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50973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1)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2、掌握环境科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所需的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3、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精神,具备严谨的学风

2、和良好的学术规范。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4、具备基本的学术能力,包括能够系统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集成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多种手段,能够熟练地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系统综合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具备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学术交流能力等。5、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二、研究方向1、

3、污染物环境行为与评价 2、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3、环境分析与监测4、环境功能材料5、绿色化学2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为 3 年,硕博连续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 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 6 年。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和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 6年;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 12 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为有利于博采

4、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博士研究生入学后 2 个月内,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出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等项的要求和进度作出计划与时间安排,培养计划可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五、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由学科点教授集体讨论决定(见附件 1)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 16 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14 学分,必修环节 2 学分。专业必修课按研究方向设置 2 门

5、,选修课 24 门(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 1 门课程) ,每学年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 35 次。学分的计算一般为每学期的周学时数(每学期按18 周计)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生必修课 12 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2、课程教学大纲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由学科教授集体讨论,经主管院长审核,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确定(见附件 2) 。3、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内容简介包括学时、学分、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见附件 3) 。4、学术讲座3学术讲座应体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上的前沿性研究内容和成果,学术讲座一般由本学科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博士生导师主讲。5、任课教师每门

6、博士研究生课程由专门任课教师授课,任课教师一般是从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人员中聘任。6、开课学期公共学位课政治在第一学期开设,外语在第一学年开设;跨学院基础类课程原则上每学年开设一次,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课。7、教材比较成熟的专业课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包括中文或外文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经验自编教材,胶印使用。暂时没有自编(胶印)教材的课程,教师必须将详细授课提纲印发给研究生。鼓励任课教师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给研究生上课,特别是研究生专业课的讲授。六、学分分配1、学位课(10 学分)(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学时,2

7、学分;(2)第一外国语:144 学时,4 学分;(3)专业必修课(2 门,按方向设置)46 学分。2、选修课(24 门,48 学分)3、必修环节(2 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2 学分4、有关说明:(1)专业必修课:在学位专业必修课中至少选两门,修够 6 学分。(2)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学校开设的博士研究生选修课和本学科当年博士研究生课程中选择确定。可选择专业必修课替代选修课。(3)学位课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为考试或考查课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 1 学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1 年半。(4)在为博士研究生制定具体培养计划时,导师还可根据研究工作

8、需要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4(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范围内参加 10 次以上的学术研讨活动,记 1 学分;在学术研讨活动中做至少 2 次学术报告,介绍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阶段性进展,记 1 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将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及学术报告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管,并记相应学分。七、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填写开题报告表,开题报告表由教学秘书存入博士生个人档

9、案袋中。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完成,最迟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 2 个月内完成。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须公开答辩,接受检查,学科点或研究课题组组织包括导师在内的 35 位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先由博士研究生做 30 分钟的口头报告,然后考核小组进行质询,着重审核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对有争议的选题应提出书面改进意见和建议。如果开题报告未能获得通过,在第四或五学期重新举行一次,仍未通过作退学处理。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选题的科学依据;(2)国内外研究动态;(3)研究内容;(4

10、)预期研究目标及其创新性;(5)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要参加资格考试,目的是考查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相关研究方向学术前沿的动向,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考察该生是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之后,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其科学道德、思想修养、学习成绩、研究能力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查,对其中不合格者,取消博士生资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淘汰、分流。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5末。考核程序:(1) 考核小组组长宣读有关规

11、定;(2) 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思想品德、学习、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开题报告及论文进展情况;(3) 指导教师补充介绍研究生情况;(4) 考核小组提问;(5) 学生退场;(6) 考核小组充分讨论后做出考核结论。论文进展检查,由导师负责。九、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1. 资格要求:(1)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顺利通过课程考试,成绩达到毕业要求;(2)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

12、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3)和导师一起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2. 内容要求:(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工作有一定难度;(2)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材料详实;(3)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4)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论文没有遗漏重要文献,能反映出作者熟练检索、阅读、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5)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有创造性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能表明作者具有独

13、立科学研究的能力。63. 技术规范要求:(1)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2)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3)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译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推理严密,关键词得当。(4)语言精练,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

14、4. 学术成果要求:为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本专业的博士生除满足河南师范大学规定的博士生毕业条件外,还须满足本学科的以下补充条件方可毕业。(1)在 SCI 或 EI 源期刊录用发表 3 篇(含 3 篇)以上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且其中一篇影响因子(SCI )需在 2.0(含 2.0)以上。若以第一完成人或第二完成人(导师第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 项专利可作为 1 篇 EI 对待。(2)若论文总影响因子达到 4.0 以上,其他论文可以是本学科指定的二级顶尖以上核心期刊论文,但发表的论文总数不能少于 3 篇(具体要求参见“河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毕业条件补充规定” ) 。十

15、、需阅读的主要期刊和著作见附件 47附件 1: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时课内/实验学分开课时间 备 注11_B00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09_B000003 第一外国语 144 4 第一二学 期修 6 学分09_B030602 环境化学进展 54 3 第一学期09_B030603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 54 3 第一学期09_B030604 现代环境分析化学 54 3 第一学期09_B030605 绿色化学 54 3 第一学期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09_B030610 环境功能材料 54 3 第一学期至少选 2门修 6 学分09_B

16、030601 环境科学前沿 36 2 第二学期09_B030606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6 2 第二学期09_B030607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36 2 第二学期选修课B0302008C 环境系统分析 36 2 第二学期至少选 2门修 4 学分必修环节 09_B039999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2补修课 根据研究方向,在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中选择 12 门。附件 2: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1、环境化学进展课程名称 环境化学进展英文名称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号 B030602 学分 54 学时 3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公共选

17、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适用类别 博士 硕士 专业学位开课学院 环境学院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主讲教师 范顺利 职 称 教授 联系方式 136039311168辅讲教师 职 称 联系方式考核方式 笔试 课程论文 实验设计 口试 其他: 课程简介“环境化学进展”是我院在本硕环境化学学习的基础上为博士生开设的拓展性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并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以专题讲座形式为主。专题选取既立足于本院博士生研究课题的实际情况,又体现当前学科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适当结合国内某些研究方向和成果,旨在使学生在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时能够开阔视野,熟悉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动态,

18、研究方向和方法,涉及的领域及增长点等,同时巩固其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科学研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污染修复、环境界面化学、绿色化学、有机物结构与活性定量化学、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光催化化学,文献解析 7 个专题,教学形式以电子课件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进行。教学目的通过环境化学进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要求专题一 环境空气气溶胶化学(8 学时)第一节 大气颗粒物组成特征与源排放分类(2 学时)

19、第二节 采样、处理及样品分析技术(2 学时)第三节 气溶胶的化学成分谱(2 学时)第四节 源解析技术及进展(2 学时)系统讲述各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专题二 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新技术与土壤-污染物不可逆作用(6学时)第一节 植物修复技术(1学时)第二节 深度氧化技术(1学时)第三节 湿式氧化技术(1学时)第四节 土壤-污染物不可逆作用 (3学时)专题三 环境界面化学进展(8学时)第一节 污染物界面上的形态、活性和移动性(2学时)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界面上的吸附解吸机理深度氧化技术(3学时)第三节 亚稳平衡吸附理论的发展(3学时)专题四 难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8学时

20、)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光催化降解(2学时)第二节 难分解有机污染物的photo-Fenton降解(2学时)第三节 金属配合物活化过氧化氢和分子氧光降解有机物(2学时)第四节 无机杂多酸光催化降解有机物(2学时)专题五 绿色化学进展与挑战(4学时)第一节 绿色化学理论基础(2学时)第二节 绿色化学进展与展望(2学时)专题六 有机物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8学时)第一节 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机理(2学时)第二节 Hansch 分析法(2学时)第三节 分子连接性指数法(2学时)第四节 有机物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 2 学时)10专题七 文献解析(英文,12学时)1、Manufactured

21、Nanoparticles and their sorption of Organic Chemicals(A Critical Review, 2010) , 6学时2、Nonideal Binding between Dissolved Humic Acid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Article of EST), 3学时3、TiO 2-Photocatalyzed As(III) Oxidation in Aqueous Suspensions: Reaction Kinetics and Effects of Adsorption (Articl

22、e of EST),3 学时该部分为文献解析讲授,以学生预习,老师学生互动讨论方式进行。通过对论文的讨论解析,使学生逐渐确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或思维模式,即如何提出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方法,如何讨论实验结果,研究的创新性等。预修课程或预备知识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等专业课程知识外,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及英语应用水平。教材 环境化学进展,戴树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要参考文献(书籍、期刊和网站)1、叶常明,王春霞,金龙珠,21世纪的环境化学,科学出版社,2004.2、王连生,有机污染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张锡辉,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原理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RP. Schwarzenbach et al,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John wiley, 20032、水污染控制新技术课程名称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英文名称 New Technologie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