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10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黄土地上的红颜路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出生并成长在陕西的著名作家陈忠实一直是备受我关注的一位作家,他深深地扎根中国的黄土地,其作品都富有浓厚的关中地域色彩。虽然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他文学创作的风格一直都备受争论,但他以及他的创作毋庸置疑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忠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里,一求耳根清静,二求读书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残缺,三求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陈忠实自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起,继而创作出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越来越高的文学作品来,直至一九九二年以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白鹿原连

2、载于一九九二年当代第六期和一九九三年当代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一九九七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虽然陈忠实前后的创作有很多,但是成就做大的也就是他的白鹿原。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当代文坛的影响意义深远,“是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L。“小说以家族的兴衰反映民族与时代的风云变迁,艺术风格悲怆雄沉、开阔大气,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杰作之一,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高度赞誉。“2无论

3、是白鹿原的思想容量、文化内涵、历史深度,还是艺术表现,都足以显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实绩。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它预见了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从女性角度出发,它描绘了一个“黯然失色的女性世界”;在文2化研究方面,它的文化关照可以启发读者诸多反思。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鹿冷氏、田小娥、白灵这三位都是白鹿原上女性的典型。在白鹿原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倍受凌辱和压迫,被当作“货物”与“工具”,反叛和皈依都难逃悲惨的结局。他们一生的命运都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同时也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通过这三个女性生存的艰难,引发了我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

4、与关注,这也正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所在。白鹿原所反映的文化观历来备受评论家的争议,从文化角度来分析白鹿原所凝聚的静与动、稳与乱无不充溢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与复杂,而评论家也是对此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简而言之,白鹿原体现了陈忠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否定,而正是陈忠实对中华文化的立场、态度、意见引起了读者的争论,关于其思想倾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争论第一是认为陈忠实对中国传统文化起赞美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郑万鹏肯定“白鹿原在深层意义上重构了民族精神。它继四世同堂给民族主义以最高褒扬。白鹿原问世使民族文学在更高意义上崛起。”3第二是认为陈忠实对中国传统文化起赞美的态度是认为是过分地美化了中国传统

5、文化。袁盛勇指出“白鹿原是2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十年最为具有民族本位色彩的小说文本,它的成功并不在于它具有多大的现代人文价值,也不在于它塑造了什么真正成功地艺术形象,而在于它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最大限度地回应了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是它的文化本性,既成就它,也埋葬了它。”4第三是认为陈忠实对传统文化没有美化而是重在揭露、批判,并对其批判表示原则认同。陈涌说“白鹿原的现实评论力量之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对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纲常名教的揭露,比许多别的作家都更深刻,对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纲常名教给人民造成的苦痛,对它麻痹、腐蚀、瓦解人民的革命意识,以致成了人民觉醒的严重阻力等等,他在这

6、些方面比许多别的作家表现出更强烈更激动人心的义愤和憎恨,他的批判的声音比许多别的作家更深沉,更激烈。”5第四是认为陈忠实对传统文化不是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既有肯3定又有否定,并对这种一分为二的态度予以认同。“对这种文化心理结构,他是爱恨参半的。作品就比较全面地表现了民族文化的正面和负面的方方面面。6第五是认为白鹿原的文化观观点与“一分为二的辩证思考”说有相通相融之处,但强调陈忠实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念的矛盾性,并对这种矛盾作出相应地肯否评价。对白鹿原文化倾向的研究论著历来就层出不穷,学术论争始终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像白鹿原中性爱的描写,历来也很受人争议,陈忠实本人也在前后做过一些修改,

7、但是尽管如此,白鹿原还是能够获得矛盾文学奖必有它的原因。对于评论家的见解,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似乎谁都莫衷一是,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主题部分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白鹿

8、原一出世,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可谓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所罕见。迄今人文社的累计印数含修订本、精装本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已达六十六万一千册,此外还收入他的“小说自选集”和“文集”,海外则有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版、台湾新锐出版社版和韩文版、日文版先后面世。尽管白鹿原本身还存在某些不足,但那些非科学的批评、压制,却无损于它的价值、华贵和富丽。它先是荣获陕西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和第二届“炎黄杯”人民文学奖。后来,略加修订的白鹿原又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荣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一九4九八年四月二十日,它的作者终于登上了

9、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而且白鹿原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新历史主义观。白鹿原从大历史的视角介入的,反映历史的主流方向和规律。肯定历史的发展方向,用平民化的眼光来平视历史,对动荡历史中的政治、权力等作了冷静、理性的观照。力求贴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来体现新的历史主义。一、对白鹿原的人物形象研究2003年龙叶和阎庆生在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中提出白鹿原中传统的女性,如白嘉轩的母亲、妻子、姐姐;所谓不守妇道的女性,如田小娥、小翠,以及女性革命者白灵等形象,她们身上包蕴女性不幸的根源,承受着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碰撞。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彰显了封建宗发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关注。2004年王渭

10、清在人物形象的人格治疗学意义探微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中心一文中提出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白嘉轩、鹿子霖的人格悲剧是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是论心的工具这一论断。”72006年,祁小绒和杨晓歌在“无根“的飘零者黑娃形象分析一文中认为白鹿原中的黑娃是一个关键性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他是作者以独特视角审视传统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的切入点。黑娃的悲剧人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盈生命方式,象征了中华民

11、族寻找精神之父的艰难历程,他使作者书写的“民族秘史”具有了沉郁悲凉的意味。2006刘骥鹏在论文化原型与的对话性以田小娥为中心一文中说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白鹿原除了作者极力张扬的白鹿原型以外,还有许多作者未必明确意识到的原型意象或意象模式,仅田小娥就关联着狐狸精、女鬼复仇、白蛇法海等文化原型,诸多文化原型将不同的观念因素和情感因素渗入了文本,从而形成了不同声音在文本中的对话。2008年陈应辉在人生道路上的悲歌论中黑娃形象中认为黑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是叛逆的。但又不彻底。半途中被传5统的思想吞噬。爱情上追求真爱、自由、平等,却因其行动上摇摆不定。导致爱人惨死,爱情也随之破灭。在人生道

12、路的选择上,带有巨大的盲目性、被动性。不长的一生却集土匪、共产党、国民党、儒家信教徒等身份于一身但最终也没有找到合适他的位置结果只有被他人送上断头台。2008周晨在中的阴阳鱼黑娃与白孝文形象浅析一文中提到“像红楼梦的睛为黛影白鹿原中白嘉轩与鹿子霖形象也在原上的新一代身上有接续与发展。像阴阳鱼一样难解难分的黑娃与白孝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的影子”。82009年魏汉武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歌中女性形象评析提出,在白鹿原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倍受凌辱和压迫,被当作“货物”与“工具”,反叛和皈依都难逃悲惨的结局。她们的人生是凄惨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整个白鹿原在男权主义的阴影笼罩下,上演着一

13、幕幕女性悲歌。2009年刘波在从传统文化的视野看中自嘉轩中说在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是统领全书的核心人物。他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格特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审美价值,从白嘉轩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虽然到了没落之时,但仍不可能随着它的覆灭而全部消亡,其精华、其糟粕已经渗透于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何彻底摒弃民族劣根性,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是我们体悟作家陈忠实毁誉共存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真谛。二、对白鹿原中白鹿意象研究杨敏和赖翅萍2004在仁义之德无可挽回的衰落中的白鹿意象及其原型分析中指出小说中的白鹿分别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解说联想的形式”、“

14、梦幻的形式”这三种形式展现出来,而这三种形式都具有象征意义。共同昭示了自鹿意象所蕴涵的深层意蕴仁义之德正在走向无可挽回的衰落。2005年汤玲在中“白鹿”意象的显与隐中提出“白鹿作为一6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原始形象、比兴形象和象征形象。前两个参差是显性的,后一个层次是隐形存在的,在白鹿意象的显与隐中构建文本非凡的艺术魅力。”92008年刘怀欣中白鹿意象的原型解读中,作者认为“白鹿”不仅隐含着中华民族对它的图腾崇拜,同时还承载着先民独特的审美理想。在小说白鹿原中,白鹿意象作为原型最终指向了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审美理想的思考。2008年陈美兰在解读的中心意象“白鹿”中指出白鹿是一种精神,“在作为白鹿原

15、新一代的白灵、鹿兆海、鹿兆鹏身上,在被称作自鹿原的圣人朱先生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与“白鹿”相关联的精神指向。”10三、对白鹿原的创作手法的研究2002年梁福兴在神秘魔幻白鹿原与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比较一文中提到虽然白鹿原没有采用百年孤独那种由将来回忆过去的时空倒流式情节结构方式,也没有模仿百年孤独那种离奇怪诞的语言叙事方法,但是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纷繁的情节内容,典型的人物性格,冥冥中牵制着人物命运的历史文化重压,神秘的白鹿精灵。可怖的白狼幻影,怪异的鬼魂哀号,诡谲的乡贤预言等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魔幻神秘色彩,在相当程度上与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被看成是中华民族的一部秘吏,

16、一部成功的中国化了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2002年赵德利和孟改正在论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一文中提出白鹿原运用了三段论的文学创作审美叙事手法。“自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屉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他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殴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文化。”112008年李清霞白鹿原的“性”叙事策略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白鹿原中将性“社会文化化”,并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将性描写与故事的整7体叙述有机融合。这

17、种叙事策略至今仍然值得借鉴。2008年贾俊花在解读的神秘性“作家酝酿创作白鹿原之时,J下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崛起并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时期,因此,作者在文学革新、文化热、诺贝尔情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意味的巨著白鹿原。”122010年邢小利在陈忠实的“剥离”与“寻找”读创作手记中说到“剥离”与“寻找”是陈忠实后期创作特别是白鹿原创作,必要的艺术创造心理过程,没有这个“剥离”与“寻找”,就没有后来的作家陈忠实,当然也就没有如今的白鹿原。“剥离”即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寻找”则指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两者是前因后果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总结部分综上所

18、述,有关白鹿原的文献汗牛充栋、繁复庞杂,不论是在白鹿原的成书之初,还是在其获得矛盾文学奖之后,人们对它的评论都是不一而足。但是总体上来说,人们对白鹿原的研究都是从人物视角、主题意象寓意,以及作者的文化倾向这几个方面去分析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白鹿原中性问题的研究,而是大胆而理智地跳出了思想的约束。从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和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从白鹿原的总体研究上看,其研究的状况和进展终究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环境人们会对其有不同的解读和想法,而对其研究总是建立在先人研究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慢慢发展的。总体上对白鹿原的研究是在借鉴的

19、基础上有不同层度的创新。陈忠实曾对自己说过要在50岁以前写出一部死后可以作枕头的书,若干年后,当他为白鹿原划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恰好是五十岁。陈忠实是一个守信的作家。而矛盾文学奖的获得也证明这部让陈忠实倾注一腔热血的巨作是8具有巨大前景和意义的。然而,也正如很多的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白鹿原本身存在这一定的瑕疵,他不是十全十美的。而对白鹿原的人物研究上也总是孤注一掷地放在了女性的悲剧意识和男权主义这几点上,或许我们应该拓展一下视野,从更广阔的空间去多方位地了解这部小说,比如男性在享受主权的同时他们也存在着悲剧的一面,白鹿原作为一部如此伟大的长篇巨作,还一定有它更深远的价值,这些都是有待进后人在时间

20、的齿轮上一步步研究和探讨的。四、注释1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自鹿原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文学自由谈编辑部白鹿原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J文学自由谈2008,第三期。3郑万鹏东西文化冲突中的1997第一期。4袁盛雷回归传统的平庸期刊论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一期。5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评论集,2000年,第223页。6文斌、余和军鏊子、白鹿、砖塔思想意蕴新论,1997第一期。7王渭清人物形象的人格治疗学意义探微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4月第四期。8周晨中的阴阳鱼黑娃与白孝文形象浅析,时代文学(双月版)2008年第四期。9陈美兰

21、解读原的中心意象“白鹿”,武汉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第八期。10汤玲中“白鹿”意象的显与隐,船山学刊,2005,第三期。11赵德利,孟改正论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96。12贾俊花解读的神秘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二期。9五、参考文献1、陈忠实白鹿原,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2、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版。3、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4、陈忠实创作漫谈J当代作家评论出版社,1993,04。5、洪水第三种真实,当代作家评论出版社,1993,4。6、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评论集,2000年出版。7、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李银河性婚姻东方与西方,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