上,也表现在系统内部组成上以及强烈的空间地域性上;土地利用系统不同组分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竞相
18、制约,在能流、物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带动和人工技术调配下通过复杂非线性作用联接起来,不仅形成作为整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4 体的资源利用系统,而且与外界存在复杂联系,由于系统不同成分分别受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规律制约,系统运行机制呈现出复杂多维的特点;土地利用系统在纵向上具有很强层次性,极顶为土地利用系统,其次是土地资源系统、自然生态利用系统和经济社会利用系统三个一级子系统,并可依此进行更细层次划分,处于基底的是土地 资源具体利用活动,在不同层次之间,低层次系统是高层次系统发展基础,而高层次系统又反过来带动低层次系统发展,层次越高,系统属性、结构和功能越复杂;土地利用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非平衡、非线性
19、、高阶次和多回路复杂开放系统,不仅系统整体与土地利用过程的全部方面存在复杂联系,参与土地利用的各项要素与外部环境也存在着密切的能量、物质、价值与信息交流,开放的土地利用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通过非线性机制和涨落,再加上子系统或要素的协同和相干效应,会逐渐从原来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而土地利用系统这种 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组织性和相干性,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自组织性是系统主要特点之一;土地利用系统组分复杂,由于受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规律共同制约,使得系统不仅在空间上呈现一定构型,时间上也表现出一定顺序,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体现出系统作为过程而存在的特点,土地利用系统时空
20、动态性表现在系统随时空变化呈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变化,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系统组成要素和外界环境均发生显著变化,系统结构逐渐由单一到复合,功能则由简单到复杂。 1.2 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构成一个具有时空结构并且 行使特定功能的复杂巨系统,而以集约经营为目的的土地集约利用同样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不仅包括作为系统运行基础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还有作为系统主体的不同层次利用者,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便直观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 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属性还使得土地集约利用受到诸如人口、就业、科学技术、文化习俗和政策制度
21、等社会因素以及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所表现出的区域差异深刻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 、质量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但主要表现为人地关系的和缓或紧张与否。人地关系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处于相近的经济发展阶段,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因。一般而言,在人多地少、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理性的利用者会倾向于以更多的劳力或资本代替土地,从而导致较高的土地利用强度,而不是盲目外延扩张。另外,如果仅以劳力和资本作为投入变量,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土地利用者会倾向于以更多的
22、资本替代劳动。因而,由人口问题派生的就业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由于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5 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土地集约利用往往起着不可替代的提高和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不仅因为能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上限和自然生态上限而突破既有水平下的投入强度限制,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工艺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改善持续状况。例如,随着建筑技术变迁和新材料使用,在非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建设活动的空间拓展(高空或地下)会突破原有的限制,在相同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劳力投入有所增加并收到较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农地集约利用中更是如此,我国上世纪 60 年
23、代以来,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总产量贡献份额为 20%左右,而农业技术发展所导致的作物单产提高对总产量贡献份额高达 80%左右。 文化习俗主要通过用地观念和传统对人们土地利用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样不容忽视。例如,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农地利用实践中形成的精耕细作传统,就包涵了集约经营的用地理念,而且确也创造了辉煌成就。只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之下,人们急功近利的观念甚嚣尘上,传统的用地观念正在被逐渐 “ 更新 ” 。 政策制度性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市 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以农地为例,目前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政
24、策制度因素既包括农地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经营方式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农业投入、农产品价格、流通、工农关系等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我国土地使用制度还在不断改革,仍处在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型的过渡阶段,还有相当部分土地利用没有纳入到市场调节范畴,缺乏有效配置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尤其对市场的干预往往会扭曲土地市场供求关系,改变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效果(如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为了吸引投资 ,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其结果导致投资者占用过多的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对于已纳入市场配置的土地,目前也往往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市场工具不完善、市场监
25、控不到位等问题而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 经济总量及其与人口比较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资本市场发育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物质基础,这也是通常情况下资金及其物化投入成为衡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指标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和资本可以相互替 代,因此,资本市场变动会影响土地与资本的技术替代率,从而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般情况下,在资本短缺地区,利用者倾向于以土地代替资本,土地利用较为粗放,而在资本相对土地较为宽裕的地区,利用者会倾向于以资本代替土地,土地利用因而较为集约。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6 2 城
26、镇土地集约利用 概述 2.1 土地集约利用 引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农业利用的研究,由 大卫 李嘉图 ( David 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 地租理论 中首次提出。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 活劳动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方法 ,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 生产要素 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由限度的,理论上,当对土地连续 投入资本 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
27、,即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这一 临界点 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达到了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反之,未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 。 2.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的背景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发展城镇化应注重保护耕地, 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用地。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与标志,对区域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效应。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城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对耕地保护形成了压力。应认识到合理的城镇化过程是节约土地的过程,保护耕地与发展城镇化的关系,是既要保证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护耕地,节约和集约用地,提高
28、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在我国多数城镇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到了 30%左右,超过美国 (7.3%)和香港特区 (6%),并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加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大多是粗放型的,致使城镇土地利用产出非常低。城镇土地集 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应该看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动态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就是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依据,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土地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根本上将粗放式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生产发展方式,
29、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要求必须集约 利用城镇土地资源。大量工业用地集中在中心城镇,大量企业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资产的现象必须改变。盘活其土地资产,合理处置土地使用权是企业改革的关键和发展的动力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人们接受了可持续发展观对过去土地利用方式的反思,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7 利用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包括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内涵。可持续利用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又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合理利用则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条件下
30、,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并通过组织、协调人的关系 以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佳。城镇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容,土地集约利用不能完全取代土地合理利用的内涵。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合理利用的内涵基本相同。土地集约利用不一定是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强调在用地布局、结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必定是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节约集约不仅局限于土地利用本身,还与土地利用的周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相关资源要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处理好宗地节约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仅要着眼于地块层次,更要着眼于更大区片 层次,乃至区域层
31、次,这样才能通过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工作的推进,优化和增强城镇整体功能。如杭州市通过对西湖周边环境的整治,严格控制西湖周边地产开发的密度和容积率,并且离湖面距离越远,所开发地产的密度和容积率就越高,从而也使得西湖景观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辐射,使得远离西湖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度也得到提高,从而取得土地利用功能得优化与城镇空间得合理布局。与区片节约、短期节约与长期节约、土地节约与资源节约、土地集约与经济集约的相互关系。有的地块或区片、项目区短期是不节约的,但从长期的开发建设来看,则是节约集约的。目前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 “三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中心村
32、或城镇集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的快速推进,在一些地块、区片乃至区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短期不节约而长期节约的现象。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新桥镇,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程度高,非农就业率高,其通过建设农民工需要方式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占用土地过多的问题,以实现 “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有社区 ”的现代农村新模式,但农民公寓选址、开发建设过程以及到原有居民点土地整理之前,短期性的土地小节约集约利用现象难以避免,但项目 实施成功后,则节约了 2925亩土地,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农民生存环境。 2.3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的 概念和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随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被引入城镇土地研究中,形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但由于城镇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远比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复杂 和丰富。 国内很多学者探讨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有的考虑城镇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有的关注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布局,还有的认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