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17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作为一个萧山人,我有义务让大家了解萧山这个地方。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想让大家通过对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的认识来了解萧山。了解萧山人、萧山这个地方,了解这个拥有8000年文化历史的地方萧山。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熟语的一些概念。广义的熟语是一种包括成语在内的,具有一定固定结构、特定含义的,在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熟语是一种长时期在民间流传的,包括惯用语、俗语、民谚、歇后语等在内的定型语类。熟语的地方文化特色,指的是熟语所反映出来的事物、现象、观念等为某一

2、地方所特有的,不同的地方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特定行业、意识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反映到熟语中则使熟语的语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所以通过对萧山方言熟语的研究,可以认识到萧山方言熟语所反映的萧山文化的特点,萧山人的特点。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萧山方言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赭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渗杂着富阳词语;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萧山方言属江南吴语,

3、较北音接近古音,至今仍有古音余痕。如防读作;肥FEI读作BI。在声调中,保留着较多古汉语入声调。在句式中,古文中发问常用“何”字,今此种句式犹存,如“何个”哪一个,“作何”作什么,“何”读作XO。宋高宗南渡,2北方人徙居县境,从此本县方言中较多地夹杂了北音,有些含入声字的词,已经把入声字改为仿北音的舒声字了。如“鲫鱼”呼作“济鱼”;“后日”呼作“后昵”“一击”呼作“一记”;亦有全为北音所取代的,如“黑鱼”呼作“海鱼”;“白鱼”呼为“排鱼”;“蛋黄”呼为“蛋荒”等。解放后,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本县方言的混杂性有增无减,但除声调变化较大外,声、韵母基本不变。1959年杭州大学方

4、言调查组曾来萧作过方言调查。19641966年间,浙江省方言调查组再来萧调查,本章的语音部分,系根据当时驻萧调查的蔡勇飞现杭师院中文系教师的原稿整理的,主要发音合作者是蔡建华,陈照贤。关于萧山方言中的熟语,关于萧山方言中熟语的文化特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和歇后语。虽然与民俗文化有关的成语有很多,但由于其来源等原因,成语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典雅的风格书面语色彩较浓。在此,我们主要介绍惯用语、俗语和歇后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1惯用语与文化。惯用语是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具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在风格上,具有通俗性和鲜明的口语色彩;在表意上,其语义具

5、有双重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的比喻引申义。例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吃鸭蛋”比喻在考试或竞赛中得零分、“铁饭碗”比喻非常稳固的职业、职位、“醋坛子”比喻在男女关系上嫉妒心很强的人、“戴高帽子”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等。其他如“吃大锅饭”、“半瓶醋”、“马后炮”、“跑龙套”、“空城计”、“紧箍咒”、“吹牛皮”、“丢乌纱帽”、“戴绿帽子”、“唱双簧”、“走马灯”。2俗语与文化。“俗语是民俗的活解是说不清、讲不透的,只有对这些惯用语具体的民俗文化语源、修辞构词方式及色彩解释清楚,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菩萨”、“鬼门关”等惯用语,如果仅从字面上讲化石,是民俗形态或

6、民俗事象长期积淀并在语言中得以反映和保留而形成的”。具有幽默、生动、通俗的特点,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经常会遇到,因此,汉语学习者对俗语也是兴趣浓厚。在交际中使用俗语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免造成尴尬或误会。1褒义俗语多用来赞赏别人,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有志不在年高”;“浪子回头金不换”;“姜是老的辣”;“活到老,学到老”等。2贬义俗语“多含嬉笑戏谑的3意味”,或贬斥或挖苦,但不敌对,如“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吹胡子瞪眼”;“狗眼看人低”;“鸡蛋里挑骨头”;“打肿脸充胖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等。3中性俗语多是反映人们生活经验的,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春捂秋冻不生病”;“药补不如

7、食补”;“原汤化原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笨鸟先飞”;“百闻不如一见”等。3歇后语与文化。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的带有双关隐语性质的民问常用语,是流行于民间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熟语形式。歇后语结构形式独特,具幽默、通俗、含蓄的风格色彩,并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这对来自异域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歇后语有喻义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之分,表意重点都在后一部分。喻义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例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小脚女人走路东摇西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谐音歇后语是借用音同或音近关系来点明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言在此意

8、在彼,谐音双关,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歇后语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能使语言通俗、活泼、幽默、含蓄。如果巧妙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形成幽默平易的言语风格,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本文主要阐述萧山方言中熟语的文化特点,其实是想根据这些熟语的特点反映萧山人性格的特点,萧山这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全文通过对萧山方言的熟语解析,对这些熟语背后的故事进行阐述从而得出一些含有文化意义的东西。我认为我从方言熟语这个角度出发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萧山的文化特点。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萧山方言熟语会融合外来语言不断充实发展。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

9、先后次序按序编排)4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第1783页2、王岩的期刊论文试论熟语文化,2006年3、摘自1987版萧山县志,第776页4、5、6、7、8、9、五、参考文献1、武占坤中华谚谣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2、云生关于熟语J中国语文。19593、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5、姚锡远“熟语”的种属地位及其定义域J汉字文化,1998,Z6、温端政汉语语姐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萨皮尔语占论M北京商务印扮馆,19858、崔喜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9、李龙解构与“文学

10、性”问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8,10、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2005年版11、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2、姚锡远熟语学纲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马钦忠语言的诗性智慧,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14、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5、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版16、马敏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17、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8、王晓娜歇后语和汉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19、韩鹏杰、张蓉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

11、01年版20、曹铁根汉语与汉文化诠解,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2、温端正谚语,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3、温端正歇后语,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4、徐宗才俗语,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5、刘洁修成语,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6、马国凡熟语丛书系列27、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8、孙维张汉语熟语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9、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0、李树新三国文化熟语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31、李耀宗中国谚语学若干问题谭要,海南大学学报

12、人文社会科学报,2000年12月32、丁艳汉语熟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择偶观,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33、张军汉语熟语与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34、王建莉成语的审美价值,内蒙古社会科学,200T年第5期35、许晋、李树新豆腐文化熟语语义解构,汉字文化,2002年第3期36、邢霞认知熟语中的隐喻,修辞学习,2002年第6期37、郭志菊、李树新象棋文化熟语语义结构,汉字文化,2002年第2期38、徐晓敏、孙静熟语中俗语类的界定,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39、罗圣豪论汉语谚语,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L期40、张晓宏论典故熟语中的民族文化色彩,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底6期41、吴慧坚对汉语语篇重言外之意的文化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36期42、代新华浅谈熟语中反映出来的民族性,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43、道尔吉、贾吉峰秤文化熟语论析,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44、刘振前、邢梅平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45、张立平论熟语中的佛教文化,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