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省赣州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台湾学者杜正胜说: “ 自西元前 600 年以下,大约 400 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 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 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 。”这里的“ 古典封建 ”时期指的是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 有学者指出,南宋 学术之会,朱熹、陆九渊、叶适三足鼎立。叶适批评朱、陆
2、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下列理解,与材料主旨不一致的是 A南宋的文化重心仍然在北方 B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C理学尚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叶适已萌发经世致用的思想 3. 明太祖朱元璋说:“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 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蕴含的制约思想 A沿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完善 C与孟德斯鸠学说基本一致 D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 4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
3、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材料反映了 A.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得到巩固 B男子是家庭手工业 的主要劳动力 C. 小农经济没有绝对的性别分工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5. 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这说明明朝的海禁政策 A 大大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 C 严重阻碍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D 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6. 明清之 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
4、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7.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 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
5、倾销商品 8 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成立不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革命政党同盟会均在国外成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其成员和支持者主要在国外 B革命的指导思想来源于西方 C国内各种反动 势力过于强大 D西方国家对革命的大力支持 9 1892 年,在 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 1815 年至1891 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 64 种,加上香港地区的 6 种,共达 70 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材料直接反
6、映出 A. 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的途径具有多样性 B. 留学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 C. 报刊杂志是宣 传西方民主思想的主阵地 D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唤醒了民众 10. 北京人把玉米面叫棒子面, 1937 年 0.1 元 1 斤,到 1944 年涨到 6、 7 元 1 斤,到 1945年已上涨了 1000 倍。其主要原因是 A抗日根据地粮食的匮乏 B北平地区的沦陷 C南京国民政府通货膨胀 D四大家族的掠夺 11 1954 年秋,毛泽东亲自发动了由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而展开的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 1955 年,由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而变为反对“胡风 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些斗争 A促进了文
7、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B反映出“双百”方针遭到肆意破坏 C集中体现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思想主流地位 12 1956 年 初 ,周恩来 在 国务院第 24 次全体会议上告诫大家: “ 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 ”这表明 “一五”计划期间 A改变了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 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D出现了冒进的“左”倾错误 13读 1957 1960
8、年各级各类学校增长情况(单位:所)。从表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高校 高中 初中 小学 1957 229 2184 8912 547300 1958 791 4144 24787 776800 1959 841 4144 16691 737400 1960 1289 4690 17115 726500 A“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B“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教育怪像 C违背教育规律 不符合 当时 国情 的举措 D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的强烈要求 14.“ 不能让农民自由选择只对他自己一时有利的办法。总之,市场调节只能在这个范围内灵活灵活。不这样做,八亿农民的所谓自由,就会冲垮国家计划。说到
9、底,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 。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国家才能进行建设。这是农民与国家两利,是大政方针。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 的发展战略 C限制 农民自由 以促进国家建设 D 市场调节 不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15“ 大会指出,全国人民要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加强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设。要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争取提前完成国民经济计划,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由材料可知,这次大会 A. 已有意把工作重
10、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B.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 到进一步发展 C “左”倾错误在党内得以彻底肃清 D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16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 (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 CHINA 一词指代大陆。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 1979 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 A力图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 B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 C赞同“一国两制”的方针 D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17公民大会每月举行二至四次,参加大会的公民要每月两次前往奥林匹斯山; (雅典
11、 )议事会的 500 人以及陪审法庭的 6000 名成员,其总数约占雅典当时充分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 1/3,还有其他官吏、士兵等等,构成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已经是相当庞大的行政机构。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运行所需社会成本非常巨大 B切实保障了公民自由和权利 C公民素质低下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18十二铜表法 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 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 法 、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 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罗马法的典型特征是 A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B对后世法律文化有深远影响 C以维护奴隶主贵族
12、利益为出发点 D商品经济影响下的 私 法发达 19.“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个比方直接说明了 A 伊比 利亚半岛 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优于西欧 B 葡萄牙 和 西班牙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必然性 C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商品经济 的不断发展造成了 欧洲货币短缺 20 1834 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它规定,从 1835 年 7 月 1 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
13、。这一“修正” A有利于缓和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B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反映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D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21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八十万党员,孟什维克有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到 1917年 4 月仅有八万人,那时列宁等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在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情形导致了二月革命后 A 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 C凸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的迫切性 D政党纷争导致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延续 22某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1)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
14、的外交政策;( 2)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3)不参加大国 军事同盟;( 4)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5)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该组织的成立 A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推动了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3 清华大学 学者 阎学通 说:“ 关于冷战后世界进入 多极化 ,人们的看法并不相同。我认为,多极化的判断与客观实际并不一致。 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已经开始,并不存在多极化问题了。英国 “ 脱欧 ” 带来欧盟的进一步衰落,由此会加快两极化的进程,估计会比 2023 年早 3-4 年,也就 是说 2020 年两极格局有可能定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15、 A“ 两极化 ”是 冷战 时期“ 两极格局 ”的延续 B从根本上否定当前“一超多强”格局的观点 C观点的提出立足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D 英国 “ 脱欧 ” 直接导致了 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24下图是载于环球时报的一幅漫画,题为“自由贸易”。从中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A质疑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B抨击美国经济技术的垄断性 C呼唤世界贸易体系的公平性 D揭示美国自由贸易的危害 性 25德国文学理论家施莱格尔指出:“ 文学的功能不在于教化启蒙或描写反映现实,文学应该写幻想和无限的渴望 先自由地幻想,描写对现实的渴望,然后再痛苦地粉碎、破坏自己创造的这一幻想世界。 ”符合这一观点的文学作品是
16、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第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分,第 26、 27、 28 三题为必做题,第 29、 30、 31 题为选做题,请考生在第 29、 30、 31 题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6( 8 分) 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次,英国人没有像对待查理一世那样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于是,1688 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被后人称为 “ 光荣革命 ” 的方式,来结束王权的专制。 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
17、生,意味着君权从 “ 神授 ” 变成了 “ 民授 ” ,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 1688 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这是两种对立的宪法精神之中和、妥协的产物:即革命党革命主义的宪法,与 “ 逊位诏书 ” 中所承载的、从晚清立宪以来的、和平改良的立宪派的宪法精神,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构建时期的宪法根基,为我们现代中国的构建,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政治时期或者立宪时刻。辛亥革命发生过多少场战争?死了几个人?相比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我们没有大的血 腥性的政治动荡 。
18、英国 革命查理一世被上了断头台,还有若干年的动荡,然后才实现了光荣革命,完成了英国从封建制的王权国家到了现代的君主立宪制的转型。至于法国大革命,更是充满了动荡和血腥。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一段时间,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立宪时期,这个立宪时期就是革命的宪法精神与妥协的和平宪法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共和国的宪法精神,我视为 “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 。 摘编自 高全喜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光荣革命 ”的含义及 君主立宪制 的本质。( 2 分) ( 2)根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的观点的历史依据。( 2 分) (
19、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光荣革命”方式的异同。( 4 分) 27 ( 12 分)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 下面两幅图片(两本书的封面)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 写作 意图的不同,并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析。 图一 图二 28.( 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其实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 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第二次渗透,是元朝。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见闻录在西方引起了巨
20、大的反响。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等到了第四次渗透,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了,中国开始 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次的渗透初期仍是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但到了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 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
21、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地征服了这个民族。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元杂 剧在 18 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成为时尚,中国戏曲艺术手法也对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当运用水墨画在宣纸上的中国画出现在西方时,一下子就吸引了西方人。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中国的文学故事,这些故事是随着“丝绸之路”上商旅的口口相传辗转流传到西方的。在 18 19 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增加,大批中国小说被翻译到西方。另外,中国古诗生动简练、意象鲜明的简约美学对意象派诗歌产生了直接影响,开启了美国诗歌新境界。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科技成果等对西方
22、影响也是很大的。随着西方汉学日益勃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给予自身 影响的呈现和阐释越来越周详和具体。 摘编自陈伟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因素。( 5 分) (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特点。( 4 分) ( 3)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就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和科技成果的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6分) 29.(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武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 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
23、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 1891 年)、矿务学堂( 1892 年)、自强学堂( 1893 年)、湖北武备学堂( 1897 年)、湖北农务学堂( 1898 年)、湖北工艺学堂( 1898 年)、湖北师范学堂( 1902年)、两湖总师范学堂( 1904 年)、女子师范学堂( 1906 年)等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在“游学”方面,湖北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到 1905 年,仅留日学生就达 1700 余人,居全国之冠。 张之洞督鄂期间,湖北武汉已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 陈锋 张笃勤著张之洞与武
24、汉早期现代化 ( 1)根据材料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的特点。( 8 分)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教育改革的影响。( 7 分) 30.(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 年 3 月 3 日,苏俄与德国签订 布列斯特和约 。条约共十条,主要内容有: 缔约双方宣布停战 ; 俄军全面复员 ,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 ; 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 ; 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 ; 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 (该地区实际由
25、土耳其兼并 ); 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 ,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 ; 俄国付给德国 60 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 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摘编自互联网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布列斯特和约 签订的时代 背景。( 7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布列斯特和约 对苏俄的影响。( 8 分) 31.(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徐继畲( 1795-1873 年),在广东、福建做官多年,广泛搜集西方书籍,“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 1848 年撰成瀛寰志略 10
26、卷,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记述。徐继畲还在书中对欧美民主政治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给予称赞,“(米利坚合众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 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徐继畲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真正摆脱对世界认识的蒙昧状态,并对国人进行民主启蒙教育的人。他在书中称赞华盛顿“三尺剑取国而不私有”,“英吉利尤称其雄富强大”。史策说此书“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李慈铭认为徐继畲“轻重失伦,尤伤国体”;曾国藩认为“颇张
27、大英夷”。结果此书在天朝的命运就很不 济了,受了 20 年的冷落。 摘编自武力中国发展道路(上)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继畲瀛寰志略的进步性。( 6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命运不济、受 20 年冷落的原因。( 9 分) 试题解析部分 1【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自西元前 600 年以下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公元前 600 年以下,属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 向郡县制转型,指代三代以来分封制度向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度转型,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秦代开始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了政治的转型,
28、故 B 项错误;隋唐时期,与材料“自西元前 600 年以下,大约 400 年的期间”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同理,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2【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南宋学术之会,朱熹、陆九渊、叶适三足鼎立,不独尊一家之言,表明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叶适批评朱、 陆等人,盖学者之大大患也”,说明程朱理学尚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依旧处于相互辩驳中,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可知,
29、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反对关注心性,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答案】 B 【解析】三省六部制,体现的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而明代废除丞相,故 A 项错误;明代“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体现的是封建社会在解决自身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故 B 项正确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体现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明代体现的是封建专制皇权,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相互制约,体现的是中央各部门权利的制约,故 D 项错误。 4【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麻缕机织之事,
30、则男子素习焉”、“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反映的是家庭内部劳动分工问题,不体现男尊女卑,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男子从事纺织、女子也参与农事劳动,不能体现男子是主要劳动力,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耕耘、刈获、桔槔之 事,与男子共其劳”,男女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故 C 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特征,手工工场中雇佣关系产生,材料不能体现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 5【答案】 B 【解析】材料不涉及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
31、”,明代海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官府蒙蔽公法,而且从情理认为通商是“生理之常”,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自来不绝相沿数十百年”,说明海禁并未实际阻止中外的经济交流,故 C 项错误;根据材 料“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以为生理之常”可知,官府与商贩私下达成某种默契,并未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故 D 项错误。 6【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明清时期思想文化专制严重,不存在普遍性的个性解放运动,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作品,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的体现,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明清之际思想专制,人们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对自由、平等、公正、爱情等的向往,故 C 项正确;
32、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明清小说依旧表现是封建范畴内的理想诉求,故 D 项错误。 7【答案】 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尚处于侵略初期,列强以通商为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 1895 年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在华设厂,与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新增通商口岸,并不涉及苏杭地区,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列强与清政府议定的通商口岸,与太平天国存在一定的重合,或者地域上较为接近,太平天国会影响到列强在通商口岸利益的实现,
33、故 D 项正确。 8【答案】 A 【解析】孙中 山成立革命政党,其支持者主要来自于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生,故 A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也来源于西方,但政党成立于国内,可见,思想来源不是兴中会和同盟会在国外成立的主要依据,故 B 项错误;国内反动势力的确强大,但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内能够接受革命思想的人,十分有限,故 C 项错误;西方国家并不真正希望中国革命强大,它们更看重的是在华利益,故 D 项错误。 9【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各种华文报刊”、“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体现了当时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方式多样,故 A 项正确;材料叙述了当时中国人 了解世界的许多途径
34、,并未涉及留学生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报刊杂志仅是当时国人了解西方社会的一种途径,不能涵盖其他途径,故 C 项错误;中西方文化交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人的觉醒,但它属于深层影响,不属于直接反映,故 D 项错误。 10【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北京地区不属于抗日根据地,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 1937 年平津地区沦陷,受沦陷区物资管制影响,物价会迅速上涨,故 B 项正确;抗战初期,北平就已沦陷,属于沦陷区,不属于国统区,受国民政府影响较小,故 C 项错误;同理,四大家族的影响也很难在沦陷区实 施,故 D 项错误。 11【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
35、研究”、“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利于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与材料“ 1954 年秋”、“ 1955 年”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虽然这些批判不利于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主流文化的确立,故 D 项正确。 12【答案】 D 【解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但并未根本上改变工业落后的现状,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大跃进”运动掀起于 1958 年,与材料“ 1956 年初”时间不符,故 B 项
36、错误;根据所学, 1956 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表明“一五”计划期间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属于“左”的错误,故 D 项正确。 13【答案】 C 【解析】“一五”计划,完成于 1957 年,与材料“ 1957 1960 年”时 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于 1966 197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图表,从 1958年开始,从小学到高校数量都有迅猛增长,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响,教育界
37、开展大革命,违背教育规律,故 C 项正确; 1957 1960 年学校数量增加,不能反映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的要求,故 D 项错误。 14【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体现了农民生产服从于国家计划,可知为建国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新时期的改革措施,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 活动”,主张农民的生产要服务于国家计划,要以计划经济为主,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这是农民与国家两利,是大政方针”是实现农民与国家两利的方针,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市场调节只能在这个范围内灵活灵活就会冲垮国家计划”,反对市场经济,倡导国家计划,
38、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手段问题,故 D 项错误。 15【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争取提前完成国民经济计划”,该次会议除了继续进行批林批孔、搞革命,同时还要积极抓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未能涉及中 共与各政党间的关系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加强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设”,体现了浓厚的“左”倾色彩,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不能体现民主集中的色彩,故 D 项错误。 16【答案】 D 【解析】根据材针“我们是一个国家”,蔡英文一再否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并没
39、有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意思,也不具有这个实力,故 A 项错误;蔡英文不是反对美国对华政策,而是反对美国把台湾由“主权国家”除为“政治实体”,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蔡英文始终用CHINA”、“我们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主国家”表明,蔡英文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张“台独”,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表明蔡英文分裂国家的意图,与“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原则相悖,故 D 项正确 . 17【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每月举行二至四次”、“约占雅典当时充分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 1/3”、“有其他官吏、士兵等等”、“相当庞大的行政机构”,都表明参加人数之众,会议之频繁,造成
40、很大的运行成本,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 雅典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且参加政治是其一项义务,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雅典民主制下 权力滥用的、集体暴政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公民与奴隶、外邦人、它国公民间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18【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十二篇简要内容介绍,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十二篇的简要介绍,不能体现对后世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不涉及维护贵族利益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私法”,它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而以刑法为主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主题,民事立法偏枯,与
41、刑法畸重形成强烈反差,故 D 项正确。 19【答案】 B 【解析】根据 材料“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说明西葡成为最终缓解贸易逆差的突破口,并不强调地理位置的优越,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东西方贸易逆差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说明东西方出现贸易逆差,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找到突破口,结合所学可知,为新航路开辟,故 B 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而且设问为“直接说明”,而不是“根本上说明”,故 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东西方贸易出现逆差后,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突破,不强调欧洲货币短缺的原因,故 D 项错误。 20【答案 】 B 【解析】根据材料“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并不会缓和社会矛盾,反而会引发济贫院外部分壮年男子的不满,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可以迫使这些人去寻找工作,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青壮劳动力,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国家干预经济始于 1933 年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福利国家建立,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21【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