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7550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1 页 共 9 页 第四章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课时作业命 题 报 告难度知识点基础 中档 拔高Cl2 及氯水的性质、用途 1、13 5、10、11 12Cl2 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验证 7 8、15卤族元素 2、4 6、9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4综合应用 3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消毒如果在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FeCl 2 BNa 2SO3 CNaOH DAlCl 3解析:Cl 2会氧化 FeCl2、Na2SO3,Cl2

2、与 NaOH 反应生成 NaCl、NaClO、H2O.答案:D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碘水中加入少量裂化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雾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溶液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解析:A 项碘水与裂化汽油发 生加成反应,B 项为烟而不是 雾, C 项阳极产生 Cl2.答案:D3.(2010盐城模拟)下列物质的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其 pH 的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Ca(ClO) 2 H 2SO3

3、氯水NaOH 浓 HClA B C D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2 页 共 9 页 解析: Ca(ClO)2水解呈碱性,H 2SO3被氧化为 H2SO4,最终变为HCl,呈碱性,不断挥发,pH 增大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X 2)跟水反应的通式是 X2H 2O=HXHXOB液溴保存在煤油中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D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 Cl2解析:A 项 X2与 H2O 反应放出 O2,B 项不需保存于煤油中,D 项逸出的是 O2.答案:C5(2009广州测试)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

4、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为证明氯水中含 Cl ,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 AgNO3 溶液解析:A 项,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B 项,漂白粉是利用 强 氧化性消毒,而明矾净水是利用 Al3 水解生成的 Al(OH)3胶体吸附杂质;D 项加盐酸时引入 Cl ,干扰实验答案:C6(2010泰安模拟)氯化溴是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卤素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 Cl2相似,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能与水反应:BrClH 2O=HBrOHCl.下列有关 BrCl 的性质的叙述

5、中不正确的是 ( )A是较强的氧化剂B是一种化合物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BrCl 与水反应中,BrCl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BrCl 的化学性质与 Cl2相似,应是较强的氧化剂,可氧化 KI 生成 I2,I2遇淀粉变蓝BrCl 由两种元素组成,显然属于化合物 BrCl 分子中,Cl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故电子对偏向 Cl,使 Cl 显1 价,Br 显1 价,根据反应BrClH 2O=HBrOHCl,BrCl 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故此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7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 Cl2 的性质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3 页 共 9 页 下列

6、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如果 MnO2 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完B图中:生成蓝色的烟C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D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 生成解析:A 项随盐酸浓度变小,不再与 MnO2反应, B 项产生棕色的烟,C 项发生取代反应,D 项发生反应:Cl ClO 2H =Cl2H 2O.答案:D8浓盐酸和 Ca(ClO)2 能发生反应:Ca(ClO) 24HCl(浓)= =CaCl22Cl 22H 2O.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CO 2 HCl H 2O O 2A B C D解析:贮存很

7、久的漂白粉中有 CaCO3,故制得的 Cl2中含有 CO2、挥发的 HCl 和水蒸气答案:A9为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 3)的形式存在已知溶液中 IO 可与 I 发生反应: IO 5I 6H =3I23H 2O.根据此反应,可用 3 3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 IO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3自来水;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糖;食醋;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4 页 共 9 页 A B C D解析:利用 KIO3氧化 I 产生的 I2使淀粉变蓝即可检验

8、答案:B10某温度下,将 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NaClO、NaClO 3 的混合溶液,经测定 ClO 与 ClO 的浓度之比为 13,则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 3的 Cl2 与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C31 D51解析:设 ClO 和 ClO 分别为 1 mol 和 3 mol,则被氧化的 Cl2为 2 mol,再根据电子 3得失守恒,被还原生成 Cl 的 Cl2共为(135)/28 mol,参加反应的 Cl2共 8 mol2 mol10 mol. 所以选 D.答案:D11将 0.03 mol Cl2 缓缓通入含

9、 0.02 mol H2SO3 和 0.02 mol HBr 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 c(H )与 Cl2 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 )解析:因还原性 H2SO3HBr,氯气先氧化 H2SO3.根据Cl2H 2SO3 H2O=H2SO42HCl 知,通入 0.02 mol Cl2时,H 2SO3全部被氧化,生成 0.04 mol H ,剩余 0.01 mol Cl2,又继续氧化 HBr,Cl22HBr =2HClBr 2直到0.01 mol Cl2全部消耗,与 HBr 反应时 H 不再增多,符合此过程的图象为 A.答案:A12(2010诸城模拟)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

10、步,在淀粉 KI 溶液中滴入少量 NaClO 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 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5 页 共 9 页 ClO 2I 2H =I2Cl H 2OB淀粉 KI 溶液变蓝是因为 I 被氧化为 I2,I 2 遇淀粉变蓝色C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Na2SO3 溶液具有漂白性D粒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lO I 2SO 24解析:蓝色逐渐消失,原因是 I2逐渐被反应掉,即 SO 被 I2氧化为

11、 SO ,同 时 I223 24被还原为 I ,不能再使淀粉变蓝 色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2 分)13(10 分) 目前 H1N1 甲型流感病毒蔓延,某些疫区为防止疫情流行,需要用大量的消毒剂、漂白剂等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消毒液标签上有如下文字:本品为无色溶液;使用时可加水稀释; 可对铁制餐具进行消毒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该消毒液可能是_(填字母) A碘酒 B氯水 C高锰酸钾溶液 D次氯酸钠溶液(2)上述消毒液会吸收空气中的 CO2 得到一种强氧化性弱酸,该弱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3)ClO2 和 Cl2 一样,在消毒时氯元素最终都变为 Cl

12、.现对某水样进行消毒,消耗ClO2 100 g,若要达到相同的消毒效果,则需消耗_L(标准状况下)Cl 2.解析:(1)A、B、C 均有颜色,D 项 NaClO 无色符合题意(2)生成 HClO 分解生成 HCl 和 O2.(3)100 g ClO2转移的电子数为 57.41 mol,需要的 Cl2体积为100 g67.5 g/mol 7.41 mol222.4 L/mol82.96 L.答案:(1)D (2)2HClO2HClO 2 (3)82.9614(14 分) 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 D 的反应,反应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 E 的反应 010-58818067 5

13、8818068 第 6 页 共 9 页 (1)单质 L 是_.(2)化合物 B 是_.(3)图中除反应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_和_(填代号)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_和_.解析:在中学化学常见的重要反应中,工 业上按分解反应类 型来生产物质的反应,很容易想到用碳酸钙分解反应制备 CaO 和 CO2;经反应检验 E,同 时又生成 CaCO3,则E 为 CO2,G 为 Ca(OH)2,B 为 H2O;又有反应电解 A 的水溶液得到三种物 质,结合电解原理知,A 和 H2O 中各有一种离子在电极上放电而得到两种单质,又由 H 可与Ca(OH)2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不难联想到工业上制取

14、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2Cl22Ca(OH)2=CaCl2Ca(ClO) 22H 2O,则 H 为 Cl2,A 为 NaCl,L 为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 2O2NaOHH 2Cl 2.答案:(1)H 2 (2)H 2O (3) 2NaCl2H 2O2NaOHH 2Cl 22Ca(OH)22Cl 2=Ca(ClO)2CaCl 22H 2O15(16 分)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 Cl2 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 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15、7 页 共 9 页 (1)若用含有 0.2 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 反应制 Cl2,制得的 Cl2 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 1.12 L 的原因是_.(2)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作用是_,现象是_.装置 D 和 E 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装置 F 的作用是_.写出装置 G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 AgNO3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AgNO3 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_与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

16、入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解析:(1)浓盐酸被氧化生成 Cl2,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浓度变稀,就不会再被氧化本实验要检验 Cl2中含有水蒸气和 HCl 气体,要先用无水 CuSO4检验水的存在,用 CCl4除去 Cl2后,再用 AgNO3溶液验证 HCl 的存在 为了验证 Cl2是否除尽,可以在 F 和 G 中间加一个装置,放置湿润的淀粉KI 试纸答案:(1)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稀,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2)无水硫酸铜 证明有水蒸气产生 白色变蓝色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吸收氯气Ag Cl =AgCl(3)F G 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 或湿润

17、的有色布条)16(12 分) 某同学用 200 mL 12 molL1 浓 HCl 和足量 MnO2 缓缓加热来制取 Cl2,并将生成的 Cl2 通入 FeBr2 溶液和 FeI2 溶液中来探究 Fe2 、Br 和 I 的还原性强弱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 Cl2 的化学方程式: _.(2)将少量的 Cl2 通入 FeBr2 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8 页 共 9 页 式为_.(3)若将等物质的量的 Cl2 和 FeI2 充分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无红色物质生成,则 Fe2 、Br 和 I 的

18、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4)若将 4.48 L(标准状况下)氯气通入 800 mL 碘化亚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 Fe2 和 Fe3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碘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解析:(1)略(2)Fe 2 被 Cl2氧化 为 Fe3 ,说明 Cl2氧化性大于 Fe3 .(3)Cl2氧化 I 而未氧化 Fe2 ,说明 I 还原性大于 Fe2 .(4)设 FeI2的物质的量为 x mol,则氧化 I 需用 Cl2x mol,氧化 Fe2 所用的 Cl2为(0.2x)mol,生成的 Fe3 为 2(0.2 x)mol,则由溶液中 Fe2 和 Fe3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知2(0.2x) x2(0.2 x),解得 x0.16,c 0.16 mol/0.8L0.2 mol/ L.答案:(1)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2)Cl22Fe 2 =2Fe3 2Cl (3)I Fe2 Br (4)0.2 mol/Lv 全 品中考网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