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17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张尧同及其嘉禾百咏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尧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没被关注的的地方诗人。张尧同,秀州(今浙江嘉兴)人,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宋度宗咸淳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也不可考。著作已散佚,仅流传嘉禾百咏一卷。据相关资料整理,清四库总目提要里最早收录有张尧同嘉禾百咏的诗歌,但是数量十分有限,现在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至元嘉禾志,较完整的收录了张尧同的诗歌,并将其编为一卷,定为31卷,即嘉禾百咏。宋代文人学士,歌咏风土人情的人往往以夸多斗靡为工。如阮阅郴江百咏、许尚华亭百咏、曾极金陵百

2、咏,都以百首为率。因此,张尧同所题咏的嘉兴的山川古迹,也用百篇来概之。张尧同的诗歌并不多,却是嘉兴古代诗人以风土人情作为诗歌创作材料的第一人,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张尧同嘉禾百咏之后有明代许恂如的秀州百咏、陆蒙老的嘉禾八咏等等,又有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尤其是鸳鸯湖棹歌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年不绝,在嘉兴诗坛上形成一个特殊的流派。这与张尧同的嘉禾百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张尧同诗歌的研读,使我们意识到张尧同的诗在作为我们勾勒出当时嘉兴的风土人情、山川古迹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并对后世的地方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3、当代学术界对宋代张尧同的研究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无人潜心研究。因此,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也没有引起专家的过多关注。纵观张尧同的嘉禾百咏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诗歌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描写中时时隐含着无奈、忧郁之气。如嘉禾百咏的卫墓,故国他乡的感觉十分强烈。其实正是通过这些诗歌隐藏的内蕴,让我们读出了处于当时环境背景下,诗人甚至是当时中国古人的精神状态。正如刘世林说到“从诗的角度,能更直接、更真实、更确切地描述出古代中国人精神结构中发生的裂变、演化和跃迁过程。”1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精神,小范围的延伸为中国江南文化精神,它直接的反映人的生活实践状态并与人们生存的现实环境紧密相扣。清四库总目提要据诗中有咏潘师旦

4、会景亭、赵衮赵老园的诗歌,于是将张尧同定为宁宗以后的人,大约生活在宋度宗咸淳时期。张尧同的写作基调无疑与这个时代背景相契合。我们都知道当时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朝政昏暗。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稳定内部之后,派兵侵犯南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面对这种局势,南宋政府甚至主动提出纳币的屈辱条件,表现出政府的软弱。张尧同的胥山、卫墓等,无疑是对南宋朝廷对外妥协,朝政腐败的一种不满忧愤之情。张尧同的诗歌在内容上可分为三小块。第一部分是古城旧迹的描写;第二部分是山水景点描写;第三部分是风土实物描写。在古城旧迹的描写上,如宣公桥“祗因裴少保,功业败垂成。往往桥边

5、客,今犹恨未平。”四城“吴越争雄日,区区在用兵。空余争战地,无处不高城。”等等。这类诗歌通常是通过凭吊缅怀先人,以讽刺当时昏暗的统治形式。在山水景点的描写上,如会景亭“有景道不出,须来此水滨。十分花鸟色,团作一亭春。”秀水“好景明於昼,长浮五色波。一竿吾欲钓,来此听渔歌。”等等。诗歌中洋溢着的是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之情,即使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坏境下,诗人依旧能够找到生活的美,可见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在风土实物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诗歌将当时人们的居住坏境、生活习惯等透露给了读者。如白莲沼、白莲上方等等。通过诗歌不难发现,在张尧同那个时候,人们习惯在门前、池边种白莲。这是当时风土习惯的表现之一。

6、张尧同的诗歌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实物。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南宋嘉兴诗人张尧同最先赋予槜李文学形象,据此说,檇李在嘉兴,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历史。相传春秋以后境内曾广泛种植,惜无文献记录。最早见于文字的栽植记载,为南宋时诗人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中的净相佳李诗。这一确切记载,距今也已近一千年。宋元明清有不少文献都说嘉兴净相寺产檇李,是古代嘉兴市境檇李的主要产地。据各种文献记载,嘉兴种植槜李当始于春秋以前,至今已有2400余年历史。净相佳李“地重因名果,如分沆瀣桨。伤心吴越战,未敢尽情尝。”诗中的果子名叫檇李。檇李独产于嘉兴市境,历史悠久。张尧同在诗中把木与吴越争霸联系在一起,可见这种水果

7、生长的历史已经比较久远了。这首诗的史料价值颇高。张尧同的诗歌在语言上相对比较浅显,又时时隐含着浓浓的忧郁气息,情感上苍凉悲壮而又朴实真挚。不仅写出了作者的心声,更是道出了当时民众在那个时局下的精神状态。同时,因为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又具有丰富真挚的感情、热爱各种自然美,于是即使在那样动荡的局势下,依然还有不少雅致的诗歌出现,文辞也相对比较优美。无论是苍凉悲壮的诗歌风格,还是浅切清雅,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倾泻。对时局的愤慨,以及他对平静宁谧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据嘉兴市志载,嘉兴古代诗人以风土人情作为诗歌创作题材的,最早是宋代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之后有明代许恂如的秀州百咏等。朱彝尊作鸳鸯湖棹歌在康熙甲寅

8、,谭舟石和之,始蔚大观,且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年不绝。张尧同的诗作虽然遗留不多,但却是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创作的写作基础和成功的垫脚石,对其影响很大。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实际上是一种民歌创作体。“棹歌起源于民间歌谣,属于徒歌”、“起初的棹歌有其实无其名”、“棹歌有了棹歌之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代棹歌有类似山水诗的趋向”2棹歌这种源于民间,为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谣,在朱彝尊经过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通过“双关”、“谐音”等一系列的创作手法之后,才写成了鸳鸯湖棹歌,并得到广泛流传。鸳鸯湖棹歌虽然以诗歌形式抒发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怀念,但提供的社会生活领域相当广泛,熔名人、名胜、名物、

9、民俗于一体,把清朝以前的嘉兴社会写得摇曳生姿,令人叫绝。鸳鸯湖棹歌由于描绘了清朝前大量嘉兴地区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因而也是研究嘉兴地方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这一点与张尧同是一致的。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为古代棹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客观地说,张尧同的嘉禾百咏并没有引起专家的过多关注,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专著对它进行研究。在宋朝的诗词创作的众多名人中,张尧同的诗作并不起眼。然而,他的作品虽然没有华美的辞藻,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质朴,情感隐蔽、不露痕迹,令其诗歌有一种淡而有味的魅力,给人一种生活的亲切感和

10、真实感。就某一方面来说,张尧同的作品绝对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它值得我们去研究、解读。也许它的发展在于未来,它的开拓和研究空间非常大。现有关于张尧同的资料还非常有限。只根据清朝四库总目提要中有咏潘师旦会景亭、赵衮赵老园,把张尧同定为宁宗以后人。字不详,生平事迹不可考,著作也已经散佚。这些问题都有待学术界的关注研究。张尧同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可以放的开阔一点。比如张尧同所咏对象的考证,许多文人也写过同样的对象,对比有何出入之处。而张尧同诗中所描述的诸多景点、实物,实际上也可以作为嘉兴风土人情研究及古迹遗址考究的重要线索。也许,正是因为学者们对张尧同缺乏应有的关注,反而给今后的研究者们留下了更广阔的研究

11、空间,给研究者以更大的动力通过实绩来证明张尧同存在的价值,证明嘉禾百咏的当代意义。我相信,张尧同研究会慢慢侵入人们的视线,并结出累累硕果来。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注释1刘世林中国诗学精神,第205页,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2吴海文学阐释录,第12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文献1、徐志平浙江古代诗歌史,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2、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陈水根潘湖棹歌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4、刘世林中国诗学精神,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5、吴海文学阐释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6、刘世林江南文化精神,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志,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8、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至元嘉禾志,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