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程序设计(一)、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原理:地震记录上看到的反射波波形是地震子波在地下各反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形成的。反射波的振幅有大有小(决定于界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有正有负(取决于反射系数的正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取决于反射界面的深度)的地震反射子波叠加的结果。如果地震子波的波形用S(t)表示,地震剖面的反射系数为双程垂直反射时间t的函数,用R(t)表示,那么反射波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过程在数学上就可以用S(t)的R(t)的褶积表示,即某一时刻的反射波地震记录f(t)是:其离散形式为:如果大地为多层介质,在地面记录长度内可接收的反射波地震记录为:式中,n为合成地震记录的采样序号,n=1,2,3.N;N为合成一道地震记录的采样点数;m=1,2,3.M,为离散子波的采样点数;t为采样间隔。这种褶积模型将地震波的实际传播过程进行了简化:1、在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大地的吸收作用,所有薄层的反射波都与地震子波的形式相同,只是振幅和符号不同。2、假设地震波垂直入射到界面上,并原路径返回。3、假设地层横向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