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4.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645843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4.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政治《4.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政治《4.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政治《4.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政治《4.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科目 政治 年级 授课时间 备注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识记:(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理解:(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这一伟大历

2、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板书设计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 总体小康水平(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2、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二、经济建设的目标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全面改善

3、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插放小康生活 ,感受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本框题的学习以学生的自学为主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 年),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

4、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教学过(2).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客观上反映了不同收入不同价格水平下各国居民的生活状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 为温饱,40%50% 为小康,30% 40%为富裕,30% 以下为最富裕.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一般为 20%左右.从农村居民 看,1978 年恩格尔系数高达 67.7%,还处在贫困阶段,1989 年降至 54.8%,由贫困转向温饱,2001 年则进一步降至 47.7%,开始步入小康.从城镇居民看,1978 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57.

5、5%,仅能维持温饱,1989 年略降到 54.5%,仍在温饱上徘徊,进入 1990 年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4 年首次跌破 50%大关,开始进入小康,2001 年降到 37.9%,由小 康转向富裕.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 逐年下降,标志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w w w .x k b 1.c o m(3).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w w w .x k b 1.c o m实现温饱以后,住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居民的居住环

6、境,住房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加大了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延续了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体制彻底结束,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正全面实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步伐日益加快 .(5).交通通信消费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程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和通信. X k b 1 . c o m尽管互联网尚未普及到农村,其他通信发展程度也远不如城市, 但从速度上比较,其发展也是较快的.近几年的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农村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描述小康水平的农村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指标也于 1997

7、 年达到了小康标准.(6).人口素 质一年更比一年高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 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 ,到 2000 年底,我国已顺利实现“两基“目标,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 85%.2001 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 135 万所,在校学生 3.2 亿人,平均每 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学生,国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教育人口比重由 1990 年的 22.2%上升到 2001 年的 26.6%,增长了

8、 4.4 个百分点.(7).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略)(8).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 略)(9).精神生活:走向希望享受人生( 略)(10).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略)从宏观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达 8.94 万亿元人民币,排在世界第六位,谷类,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以上成绩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

9、个奇迹,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生活总体上还不富裕,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很大. 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 世纪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 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 年 ,建党 100 年和新中国成立 100 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0、2.经济建设的目标(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全 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课堂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到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教学参考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理论界把生活水平划分为五个阶段:人均 GDP 在 300-500 美元为温饱, 800-1000 美

11、元为小康生活起点,100 0-3000 美元为小康社会, 3500-5000 美元为宽裕型小康, 高于 8000 美元为基本现代化起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7078 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 856 美元。到 2006 年底,人均 GDP 已经超过 2000 美元。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

12、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用大体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两番,人均超过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比重超过,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全面

13、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建设方面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 生产总值到 2020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卫方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14、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年底,我国人均 GDP 只有 800 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

15、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将超过 30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到2000 年,我国尚有 3000 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 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 50,降低到 30。教学后记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