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4 届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开始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上的对应题号下。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3 回答第 卷时,将答案用黑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题框内,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给监考老师,试卷请妥善保存。 5 本试卷及答题卡如遇缺页、漏印及字迹不清等情况,请及时向监考老师报告。 第 卷(选择题) 一、 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2、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潜水位的季节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 1 2 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2.当该地区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 D.温带气旋 频繁影响欧洲南部地区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四个国家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情况统计。据表回答 3 4 题。 3.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日本、印度、中国、泰国 B.印度、中国、泰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泰国、日本、中国、印度 4.以下关于该农业地域
3、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国 家 种植面积(万公顷) 单产量(吨 /公顷) 总产量(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2950 4.23 12478.50 丙 1036 1.80 1864.80 丁 168 4.36 732.48 A.由于地块狭小,所以生产国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水利工程投资较大 B.虽然精耕细作,单产量较高,但因为人口压力大,仍属于粗放农业 C.主要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较低 D.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匹配较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 下图中的阴影区表示某种气候类型在 M、 N 两个国家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据此回答 5 6题。 5.下列关于 M、 N 两国
4、的叙述, 错误的 是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 型都属于现代型 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两国的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D.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6.关于图中 M、 N 两国阴影区气候空间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 M 国比 N 国显著 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 N 国比 M 国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N 国比 M 国小 国土面积: M 国比 N 国大 A. B. C. D. 右图为某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 据图回答第 7 8 题。 7.若该乡村地区位于我国境内,则其最 可能位于 A.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C.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
5、地区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8.若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规划付诸实施, 其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下图表示我国各省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某段时期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及净迁移率状况。据此回答 9 10 题 。 M N 9.造成图中 A 点所示省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该省区人均收入水平高 B.该省区远离东部地区 C.该省区经济落后 D.该省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10.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出率最大值大于迁入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 -5%的省区少 C.所有省区的迁入
6、率均大于迁出率 D.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区多 2013 年 12 月 31 上午 10 时 03 分,日本关东 地区发生里氏 5.4 级地震。东京有较为强烈的震感。某公司在震区的工厂随即宣布暂时停产,受其影响,最近几天,该公司在中国的配套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回答第 11 题。 11.根据材料推断,中国的生产厂家被迫减产是由于 A.该公司的研发中心在震区 B.该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动力 C.该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D.该公司的核心零部件厂在震区 36.( 24 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 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请据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 6 分)
7、( 2)结合图一,分析图二中甲区域的降水特征及其原因。( 6 分) ( 3)图一中中部地区是我国是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试分析其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 分) ( 4)虽地处内陆,但 P 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原因是什么?( 4 分) 100 40 国界 省界 铁路 等高线 河、湖 城市 ( 5) A 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 4 分) 37.( 22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 1984 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 6922S, 7622E)和昆 仑站( 8025S, 7
8、706E)等 3 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 29 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央广网北京 2013 年 12 月 25 日消息,中国第 30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 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中山站 522 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 4 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 材料二:南极地区示意图。 (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 最多的是 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 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4 分) ( 2)长城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
9、 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 。( 4 分) ( 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10 分 ) ( 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 4 分) 【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 42、 43 两道地理题中 选定一题作答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2.下图为一段时期内我国某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0 分) (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说
10、明形成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 2)在寒潮来临之际,当地菜农常采用浇水或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防御蔬菜冻害,其中隐含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43生物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物灾害没 有销声匿迹,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期间 111 次蝗灾发生的大致月份统计图。 材料二: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我国虫神庙的主要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蝗灾发生的主要季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简要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及治
11、理措施。 参考答案 【地理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A 7.A 8.D 9.C 10.B 11.D 36.( 1)地形以高原为主。( 2 分) 理由是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多在 1000 米( 500 米)以上,且分布比较稀疏(起伏较小)。( 4 分) ( 2)甲区域降水量较多。( 2 分)暖湿气流(夏季风)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4 分) ( 3)夏季光热充足;日温差较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 4 分) ( 4) P 城旅游资源丰富(敦煌古城遗址),旅游业发达。( 4 分) ( 5)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现有植被
12、,营造防护林(积极植树造林)。( 4 分 ) 37.( 22 分)( 1)昆仑( 2 分) 112( 108112 之间酌情给分)( 2 分) ( 2) 1221( 12211227 之间酌情给分)( 2 分)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2 分) ( 3)北冰洋是海洋,热容量比南极大陆大;( 2 分)南极大陆海拔高,气温低;( 2 分)北冰洋中有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南极大陆周围被强大的寒流 西风漂流环绕;( 2 分)南极大陆冰雪覆盖,反射率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强);( 2 分)南半球西风带形成的 “风壁 ”及西风漂流阻挡了南极大陆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热量交换。 (2 分 )
13、 ( 4)减小风的阻力,防止在迎风的一面出现吹雪堆积或冰雪掩埋建筑物; (2 分 ) 避免与地面冰雪直接接触,有利于保持室内温暖,节约能源。 (2 分 ) 42.( 10 分)(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2 分) 由西北向东南,距离寒潮(冬季风)的源地越来越远,( 2 分)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对寒潮有阻挡作用,中部西北 东南走向的盆地有利于寒潮通过。( 2 分) (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幅度;( 2 分)烟雾可以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增 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少冻害。( 2 分) 43.( 10 分) (1)夏季。( 2 分) 气温高,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2 分)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较少,东南沿海及青藏地区几乎没有。(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